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立体
集约
绿色生态
车辆
号线马
家园
车辆段
项目
158工程设计 2023 年 第 02 期 总第 130 期 工程技术研究1 工程概况车辆段是轨道交通的重要配套设施,建筑体量较立体集约、绿色生态的车辆基地方案设计研究以南京 7 号线马家园车辆段项目为例张 帅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摘要: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开发的不断推进,对土地和空间集约高效利用的需求空前高涨。文章以南京 7 号线马家园车辆段项目为例,结合工程概况和项目设计难点,从规划、建筑、景观方案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竖向发展,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城市空间、塑造生态绿谷等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立体开发;集约用地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and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the demand for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use of land and space is unprecedentedly high.Taking Majiayuan Depot Project on Nanjing Line 7 as an example,combined with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project design,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realize the vertical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vehicle ba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It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improving land utilization rate,optimizing urban space and shaping ecological green valley.Key Words:rail transit;vehicle base;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intensive land use分类号:U231Research on the Scheme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Intensive,Green and Ecological Vehicle Base Taking Majiayuan Depot Project on Nanjing Line 7 as an ExampleZHANG ShuaiChina Railway Shanghai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Shanghai 200070,China050.DOI:10.19537/ki.2096-2789.2023.02.作者简介:张帅,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大,通常位于城市边缘的交通用地和线路端部,主要为地铁车辆的检测保养、清洁维护和日常运营服务1。南京轨道交通项目中,中铁上海设计院参与了宁溧、宁和、5 号线、7 号线的场段设计,其中以 7 号线马家院车辆段的设计最具代表性。马家园车辆段总用地面积约 23.5 hm2,总建筑面积约 8.2 万 m2。它是南京地铁首个无人驾驶车辆段,也是南京首个立体建设的车辆段,厂前区和厂后区在竖向上分层开发,并通过景观设计将绿化庭院和天井穿插其中,打破了传统车辆段千篇一律的工业厂房形象,打造出集形象展示、生态办公、学习交流于一体的新型车辆段基地,标志着南京地铁车辆段建设的新突破,为轨道交通场段设计提供了新范本。2 项目设计难点马家园车辆段选址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南京铁路枢纽南京东编组站环道线、宁芜出发线、京沪线合围地块内。基地本身如同被既有铁路包围的孤岛,车辆进入基地必须上跨既有铁路线,不具备平进平出的交通条件。在城市区域规划层面,基地位于主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仙林大学城之间,毗邻钟山风景名胜区和栖霞山风景区,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基地南侧、东侧为规划中的栖霞商务区二期、三期,西侧为姚坊门创智公园。随着周边商务区的相继建成,车辆段本身的地块价值也相应提升,需要提升建筑形象和环境品质,159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 第 8 卷 总第 130 期 2023 年 1 月与周边城市空间相协调2。在工艺上,7 号线马家园是南京首个无人驾驶车辆段,代表着南京地铁最前沿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如何展示先进工艺,组织业内外相关人员参观交流,也成为车辆段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有效化解不利因素,达到地块本身使用功能和经济价值的平衡,成为设计需要突破的难点。3 项目设计方案3.1 立体架空、集约用地车辆段基地周边被既有铁路包围,如按照通常做法,车辆段出入线由仙新路站站后接轨,下穿南京东编组站、京沪铁路,上跨宁东环道线后,以 35的下坡接入车辆段,基地场坪较高,土石方工程量较大,且列车空走距离较长,方案不尽合理。为节省用地,缩短行车距离,在前期方案研究中提出立体架空的设想,设置约 6.5 m 高的架空层,使出入段线在上跨铁路环到线后呈平坡入段,直接到达基地内架空盖板上。同时,对车辆基地各功能组团进行梳理,将停车列检库、联合检修库、镟轮库、调机工程车库、洗车库等机辆相关工艺厂房置于盖上,将综合楼、物资库、公安用房等配套办公用房结合地块现状标高落地布置,混变所、废水处理站等辅助用房设施置于盖下地面。交通上设 2 处车行匝道衔接地面与盖板上方,以满足车辆段运输功能需要。架空方案弱化了周边既有铁路对车辆基地的影响,减少了出入段线占地面积,架空层的设置实现了基地内部的土方平衡,为集约用地、竖向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有效缩减了出入段线占地面积,在建设用地西侧留出一块白地,近期作为景观绿化用地,远期可以作为扩建预留。3.2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1)庭院布局、功能优先。盖下建筑平面布局采用人性化的院落式组团,尽可能消除工业建筑产生的压抑感。其中办公综合楼布置在柱网较规则的大库下方,通过 4 个单体围合成内向型的办公庭院。功能相近的建筑在竖向上就近布置,保证工艺的完整性和办公的便捷性。综合控制中心设置在西侧主入口附近,通过竖向交通核连接盖上大库的办公辅跨。物资库靠近盖上镟轮库布置,通过竖向电梯与盖上厂房连接。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在盖下中部区域,临近办公综合楼和司机宿舍。派出所对私密性、安全性的要求高,设置出入段线板下,形成独立院落,临近基地的地面车行出入口,方便出警。咽喉区盖下柱网不规则,设置临时货物堆场,与其他功能分区直接设置绿化景观隔离带。(2)绿色生态、自然采光。为提升办公内院的环境品质,设计中细致规划了大库内的行车线路和工艺流程,将盖上两个大库在平面上拉开间距,设置采光庭院,同时将尺寸为 300 m600 m 的停车列检库在平面上进行拆解,在列检库中间植入尺寸为 15 m100 m的内天井,让光照直达板下空间。盖板设计在室外非轨行区尽可能设置采光天窗或天井,天井开孔位置和盖下消防环路平面紧密结合,保障环路正上方不低于 50%的开孔率,为盖下消防排烟和疏散创造条件3。为保证盖下生产生活房屋的日照,综合楼主要的办公、会议和餐厅空间均紧贴盖板边缘设置,直接对外开窗;卫生间、储藏室、物资库等对采光要求不高的房间布置于内侧。宿舍建筑面宽大、进深小,主要房间沿着盖板南侧边缘展开,平面呈折线形布置,通过计算保证每间宿舍的日照要求。3.3 梳理交通、规划流线(1)工作人员流线。工作人员流线以方便使用为导向,保证日常工作的便捷可达性,其中车行流线车行入口上跨既有铁路进入盖上区域,通过车行匝道引导至盖下停车场。人行流线从基地主入口进入盖上,经过西广场一侧的景观电梯到达地面层办公主入口。在盖下设置 6 处非机动车停车点,方便员工非机动车出行4。(2)VIP 参观流线。VIP 车行流线:强调到达的便捷性,车辆从西南主入口上跨铁路线到达盖上空间,通过盖上的环形车道引至大库西侧的落客平台,直接到达门厅上方的观景电梯厅,与办公流线互不干扰。VIP 人行流线:贵宾在盖上平台落客后,往东进入通高的入口门厅,可通过观景电梯引至地面层的控制中心,参观自动驾驶技术演示;也可以进入列检库的办公辅跨,参观内部工艺流程。(3)应急消防流线。为满足消防要求,盖上盖下均设置应急消防流线。盖板上设置 2 个车行出入口,衔接不同的城市道路,消防车可以直接到达盖上的每一栋建筑。其中停车列检库长度近 300 m,内部设一条消防通道,衔接外部消防环路。地面层四周设有消防通道,通过 2 处匝道和车行出入口相连。盖板下区域设置应急消防通道,通道上方开设天井,天井面积大160工程设计 2023 年 第 02 期 总第 130 期 工程技术研究于地面道路面积的 25%,消防道路尽段距离盖板边缘不大于 30 m。对于盖下离盖板边缘超过 30 m 的区域,设置防排烟系统。3.4 生态绿谷、景观融合(1)广场景观。高架方案为场地西侧预留了近 2 万 m2的白地,远期作为开发预留,近期作为主入口前端的景观广场。广场景观采取一轴两翼的结构体系,中间景观轴线以铺装为主,强调轨道的流线感,将人流引导至主入口。主入口前用绿坡围合出一个小广场,作为人员集合、展览、活动的场所。轴线两侧以绿化为主,中间穿插铺装和步道,形成休闲游憩的园林空间。在广场设计中吸取轨道交通的文化特色,用浅色和深灰色地砖勾勒出平行交错的轨道意向,东西向延展的线型铺地将广场人流自然引入办公门厅。绿化景观也采用线性的设计元素,将草地、灌木带和硬质铺装错落布置,与建筑立面的设计母题相呼应5。(2)观景中庭。观景中庭位于在两个大库之间,紧邻入口门厅及观光电梯,和西广场、办公门厅、观景平台在主轴线上形成一个序列。由于观景中庭面向VIP 参观流线开放,在设计上引入了多层级观景平台的模式,利用景观电梯和楼梯串联地面层办公门厅、架空层落客平台及办公辅跨之间的人行天桥,设置不同标高的开放性观景空间,可供行人短暂休憩驻留。空间的流动性让西侧广场和内部办公中庭在空间上产生互动,给 VIP 参观流线增加多元化的景观节点。(3)办公庭院。因消防及采光需要,建筑在停车列检库正中植入 2 个内天井,给封闭单调的厂区内部环境带来了一抹绿色。景观设计中利用天井空间种植乔木,保证景观树冠在列检库内清晰可见。优化天井正中的应急消防通道,使之成为林间的休憩平台,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有一个互动、休闲的空间。3.5 立面创新、新材料运用(1)主入口立面设计。西立面朝向主入口广场,是车辆段主要的形象展示面。在设计上采用化零为整的手法,把盖上的两个办公辅跨连为一体,并通过材料上的虚实对比自然烘托出两个大库的景观中庭和办公入口空间。幕墙遮阳系统采用富有动感变化线条作为设计母题,体现现代轨道交通的流线感和速度感。盖下办公区立面采用疏密相间的木色铝板作为装饰,与周边的树林景观融为一体,铝板的竖向肌理和大库的横向肌理形成反差,强调盖上建筑的悬浮感和体量感,整体造型富有力度和张力。(2)列检库立面设计。盖上停车列检库的立面尺度横向约 300 m,竖向高度约 20 m,在立面设计上延续了线条的设计元素,通过白灰两种材质的穿插变化减少庞大的横向建筑体量,带状水平长窗的设计灵感源自列车车身设计,远观仿佛停靠在平台上的一座巨型列车,蓄势待发。轨行区立面采用简洁实用的设计手法,将混凝土梁柱体系外露并嵌入灯带,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识别性。(3)新材料运用。停车列检库立面主要运用浅色陶板和深灰色混凝土预制板作为外装饰材料,其中混凝土预制板在南京轨道交通项目中首次运用。用于外立面的混凝土板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非承重外挂板,通过连接件和主体结构预埋件实现柔性连接。此项目选用的混凝土板属于加气混凝土板材,自重较轻,厚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