分享
流寓士人文集之刊刻与地方认...明湖州刘麟遗稿的刊行为中心_赵卓.pdf
下载文档

ID:2307885

大小:1.87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流寓 士人 文集 地方 湖州 遗稿 刊行 中心 赵卓
流寓士人文集之刊刻与地方认同:以晚明湖州刘麟遗稿的刊行为中心赵 卓摘 要 明代嘉靖年间致政工部尚书、长期寓居湖州长兴的刘麟,身故后其遗稿迟迟未能刻印。其间,湖州当地多位士人或出于世代交谊,或因仰慕先贤,尝试将其遗稿付之以梓。最终于万历后期,在当政官员与地方士人各自诉求的合力促成下,刘清惠公集才最终得以刊印行世。这部在湖州被刊刻的文集,有力地述说和确认了作者与寓居地间的关系,迎合了湖州士人保存乡邦文献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流寓士人的在地化程度得到强化,同时又成为了形塑湖州地方认同的符号。关键词 刘清惠公集;湖州;流寓;地方认同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 赵卓,杭州国家版本馆工作人员 明末天启年间,短暂充任内阁首辅的湖州乌程人朱国祯,在为顾应祥崇雅堂集所作序中追忆嘉靖年间湖州人物之盛时言:“我湖致政两尚书为箬溪顾公、恭靖蒋公,同时以寓公并高者清惠刘公,三公表表大节,具在国史。”其所言顾应祥、蒋瑶和刘麟三人,皆为嘉靖年间居于湖州的致政尚书。其中顾为长兴人,蒋为归安人,而刘麟以流寓身份定居长兴。在朱国祯为顾应祥集撰序四年之前的万历三十四年(),刘麟的诗文遗稿刘清惠公集由时任湖州知府锡山人陈幼学等刊印行世。四库全书总目对刘麟诗文评价不俗:“朱凤翔为序,称其文出入秦汉,诗则骎骎韦杜,固未免太过。至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得其实矣。是亦文章关乎人品之验也。”在刘清惠公集之外,刘麟的诗文还有以抄本形式传世的坦上翁集。刘麟遗稿刻印于明代中后期,其时出版业发达,文集刊刻风气盛行。周绍明()指出明代士人刊刻文集,多通过由本人、亲友或门生主导的非营利性的业余私家刻书,以此来掌控书籍的出版,同时借以展现作者本人、同道以及继承者的声音和身份。这些出版人的意志多附着于书籍的序跋文字中。而对书籍诞生过程的考察,则可以更多地将其背后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传统展现出来。朱鸿林认为:“文集刊本和其他的版印产品一样,本身便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何立民点校朱国祯诗文集附录下册,浙江古籍出版社 年标点本,第 页。从朱国祯序文来看,顾应祥崇雅堂集之刻印,受到了刘麟诗文集刊行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卷 集部别集类二四,中华书局 年影印本,第 页中。坦上翁集,上下两册不分卷,宣统二年刘承幹影红药山房藏旧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参见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大木康: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周保雄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象的具体表现。”不同于一般文集由亲友或弟子完成刊刻,刘麟遗稿的刊印者是与其本人并无直接关系的寓居地士人和官员。本文即讨论这些湖州本地士人和官员基于怎样的情感和目的来参与这位流寓者遗稿的刊刻过程,分析刘清惠公集刊本诞生的场域。一 茂陵遗稿散谁收刘麟,字元瑞,明弘治九年()进士,本是江西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其早年同寓居南京的长洲人顾璘、吴县人徐祯卿并称“江东三才子”。正德三年(),刘麟出任绍兴知府,因得罪宦官刘瑾,仅五个月后即被罢为民。刘麟在绍兴颇有政声,“士民醵金赆不受,为建小刘祠以配汉刘宠,因寓湖州”。此后,刘麟数经宦海沉浮。嘉靖皇帝即位后,先后担任过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于嘉靖七年()官至工部尚书。次年,“以谏织造忤旨,致仕归。会显陵宫殿雨漏,追论事在麟时,落职闲住。居浙之长兴三十余年,闭门读书,足迹不入城市,貌恂恂长者,其自守介然,而不为畛域,以是人尤敬爱之”。嘉靖四十年(),刘麟去世,卒年八十七,赠太子少保,谥清惠。因卜居长兴东山之南坦,又号坦上翁。嘉靖间担任通政使司参议的昆山人张寰在刘麟去世后为其撰写履略,其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其来湖寓居的过程。刘麟自绍兴罢官后,“值岁祲,斗米百钱,家有饥色”,“于是(陆)昆适以逮系至南都,慰惜尤勤。吴子珫、施子侃皆慕翁道谊,忻然迎之入湖,相与论道蒙山之董坞。关中孙太初方侨居于湖,谈说玄理,诧相见之晚。会龙子霓亦至,遂结雅社,为湖南五隐”。其所言“五隐”,即刘麟、吴珫、施侃、孙一元和龙霓,其中刘、孙、龙三人皆为寓公。布衣身份的吴珫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活跃于万历至崇祯年间的湖州乌程人闵元衢对其评价颇高:“虽苕弁之胜固足招徕,而结社缔盟,辉奕古今,非东道有主,何能会聚诸贤。”刘麟致仕后虽宛如隐士,但三十年间仍与湖州本地以及江南士人保持了一定的交往。继正德年间与吴珫等人结湖南崇雅社后,其在嘉靖年间又与唐枢等人倡岘山逸老社。刘麟、蒋瑶、顾应祥先后皆以尚书致仕居乡,成为嘉靖间湖州士人中重要的领袖人物。明史蒋瑶传载:“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刘麟等人所倡导的岘山社,囊括了湖州及其周边的众多乡居官员和地方文人,包括为其撰写履略的张寰。刘麟“晚好楼居,力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文徵明绘图遗之”。一时传为逸事,众多士人撰文唱和赞颂。张寰的履略中称吴珫与刘麟“契分尤加,缔为姻好”。此后刘麟与湖州士人顾应祥、陈应和史林朱鸿林:文集的史料意义问题举说:并论明儒陈白沙文集的文本差异问题,明人著作与生平发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明史卷 刘麟传,中华书局 年标点本,第 页。关于江东三才子,有不同记载,一说为顾璘、刘麟和朱应登三人。见丁元荐:西山日记卷上神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影印本,第 册,第 页上。明史卷 刘麟传,第 页。明世宗实录卷“嘉靖四十年四月辛卯”条,“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年校印本,第 页。张寰:履略,刘麟:刘清惠公集卷,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影印本,第 册,第 页。另可参见熊明遇:文直行书文卷 刘清惠公传,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 年影印本,集部第 册,第 页上。明史刘麟本传所载“五隐”与之相同,其中“吴琬”当为“吴珫”之误。另可参见明史卷 孙一元传,第 页。在“五隐”具体所指上,两处记载略有出入。闵元衢:欧余漫录卷 书甘泉先生志铭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 年影印本,子部第 册,第 页。明史卷 蒋瑶传,第 页。明史卷 刘麟传,第 页。等也结有姻亲关系。刘麟寓居长兴期间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礼遇优待,部分相关事迹以碑刻形式流传下来,如现藏于南浔嘉业堂的辞金记和两桥记两方碑石。二石俱由前长兴知县杨上林于嘉靖十九年()撰文,并由文徵明书石题额。刘麟伸张正义、对抗权阉诸举,使其在士人中享有声望。万历前期曾任浙江巡抚、南京工部尚书的徐复祚在花当阁丛谈中所记有关刘麟的一则故事,可见其在当时士人中的令名:家无舆,出则布衣芒跷,蹩蹩行里中。一日过故人所,先有某宦在坐,见尚书蓝褛短褐,待之挥霍自若。谈次偶及孝庙时外戚张延龄骄横,台谏攻之。上怒其激,逮治甚急。时非某公抗气申救,祸且叵测。尚书亟趋出,某宦问此为谁。故人曰,此即抗气申救人也,是为刘尚书。某宦颊赤汗下,吐舌半晌不能言,因故人造谢,尚书略不为意。刘麟曾身居高位,寓居长兴达三十年,可谓明代湖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侨寓人物。嘉靖长兴县志的纂修者顾应祥在该县志书中始设“流寓”一门,“贤而侨居于兹土者,民之则也,故次之以流寓”。嘉庆长兴县志称:“尝览宋元诸家州县志,多不立流寓一门。士大夫寓居久者,即列于人物之数顾尚书志始有流寓,近志改为寓贤,今亦因之。寓公固不乏人,非贤不足录也。”顾应祥修志时所增设的“流寓”一门,虽是明清以来方志修纂中的通常类目,但这与其时当地流寓现象较为突出也不无关系。刘麟因其政治声望以及清高气节赢得士人的尊重,又通过诗文社、姻亲网络等维系经营其与湖州士人的关系,融入地方社会。但其子孙并无考取功名者,也未能继承发扬父祖之风。长兴人丁元荐在西山日记中记录了一起争地事件,刘麟诸子谋取寺院田产,引起丁元荐外祖父等地方人士的不满,最终田产归还寺院。虽说丁元荐记载此事意在突出刘麟之品行高尚,但亦可看出刘麟诸子在品行上远不及其父。且作为寓居家族,在实际利益上难免会与当地人发生一些冲突。特别是刘麟去世之后,其后人迭遭变故,可谓“门户衰零”。寄籍乌程的桐乡人李乐在见闻杂纪一书中,载有刘麟孙女死于同当地富室黄氏的婚姻争端之事。嘉靖末年至隆庆初年任职长兴知县的归有光,在写给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凌云翼的书信中也提及此事:“刘清惠公身没未几,门户衰零,孙女被戮辱以死。今幸得昭雪矣。”归有光信中随又谈到:“其孙复坐大辟。刘之夫人,至县庭跪拜,令人泫然。阅其狱辞,殆不至死,似文致之也。以清惠公之贤,庶几所谓十世宥之者,况先皇钦恤之命,新朝旷荡之恩耶。”刘麟子孙之境遇由此可见一斑。刘麟生前“著诗文奏议凡若干卷”,但去世后,其文集一直未有刊行。湖州士人闵元衢对此颇为感慨:“元瑞自越守退居长城之坦上,迄于即世,历五十年余。篇什流传,宜乎倍蓰而元瑞文章寥寥鲜觏。”闵元衢还提到“霁寰吴中丞尝感悼云:漫道诗文比金玉,茂陵遗稿散谁收。三复斯流寓士人文集之刊刻与地方认同:以晚明湖州刘麟遗稿的刊行为中心顾应祥:墓铭,刘麟:刘清惠公集卷,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 册,第 页。参见蔡一平、林拯民:明代碑刻珍品 辞金记与两桥记考略,湖州师专学报 年第 期;张梦新、任平主编湖州历代碑铭录考,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徐复祚:花当阁丛谈卷 刘尚书,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第 页上。南京人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记有一则刘麟轶事,所记情节与徐复祚大致相同。顾起元称此事乃“大尹之子为余所言”,则徐复祚所言“故人”当为正德年间曾任定陶教谕的高淳人赵守。见顾起元:客座赘语卷 刘清惠公轶事,陆粲、顾起元著,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庚巳编 客座赘语,中华书局 年标点本,第 页。顾应祥:嘉靖长兴县志序,顺治长兴县志“旧序”,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影印本,第 册,第 页。嘉庆长兴县志卷 寓贤,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 号,台北成文出版社 年影印本,第 页。丁元荐:西山日记卷下古道,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第 页上。李乐:见闻杂纪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 册,第 页。归有光著,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下)卷与凌廉使,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标点本,第 页。李默:小传,刘麟:刘清惠公集卷,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 册,第 页。此文又以坦上翁传为名收于吴兴艺文补中,见董斯张等辑吴兴艺文补卷 补遗文,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第 页。言,殊增呜咽”。霁寰吴中丞即吴维岳,湖州孝丰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其父吴麟与刘麟同为岘山逸老社成员。吴维岳原诗为:“生儿动说绍箕裘,南坦遗墟鹿豕游。漫道诗文比金玉,茂陵遗稿散谁收。”吴维岳发此感慨在刘麟离世七载之后的隆庆二年()。后来,刘清惠公集在闵元衢、丁长孺、陈幼学等当地士人和官员致力促成下最终得以出版,其时距刘麟去世已近五十年。二 湖州地方士人编刻刘麟遗稿的尝试湖州士人中以闵元衢对刘麟遗稿最为留意。闵元衢,字康侯,号欧余,为邑诸生。其出身于吴兴大族晟舍闵氏,乃嘉靖年间南京刑部尚书闵如霖的曾孙。晟舍镇志称其“终岁勤考据,证古今,著作等身”。焦竑也称他“英年积学,乐善好古”。闵元衢曾参与刻书多部,如陈良谟见闻纪训、都穆游名山记、刘士文致等。宁波天一阁藏有闵元衢的闵刻十种三十卷。其刻书活动主要集中于明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闵元衢对于乡邦文献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他于万历三十九年()重新校刊了陈良谟的见闻纪训一书,所作重校见闻纪训后语称:纪训一书,我湖故鄣陈楝塘先生之所辑也。先生宦业,余晚不及知,然其居乡懿行,孝友端方,毫不苟率,郡中传颂,真足以楷模我后生者。蚤入林泉,年跻耄耋,雅与刘坦翁(刘麟)、龙西溪(龙霓)、邵康山(邵南)、孙太初(孙一元)诸公相友善,以文学辞藻世其箕裘。闵元衢关心乡里,且热衷刻书。其为陈良谟重刊见闻纪训,即因陈氏乃受地方景仰的湖人。其刻书思想,可见于崇祯十五年()他为毛晋所刻贵耳集撰写的跋语。他在跋语中转述了同郡潘曾纮的观点:“古人恐无所表见而著书,使不传,何假于著?吾辈爱书,拥而不使之传,亦岂真爱?今而后宜以郡之藏书而不一借者为诫。”而闵元衢关注张端义贵耳集,也是因为该书与其家乡相关,“关切我湖也”。刘麟作为湖州当地著名的流寓人物,受到闵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