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健康
街道
方法
北京
探索
实践
马瑞
北京规划建设 23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THEME 话题健康街道方法是从街道空间品质角度对健康影响与促进程度进行评价,以伦敦健康街道方法为典型代表。该方法于2014年在提升伦敦人的健康:交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中首次提出,2016年被纳入工党政府施政纲领,2018-2021年以核心方法形式融入空间战略交通战略住房战略等法定规划,2021年实现伦敦全域数字化评价。目前,该方法已在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主要城市得以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伦敦健康街道方法,从指标选择、考虑要素、重要认识、实践应用角度阐述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从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持续研究与全流程实践方面指出认识与思考。以期为打造健康街道、健康北京,提升人民群众全面健康,为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有益借鉴。伦敦方法健康街道方法聚焦街道使用者感受,从感觉友好、易于过街、遮阴休憩、停休场所、噪声可受、乐于步骑、感觉安全、观光赏景、感觉轻松、空气清洁十个维度对街道空间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街道空间对健康促进的效果越明显。国内学者对该方法各有解读。孙婷等1认为其是指导街道改造的长期型工具,移植应用时需重新定义街道本质。魏贺2认为其是伦敦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核心方法,贯穿于施政纲领和各类法定规划及政策措施。孙鹏飞等3强调方法的全流程管理特点,要在前期分析、方案设计、实施运营各环节均有应用。总体而言,健康街道方法具有评价即公共政策、评价即设计方法、评价即绩效考核、评价即公众参与四大特点。首 先,评 价 即 公 共 政 策。其在空间战略交通战略住房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制定各项城市战略与政策措施的核心方法与重要抓手。其次,评价即设计方法。其通过评价识别街道问题,指导制定针对性强的系统性提升策略。再次,评价即绩效考核。为推动健康街道建设,伦敦通过非政府组织与研究机构对各区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评价、排名与公示,并实现了每条街道的自动化评价。最后,评价即公众参与。其通过实施前、设计方案、实施后三阶段主客观评价,充分表达人民群众对街道空间改造的诉求及满意程度(图1、图2)。北京探索借鉴伦敦健康街道方法,北京正在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大城健康街道方法在北京的探索与实践马瑞 吴丹婷 崔旭川图1 健康街道改造前后评分对比4图2 2021年伦敦全域健康街道指数5 24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市特色的健康街道评价体系,面向不同街道空间使用者,考虑差异化健康影响因素、建立街道基础数据库、完善评价指标分级准则、开展试点评价,通过营造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有吸引力的街道氛围,引导人们使用绿色出行方式,促进街道交往活动,打造健康交通场所与健康出行环境。体系构建三级评价模式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采用“关注重点-愿景目标-评价指标”的三级评价模式。以“提供无障碍友好的设施保障和街道景观”“营造安全包容和慢行优先的出行体验”为聚焦点。设定精致友好、停休场所、观光赏景、遮阴休憩、健步悦骑、感到安全、易于过街、噪声可受八个愿景目标。制定慢行顺畅、机动车限制、街道安全、公交鼓励、城市管理、更新机制和提升引导七方面二十个指标,与当前交通综合治理工作重点相对应。评价内容上,既有人行道有效宽度、路面平整度等反映设施瓶颈问题的指标,又有机动车停放秩序、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图3 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示意图表1 北京健康街道评价指标表 北京规划建设 25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THEME 话题等反映本地特色问题的指标,还有增加休憩设施、提升绿化景观品质等反映街道空间改善趋势的指标(图3、表1)。五项特色考虑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分方法、应用方式与流程方面充分考虑了评价全流程的可延续性与特色化要求。评价方式上,采用主客观结合方式,“打分制”客观评价评估街道设施布局合理性,“拦访式”主观评价收集街道使用者感受与建议意见。评价标准上,结合国标、地标等技术标准与街道设计导则调整指标评分依据,结合典型街道实际情况持续优化评分依据。评分方法上,采用0-1-2-3量表百分制综合打分,得分越高表明街道健康程度越高,促进健康的潜力越大,改造阶段应优先针对零分项、低分项提出改善策略。应用方式上,采用“以评促改”“以改优评”方式,通过试点评价调整优化,滚动更新、持续完善,反复修正形成最终成果。应用流程上,采用“前后双评价”方式,在设计前后进行客观评价,在改造实施前后使用主观评价。设计前评价用以识别街道改造关键问题,设计后评价用以明确改善策略后择优选取改造方案。改造前评价用以明确街道使用者诉求,选取主客观评价共同问题优先改善促使改善效果最大化,改造后评价以使用者满意度作为工程项目的考核绩效。三点重要认识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结合自身规划、建设、管理特点,完善优化伦敦方法,制定出针对性、适用性的评价体系,而不是直接“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现阶段北京在发展阶段、治理水平、技术标准方面与国际有着显著差异。发展阶段上,多关注“有没有”,少聚焦“好不好”。使用者对街道的诉求仍以满足通勤出行为主,休憩娱乐、交往交流等生活性高附加值空间功能与价值有待附加。交通层面的健康仍以“万车死亡率”等健康结果为指标,围绕全流程全面健康和开展前期健康干预等举措有待完善。因此,亟待从健康建成环境角度,引导街道空间改造,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治理水平上,多关注“表象解决”,少聚焦“源头治理”。街道空间提升不仅要处理宽度不足、铺装不平等规划建设问题,还要着力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乱停放等秩序问题,属地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街道空间治理需要规划、交通、交管、园林、城管、住建等多部门协同合理,尚需在源头上以系统观念、治理思维整合资源、一体化推进。因此,亟待围绕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精准识别关键问题,促进治理水平提升与部门协同。技术标准上,多关注“工程技术”,少聚焦“用户感知”。围绕街道空间改造提升,北京已具备较完善的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和导则指引,如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设计指引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等,这些技术标准更多从工程视角提出解决方案,从用户视角对应各类改善举措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有待夯实。因此,亟待做好健康街道与现行技术标准的衔接与拓展,让健康街道的改造提升由工程技术人员主导转向人民群众和街道使用者主导。图4 健康街道客观评价示意图图5 健康街道主观评价示意图 26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实践应用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目前已在多个项目中开展应用,客观评价识别关键问题提出改善策略,主观评价收集使用者满意度和改造诉求,引导设计要点优先关注零分项、低分项以解决健康出行中的瓶颈问题,鼓励持续性改善提升以满足街道使用者更高层面的期望和要求。以平安大街(玉河遗址-北河沿大街段)为例。改造前总得分仅为38分,通过健康街道方法识别瓶颈问题,改造后总得分提升为68分。街道改造通过机非隔离、机动车限速确保安全,通过增加步行道、骑行道有效宽度确保路权,通过管控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确保秩序,通过增设照明设施、绿化景观、休憩座椅确保品质。街道使用者对步行骑行空间有效宽度增加、补足沿线配套商业增加趣味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期待(图4、图5)。思考认识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以伦敦健康街道方法为原型,结合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优化,围绕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持续研究与全流程实践形成六点思考认识。一是评价目标识别薄弱项,实现以评促改。街道改造以全系统整体提升为主,涉及交通、街道空间、景观风貌等多要素,需要投入大量公共财政与规划设计精力。健康街道方法可评价识别街道空间在引导健康促进方面的薄弱项,确定关键问题进行优先改善,以评价确定改善重点,以多次渐进式更新改造模式推动整体提升,是存量发展阶段的优选方法。二是评价对象聚焦中微观,关注全面促进。健康街道方法关注街道空间,以事前和事中干预的方式减少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发展。通过健康理念设计的街道空间将会吸引更多的人采用步行、骑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增加街道空间交往停留活动,进而增加身体锻炼、降低身心疾病患病率、提升社会归属感。三是评价内容体现特色化,彰显北京特色。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改造,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较充分地考虑了自身发展阶段、治理水平和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以精准识别街道问题为原则,融入街道设计者和使用者两种视角,从供给到需求全面评价街道空间环境,既确保街道物理空间合格达标,也持续努力满足出行者需求,力争精致卓越。四是评价方式采用主客观,激发参与意识。健康街道方法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空间问题、使用者诉求与设计方案紧密结合,避免主客观脱节,确保改善重点是人民群众所需。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完善公众参与活动,健全深度公众参与机制,向公众传播健康理念,注重培育基层自治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治理格局,刻不容缓。五是研究工作保持长期性,注重持续影响。健康街道方法是对健康促进的持续性影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有科学严谨的基础研究支撑,通过大量实证评估明确健康影响因素,进而形成评价重点。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建成环境对健康促进方面的实证研究,结合长期实践,持续完善评价体系。六是实践工作关注全流程,确保政策支持。健康街道方法应以公共政策形式纳入各项政策首位,城市各部门通过跨部门协作推动实施,专业机构制定指标体系,研究工具箱、指南、指引手册等确保实施有效。北京在实践过程中面临政策支持、监督主体、资金保障等多重挑战,应尽快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明确监督与实施主体,制定资金投放流程,建立规划、交通、交管、城管、园林、住建等多个市级部门协作机制及市区部门联动机制。结语健康中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后疫情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期望值愈发强烈。健康街道评价的本质是对健康诉求的回应,其从中微观健康城市评价入手,以交通、场所、健康视角,通过指导街道空间改善,实现建成环境干预,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全面健康发展。伴随北京健康街道评价体系在体系构建、方法应用、实证研究、政策机制建立等方面的逐步完善,其必将持续助力推动健康北京建设,通过积极响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政策,创新走出北京特色,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参考文献1 孙婷,范凌云,魏晓芳.健康街道规划之伦敦经验与启示 J.规划师,2020,36(1):80-86.2 魏贺.以健康街道方法塑造健康城市大伦敦健康街道政策的启示 J.城市交通,2021,19(1):1-10+132.3 孙鹏飞,胡莹,王书灵,黄金,王梦瑶.全流程管理的健康街道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鼓楼西大街为例 J.交通工程,2022,22(4):18-26.4 Transport for London.Healthy Streets Explained:A guide to the Healthy Streets Approach&How to Apply It R.London:Mayor of London,Transport for London,2020.5 H e a l t h y S t r e e t s.N e w H e a l t h y Streets Index EB/OL.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