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叙事的说服效果:作用机制、调节因素及其结果_李鑫.pdf
下载文档

ID:2287331

大小:1.54MB

页数:1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健康 叙事 说服 效果 作用 机制 调节 因素 及其 结果 李鑫
602023年第1期 总第201期新闻大学JOURNALISM RESEARCH作者简介 李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徐开彬(通讯作者),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摘 要】叙事在提高健康信息的说服效果并达到健康传播实践目的上具有重要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健康叙事说服效果的研究已经比较普遍,但我国目前关于此话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通过对权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阐明了健康叙事对受众产生说服效果的主要作用机制(代入、认同与情感),影响说服效果的调节因素(文本、角色、受众)以及构成说服效果的结果(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意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叙事说服效果的影响机制模型。【关键词】健康传播;健康叙事;说服效果;代入;认同【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健康叙事的说服效果:作用机制、调节因素及其结果李鑫徐开彬(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传播学健康传播已成为实现公共卫生目标的重要工具,包括增进受众的健康知识、改变受众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以及消除健康不平等。健康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的范式,是使用统计数据作为证据来说服人们改进健康行为。近年来,健康传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地转向讲故事、个人证述和娱乐教育等叙事形式的传播,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关于健康叙事的研究主要分为基于实验方法为主的说服效果研究以及探究健康叙事意义的质化研究。其中,健康叙事的说服效果成为西方学者们较关注的话题,相关的研究非常丰富、系统。在我国,尽管诸如丁香医生、薄荷健康、美柚等平台出现了大量的健康叙事,但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应用层面,健康叙事的说服效果研究非常缺乏,开展相关研究已刻不容缓。因此,本文旨在对西方健康传播领域中叙事说服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呈现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现状,以期对国内学界有所裨益。DOI:10.20050/ki.xwdx.2023.01.00761一、文献综述(一)叙事与健康传播健康传播是传播、医学以及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在实现公共卫生目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生产、收集和分享健康信息,传播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也能促进医学知识的社会化。随着健康传播实践的发展,叙事作为干预手段之一,在健康卫生运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共卫生运动的目标也从起初改变受众关于疾病的认知,逐渐扩展到包括促进受众的健康行为(Rodgers&Stemmle,2019)。相应地,对叙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说服效果的检验,在西方学界的研究中也越来越广泛。叙事是一系列情节连贯的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具有可识别的开篇、主体和结尾,通过置入角色,营造场景,来呈现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Hinyard&Kreuter,2007)。常见的叙事形式以文字、图画、音视频等媒介为载体,涵盖讲故事(storytelling)、证言(testimonial)、传记(biography)以及娱乐教育(entertainment-education)等多种类型。叙事是人类交流的基本范式,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解释与反思(徐开彬、万萍,2019)。叙事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理解健康信息的新视角。叙事以更易理解的逻辑、使用特定策略向目标受众传递健康信息,尤其是针对低文化程度人群、少数族裔或污名化疾病患者等边缘群体,可以加快受众对信息的处理,起到更显著的效果,因而叙事也是减少健康不平等的重要手段(Kreuter et al.,2007)。(二)叙事作为传播工具的说服效果近年来,随着叙事说服效果研究的显著增加,叙事信息对受众的说服作用已经得到学界的认可。Reinard对有关说服效果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后指出,总体来看“轶事案例”比“统计数据”具有更高的说服力,因为听众更倾向于认同现实生活维度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统计结论(Reinard,1988)。这一结论在近年的健康叙事说服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比如有关吸烟、吸毒以及乳腺癌等健康议题中,研究发现叙事在提高受众的风险感知以及转变行为意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De Wit et al.,2008;McQueen et al.,2011;Niederdeppe et al.,2015)。相较于抽象、枯燥的数据信息,叙事信息的描绘更加具体,也更引人入胜。“生动性”会促使受众将自我代入到叙事描述的情境之中,从而对叙事中的观点产生认同,学者们因此建立了“代入想象”的解释模型(transportation-imaginary model)(Green&Brock,2000)。同时,“生动性”作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启发式”线索,会引起受访者的一系列情感反应,诸如喜悦、希望、恐惧、焦虑等积极或消极的62情感,最终说服受众接受叙事中倡导的观点(Kopfman et al.,1998)。然而,无论是代入还是情感反应,受众受叙事影响的效果都可能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后,其说服效果会慢慢减弱(Niederdeppe et al.,2015)。基于此,Petraglia认为需要提高叙事的“真实性”,增强信息与受众的关联程度,将行为的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维度立体地嵌入到叙事之中,打破“KAP”(知识态度行为)界限,通过最终实现行为的改变,延长说服信息的起效期间(Petraglia,2009)。此外,健康叙事的说服效果受媒介形式、故事角色、受众特征以及干预目的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视频和音频形式的叙事比文字形式的叙事具有更强的说服效果;提倡检查和预防行为的叙事比强调戒除行为的叙事效果更加显著(Shen et al.,2015)。很多学者比较了叙事与非叙事信息在公共卫生宣传方面的说服效果,发现叙事信息在提高公众关于疾病的认识、态度以及行为意图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比如,Lewis和Sznitman在有关医用大麻的研究中,通过与非叙事视频的对比,他们发现叙事视频使受众对医用大麻有了更多了解,并对其使用产生了更积极的态度(Lewis&Sznitman,2017)。在受众的行为意图层面,同样表现出了这一差异,Barbour等人发现叙事类文本相较于非叙事类文本,更能提高受众在人际交往和社交媒体中分享健康信息的行为意图(Barbour et al.,2016)。健康叙事说服研究的文献总量虽多,但各自聚焦于健康叙事产生说服效果的部分过程或某12个变量的影响,难以让国内读者对健康叙事的说服研究获得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对健康叙事的说服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阐释,以期对国内学界有所裨益。二、研究方法(一)检索策略本 文 主 要 以 W O S 核 心 合 集 为 基 础,利 用 检 索 式 T S=“h e a l t h narrative”and“persuasion”在数据库中进行主题词检索,获得研究样本234篇。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获取数据,除了WOS数据库外,同样对医学、公共卫生和心理学学科的电子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在the 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图书馆)和PubMed(包括MEDLINE)中,以关键词“narrative persuasion”分别检索获得文献57篇、36篇。此外,通过对样本的引文文献进行追溯,检索到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献共14篇。导出这些施引文献的相关信息(涵盖标题、摘要、关键词等),组成研究的初始数据(N=341)。检索过程中,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区间未作限定(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9月5日)。63(二)样本筛选为了使样本对象符合研究主题,本文对初始数据进行了筛选。第一阶段,将所有参考样本导入软件ENDNOTE X9,在删除重复文献后,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基础筛选,去除元分析、综述、小语种类以及图书章节等文献,共排除样本97篇。第二阶段则在上一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对样本文献的正文进行阅读,主要选择健康议题中与叙事信息的说服效果有关的研究,同时,以叙事信息与非叙事类信息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纳入了主要考量。基于此标准,排除了非健康传播领域以及非叙事说服效果研究等与本文研究主题的无关样本77篇,最终确定167篇文献组成本文的研究样本(N=167)。(三)数据编码与统计依据文献样本的研究设计所涉及的主要变量,对样本文献进行编码与统计,以便了解健康叙事的说服机制及其研究内容。在编码过程中,先由两位研究人员选取20%的样本各自进行编码,通过观察文献摘要、研究方法以及附录(如有)中提供的信息,了解该文献所涉及到的主要变量,在excel表中列出来;如该文献涉及到某变量,便在表中竖栏该变量与该文献横栏对应的地方用“1”标识出来,否则空白(意为“0”),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该编码方法清晰明了,各变量的一致性Cohens Kappa值均在0.8以上,表明一致性良好。然后两位编码员对剩余的文献分工进行编码,并进行归总统计,结果见表1。本文的研究问题集中于健康叙事的说服效果,根据文献,相关研究聚焦于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和结果变量,因而这些变量是用于编码的分析单位。中介变量集中在代表1 样本文献中涉及的主要变量及其出现频率注:文献总数为167篇64入、认同与情感,分析健康叙事在这三个方面对受众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特定的结果。调节变量分为三组:(1)文本(依据叙事文本特征选择的变量);(2)角色(依据叙事中角色特征选择的变量);(3)受众(依据受众自身特征选取的变量)。这三组变量旨在解释叙事的作用受这些因素的调节与制约。结果变量则聚焦于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意图三个方面。基于以上框架,结合这些变量在说服效果研究中的作用,本文将从说服效果的作用机制、说服效果的调节因素以及说服的最终结果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健康叙事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全面阐释。三、健康叙事产生说服效果的核心作用机制叙事的说服效果是受众参与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结果(Moyer-Guse,2008)。受众对叙事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自身的认知阻碍或对其中说服性信息的抵触。这一过程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代入和认同。代入涉及受众对故事情节的参与,而认同则涉及受众对故事角色的参与。代入和认同通过引起受众的一系列情感反应,比如恐惧、悲伤、同情、愤怒、惊讶以及厌恶等,提高受众的信息感知效力,从而达到说服目的(Ooms et al.,2020)。(一)代入:受众对故事情节的参与代入(transportation)是支撑叙事说服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它是一种融合注意力、意象以及感觉的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代表着受众对叙事文本体验的专注程度(包括视觉体验和音频体验等),即受众对叙事情节的情感参与、认知注意、精神想象以及由此减少对现实世界的意识感(Green&Brock,2000)。代入的产生主要包括三方面:认知参与(认知),情感参与(情感)和精神意象的生产(想象呈现)(Addie et al.,2020)。认知是获取知识所必需的心理过程,认知参与本质上是进行思考或将思想转化为信念和态度的过程;情感参与是处理感觉或理解情绪;而精神意象则是在体验过程中对感官信息的因果模拟和认知处理(Addie et al.,2020)。从某种意义上讲,想象呈现是对来自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精神数据的可视化,通过将精神意象、信念和高度参与相结合,影响受众进行意义生产的社会语境。在叙事干预过程中,受众代入程度的差异会引起不同的说服效果。高度代入状态下,受众可能更倾向于与先前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经验保持距离,更易于思考叙事所呈现的、具有说服性的主张,从而影响受众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意图;而在低度代入状态下的受众则更容易对叙事中呈现的主张产生怀疑态度(Russell et al.,2018)。代入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受众获取信息的具体需求、目标、叙事质量以及个人对故事类型的偏好等多种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叙事代入在健康传播中是非常有效的说服工具。比65如,Ooms等人在研究香烟包装上的健康警示信息的控烟效果时,发现与非叙事类信息相比,叙事类信息可以给受众带来更高的代入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