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互式理念在儿童教育App产品设计中的应用_何艳韵.pdf
下载文档

ID:2285477

大小:2.6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交互式 理念 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 中的 应用
2023.01一、儿童的身心特点(一)视觉、听觉特征笔者研究总结,发现 3 至 6 岁的儿童视敏度已经完全成熟,可以对 15 至 20 厘米内的可视物做出敏锐视觉反应。随着儿童视觉经验的丰富和视觉能力的强化,其会逐渐对物体的形状、线条和色彩等形成有效判断,其视点也会集中在轮廓更加明显、颜色对比更加强烈的图形上。除了先天原因对听力的限制外,一般儿童都是在 1 岁以内发展听力的,并伴有明确的语言行为。3 至 6 岁儿童的听力水平趋于稳定发展,可以正确辨别音量、音调、音色,形成良好的听声辨位、听声辨人能力。(二)触觉、肢体特征不可否认的是,触觉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重点内容。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可以具体分为识别性和防御性两大类。在 3 至 6岁儿童的成长轨迹中,识别性触觉的比例远超防御性触觉的比例。他们能够通过触觉感知外界变化,做出直接反应。儿童肢体发育有限,因此呈现出动作持续时间长、移动速度快、指向精确性高等特点,都是可以具体观测和总结的。(三)心理认知特征 学前教育原理与实践 一书中提到,儿童大脑的工作细胞已经初步形成,大脑主要机能趋于完善,具备了接受大量刺激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儿童心理认知逐渐形成,能够对外界的新奇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与自我倾向。如果能够抓紧时机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肯定能够在儿童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其心理认知逐渐完善、逐渐成熟。童年与社会 一书中提到,孩子们有着强大的自主倾向性,对待一切违反自己意志的事物都会通过情感、心理和行动进行外显。这也是许多儿童调皮捣蛋、活泼好动的主要原因,而儿童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儿童的一些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明显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特征,第二阶段则儿童主要表现出抽象思维相对较弱、难以直接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特点,第三阶段儿童主要表现出言语表达能力提高和能够简单交流、复述的特点,第四阶段儿童主要表现出行为目的性强且缺乏思考的行为特点。交互理念支持下的儿童教育 App 产品的目的正是促进儿童成长,可以针对类似问题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逐步发展成熟和成长进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与行为特点,满足更多儿童的真实成长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二、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需求大多数儿童对于各种社会现象、事物的认知层次较浅,仅仅是出于好奇和外界进行交流并做出直接反应。因此,在相关教育 App 产品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儿童实际情况,据儿童情绪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其进行引导,这样势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也就是说,儿童倾向于用自我意识支配行为,会打听亲近交互式理念在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何艳韵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早已变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儿童从出世之后就被各种电子设备、电子产品所环绕,包括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等,可谓土生土长的“数字土著”。探讨交互式理念下的儿童教育App产品设计策略,为学龄前儿童教育软件设计提供方法指导,这对促进儿童教育的现代化与全面化,助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此,简要分析儿童的身心特点与相关的App产品设计需求,并基于交互式理念提出儿童教育App产品设计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关键词:交互式理念;儿童教育App;产品设计注:本文系广州工商学院横向课题“基于用户体验的教育软件界面与交互设计研究”研究成果。产品与包装设计782023.01人和事物的信息;儿童会出于好奇和兴趣做某事,也会随着情绪递减和兴趣消退而不做某事。而在相关教育 App 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儿童做某事与不做某事的微小差异,而后对其进行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实现对儿童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的潜移默化影响。只有这样,广大学龄前儿童才能够实现知识转化,在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进而实现个人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在视觉、听觉、触觉、肢体、心理认知方面趋于成熟。在将交互式理念融入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交互的优势,满足广大学龄前儿童的真实成长需求。此类 App 的设计目的是让儿童更好地进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状态,进而逐渐形成完整的认知,实现能力和素质增强的目标。不论是游戏类,还是益智类的教育 App 产品,都需要针对儿童实际情况进行交互设计,深入儿童的生活,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正向教育和引导。在相关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对儿童进行广泛调研和考察,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以此使得教育类 App产品设计能够满足广大儿童群体的真实成长需求。至于相关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等,则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提升产品的效果与品质,为广大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三、交互式理念在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一)信息框架设计在信息框架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儿童视觉、触觉、听觉成长规律的色彩界面,同时完善教育功能,丰富使用场景,以有效启发儿童进行学习和探索,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首先,要在视觉设计中遵循魅力原则,吸引儿童注意力,实现对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主界面可采用红色,且融入动画等交互设计,模拟游乐园、动物世界、海底公园等小朋友所熟悉的环境,完全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知识的需要,使得教育 App 产品设计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其次,要在触觉设计中遵循可触摸原则,尽可能选用简单、实用的操作方式,引导儿童适应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并实现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由于简单操作功能备受认可,研发和设计也相对较为简单,能够很好地适应儿童好奇心理,考虑到儿童的常规操作,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视觉、触觉与听觉的一体化平衡。再次,要在听觉设计过程中遵循趣味性原则,直接地与儿童互动和交流,便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明确儿童心理认知基础,认识到大多数儿童在汉字识别和应用方面存在缺失,因此多设计动画、图画引导其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久而久之,广大儿童群体也能够进行自发学习,收获良多。在信息框架设计中,充分完善教育相关功能,实现教师、家长与学生间的多元互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品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认知提升、素质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完善教育 App 表现层、交互体验层、框架设计、信息架构层及战略层,形成完整的信息框架,实现对于儿童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在信息设计中,主要考虑对用户的吸引,从而吸引教师、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实现信息资源与数据的时时共享。在一级信息基础上,还要融入二级信息(精华内容),进而过渡到三级信息(细化内容),实现有效信息精度递进,同时提供跳转入口,切实完善信息框架设计,打造便利、实用的儿童教育新平台。总之,信息框架设计至关重要,是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的起点。儿童教育 App 产品必须能够承接好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和多元的互动形式,带给广大用户耳目一新的感受,并切实助力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在未来,交互理念在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值得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二)交互方式设计在交互方式设计环节,以美术类儿童教育 App 产品为例,要探索适应儿童审美素养、心理认知的教育机制,助力儿童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针对性的功能设计。要实现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审美素养发展的需求,推动儿童美学启蒙教育的现代化、全面化。笔者认为,一名 6 岁儿童和一名 10 岁儿童在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上具有区别,而他们的家长对待美术教育的态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针对6 岁儿童群体设计涂鸦、手工等环节,能够有效夯实其美学基础,为其今后进行深入学习做好铺垫。而针对 10 岁儿童群体,可以设计素描模仿、色彩搭配等环节,锻炼儿童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给儿童带来沉浸式美术学习体验,增强其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可见,儿童美术类教育 App 设计要遵循针对性原产品与包装设计792023.01则,专门针对不同儿童群体进行交互设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第二,扁平化的结构设计。要使儿童获得更深层次理解和感受,助力儿童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据研究,7 岁儿童就已经基本形成了思维能力,但在理解复杂事物时往往还需要外界的辅助。也就是说,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其对于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如果能够以此促进儿童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产品设计就成功了一大半。从信息层级方面考量,1至 3 个层次最为恰当,能够实现信息的递进传递,使儿童快速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应用。这一过程大大降低了儿童学习成本,也使其可以随时随地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第三,高效性的交互设计。意味着能够伴随儿童审美、认知发展而发展,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可能性。研究表明,儿童从 2 岁起开始学习一些简单动作,至 6 岁就可以进行复杂动作。因此,在美术类教育 App 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点击、双击、缩小、放大、长按、滑动等动作,使儿童轻松实现与界面的友好交互。这些动作还能够培养儿童的手势习惯,使其愈发适应线上美术学习和自主研究实践,对于促进儿童养成美术训练习惯也具有深远意义。第四,情感化的界面设计。要结合儿童审美认知与心理发展特点,考虑到儿童与成人间的巨大差距,尊重儿童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性。这二者看似矛盾,但实则都是为了尊重儿童个体、激发儿童潜能,对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可采用共情与移情方法,考虑儿童情感中的依赖因素、绝对偏好因素等,从多方面减轻儿童美术学习压力。色彩选择层面,丰富而艳丽的颜色是首选,如果能够结合动画风格,更能够缓解儿童学习美术的紧张情绪。例如,在家画画 这个 App 的界面以黄色为主色调,能够带给儿童愉悦的美术学习沉浸式体验感。而相对于精美的界面,动画的风格和对比强烈的色彩更能够减轻儿童负担感,紧抓儿童眼球,实现对其的心理暗示和教育引导。(三)奖励机制设计在交互理念下的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中,完善奖励机制至关重要。不仅游戏类 App 产品设计需要灵活应用奖励机制,教育类 App 产品设计同样要通过奖励机制帮助儿童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儿童游戏类 App 中的奖励机制,不难看出其大多会符合儿童的求胜心态等,从而形成正反馈机制,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刺激儿童的积极性。具体来分析,交互式理念下的儿童教育 App 产品设计也可以运用奖励形式,满足儿童求胜心理、自我心理、依赖心理等,达到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学习兴趣的潜移默化培养。第一,要尽可能提高产品内容的丰富度和趣味性,使信息内容和交互方式都符合儿童成长规律,能够给其带来各方面的正向影响。第二,要尽可能采取递进教育和引导方式,实现信息复杂度的递进、交互方式的递进、成就感与体验感的递进,从而引导儿童深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对于儿童的全面化培养。第三,有必要完善新老知识交替教学模式,在引导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儿童巩固旧知识、掌握诸多复习方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四、结语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儿童教育趋于现代化、全面化发展,也为儿童教育 App 产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此类 App 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严重制约着儿童教育的现代化改革进度。也正如此,研究基于交互式理念的儿童教育 App产品设计策略,能够为相应工作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结合儿童身心特点、成长规律等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教育产品,助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周晶,申睿,吴金旺.面向数字金融场景的儿童财商养成型App的UI设计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22(7):31-34.2李寻,张丙辰,杨俞玲,等.基于熵权法的学龄前儿童教育 App 角色绘图方式评价J.包装工程,2022(10):300-311.3王吉.儿童教育 App 的现状及趋势:基于“苹果商店”中热门儿童教育 App 的内容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2):63-67.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