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住建筑设计中对场所基因的...—以义乌绿城桃花源项目为例_郭宁.pdf
下载文档

ID:2288963

大小:2.49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居住 建筑设计 场所 基因 义乌 桃花源 项目 郭宁
Zhejiang Construction,Vol.40,No.1,Feb.2023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技术,最早通过西方国家传入,作为“启蒙者”从建筑学的层面指引了国内现代建筑业生态最早的建立,居住建筑是其中一种。而居住建筑作为与人、与土地、与本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却因土地政策、市场供需关系、项目成本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原因,在早期发展中遗留了缺乏场所基因的问题。“场所基因”的概念,由江立敏等在文献1中进行了梳理并总结提炼而出。该文将“场所基因”定义为“空间中自然和人文要素的集合整体,既包含物理性的空间环境要素,也包含精神性的内涵要素,即我们常说的场所气质和精神”,使用生物学上的基因这一概念来进行定义,为这些物理性和精神性的要素增添了“发展”的特征;再细分还能将场所基因分为原生和衍生。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在建筑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场所基因”的观念引入来指引具体的设计方法。江立敏等 1 以南通一处公建的设计来对场所基因的视角进行解析,而在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又应该怎样化用此概念,根据居住建筑的类型以及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场所基因进行提取、继承、化用、传递,是设计师思考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义乌的一个居住建筑项目,分析在居住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如何根据场所特点以及类型特点,提取场所基因,并将其与居住建筑的特有需求相结合。1基地与构思1.1“网红商业城市”的当代印象在今日谈起义乌,第一印象或许是中国“网红式”的商业城市。莫婉婷在文献2中探讨了义乌商品贸易的发展史,义乌从“鸡毛换糖”发展至新时代“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对外贸易新模式,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前锋,以及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地。同时,使义乌走出国门的小商品业,也是其后续发展中最先面对的挑战: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企业以小规模为主,专业人才短缺。特殊的城市经济生态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不容小觑。方晓等在文献3中通过对义摘要以义乌绿城桃花源项目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其设计方法中的场地分析、空间关系研究等的总结归纳,从建筑设计实践的角度一窥居住建筑设计如何在考察、研究基地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传统的营造智慧以及现代建筑观念、技术,建造具备地域特点并满足居住者需求的空间,达到居住建筑设计中对场所基因的发掘和呈现。关键词居住建筑;场所基因;传统营造智慧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707(2023)01-0017-06AbstractIn the study,Greentown paradise villa is taken as a main subject.Withthe summary of designing methodology in the project such as site andspatial relationships analysis,etc.From the practical perspective ofarchitectural design,the author concludes how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design integrates traditional building philosophy,modern architectural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planing.Furthermore,the study demonstrates how the design meets regional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occupants.With the above illustration,thesite element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are emphasized.Keywordsresidential architecture;site environment elements site gene;traditionalconstruction philosophy居住建筑设计中对场所基因的发掘与呈现以义乌绿城桃花源项目为例Explo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Site Environment Element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A Case Study on Greentown Paradise Villa in Yiwu City郭宁,贺珉GUO Ning,HE Min杭州九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3017DOI:10.15874/33-1102/tu.2023.01.014浙江建筑第40卷第1期2023年2月乌老城区旧街道、旧工业区、旧市场和旧居住区进行调研分析,将义乌城市建设现状问题总结为:“旧街道的现状问题可总结为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公共设施发展滞后,市容市貌环境欠佳;旧工业区(含旧仓储)的现状问题可总结为原产业经济衰败,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旧市场的现状问题可总结为建筑空间闲置,土地利用粗放;旧居住区(含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可总结为居住品质不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老城区的现状问题可以总结概括为物质空间老化,功能与产业淘汰,生活品质欠佳。”从城市发展的层面看,义乌城市环境的生成与其产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义乌产业转型时期的到来,当地人民对生活品质等各方面的需求亦会逐步提升。而义乌的城市建筑风貌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城市的整体更新添砖加瓦。1.2传统水乡的文化遗存义乌城市历史悠久,从秦朝始便建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受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义乌传统民居具备典型的江南水乡特点:组合灵活多变,分散落在山脚、河边、滩头、溪上;空间高敞,形式简洁雅致,坡屋顶,硬山马头墙高低错落,具备浓厚的文化气息 4。水乡的自然条件使义乌传统民居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使其整体形态丰富,充满生机;而土地孕育的文明又反哺了传统建筑的发展,为丰富别致的空间增添文人的雅致。1.3场地优先的思考方法传统江南水乡历史,以及当代商业发达的城市印象,都使义乌这座城市汇聚众多的特质;也使本案作为一个居住建筑案例,在展现场所的自然基因、衍生基因等方面都有十分富裕的考察空间。本案基地位于义乌江东街道环城南路南侧的山水之中,占地18万m2,周围有鸡鸣山、南山等优越资源。在快节奏的都市背景下,根据对义乌城市以及历史的了解,本案大致构思为:将传统建筑手法与现当代建筑科技结合,打造与都市保持适度距离,亲近自然、安放身心的人居家园。项目基地由两个地块组成,两个地块之间有一个天然的山体和湖面,未来将设计为城市公园(图1)。基地居于城市,却有山水近在咫尺,天然符合我们对“桃花源”这个典型中国乌托邦的设想(图2)。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就认定,本案最大的价值应该存在于基地本身,因此,项目与土地、山水、城市、人文的关系成为重点。如何将土地、山水、人文、城市归纳到一个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空间之内?如何在自然山水间构筑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一种将风格化后置,场所基因先行的在地性策略成为团队关注的要点。2在地性策略:从土地“生长”的建筑生活馆位于项目核心位置,作为项目面图1总平面图(资料来源:九米设计)图2义乌桃花源实景18Zhejiang Construction,Vol.40,No.1,Feb.2023世的第一部分,从设计理念、意境、营造等方面应传递整个项目的精神内核。基地拥山临水,视野开阔。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山下的“被看”和从建筑里面“看见”两层关系,成为设计考虑的核心问题:建筑被看时,应隐匿于山体,蕴含桃源意境;在建筑里面往外看时,能将远山和水面纳入其中,浑然一体。设计聚焦于处理“藏”与“显”的问题。在进行场地调研后,中间地块被山包隐藏的一处空地,初步成为团队心目中的最佳选址。空地周边是密生的香樟树,形态高耸,不远处就是一片湖泊,有不少居民在周边活动聚集。根据山顶平地的轮廓,团队设计了三个玻璃盒子。基础的构思成型之后,团队再次到现场踏勘,考察周边环境的尺度关系。通过11的脚手架模拟设想的空间,切身感受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关系以寻找最佳的视线点与舒适区,使建筑得体、适宜。考虑到建筑与树林在高度上的比例关系以及人在上山过程中建筑的观感,最终利用了天然的地形高差,将主体建筑下沉。团队的设想是在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使建筑与自然实现真正的融合。团队将三栋精巧的玻璃建筑临水而建,由连廊相接。通透的玻璃消解了建筑的存在感,最大程度实现建筑“藏”于山林的概念。玻璃上树影斑驳,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地下1层藏于山林中,人行走其间,一层的视野完美地与山林交汇,视野停留在树冠以下的位置,又透过树干,延伸至远处的湖面,山林掩映、水波浮动。拾级而上,道路曲折向前,不失桃花源探访之意蕴。入口在半地下位置,走过巷道,透过侧边的开口可以看见一方水院。下沉庭院引入光线的同时丰富空间层次,视野逐渐开阔,直至到达石院,沿途感受行于山林建筑之间的安宁。沿着台阶下行,来到观景平台,又能回望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山体土层的肌理与颜色十分特别,所以将其保留下来,夯土成墙,让场地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见图3、图4。项目中使用的夯土墙取材于场地本身的五色土,通过分层夯实形成特殊的纹理。夯土墙是一种传统建筑技术,团队希望使用这种技术,让建筑亲近土地,保留场地的肌理与记忆,于是推翻原定的全石材设计,通过现代技术将夯土优化,以适应现代建筑需求。源于场地的夯土墙的纹理与远处连绵的山丘相呼应,随着天气、空气湿度的变化,展现丰富而细腻的层次,在水院前的展厅地面,还留存一方五色土。建筑外立面以透明玻璃为主,结合廊下灰空间,使得建筑与环境的边界越加模糊,建筑与自然实现了更好地融合。见图。生活馆的设计,为寻找项目的场所基因定下良好的开端。建筑师开始对“东方”“中国”建筑产生重视,其中一个原因就在图3场地原始彩色夯土(资料来源:九米设计)图4项目保留原始材料夯土墙(资料来源:九米设计)图5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摄影:建筑译者姚力)19浙江建筑第40卷第1期2023年2月于早年缺乏成熟经验的城市建设使其意识到,建筑设计追求“普适性”容易导致“千城一面”之类的问题。特定场所的生长,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以及文化记忆,这也是为何古人在实践经验中将“相地合宜”作为“构园得体”的重要前提。3场所居住传统:空间礼序与传统建筑特征的继承前文对义乌传统建筑形式稍有提及,其特殊性的形成,与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直接相关。义乌地处江南,古属越地,气候湿润,古代民居多为干阑式建筑,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和悬山顶等,后来发展为硬山式。而此地孕育的文化丰富,贤才辈出,又在此基础上使义乌的民居产生受人文环境影响而成的特点。格局多半为“三轴四部分”:三轴即中间主院轴和两侧偏院轴;四部分即主院轴为礼仪部分,两偏院轴为居住和书房休闲部分,偏院轴前后为服务供役部分。民俗注重风水,因而民居多建于“山水聚会、藏风得气”之所。3.1空间礼序本案在尊重义乌古民居特质的同时,采用传统的建筑“群落”布局,遵循中轴对称的礼序,强调庭院的私密感。团队对街巷、邻里空间作了细致的推敲,多层次多尺度的街巷和各级花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开合有度,诠释传统空间的丰富变化,漫步其间便能体验到一种在园林中移步异景的细腻感受。街为脉,院为心,自踏入住区的第一刻起,便经历了从照壁、亭、廊、门洞、街巷到家宅丰富的视觉引导体验,从公共、半公共再到私密空间,园中有屋,屋中有园。见图8。3.2传统建筑特征立面元素上各建筑单体既有相互统一图中式园林(摄影:建筑译者姚力)图项目中街巷与院子的关系(摄影:建筑译者姚力)图7中式建筑细部(资料来源:九米设计)20Zhejiang Construction,Vol.40,No.1,Feb.2023的整体风格,又保持每户不同的特性。黛瓦白墙,和谐流畅,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设计中灵活运用镂空花窗、木雕装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