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抗战时期
福建
省立
医学院
师生
教育
救助
研究
雪花
第 卷第期 年 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抗战时期福建省立医学院师生教育救助研究兰雪花(福建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摘要:抗战时期福建省立医学院礼聘、招收了一批学术名师和矢志医学的优秀学生。受战时经济的影响,福医师生群体的生活水平迅速下降,为解决生计,学校施行战时教育救助体制,通过提高待遇、增加薪资和申请补助等保障教师生活。通过设置免费学额、贷金、公费和奖学金等扶助学生完成学业。福医教育救助的实施缓解了师生的生活困境与生存危机,维系和促进了福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薪火相传,其历史意义具有启示当下的价值。关键词:抗日战争;福建省立医学院;师生;救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资助项目: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兰雪花,女,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医疗社会史。年月,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在抗战烽火中延生。年闽海部分县市沦陷,学校及附属省立医院响应福建省政府的号召 于 同 年月 至 年月由福州转迁沙县办学。年月升格为福建省立医学院(以下简称“福医”),年扩展为四种医学教育模式,至 年月在校生达 人,毕业生 人,教职员 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矢志医学的学生群体成就了战时福医负重奋进、声望卓著的办学历程。这一师生群体是怎样招致学校的?在物资短缺、经济恶化的抗战时期,他们有怎样的待遇?生活问题如何解决?师生在乏粮冻馁的窘境中又怎样做到与抗战相始终?笔者依据档案文献,考察密切关联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深入地认识抗战时期中国大学教育的生存状态以及所形成的大学传统与风度,以期对当前的大学改革有所裨益。一、福建省立医学院的教师队伍及其救济举措(一)求贤若渴延揽一批学术名师要创办一所培养高级西医专门人才的医学院校,教师是核心力量。福医筹办之时,尚缺乏主持办学的专门人才,在国民政府卫生署驻闽防疫专员杨永年的推荐下,时年 岁,已在中国医学界享负盛名的生理学家侯宗濂于 年月来闽主持校政。侯宗濂毕业于京都大学,师从日本著名的生理学家久野宁教授,彼时正在北平大学医学院担任生理学系主任,其“费氏()间隙”的研究曾得到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当面肯定和鼓励。侯宗濂来闽前,原计划聘请上海医学院、西北医学院、陆军军医学校等校教员担任基础学科教师,因“八一三”事变交通受阻,各大学又相继迁移,原约定的诸教员均无法来闽,直至月开课前,仅在本省聘到名教员,其他教员由省立科学馆诸先生兼任。学校内迁沙县后,由于僻处闽北山区,交通不便,加之国内医学人才极度缺乏,教师难以罗致。侯校长毅然排除万难,利用个人声望以及留学日、德的关系,并紧紧抓住抗战军兴,北方文化精英南移的契机,向北平协和医院、南满医学堂和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商请,并亲临陪都重庆,最终礼聘了一大批知名教授和专家,如生理学贾国藩、细菌学屠宝琦、病理学黄震亚、解剖学顾瑞岩、内科学李鼎勋、外科学陈文茹、生物学唐仲璋、物理学池钟灜、化学甘景镐、神经病学刘兆桢、生物化学林公际、药物学于达望、药理学法医学王长忍、妇产科学董天仑、儿科学厉矞华、放射学王克思、皮肤花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柳病学蹇先器、公共卫生学陆涤寰、心理学李为、德文周学普和国文王兆民等。到 年专兼职教师达 人,其中教授 人,副教授人;博士人(约 ),硕士 人(约 ),学 士 人(约 ),专科以上 人(约 )。这支师资队伍年龄在 岁,他们大多数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大学,精通外语,学养深厚,曾在各大学、医院任职,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丰富,一些教师成为业务骨干,引领福医及其附属医院顺利发展,如李鼎勋、黄振亚先后任学院院长,王长忍、贾国藩先后任教务处主任,刘兆桢兼附属医院神经病科主任,林莹兼附属医院小儿科主任,董天仑教授兼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等。其他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后来成长为学界、政界的精英,如陆涤寰、唐仲璋、池钟灜、屠宝琦、林公际、陈礼节、朱敬仁、梁序穆、石延汉和俞绍基等。在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这些饱学之师和后学新锐齐聚一堂,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跃升到一流的台阶,为福医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稳厚的基石。(二)竭尽全力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侯宗濂异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专门人才,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稳定师资。他曾说:“欲求学术之进展,首在不惜金钱,有志于学术而有根底者,亟应加以奖掖,予以适当之设备,丰富之图书,安定之生活,使得安心所业,研究如所得,实非金钱所可易取者矣。”创校之初,经费并不充裕,开办费仅 元,每月经费 元(后减至 元),即便如此,侯校长仍坚持在福建省专技人员待遇的基础上提高教师薪资,以示优遇。年,学校根据教育部 资助医学教师薪给暂行办法,再次增薪以稳定本已竭蹶的医学师资队伍,其中教授月薪 元,副教授 元,讲师 元,这比同一时期省立的大、中学校教师薪资高出不少。与战前相比,福医教师的薪资虽已有所降低,但在战初物价比较低廉的沙县,他们的生活还是能应付裕如的。省政府内迁永安后,制定了“新福建”计划,将教育置 于优 先位置,对福 医“也着 实 下 了 最 大 决心”,年学院临时费和经常费分别比专科时期增加了 和 ,教师的薪资也随之增长,但此时物价已日渐高涨,因此实际购买力已大大下降,一些家庭人口较多的教师时常捉襟见肘,仅能糊口。学校不得不向省政府提出增加薪水,改善待遇。侯宗濂时常为教职员平价粮尚无着落而发愁。年李鼎勋校长致信省政府主席刘建绪请求增薪:“现物价高涨,一日千里,教员因生活艰困极为焦灼,倘不设法补救,殊难其安心服务。况现国内各大学师资均为恐慌,而医学师资尤形缺乏,遂竞以高价争相罗致,既宽限其资格,复优厚其报酬,望增加经费,酌增薪资。借以安定其心智,减少其顾虑,则求其尽瘁教育,献身学术。”而此时闽海局势趋紧,省库收入骤减,省政府只能在有限的经费中匀出小部分补助教师(每人 元),如余德荪教授由 元调整到 元,嵇爽斋副教授由 元调整到 元,王华尧助教由 元调整到 元。到抗战末期,国民政府实行财政紧缩办法,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同拨发的教育经费只能勉强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年教师月薪虽上涨 元,但 年的物价总指数较 年上涨了 倍以上,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平均为 ,按当时薪资 的涨幅,即战初月薪 元的副教授,到 年上半年其购买力只相当于战初的 元,许多教职员陷入极度困窘之中,部分教师薪资维持不到 天,而僻处沙县的福医教师又无法像西迁高校教师一样通过在各大学兼职来弥补生计,唯一可增加的只能是申请补发欠薪、补助费、空袭损失费和平价粮等,然而这些微薄的战时补助对于饥肠辘辘的教职员来说根本无济于事。值得称誉的是,即便濒临这样的绝境,一些教师却主动减薪为国分忧,节约膳食费用。大部分教师不离不弃,继续潜心教学和学术研究,直到 年省政府因经济崩溃下令裁员或停薪,部分教师才不得不辞职离闽,这已是后话。在争取薪金的同时,学校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申请各类奖助金以改善教师生活,例如,年月向教育部申请发给侯宗濂、屠宝琦和陈礼节等 名教授 元的甲种奖助金,发给陈文茹、王长忍等 名副教授 元乙种奖助金。年月,学校向教育部申请服务年满 年以上或贡献突出的侯宗濂、黄震亚、于达望、金德荪和蹇先器颁发久任教员奖金 元(年增至 元);服务满 年以上或贡献突出的屠宝琦、周学普、王长忍、董天仑和李为等颁发奖金 元(年增至 元)。抗战胜利后,学校向省政府申请颁给在战时始终坚守教学岗位,且成绩优异的汤肇虞、李鼎勋、黄震亚、李为、贾国藩和郁仁贻等 名教师胜利勋第期兰雪花:抗战时期福建省立医学院师生教育救助研究章并奖金 元。即便教职员离世,学校也依然全力扶助其遗属,例如捐助困顿中的陈掖神子女 元助学金,发给景葆东遗族抚恤金 元。为褒扬蹇先器 年服务于医学院校,特向教育部和省政府申请 元的抚恤金及 元的遗族年恤金。有感于学校的人道主义关怀,一些教职员工为此在福医奋斗终生。除了尽力解决教师生活困难外,福医还想方设法创造更好的教学研究条件以弥补不利因素,也以此吸引新的教师前来任教。在当时,福医是沙县唯一的大学,与大批西迁至大后方的高校相比,沙县不仅文化基础薄弱,而且信息闭塞,极不利于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在此情况下,学校冒着海口封锁、敌机轰炸或物品陷落的风险,不断从海外购买仪器设备、图书和药品,经香港、上海、福州和南平等水陆辗转运抵沙县,至 年,所购仪器设备已达到部颁标准,对于教师来说“这是可以引为光荣与自慰的”。年后,学校每年以薪俸的 补助教师学术研究费,其中教授 元,副教授 元。为了让教师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年学校派梁序穆到北平协和医学院进修组织胚胎学年,年派贾国藩、金德祥和屠宝琦等人参加第六届中华医学大会,年派吴建中到重庆上海医学院进修生物化学年,台湾光复后派人前往台湾大学医学院进修病理、解剖和细菌等科。总之,在保障了基本生活和工作的条件下,先生们怀着“教出好学生,学会真本领”的共同愿望,精诚团结,艰苦奋斗,他们因陋就简,自制教具,自编(译)教材讲义,毫不放松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他们因地制宜,开展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到建校六周年时,已完成各类研究项目 项,出版专著或编著 部、论文 多篇、讲义本,翻译著作部,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准。在教师谆谆善诱和严谨治学的影响下,勤勉与研究已成为福医学生“生活的最大特色”。二、福建省立医学院的学生群体及其奖助措施(一)因时因地招收有志医学的优秀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福医教师的夙愿。创校前年,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并商请省教育厅、省立医院和省立科学馆帮忙招生,凡高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者均可报名,经学校统一考试(科目为公民、国文、英文、数学、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和口试),合格者方可入学。年首届专科招生 人,按日、德学院模式,以班为单位,设为第一班,学制年。升格为医学院后,本科学制年,年因战事影响,全省没有高中毕业生,生源极其困难,首届本科录取 人,编为医科第四班。年秋,改由教育部统一招考,由于省内外沦陷区新生因道路受阻不能前来报到,该年未达招生计划,教育部复函学校“另组招生委员会办理之”,月,就近在沙县、永安和南平等地续招同等学力学生 人。尽管招生不易,但为保证生源质量,自主招考没有降低标准,例如 年月药学专修科计招 人,沙县、福州、永安、永春、龙岩和浦城等地投考者 余人,最后仅录取 人,其他专业亦是如此。年后,由于抗战路途艰险、经济困难等原因,福建省内著名中学的学生无法报考省外大学,东南各省学生亦不便去西南大后方,致使学校招到了一批渴求知识、学习能力强和勤奋努力的优秀学生。基于福建省情和抗战大局的需要,年后福医专业快速发展,到 年月,学生总数达 人,年增幅达 倍。抗战胜利后,学校向厦门、金门等地招生,年向台湾招生。到 年共招收各专业学生 人,毕业 人(表)。表 年福建省立医学院学生人数统计单位:人年份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学生数 注:本表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黄震亚 福建省立医学院概览(年福建省立医学院编),并以福建省档案馆馆藏的福建省立医学院档案作为补充,由于各类档案统计数据不一,本表统计可能存在误差;年月毕业生 人中含医科 人,附设医学专修科 人。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据生源统计,各班男多女少,例如医科第三班男生 人,女生人,年全校 人中男生 人,女生 人。年龄多集中在 岁。初期生源多为本省人,以沿海的福州、闽侯、长乐、福清、莆田以及闽南地区较多。迁建沙县后,内陆闽北、闽西生源逐渐增多。年后,来自浙江、广东、江西、江苏、湖南和安徽等战区或沦陷区的生源以及闽粤籍侨生增多(表)。生源家庭背景以商业、教育、医业、政府和农民家庭为多,工人、军人、警察和手工业者等较少。以 年为例,商 人,教 人,医 人,政 人,农 人,牧师人,军人,法人,警人,工人,艺人,其他 人。表 年上半年福建省立医学院生源籍贯统计单位:人省市人数省市人数省市人数省市人数总计福建 浙江 广东江西 江苏山东湖南上海(二)实行奖助措施扶助学生完成学业为吸引优秀青年报考福医并使来者安心学业,省政府在创校之初便规定免收一切费用,并免费供给制服,每月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