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立场
表达
视域
汉语
附加
问答
不对称
分析
吴勇
Vol.44 No.1Feb.2023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第44卷 第1期2023 年 2 月立场表达视域下的汉语附加句问答不对称语用分析吴 勇,徐 隽(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摘 要:自然会话语料表明汉语附加问句和应答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以立场表达理论为视角考察了汉语附加问句的获取允准、传递态度、增强互动的话语功能的生成原因,并探讨了该话语功能与疑问程度、评价语境、交际信息和交际参与者身份之间的形成动因。研究发现在汉语疑问范畴中附加问句的疑问程度趋于最低;附加问句的立场表达功能主要体现于参与者的命题判断、信息认同和认知权威之间的互动。研究结论说明将附加句尾问视为一种规约化的话语标记更符合汉语实际。关键词:汉语附加问句;疑问程度;立场表达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23)01-0059-09收稿日期:2022-09-16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语疑问构式的二语习得与认知研究”(SK2019A0480)。作者简介:吴勇(1980-),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用学,语言习得研究;徐隽(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引言 附加问句是疑问范畴的组成之一,通常由一个始发句(S)和一个疑问句尾(tag)组成1。作为一种语言普遍现象,构成附加问句的始发句可以是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但疑问句尾的形态表现不同。例如,英语附加问句的疑问句尾在极性、人称替代上和始发句之间存在强制性的语法限制2,而汉语没有这种限制。汉语的疑问句尾呈现出一定构式特征,常见的形式有:X不X类、X吗、X吧(其中 X 可以投射为判断动词、情态动词等)。尽管疑问句尾的表现不一,但学界都认为附加问句是“一种有特殊交际功能的疑问句”3。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语体表达,对附加问句交际功能、语用特点的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者关注所在。坎普斯(Kimps)以英美会话语料为基础,详细研究了英语附加问句的互动意义,对汉语附加问句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4。高华、张惟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附加问句的互动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附加问句的话语功能的因素进行了总结5。王森研究了汉语“X 不 X”类附加问句的话语功能,并将其概括为征询允准、建立互动、增强语气和话语填充6。闫亚平从历时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汉语附加问句句法形式的浮现和发展7。卢勇军则聚焦“是不是/是吧”类附加问句,分析了其信息类型、认识立场和交互功能8。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前人多集中于汉语某一类附加问句的个案研究。更重要的是,之前的研究对附加问句的对话互动属性关注较少,没有注意到在汉语附加问句的使用中存在问答不对称现象。尽管方梅、谢心阳分析了对话中问句形式与功能之间的不对称现象,但该研究是以反问句和陈述问句为分析语料,未能涵盖附加问句9。本文以互动语言学中的立场表达为理论框架,基于真实会话语料(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料库(MLC)、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对话部分)以及部分生活会话语料),尝试对汉语附加问句问答不对称现象做出解释。二、立场表达和汉语附加问句(一)立场表达立场是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和互动语言学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不同学者对其研究的角度有所大连大学学报60第44卷不同,包括从社会文化、话语态度、信息呈现、评价对象、交际意图等不同层面10,但 Du Bois 提出了从交际双方的互动来定义立场,强调立场的对话性和主体间性11。在言语活动中,参与者通过立场传递个人态度、情感,实现对言谈话题和语境的主观评价。一般认为,互动中的立场和态度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公开性、交互主观性、具身性,而后者多具有隐秘性、主观性,多将其视为一种心理状态。交际参与者所持有立场的对象称为立场客体。立场客体可以是某个人、某一部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某种思想或某种现象。立场表达是参与者评价立场客体的言语互动过程,并在其中实现对立场客体的定位。更重要的是,立场表达方和互动对方可以就立场客体通过言语活动实现立场的一致(alignment)。定位可以分为情感立场和认识立场,说话人可以在情感阶上和认识阶上选定一个位置来实施立场行为12。立场表达的途径多样,可以是非言语手段,如手势、体态,但更多是通过言语手段,而且在不同语言层次皆有体现。立场表达会根据语域的变化而体现不同,如学术语域中立场表达多为对学术观点的认同或反对;而竞技语域中的立场表达则反映了对某场赛事中某方参赛选手的期望和支持。可见,立场通常是由参与者根据会话主题、命题信息和话语语境共同参与、共同构建出来的,是言语互动活动中浮现出来的产物12。而言语互动交际过程不仅涉及客观信息的传递,也传达言者的态度、判断、情感等主观意义。因而立场表达和言谈中的话语及其话语功能的研究密不可分。(二)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对经典言语行为理论构成挑战。传统观点认为疑问句所触发的言语行为就是询问,并要求交际对方提供回应。结合出现的真实语境,就可以发现附加问句的言语行为只有小部分是提问,但更多的作用则融合了提问、陈述、建议的行为特征。在发挥这些话语功能的同时,参与者就言谈主题、命题信息进行互动。因此,附加问句的用法反映了说话人对听话人信息状态和态度的判断,主要交际功能是为了会话顺利开展,是以互动为基础的。此外,作为一种语言资源,附加问句具有评价的多功能性,在言语活动中表明参与者对命题的立场、表明态度,从而展现人际意义的协商方式。当参与双方对某一协商主题产生信息距离,附加问句可以是拓展交际行为,并帮助掌握信息量较多一方来调整参与态度。反之,当互动者发现双方立场差异趋于消失时,附加问句可以协助参与者主动压缩交际行为,从而保证言谈互动的经济效率。语用是一定语境下的语言功能,没有脱离语境之外真空的语用。交际互动就是语言产生的原初语境。因此,在会话互动的语境下考察汉语附加问句的立场表达可以深化对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尤其对于解释和回答附加问句问答不对称现象起着直接作用。三、附加问句问答不对称现象与疑问程度分析(一)附加问句问答不对称现象 和汉语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在会话环境中要求“所问有所答”的表现不同,汉语附加问句对回答不要求强制性的回答;即使有回答,回答的自由选择度也较大。为了印证对汉语附加问句问答回应的语感,以常见的“V 不 V”和“V+语气词”格式,从 MLC 和 BCC(对话部分)语料库选取了口语会话片段 292 个(总共选取语料 350条,剔除了不符合“始发句+附加问”格式的语料,如在“是不是”句首位置的问句和在句中位置表示“是否”含义的句子),包括了问句和应答的毗邻对,如表 1 所示:表 1附加问句在 MLC 和 BCC 语料库中的检索数据检索词无明确回答有明确回答有回应是不是(79)671261对不对(123)101229961第1期检索词无明确回答有明确回答有回应是吧 (41)32925对吗 (49)321730总计(292)23260215可以用(1)(2)(3)说明上表中的“明确回答”和“回应”的不同。(1)中,胡海泉以直接而明确地肯定回答回应了所提出的附加问句。(2)中,可以看到 B 方并没有直接回答 A 方所提出的关于租房面积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一千元租金所租到的只是七八平方米的单间。可见,B 方选择告诉 A 方关于房屋面积的真实情况但并没有直接否定或肯定A 方的假定。(3)中,可以看到作为儿媳的翟女士对婆婆提出的要求的回答似乎和问题没有任何关联,违背了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主持人:刚才你提到贴吧,我知道像海泉拥有非常多、非常多的歌迷,用百度的贴吧交流的方式可能会更直接一点,对不对?胡海泉:对。因为贴吧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不仅仅是一个歌迷的部落,它变成了一个小的媒体,甚至是网民互相去建立信任的一个媒体。(MLC 语料库)(2)A:房租多少钱啊?B:1K A:一个一室一厅,是不是?B: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单间 A:那么贵啊。让不让人活了。(BCC 语料库)(3)婆婆:分明就是你不想生。我跟你们说过了,我可以把孩子带回乡下去,我一样把我的孙子喂的胖胖的,是不是?翟女士:我可丢不起那个人。(MLC 语料库)由此可见,如(1),“明确回答”是指问句答语中出现了类似是、对、不、没、可以等显性的肯定或否定词。而“无明确回答”和“有回应”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出现针对问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有回应”是指答语和问句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联。如(2)中“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单间”和附加问的语义内容都是指向所租房屋的面积。而“无明确回答”是指答语和问句之间缺乏语义关联,需要一定的语用推理才能得出恰当的理解。(3)儿媳不礼貌的回答“丢脸”和婆婆的一系列要求没有任何语义上的关联,但熟悉会话语境的听众都会明白儿媳是迂回地拒绝了婆婆所有的建议。因此,“明确回答”“有回应”和“无明确回答”和问句之间的语义关联性依次降低,对会话另一方造成的理解障碍依次增加。从言谈的角度来看,作为疑问句子类的附加问句要求一定的回应或答语,才能保证话轮(turns)的交替转换得以实现。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出于礼貌原则、合作原则或面子原则,听话方需要对附加问句的提出者做出一定的回应;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听话人对附加问句中始发句所包含的命题(presupposition)的真值需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但从表 1 中语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在真实的口语会话中,只有 20%的附加问句存在明确的回答;没有明确回答或只做出模糊回应的情况超过七成。这些都显著违反了言谈中所需遵循的语用原则和信息要求。前人对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多有描述,但都未能对这一问答“不对称”现象做出合理全面的解释。周士宏从序列位置与认识不对称的角度出发系统考察了问答行动中“吧”的立场表达,但该研究中未涉及汉语附加疑问句13。在下文中从附加问句的疑问程度出发,尝试解释其问答不对称的原因。(二)特征分析与疑问程度 泽尔汀(Selting)指出互动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可以从某一特定语言形式出发,继而这种形式的互动功能;也可以从某一种言语交际中的互动功能开始去总结该功能实现所依赖语言形式的途径14。这两种路径本质上是互补的,可以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的认识。沿着这一思路,首先将从汉语附加问句的形式续表吴 勇 等:立场表达视域下的汉语附加句问答不对称语用分析大连大学学报62第44卷分析入手,将其和汉语中的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等句式的疑问程度进行比较,论证附加问句的疑问程度较低,因而允许在回应上存在灵活的选择。不可否认,疑问程度是主观化的一个功能范畴,很难对其做量化的描写。但张斌就指出疑问程度设计多种因素:疑问句的结构类型、语气词与语气副词、句调以及上下文和语境等,这其中疑问句的结构类型是最基本的因素15。同时考虑到疑问句式的使用总是从对一定命题或断言(proposition or assertion)的不确定性为出发点而产生的。因此,结合以上,可以选用+结构复杂度和+预期程度两项特征作为衡量标准,对汉语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以及附加问句的疑问程度进行分类考察。1.结构复杂度和疑问程度特指问句是指含有明确疑问词或口语省略形式中可以用“呢”结尾的疑问句。特指问句的句式结构复杂度较低(-结构复杂度),如:(4)谁动了我的乐高?(5)看完这本书,你有什么感想?(6)老王去哪了?(7)明天什么时候去牛老师家?(8)你是怎么把这道题解出来的?(9)我是六月生的,你呢?除了(4)(8)中,“谁、什么、哪儿、什么时候、怎么”这些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的使用,传递了发问者想从应答者那里获得哪些特定的信息,大体对应英文中的“特指疑问词(wh-words)”。在(9)中,说话人在陈述了自己的出生月份后,用“你呢”的省略问句的形式来对听话人的出生月份进行询问,其完整形式可以理解为“你是几月出生的呢?”。这也是将(9)划分在特指问句的类别之中,而不把它看作附加问句的原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