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互主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课程教育创新性研究_王曦卉.pdf
下载文档

ID:2288634

大小:1.2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交互 主体 视域 高校 网络 课程 教育 创新 研究 王曦卉
11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11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交互主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课程教育创新性研究王曦卉(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61)随着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交互关系。基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互主体关系,本文分析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问题及创新发展方向,以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与先进性,有助于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多位一体稳步推进。一、交互主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根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因此,我们要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强化大学生学习自觉性、爱国自觉性,爱国如始,爱国如家等思想理念,并融入高等人才教育培养体系,这是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而网络思政教育的推进,主要以意识形态教育、民族自信培养、文化教育渗透等内容为核心,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影响力与感染力,使大学生能基于自我强化、自我提升,增强学习获得感、民族荣誉感、文化认同感及历史使命感。从而,有效帮助大学生构筑良好思想防线,进一步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及西方文化的侵蚀,促使大学生能长期保持良好独立思考能力。所以,网络思政教育的本质,仍然以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提升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等作为主要方向。教育形式的改变、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创新与教育结构的优化,则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打造具有时代前瞻性、趣味性及内容多样性的新课堂。这就要充分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发展观念,降低对大学生个人思想的束缚,使大学生能基于个人思想视角更为深入地针对思政课程内容进行解读。以此,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另外,基于交互主体推进网络思政教育,能帮助教师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丰富教师的教学创新经验,提升教师对于学生教育关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育关系,使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位一体稳步推进夯实基础。二、交互主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课程教育内在逻辑与交互关系(一)内在逻辑交互主体的核心定位是教师与学生。基于交互主体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要逻辑是深化学生的学习感受,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降低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表达的束缚。进而,为思政教育渗透打开新的突破口,使网络思政教育能触及学生内心深处。交互主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是通过改变教育形式及创新教育方法,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隔阂,降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距离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教育、学习的共同语言。因此,运用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思政课的学习热情,提升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打破西方文化营造的虚假梦幻泡影。而以实事求是的教育精神、脚踏实地的摘 要: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教学环境渗透性不强、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学方法多样性欠佳等问题,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改革,应以加强教育亲和力、吸引力及影响力等为主体,做好对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等多种策略的运用,加强现阶段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水平。因此,将互为主体的存在状态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多元化开展,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可行对策。关键词:交互主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性中图分类号:G641;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2-0116-03 收稿日期:2022-09-27修改日期:2022-12-14基金项目:2021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交互主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课亲和力研究”(2021SJB0933);20212022 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下 0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传播效度研究”(21LKT0073)作者简介:王曦卉(1980),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117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117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思想及敢于为先的教育创新理念,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使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成为构建教育互动桥梁及完善思政教育新体系的重要基础2。(二)交互关系学生与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交互主体。从提升教育亲和力的角度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部分思想隔阂,主要是在教育、学习理念方面存在部分分歧。思政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使大学生能在思政教育的影响下终身受益。所以,基于交互逻辑的网络思政教育,也应将消除思想隔阂作为教育重点,帮助大学生真正意义感受思政精神、思想内核。以此,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然而,传统模式的下网络思政教育,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法及教育策略的运用方面,未能有效明确自身的教育定位,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日渐疏远,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自然无从谈起。当前,部分学者认为,教育本身亦可视作物质传递的过程,唯一不同在于知识无法基于物理逻辑进行指数评价。所以,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不应采取两极化的教育逻辑,要通过强化教师、学生之间思想上教育连接,实现对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进而,满足网络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高等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此外,网络思政教育的重点是强化思政教育渗透,使大学生能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存在,进一步将大学生现实生活与思政教育进行关联,提升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丰富大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的解读视角,使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及更为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从而,基于对交互关系的明确,提升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三、交互主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建设存在滞后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应基于提升教育前瞻性,做好多方面的教学创新,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然而,从现实环境来看,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的建设,却未能基于教育渗透做好教育协同机制的完善,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也缺乏吸引力。加之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相对单一,促使网络思政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基于强化情感共鸣与思想共鸣来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优势。归根结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建设较为滞后,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部分高校虽然围绕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推进教学创新,但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仍然照搬线下的课程教学机制。从而,高校无法营造出多元化课程教学环境,思政课程知识的教育渗透无法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久而久之,随着思想、情感隔阂的不断加剧,导致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客观分析教育问题及给予科学的教学建议,对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是解决教育评价构成方式不合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从教学结构来看,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单方面依赖学分制进行教育评价分析,对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及学习问题的分析,未能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及合理性。这将进一步打击部分学生思政课学习积极性,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难以解决学生的思政学习问题。此外,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倾向于根据教师的教育经验分析问题,未能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教育发展问题做好科学的教育判断与教育评价。从而,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评价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质量及学习水平4。四、基于交互主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策略及创新性思想的延伸(一)丰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策略及教学方法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策略与方法对解决教学方法多样性欠佳问题具有推进作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践不应盲目地套用传统的课程教学逻辑,要秉承提升教育亲和力、教学影响力及教育吸引力等中心思想,做好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布局。例如,针对缺乏良好思政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不应采取一蹴而就的教育策略。而是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本,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要素,根据影响因素的构成分子,制定有效性的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树立学生良好学习自信、深化思政课程教学引导、加强人文教育关怀等思想,推进网络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使学生能感受思政教育的温度,以此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的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思政课程教学与线下课程教学实践存在部分区别,教师应基于对网络思政教育特点的分析,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交互关系,由学生掌握网络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主动权。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多种不同网络思政教育规划,使教师能有效应对多种思政教学问题,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教育实践有效性。(二)增加趣味性的网络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会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水平推进形成部分阻碍,而增加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质量是弥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不足的关键。为此,高校应从兴趣导向及能力导向两个层面,构建网络思政课程教学新机制,通过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的筛选,重新做好对教育信息的梳理。并将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时事新闻及兴趣课题,融入网络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譬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118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118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 243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辩证法的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将当前网络热点话题,引入网络思政教育的课堂讨论,讨论的重点应基于现有的课程教学框架进行设计,学生可以自由针对网络热点话题发表观点。教师则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分析不同学生思想观点的内在趋同性及影响学生形成这一观点的主要因素。以此,探究不同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与政治问题。而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网络思政课的课堂讨论,制定后续阶段课程教学规划。一方面,增加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更好地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及有效掌控网络思政教育节奏提供参考,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总体质量。(三)拓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学渗透路径强化思政教育渗透、增强学生思政学习感知能力,可充分实现思政教育多学科教育联动,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学引导能力。这是解决网络思政教育教学渗透环境不强的有效策略。其中,高校应以技术赋能为核心,推进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渗透环境,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而,运用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理论,引导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使大学生能在丰富专业技术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改变传统模式下大学生在学习实践方面所处的被动地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自觉性及积极性。另外,拓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学渗透路径,需要面向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教育渗透,帮助大学生从学习、生活实践等多个方面,提升思政教育的学习领悟能力。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