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苏
南京市
城市
洪涝
防御
对策
措施
吴玉明
Feb.2023 NO.2 VOL.332023年2月 第2期 第33卷中国防汛抗旱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城市防洪URBAN FLOOD CONTROL江苏南京市城市洪涝防御对策措施吴玉明 马梦婷(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210016)摘要:江苏南京市是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受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的共同影响,极易发生区域性洪涝和流域性洪水。依据南京市域空间格局、“山、水、城、林”的城市特征,分析城市洪涝特点及致灾成因,围绕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目标,从城市洪涝关系、设防标准等方面进行探析,提出分级分区设防,优化城市布局,加快工程体系建设,强化管理,完善城市应急预案,洪涝统筹、联排联调的对策措施。关键词:城市洪涝;联排联调;应急预案;对策;南京市中图法分类号:TU99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264(2023)02-53-05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2211吴玉明,马梦婷.江苏南京市城市洪涝防御对策措施J.中国防汛抗旱,2023,33(2):53-56,63.WU Yuming,MA Mengting.Urban floo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Nanjing ofJiangsu ProvinceJ.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2023,33(2):53-56,63.(in Chinese)收稿日期:2022-06-06第一作者信息:吴玉明,男,高级工程师,E-mail:。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异常天气发生频繁,流域性洪水、“城市看海”现象明显增多。南京市域低山、丘陵岗地、平原交错,面积6587km2,2020年底,常住人口约931万人,城镇化率86.8%,多年平均降雨量1 059.8 mm,地处长江、秦淮河、滁河、水阳江流域性河道下游,是典型的“洪水走廊”,也是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防洪防涝任务艰巨。1 城市洪涝特点及灾害成因1.1 洪涝特点长江南京河段承接上游174万km2流域面积来水,洪水受上游径流、海潮、台风暴雨影响,持续时间长,对城市防洪影响较大;秦淮河流域面积2 631 km2,支流众多,大多为山丘型河道,源短流急,暴雨发生时,洪水位涨幅大,洪峰高,流域城市化率高,对城市防洪防涝影响大;滁河中下游支流河道的上游多为山丘区,遭遇暴雨时,迅速形成山洪下泄,造成下游平原区河道水位急速上涨;水阳江流域面积10385 km2,发源于皖南山区,南京市处于中下游水网圩区,水系互联互通,防洪能力低,局部性洪涝频繁、区域性洪涝常见、流域性洪水多发。根据暴雨与长江遭遇的不同,南京市主要有3种洪涝类型:2008年型,区域降雨很大,但未遭遇长江较高潮位,下游险情较小,支流上游受灾严重;1998年型,区域降雨量不大,但是受到长江高潮位顶托影响,沿江及支流下游险情较严重,上游险情较小;2020年型,区域强降雨与长江较高潮位遭遇,全流域受灾都比较严重。1.2 洪涝灾害成因(1)暴雨洪水叠加。夏秋高温季节,南京常发生梅雨、台风雨、对流雨。长江发生洪水时期,正值本地暴雨频发季节,易与江河洪水遭遇,此外还会遭受台风和天文大潮影响,多因素叠加,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2020年长江发生流域性洪水,下关高潮位10.39 m(吴淞);2016年秦淮河洪水,东山站水位 11.44 m;1991 年滁河洪水,晓桥站水位12.63 m;2016年水阳江洪水,水碧桥水位13.64 m,均为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值。(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改变了地形、地貌、产汇流条件及水文特性,调蓄面积减少,地表径流系数、径流量53Feb.2023 NO.2 VOL.332023年2月 第2期 第33卷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中国防汛抗旱城市防洪URBAN FLOOD CONTROL加大,洪峰提前;跨河、临河建筑物增多,削弱了河道行洪能力。以东山站以下秦淮河干流为例,城市密度增加,河道桥梁间隔平均不到1 km,且有增加趋势,同等降雨标准下的河道水位抬高明显,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减弱。(3)城市基础设施未充分考虑洪涝风险。地下停车场、商场和轨道交通等设施建设时,未充分考虑洪涝风险,避险措施不足,洪涝水倒灌浸泡风险较大。2021 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由于雨水倒灌,地铁严重积水,造成人员重大伤亡;2016年7月台风暴雨期间,南京地铁3号线明发广场站由于雨水涌入被迫停运。部分设施建设不当,增加了防洪隐患。2015年秦淮河洪水期间,由于禄口机场高速公路桥梁拓宽改造时,桥址堤防未达标封圈,致使洪水入侵,区域受淹,机场高速中断运行;2016年,由于纬三路过江隧道建设过程中,影响了长江堤防的密实性,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段长江堤防出现渗漏水重大险情。(4)工程体系防御能力不足。城市化拓展区域,原有的防洪设施薄弱,亟须提标改造;现有防洪堤防为历年加固形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管涌、滑坡等险工隐患,局部河段迎流顶冲、深槽逼岸;支流河道缺少控制建筑物,汛期江河水倒灌;规划的流域性防洪工程未全部实施,影响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城市早期治涝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老旧设施的改造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新建城区内治涝设施大多按农田治涝的标准建设,设施提标改造滞后于城市化进程;防涝手段和措施单一,弹性低,一旦遇到超标准降雨,极易形成内涝。(5)应急管理水平不足。一方面,地铁、隧道、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缺少防汛预案,在灾害发生时,未能做到事前预测、预报、预警、预防,事中全力抢险,事后积极救助,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市民洪涝风险意识淡薄,城市避险及抢险措施薄弱,部门联动性差,面对洪涝灾害,无法及时、充分有效调动足够的资源进行防灾减灾。2 洪涝防御对策措施2.1 分级分区设防2.1.1 城市防洪体系依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等级,构建“中心城区副城新城”3级城市防洪体系。中心城区: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副城:六合、溧水、高淳;新城:禄口、柘塘、龙潭、汤山、板桥、滨江、桥林、龙袍、淳化9新城1。2.1.2 防洪保护圈、排涝片南京具有“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交融”市域空间格局、“山、水、城、林”的城市特征,流域性河道、通江河流及流域支流将南京城市分隔成众多区域,具备“分区设防”的条件。依据城市规划范围,按照“连续、闭合、相对独立”的原则,合理划定城市防洪保护圈、排涝片。南京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以秦淮河、秦淮东河、九乡河为界,划分为老城、东山等6个防洪保护圈;长江以北,以滁河干流、朱家山河、马汊河等骨干河道为界,划分为江浦、桥北2个防洪保护圈。按照防洪保护圈内地形、支流河道,划分排涝片。江南主城划分城南、河西等9个排涝片;江北新主城划分为团结圩、城东圩等6个排涝片。各排涝片根据自然地形、外河水位,进一步确定高水自排区及低水机排区。2.1.3 设防标准过高的设防标准在技术、经济上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过低的标准,则带来风险。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最大1 h降雨量201.9 mm,最大24 h降雨量 622.7 mm2,雨量较大,如果按此标准规划建设,有违防灾减灾的科学性。充分考虑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按照保护区内常住人口、当量经济规模,以防洪保护圈、排涝片为单元,提出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或适度超前的设防标准。南京是中国东部重要城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100年一遇至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副城防洪标准5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新城5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3。2.1.4 洪潮组合分析城市下垫面水文条件变化、流域洪水调度规则、新的工情,考虑洪涝灾害成因,研究区域暴雨与长江洪(潮)水遭遇规律。以滁河为例,经分析,1 d和3 d暴雨雨量与长江相应潮位相关关系不显著,而7 d暴雨雨量相关系数为0.91,相关性较好,主要是因为流域及南京上游区域暴雨汇集到长江南京段具有滞时性4。秦淮河、滁河、水阳江等流域性河道应选择37 d暴雨遭遇长江洪水、支流河道选择1 d暴雨遭遇下游河道洪水进行不同组合的研究。流域上游城市山丘区主要设防区域暴雨,中下游平原圩区除设防区域暴雨洪水外,还应设防下游河道洪水。100年一遇设计洪水组合方案:100年一遇暴雨+1991.7 相应长江潮位,与 20 年一遇暴雨洪水+54Feb.2023 NO.2 VOL.332023年2月 第2期 第33卷中国防汛抗旱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城市防洪URBAN FLOOD CONTROL10.60 m长江设计潮位,两工况最高水位外包。2.1.5 城市内部河道控制水位通过建立地表产汇流、管网、河道、泵站“多位一体”的水力模型,按照长短历时设计和超标准降雨工况,耦合计算设施的水力条件,复核服务范围内的积淹水情况,根据南京地区降雨的时空特性,可采用丰枯期不同的控制水位。2.2 优化城市布局城市新建拓展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应结合地下空间利用、区域土方平衡,按照防洪防涝要求,进行优化布局。有条件的,通过抬高场地竖向、建设滞蓄设施、调整水系等措施,实现防洪自保。同一防洪保护圈内,防洪要求高的建设项目,位于最高处;一般项目安排于场地高程居中处;防洪要求不高或能够承受短时淹没的,位于区内最低处。新开发区域场地与内部河道高水位的超高1.50 m以上,重要项目的地面超高是相邻道路最低点的0.45 m以上、一般项目0.30 m以上,地下建筑车行入口高出周边地面0.20 m以上、人行入口高出0.45 m以上。城市河湖水域及空间管护、泵站水闸、公共海绵体等设施的土地预留,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下凹桥区、城中村等低洼易涝区域,结合城市更新,进行积淹水改造,消除内涝风险。南京紫东核心区、仙林麒麟片等新建区域,岗圩并存,可通过抬高区域竖向,实现防洪自保、雨水自排;江北核心区海港片、地铁小镇片等沿江低洼区域,依托区域防洪工程,通过优化平面与竖向,保障区域防洪与排水安全。2.3 加快工程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2.3.1 防洪工程构筑“防、挡、分、泄、蓄”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工程建设。“防”:长江固节点、稳河势、止塌江,治理新济洲河段和八卦洲汊道,系统加固已实施护岸工程和河道堤防,构建城市防洪保护圈。“挡”:在七乡河、七里河、马汊河等通江河口建设控制建筑物,防止江水倒灌。“分”:推进秦淮东河工程建设,减轻南京主城、东山和仙林副城防洪压力;实施滁河八百河撇洪道工程,减轻六合副城防洪压力。“泄”:改造河道阻水桥梁和建筑物;拓浚秦淮河、秦淮新河、滁河和水阳江干流,加快流域洪水下泄,提高河道行洪能力。“蓄”:实施超标准滞洪生态湿地工程,秦淮河西北村滞洪面积3 km2、清溪圩滞洪面积1.7 km2;在小流域河道上游,新建、扩建水库,调蓄洪水。2.3.2 排水防涝工程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取“渗、蓄、滞、净、用、排”综合措施,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城市建成区更新改造,建设分散式源头设施;城市支路两侧及社区级绿地空间,布置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调蓄池,增加源头调蓄量;在重要河道、城市绿地空间,布置公共海绵体,增强城市海绵效应;推进青龙绿带海绵公园、新化湿地公园、芝麻河海绵公园建设;新建区管网严格雨污分流,达标建设,建成区管网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大修,同步提标改造;改扩建排涝泵站;一点一策,采取海绵化技术措施,优先整治积淹水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积淹水点;拆占拆违、清淤拓浚、优化水域岸线、打造滨水空间,弘扬水文化,展示生态宜居、人水和谐。2.4 强化管理,提升城市洪涝防御保障能力(1)南京市自2017年以来,821条河道(段)、251座水库、10座湖泊已有了河长,建立了市、区、镇街、村社4级河长制组织。深入推行河长制,从河湖整体性、功能多样性出发,协调河湖开发、治理、管理与保护。(2)加强工程设施管理,强化日常维护。按照统一和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