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建筑
塑造
城市
文化
空间
先导
展策展
徐珂
170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分享越来越侧重于网络端。相比于平面化的电子屏幕,展览作为三维空间媒介的独特性越来越显现。在进入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展品和观众的汇聚则更突显出实体化传播途径的不可替代。特别是城市建筑类的展览,由于建筑展品本身不可移动和复制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与建筑本体的联动关系,使得此类策展在凸显城市建筑展览专属特性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趋势特点。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北京双年展”)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举办了先导展和首届展览,作为首都城市和建筑届的文化盛事,在展览空间上立足通州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的未来设计园区,辐射中心城区多个城市空间,以城市建筑策展为引擎,塑造基于首都发展大背景的城市文化地标。本文以城市建筑策展视角的切入,回溯城市建筑类展览的历史脉络,通过比较北京双年展与同类展览的展览空间,策展目标以及展览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对北京双年展的策展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对未来建筑策展在城市空间塑造和文化事件传播方面的作用提出新的展望。1 建筑类展览的起源与特点 思考展览(Thinking about Exhibition)中对艺术类展览做出了清晰的定义:“展览是艺术的政治经济交换的首要场所,意义在这里得以建构、维系乃至结构。1”从这一角度出发,展览的目标是通过展览事件本体,宣扬空间场所和展览展示本体背后建筑策展:塑造城市文化空间的宣言式实践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及先导展策展与城市文化空间Architectural Curatorship:A Manifesto Practice for Shaping Urban Cultural SpaceCurating for Urban Cultural Space in the 2021 Beijing Urban Architecture Biennale and Pilot Exhibition徐珂 XU Ke作者信息:徐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基于“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及先导展”的策展实践,立足数字化浪潮下建筑与城市类展览的更新迭代,回溯建筑展览的起源,分析相关展览的分类及特点,并对建筑展览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方面将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置于建筑展览史之中,对其策展理论、空间策略及对首都城市文化空间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展望后疫情时代建筑城市展览从线下走向数字孪生,推动城市建筑领域的大众化传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关键词:建筑策展;城市空间;文化事件ABSTRACT:Based on the curatorial practice of the Beijing Urban Architecture Biennale 2021 and its precursor exhibition,this paper retraces the origins of architecture exhibitions,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exhibitions,and compos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exhibitions based on the iter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exhibitions under the wave of digitalization.On the one hand,the Beijing Biennale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placed i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exhibitions,and its curatorial theory,spatial strategy and positive role in shaping the cultural space of the capital city are summarized;on the other hand,the great potential of the post-epidemic era of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exhibitions to move from offline to digital twin and to promote the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foreseen.KEYWORDS:architectural curator;urban space;cultural event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537(2022)03-0170-05-171CHAPTER III观点论文的驱动要素。策展人工作指南(The Curators Handbook:Museums,Commercial Galleries,Independent Spaces)中解释了策展人的工作:“策展人必须以通俗浅显的用语解释,进而合理化其策展实践,挑战视觉艺术的新潮流,并将它们置于某种历史脉络。2”策展人的作用一方面用展览的形式将当代事件在历史中留下印记,一方面充当了专业化领域和媒体大众之间的解释和宣传介质。关于建筑展览的起源,曾任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门策展人的巴里伯格多尔(Barry Bergdoll)认为,1760年是建筑展览的元年一群英国建筑师首次在伦敦市集上向市民公开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3。当代建筑展览与中国建筑策展学展望一文中也对巴里伯格多尔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建筑展览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类或者设计类展览的特点 4:建筑展览具有面对公众的开放性与公共性,建筑图纸模型等展览形式与建筑实体具有不可避免的差异性表达,建筑策展更侧重于思想观点的传播而不仅仅是宣传建筑作品本身。建筑展览策展人综合了建筑师和策展人双重身份,一方面设计展览空间,一方面策划展览内容。展览场所本身也因此变成了展示的一部分:展览空间即策展宣言。2 从偶发策展到系统性双年展 如果起源于伦敦市集的初代建筑展览是对建筑方案大众化传播的第一步,那么后续的建筑展览逐渐从偶发事件转变成为系统性展览。根据建筑展览对公众开放性及对于城市空间和文化的影响力,本文将建筑展览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2.1 第一代建筑展览:以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与设计部成立并主导的展览为代表的建筑专门展览1931年菲利普约翰逊被任命为MoMA建筑部主任,开启了以博物馆为依托的建筑专门展览的新时代。在他的主导下,MoMA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引领建筑理论届潮流的重要展览。其中1932年的“现代主义建筑:国际式风格展览”(Modern 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 Exhibition)(图1)和1988年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Deconstructivist Architecture)分别成为了象征现代主义建筑的重心从欧洲向美国迁徙的里程碑和将实验性先锋建筑向大众推广从而带入主流理论界的标志性文化事件。这一阶段的建筑展览是博物馆展览原型的衍生,用现代艺术展览的语言将建筑理论剖析给大众和媒体,同时也是对建筑师和建筑潮流的推广。而约翰逊1 Bruce Ferguson,Reesa Greenberg,Sandy Nairne.Thinking about ExhbitionM,London:Routledge,1996:2.2 亚德里安乔治.策展人工作指南M.王圣智,译.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7:24.3 Eva Liisa PekonenMExhibiting Architecture:A Paradox?New Haven:Yale School of Architecture.2015.4 李翔宁,莫万莉,当代建筑展览与中国建筑策展学展望J.美术观察,2019,(8):22-25.图1 现代主义建筑:国际式风格展览,1932年,纽约MOMA(https:/www.moma.org/calendar/exhibitions)172-173作为策展人,同时也是博物馆建筑师,更是建筑学界潮流的引领者和仲裁者他的判断影响了大众的建筑品味。2.2第二代建筑展览: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为代表的城市艺术文化宣传名片威尼斯于1895年举办首届双年展,这也被公认为现代双年展的雏形。首届威尼斯双年展由威尼斯市议会发起,一方面是借用威尼斯城市文化形象作为塑造意大利统一国家文化认同感的标志,一方面是借由文化事件促进欧洲当代艺术并吸引游客5。尽管威尼斯双年展的起源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意味,但在随后的发展中,威尼斯连同双年展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风向标。198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从威尼斯双年展独立,并逐渐形成系统化的展览模式,包括邀请明星建筑师替代职业策展人策划展览,并提出展览主题。例如近年来的展览主题,“回归基础(2014年Rem Koolhaas)”(图2),“前线报告(2016年Alejandro Aravena)”,“自由空间(2018年Grafton Architects)”和“我们如何共同生活(2020年Hashim Sarkis)”。为了在政治性、经济性和文化性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展览主题越来越中性和包容。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也催生了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大批依托城市为母体的建筑类双年展,例如圣保罗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等。这一阶段的双年展以系统性策展和市场化运营为特点,打破传统博物馆空间的界限,将城市空间与建筑文化事件结合起来,成为媒体时代多方共赢的结果。2.3第三代建筑展览:以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为代表的依托展览为载体的城市更新改造实验室2005年深圳双年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发起,后由深圳和香港共同筹办。深港双年展聚焦于城市进程的发展,强调“建筑属于城市,故对建筑的探讨也应放在城市文脉之中6”。深港双年展区别于其他双年展的最大特点,是不仅仅限于城市理论的探讨,而是将展览地点设置在城市更新的现场,策展团队在策展的同时,也介入到展览所在区域的城市更新之中。例如,2017年深港双年展的主题是“城市共生”,将展览主要展场设置在南头古城,通过探讨南头城中村与现代化都市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以微观介入的方式探索城市化进程的可能,强调多样性和混杂性的重要(图3)。在深港双年展的模式之下,建筑师作为策展人,不仅仅将展览停留在理论阶段,更是积极参与到展览所处的城市环境更新中。3 面向未来的下一代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从城市建筑展览到城市文化空间塑造 在众多建筑类展览不断涌现的基础上,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作为首都城市建筑届的文化盛事,在塑造城市多元展示空间、构建建图4 坡道完整(作者自摄)图3 展场无缝对接城中村改造: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7年,深圳(http:/ 回归基础:Fundamentals,2014年,威尼斯双年展(https:/ 和马町/Martijn De Geus,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评论以全球建筑双年展的迅速增长为背景J.世界建筑,2018,(1):141-144.CHAPTER III观点论文图4“军火库”和“城堡花园”展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21年(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2021)筑文化场所和推动文化事件发生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3.1展览场所与城市空间展览介入城市空间的探索始于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的主要展览场地由“军火库(Arsenale)”和“城堡花园(Giardini)”组成。占地46公顷的“军火库”曾经是威尼斯辉煌造船产业的所在地,进入20世纪逐渐衰败。1980年第一届建筑双年展策展人保罗波多盖西(Paolo Portoghesi)游说军方将主场馆放在这里,意图将建筑双年展从城市中心分离出来,同时又与城市形成紧密互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