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研究_苏建贤.pdf
下载文档

ID:2289728

大小:151.38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树人 背景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 管理 协同 育人 研究 苏建贤
第 30 卷 第 1 期Vol30 No1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2023 年 1 月Jan.2023doi:10.16732/ki.jeu.2023.01.005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保证,高校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成型的关键阶段,在他们接受教育的各个阶段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十分必要。而学生管理则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管理理念、教育职能和育人目标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1。因此,立德树人背景下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协同,准确把握高校大学生群体成长过程中的行为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长效协同育人机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的内在机理(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在育人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新时代我国高校担负的最重要使命是向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是趋同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同时还能够规范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不应只是学校各类管理活动的推进者,而应成为参与学生成长和成才全过程的培养者。管理主体在掌握管理工作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规范和动机热情等方面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为全面育人提供重要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正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2。可见,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着相同的育人目标。(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在工作理念上保持着高度统一立德树人要求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以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实际特点为基础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其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矛盾或遇到问题时都应将学生的权益放在首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举行的各类管理活动也都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做人”的工作,在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科学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原则综合考虑其实际发展要求,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意识、方法和流程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三)思政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在教育职能上具有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在教育职能上有着显著的互补性,两者是相互促进且紧密联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是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并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针对性服务,而思想政治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研究苏建贤(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摘要: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存在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工作理念的统一性、教育职能的互补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有效联动,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与管理资源并实现合理分配,有效降低了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投入成本。为此,文章从多元视角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23)01-0017-03收稿日期:2022-08-03作者简介:苏建贤(1984-),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鄂州大学学报第 30 卷教育工作的职责则是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帮助他们塑造坚定的意志品质和道德规范,两者在育人过程中各司其职且缺一不可。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在工作内容上又有着很多交集,前者涵盖了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并包含了道德法制、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后者同样也要以这些内容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转换思维并提升能力3。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一)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有效联动高校教育工作的常见形式是不同教育体系的有效联动,而构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加速联动进程。既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水平,又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特点充分展现出来。两者的有效联动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针对性地改善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较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法有效渗透和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时效性等问题,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相适应4。另外,两者的有效联动还能够提升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管理控制水平,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教育管理实践工作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保证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二)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与管理资源并实现合理分配我国高校存在教育资源运用不足的问题,原因是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分配的不合理。而如果能够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在同一个运行体系中同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科学整合高校内部的教育资源与管理资源,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平衡使用,为各项管理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两者协同育人能够有效缓解资源重复使用和浪费的问题,两者育人体系的有效联动能够大大提升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实现了高校教育与管理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三)有效降低了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投入成本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管理的工作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且复杂,实际工作中的投入成本已有了显著提升,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较大阻碍。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育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和引导职能充分展现出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高校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能够简化学生管理的工作流程,降低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投入成本。三、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一)实现顶层设计,确保教学、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应从“教人”向“育人”转变。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普遍存在的知行不统一和德智不协同的问题,高校管理者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即“以德为先,德智统一”,优化现有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整合高校内部的德育资源,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制定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构建多方参与的长效协同育人机制。首先,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遵循德育为先的原则,明确高校所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都是为立德而服务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理清“为学”与“为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现实生活中的行为道德规范等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整合两者优势以有效改善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过于抽象的问题,保证高校各类育人活动的科学开展。其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明确教育主体。在统筹发展的视角下优化并改革高校内部的治理体系,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应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应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在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中纳入学生管理工作,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协同育人体系。(二)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管理的人才培养功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确立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逐步摆脱以往强硬、僵化的工作方法,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并打通顺畅的沟通、互动渠道,创新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教管服等工作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及其他教职员工应更多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从而构建全新的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教育生态。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逐步从行为管理为主的模式过渡到以思想认知约束行为表现的模式,重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指导和启发性作用,定期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实现与他们的情感共鸣,加速其道德素质的进化进程。在实践过程中,将育人理念融入到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拉近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管理育人的工作效能;其次,构建更加顺畅、协调的互动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深度融合。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不应磨灭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应在充分考虑到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类资源,实现两者在资源、数据和信息等内容上的互通共享,消除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屏障与隔阂,形成18第 1 期教育合力。明确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他们的主体性特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促使学生更加认同高校开展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对客观事物和问题时应能够做到理性看待,实现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结合,加速学生思想品德的自我发展速度,为学生营造更加健康、和谐且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内部人文环境。(三)构建管理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首先,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应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基础,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将自身的管理职能和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构建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体系。针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流程应推行全程服务和跟踪的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变化情况,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与学生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无论是思想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尽快解决。明确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同责任,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延伸其教育空间,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协同育人效果。另外,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管理理念、育人方式、工作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多方面入手创新管理实践活动,推行健全的教育反馈和评价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其次,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学生管理工作,两者都应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建立紧密联系,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帮助学生处理各类问题时,管理者应以互相尊重为原则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制定的处理办法应是易操作且能够让学生自然接受的,保证学校与学生之间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思想沟通。举例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畴中可以纳入入学指导、社团建设、网络行为和职业发展规划等学生管理内容,以专题培训、个体辅导和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发展动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四)搭建实践平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影响,高校可以以各类网络平台为依托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科学运用各类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运用到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赋予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运用各种先进的平台媒介和网络技术便能够有效突破这种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具互动性、开放性和专业性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平台上可以实时动态地进行交流,丰富了育人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有效协同提供了保障。首先,高校应注重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信息服务意识,在互联网时代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敢于运用新方法和新理念解决传统的教育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从而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与学生管理协同发展的全新要求相适应;其次,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各类管理实践平台和教学平台,借助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