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分异机制_唐宇.pdf
下载文档

ID:2284525

大小:2.46MB

页数:1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晋陕蒙 地区 新旧 动能 转换 过程 机制 唐宇
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分异机制唐宇,宋永永*,薛东前,马蓓蓓,王莎,叶昊(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 710119)摘 要:科学认知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格局、过程与机制,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晋陕蒙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论文在构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推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从动力、制度、结构和方式4个维度,研究20052019年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时空分异机制。结果表明: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呈现先波动下降后快速上升的演化趋势,市域间新旧动能转换差距逐渐扩大;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整体较低,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核心外围”结构,新旧动能转换优势区和领先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呈“点状分布”,滞后区和中等区在非省会城市“广泛分布”;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空间负相关性明显,表现出“冷点集聚、热点离散”的空间分异特征,市域间新旧动能转换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地域分异是多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城市规模和信息化水平是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因子。研究认为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资源集聚与转化能力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关 键 词:新旧动能转换;分异机制;地理探测器;晋陕蒙地区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1,将原有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资主导的规模扩张模式转型到由人力资本、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2。但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复杂系统过程,受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科技创新、政策导向等要素影响,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3-4。因此,科学刻画新旧动能转换的时空分异特征,揭示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机制,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动能系统重构,而且对实现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动能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通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5。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知识溢出等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6-7。North等8制度经济学家认为高效的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企业家精神、信息通信技术等微观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逐渐得到重视9-10。国内学者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2个层面,探讨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路径、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在理论分析层面,学者们在辨析新旧动能转换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特征,提出了深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现实路径,认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基本内涵是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旧动能,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见、创新、创业和创造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路径11-14。此外,培育名牌收稿日期:2022-07-21;修订日期:2022-09-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00125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692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2103139)。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2001251;China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No.2021M692003;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No.GK202103139.第一作者简介:唐宇(1995),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E-mail:*通信作者简介:宋永永(1990),男,甘肃平凉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E-mail:引用格式:唐宇,宋永永,薛东前,等.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分异机制 J.地理科学进展,2023,42(2):287-300.Tang Yu,SongYongyong,Xue Dongqian,et al.Process an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old-new growth driver conversion in the Shanxi-Shaanxi-In-ner Mongolia region at city scale.Progress in Geography,2023,42(2):287-300.DOI:10.18306/dlkxjz.2023.02.007287-300页第42卷 第2期2023年2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ol.42,No.2Feb.2023地理科学进展第42卷产品、融合发展、开放提质和消费升级也是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15-17。在实证研究层面,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及影响因素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已有研究主要从动力转换、体制创新、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等维度构建新旧动能转换评价指标体系4,18-19,如郑江淮等20基于供给侧、需求侧和结构转换视角,探究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进展;张志元等18构建了效率、结构、环境三维框架,测算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指数;林攀等3从增长动力、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发展方式4个维度,研究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消费需求等要素是影响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3,13。总体来看,已有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视角,研究特定地区或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鲜有学者从格局过程机制的地理学研究范式思考上述问题。此外,现有研究深受行政区划束缚,主要以全国或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所揭示的区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机制较为宏观,市域等中微观尺度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机制有待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以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突破地域行政区划的空间约束,研究20052019年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揭示其新旧动能转换的驱动机制,以期为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全面协调推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1 理论框架本文从增长动力转换、体制机制转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4个维度,构建新旧动能转换“动力+制度+结构+方式”分析框架(图1)。在研究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时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政策调控、经济发展、资源集聚等方面揭示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地域分异机制。新旧动能转换是涉及动力、制度、结构和方式等维度的系统演化过程17。其中,增长动力转换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动力,贯穿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各个层面,关键在于科技支撑,根本在于创新驱动17;体制机制转轨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环境基础,为动力转换、结构转型和方式转变提供制度保障,关键在于厘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1;经济结构转型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外在表现,是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并行的复杂过程,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3;发展方式转变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目标,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核心是将原有粗放低效的规模扩张模式转向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22。此外,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复杂系统过程,受到科技创新、政策调控、经济发展、资源集聚等要素的交互影响,城市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空间载体,在创新能力、政策导向、经济基础等领域有所不同,必然引起城市间增长动力、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地域分异。因此,科学揭示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是构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策略、推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协同演进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基础。鉴于此,本文在构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及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格局、过程与机制,探索深化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科学路径,可为推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协同发展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也是地理学面向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彰显和提升学科价值的重要方向。2 研究区、方法与数据2.1 研究区概况晋陕蒙地区位于中国的农牧过渡地带(9712图1 新旧动能转换“动力+制度+结构+方式”分析框架Fig.1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driving force+institution+structure+mode for the old-new growth driver conversion288第2期唐宇 等: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分异机制12604E,31425323N),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畜牧业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包括3省(自治区)33个地级市(图2)。根据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该区域共 有 21 个 资 源 型 城 市,占 区 域 城 市 总 数 的63.64%。全区总面积154.5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01%,境内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交错分布,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明显。2019年全区总人口10144.80万人,GDP总量60032.40亿元,人均 GDP 为 59175.54 元/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79 43.73 48.48,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活力不足、民生问题突出等问题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23。该区域能源资源富集,能源化工产业密集,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承载区,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地区24-25,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2.2 研究方法2.2.1 熵权TOPSIS法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客观且能有效克服指标间信息重叠,TOPSIS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逼近理想解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具有计算简单、结果合理等优点26。因而,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新旧动能转换综合指数,表征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水平。2.2.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主要用于探测单元空间集聚模式,通常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2类。本文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判定新旧动能转换是否存在空间集聚,其取值范围为-1,1。Morans I=0,表示呈随机分布;Mo-rans I0,表示存在空间正相关,新旧动能转换水平高(低)的区域在空间上集聚分布;Morans I0,说明存在空间负相关,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的地域分异特征显著。Morans I绝对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强27,计算公式如下:Moran s I=nni=1nj=1wij()xi-x()xj-x ni=1nj=1wijni=1()xi-x 2(1)式中:xi、xj分别为第i和j市的新旧动能转换指数;x 为新旧动能转换指数平均值;wij为空间权重;n为市域单元数。利用局部Getis-Ord Gi*指数探测新旧动能转换的冷热点分布。Gi*=0说明观测值在区域内呈随机分布;Gi*0表示存在高值空间集聚,为新旧动能转换热点区;Gi*0表示存在低值空间集聚,为新旧动能转换冷点区27。G*i=ni=1nj=1wijxixjni=1nj=1xixj()ij(2)Z()G*i=G*i-E(G*i)Var(G*i)(3)式中:E(G*i)和Var(G*i)分别为数学期望值和方差。2.2.3 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是探测空间分异性及其驱动机制的常用工具,具有共线性免疫、无需空间连续、强烈揭示因果关系等优点28。本文运用因子探测模块,揭示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驱动因子与时空分异机制。q=1-ni=1Ni2i/N2(4)式中:q为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分异格局的解释力;n为影响因素的类型数;Ni、N分别为i层和全区的样本量;2i、2分别为i层和全区的方差。q取值范围为0,1,q值越大表示该因素对新旧动能转换时空分异的解释力越强。2.3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2.3.1 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复杂系统性,借鉴相关研究3,17,19,本文从增长动力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