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论多语
合璧
圣救度佛母二十
一种
礼赞
翻译
问题
论多语合璧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翻译问题萨其仁贵(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摘要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是佛教二十一尊度母赞颂诗。该赞颂诗自元代起以多语合璧形式出现,已有梵藏蒙汉、梵藏回鹘、梵藏蒙、藏蒙、藏汉等多种合璧文本流传至今。本文以该经文的明宣德六年(年)木刻版梵、藏、蒙、汉四语合璧文本以及元代刻本梵、藏、回鹘三语合璧残篇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和交代前人研究对此赞颂诗的翻译年代及译者的推断和看法;其次通过文本之间的详细对照,讨论各译本的翻译特征及风格的统一性问题;再次探讨并明确元代多语合璧佛典的原文及各译本,即种文本之间的相互传承关系,从而对以往的观点和说法予以纠正。关键词多语合璧;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翻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简称 二十一度母赞),最早的梵文礼赞经是由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学者月官()所著,共一百零八种礼赞。后由克什米尔班智达日护()整理改编成二十一种礼赞,从此以二十一度母礼赞经广泛流传于世。该经文世纪被译成藏文,在元朝时期首次被翻译成回鹘文、蒙古文和汉文。其中回鹘文翻译仅有个赞颂诗的内容流传下来。蒙古文和汉文都有后期翻译,尤其是蒙古文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翻译,但后期的翻译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本文围绕梵、藏、蒙、汉和梵、藏、回鹘 二十一度母赞,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再次讨论其回鹘、蒙古和汉译文的翻译年代及译者问题,进而在多语种文本间的逐字对照基础上,探讨多语合璧文本的各译本翻译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多语种 二十一度母赞翻译年代考证梵、藏、回鹘三文合璧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木刻版残卷,共存留个赞颂和部分结语的内容,分别在两处收藏:一部分由德国考察队在吐鲁番挖出,今藏于德国柏林,内容有总赞和第度母赞;另一部分为北京私人收藏,内容有第、度母赞和部分结语。因回鹘文文献的数量鲜少,该回鹘经文虽然内容不全,但意义非凡。其结构分上、中、下三栏,上栏为度母版画,中栏为梵文(每页行)和藏文(每页行)赞词,下栏为竖行回鹘文赞词(每页行或行)。著名突厥语专家耿世民先生在论文 回鹘文 圣救度佛母DOI:10.13742/11-5684/h.2022.06.006二十一种礼赞经残卷研究中详细介绍了该残篇的内容,并列出了回鹘(拉丁转写)、汉对照词汇表。关于刻本,他指出“此经似为元代刻本”;关于译文,他说“该回鹘译文是在元代从藏文译成回鹘文,译者似为回鹘著名学者安藏。现存此经的汉文本译者也是安藏”。牛汝极先生也认为回鹘文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为元代刻本,并在其专著 回鹘佛教文献 佛典总论及巴黎所藏敦煌回鹘文佛教文献中指出了回鹘文木刻本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产生的年代。从回鹘文佛典角度而言,元代是回鹘人佛教的黄金时期,其重要的标志就像牛汝极教授所言是“雕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元代以后回鹘人的佛教开始消亡,因此“回鹘文刻印本文献均为元代之作”。即两位先生的观点相吻合,都认为回鹘文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刻本是元代作品。回鹘学专家杨富学总结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回鹘文译者安藏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根据藏文汉译的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和依藏文翻译的回鹘文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明宣德六年(年)北京木刻版梵、藏、蒙、汉文四体合璧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共 赞(总赞和 种度母赞),一赞为一页,每页都有造型相应的度母版画插图和赞词。具体结构为:每页左侧三分之二的地方,分上、中、下三栏,上栏为度母版画,版画左边是汉文题记;中栏为行兰札体梵文和行藏文赞诗;下栏为行竖写的蒙古文赞诗。右侧三分之一的地方是竖排的 字汉文赞诗。其中的蒙文和汉文赞诗被认为是该经文最早的蒙译文和汉译文。该刻本虽为明朝时期的刻本,但其中汉文翻译和蒙古文翻译都被认为是元朝时期所译。其中汉译文即为上述学者们所说的“元代回鹘学者安藏依据藏文所译的”译文。关于蒙古译文,德国著名蒙古学家 海西希指出“”(年木刻版蒙古文译本是元朝译本的唯一重印版),并认为“,”(元朝著名回鹘译师安藏发起了蒙古文的翻译)从此蒙古学界普遍沿用了海西希的观点,认为 年的蒙古译文是依据藏文翻译的。关于汉译文,后来学者也都认同“安藏从藏文翻译”的观点。印度学者罗凯什钱德拉在他的 佛教术语词典中提到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由元朝时期回鹘学者安藏在 年间从藏文翻译成汉文)在 早期汉藏艺术一书中也指出“毋庸讳言,他(安藏)的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汉)译文是从藏文翻译过来的”。综上所述,目前学界的观点归纳如下:梵、藏、回鹘合璧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的回鹘译文是元代所译,也是元代刻印。明宣德六年(年)梵、藏、蒙、汉合璧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的蒙古译文和汉译文也都是元代所译。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回鹘、蒙古和汉译全是依据藏文所译,且译者都集中在元代回鹘学者“安藏”一人身上。那么,安藏为何人?他是元代回鹘学者,著名翻译家,身居要职,学识渊博,生年不详,至元三十年(年)卒,后被追封为“秦国文靖公”。最详细记载安藏生平的是元代程钜夫(年)为其所撰的墓碑 秦国文靖公神道碑,收录于 程雪楼文集(卷)。很多关于安藏的信息,比如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民族词典 新疆民族辞典等辞典中对安藏的介绍,以及 新元史列传之 安藏传所依据的都是 秦国文靖公神道碑碑文。可是,在该碑文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安藏翻译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的信息。然而 年第期(总第 期)民族翻译在 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 元甘泉马号山涉门释智慧传中有记载称:“安藏者,仕至翰林学士,雅好佛乘,兼习蚕文。延祐七年十月庚申,奉敕译佛经。所译 圣救度佛母一十一种礼韵经,一纸阑十一,像前有七言颂,后有精偈真言。文词警醒令人起信。”这里指的是 二十一度母赞的汉文翻译。“延祐”为元仁宗年号,延祐七年即 年,这不仅晚于秦国文靖公安藏的卒年,还要晚于撰写安藏碑文的程钜夫的卒年。那么,此记载中的安藏与 秦国文靖公神道碑中的安藏是否为同一个人?新续高僧传四集可信度又如何?求芝蓉、马晓林在其论文中指出,人们把 元史迦鲁纳答思传中出现的一句话“翰林承旨安藏札牙答思荐于世祖”中把“安藏札牙答思”看作一人是错误的,应为“安藏”和“札牙答思”两个人方能成立。因此,在个别文献中介绍“安藏,又名安藏札牙答思”这一说法是谬误的。那么,元朝时期以“安藏”命名的回鹘翻译家到底有几个?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本论文可以肯定和认同的是,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回鹘、蒙古和汉文翻译是在元代完成的。在元代,蒙古统治阶层皈依佛教,实行政教二道并行政策,大力支持佛经翻译事业。朝廷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齐聚,多语种人才辈出,这为多语种合璧文本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下面从翻译风格和原则角度分析各译本的共同特征。二、多语合璧 二十一度母赞各译本共同特征按梵文的韵律,二十一度母赞每个诗节(偈)由个音步(可以简单理解为个诗行或个句子)组成。为了对照研究的方便,本文用编号表示例句的具体位置。总赞的编号为,其后 颂标号为。比如“,”,分别表示总赞个诗行;“”表示第二度母颂的第诗行,以此类推。综观 二十一度母赞藏、回鹘、蒙、汉种译文,它们之间突出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咒语”和“种字”不译 二十一度母赞出现不少“咒语”和“种字”。“种字”亦叫“种子字”,指佛、菩萨所说真言之梵字。历来在佛经翻译中有“咒语不译”原则。二十一度母赞种语言的翻译,不仅遵守了这个传统原则而且风格一致。此处所谓“不翻译”其实就是“音译”,试图保留源语的读音。但是因受到目的语的影响,读音和转写在每个语言中都会有所不同,与源语也会存在一些差距。这是情理之中的。如果一个字既在咒语中出现,又作普通语出现,则对咒语中的字进行“音译”,而对一般语句进行“意译”。二十一度母赞总赞是个典型例子。二十一度母赞梵、藏、回鹘、蒙古、汉种语言的总赞都被保留了下来。首先看梵文的总赞内容:?(共个音步,每个音步个音节)总赞中包含了度母的真言咒语“?”。其中“?”是诗律前面的音,“”是所有偈颂的开头词。度母心咒的“”在第一句(音步)中;“”“”“”分别出现在其余三句句首,其后的内容即为对前面种子字的解释,具体如下。?(顶礼)(速勇的)民族翻译 年第期(总第 期)(消除恐惧的)(赐予一切义利的度母)()(向您顶礼)意为“唵,向速勇的、消除恐惧的、赐予一切义利的度母顶礼”。各译文的翻译如下:表总赞各语种对应翻译梵?()()()()藏 回鹘 ()?蒙?汉唵敬礼多哩速疾勇 咄多哩者除怖畏 咄哩能授诸胜义 具莎诃字我赞礼在此赞中,“”在咒语中出现()时,各译本对其进行了音译;而不在咒语中出现()时,各译本对它进行了意译,分别为“”(藏),“”(回鹘)和汉译文的“速疾”。这里,蒙译文中没有出现对应词,但在下一颂中把它翻译成了“”(速)。同样,“”在 中当咒语,在 中当普通词,意为“度母”。在汉译中,由于字数的限制被省略。表各语种“种字不译”其他例子语种诗行 梵?藏?回鹘 蒙 汉特啰胝发吽声字怛啰发声喝啰咄怛哩以上两个表中出现的这些词都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咒语用词。二十一度母赞各译本中对其进行了详细辨别并相互对应,表现出了同一时期相互参照翻译的统一性。“前缀对应”翻译特点在梵文词结构中经常会出现前缀,前缀一般有强调或改变词义的作用。在梵文 二十一度母赞词汇中“”“”“”等前缀总共出现了十几处,并且在不同语言译文中都得到了体现。其中以“”居多。表梵文前缀及其对应翻译序号梵藏回鹘蒙汉 殊极最 胜勇猛威?恶 极?作称赞 年第期(总第 期)民族翻译表中前个“”“”“”是常用前缀,不能单独使用,一般表强调,“”有时也表否定意义。出现在 中的“?”,其中“”(?)为“平等,平坦”之意,加前缀“”之后则表示“不平坦,不平等,不幸,痛苦”。而在各译本中仍然当它为加强语气的前缀来翻译(如上表),虽然在意思上没有导致太大的分歧,但没有体现出该前缀的否定意义。第个“”是个副词前缀,也可以单独使用,意为“在前面,向前”。与“?”在一起成“?”()表示“尊重,称赞”。而在藏、蒙译文中把它单独翻译了出来,即藏文的“”(前面)和蒙文的“”(前面),蒙古译文变成了“”(从前面称赞)。如果不理解其中与“”对应的关系,就很难理解译文的含义。从以上分析可知,二十一度母赞不同语种翻译原则和翻译风格比较一致,在回鹘、蒙古和汉文翻译之间并无违和感。接下来从多语文本相互对照分析角度讨论各文本之间的具体传承关系问题。三、多语合璧 二十一度母赞各文本之间的传承关系如前所述,目前学界认为 二十一度母赞回鹘、蒙古、汉种语言的译文都是从藏文翻译而来的。然而,笔者认为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多语合璧文本而言,它们之间“一对一”关系是值得怀疑的。下面通过种文本之间的逐字对照来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回鹘译文与藏译文、梵原文之间的关系对于梵文佛经中的名词术语,藏文翻译历来以意译为主,而回鹘文翻译以音译为主。这也是诸多梵语名词术语通过早期的回鹘文翻译传入到蒙古语词汇中的重要原因。藏文和回鹘文翻译梵文佛经的不同倾向性在 二十一度母赞中体现得也很明显。表梵文与回鹘译文的对应关系诗行梵藏回鹘蒙汉?顶髻 彼岸 险?涅槃 弥轮 曼陀 结辣萨 紧那罗 魑魅 尾怛辣?药叉如上表所示,回鹘文仅个诗节的诗文中有个诗节中的名词术语直接由其原文梵文音译而来(如第诗节的“,”;第 诗节的“”;第 诗节的“?”;第 诗节的“,”;第 诗节的“”和第 诗节的“”“民族翻译 年第期(总第 期),”),而藏文除了只有一个词(,)以外其他名词术语全都用了意译方式。因此无法直接断定“回鹘译文是从藏文翻译而来”。那么,回鹘译文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名词术语翻译上除参照梵文原文外,还有没有同时参照藏文进行翻译呢?关于这一点也有明确证据。在梵文第 度母赞前两句“?”(意为“日月圆满之眼睛光辉灿烂”)中,并没有出现修饰“眼睛”的定语“两只”,然而在藏文翻译中加了此定语,成了“”(两只眼睛),而这个短语(两只眼睛)在回鹘文和蒙古文翻译中得到了沿用,汉译文中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