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科技
数字
出版
新兴
融合
空间
进展
秦林瑜
732022 年第 23 期总第 425 期新 传 媒VIEW ON PUBLISHING科技赋能数字出版:新兴科技应用于出版融合的新空间与新进展文/秦林瑜 吴赟【摘 要】科技与数字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下人工智能、区块链、人机交互等新兴科技正深入应用于数字出版的内容、形式、流程、权利等多个层面。文章对新兴科技在数字出版产业应用的新空间和新进展进行梳理分析,以期明晰当下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基本现实,更好地推进数字出版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关键词】数字出版;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作者单位】秦林瑜,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BTQ076)成果之一;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602603240134)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2.23.01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对中国数字出版业的创新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数字出版业提供了新机遇与新命题。自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取得长足发展。202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出版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在上述理念、政策体系的引领下,唯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才能更好地以科技赋能出版业,实现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前景广阔,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达到11781.67亿元,较2019年增加19.23%1。就受众基础而言,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人数规模首次突破5亿2。近年来,数字出版与新兴技术不断磨合,催生更多应用场景。本文对新兴科技在数字出版产业应用的新空间和新进展进行梳理分析,以期明晰当下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基本现实,更好地推进数字出版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人工智能正对出版业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与改变目前,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包含多个场景,主要依赖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内容生产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内容生产模式出现了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等类型的分野。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成熟,AIGC(人工742022 年第 23 期总第 425 期新 传 媒VIEW ON PUBLISHING智能生产内容)这一智能化内容创作形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4年,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机器人Quakebot写出了一篇地震报道,腾讯财经网也于2015年使用机器人Dreamwriter撰写财经新闻3。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创作了实验小说1 The Road,并于2018年由Jean Bote ditions出版社出版4。2019年,Springer Nature出版了其第一本依托机器学习技术生成的书籍锂离子电池:机器生成的前沿研究摘要。在智能学术论文生产方面,来自伦斯勒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学生设计的PaperRobot可以快速阅读现有论文,并构建知识图谱,提出研究方向建议,最终可协助撰写论文。2022年11月,由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使用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基于这个架构的聊天对话被应用于多个场景,除日常聊天外,用户可通过问答的形式使用ChatGPT生成论文、修正代码、协助考试等,也因此引发各界对学术不端、教育模式等相关问题的热议。除文本内容生产外,AIGC已应用到图片、音乐、视频、游戏等形式的内容创作上。国内目前有昆仑天工旗下的系列AIGC模型,包括天工巧绘SkyPaint、天工乐府SkyMusic、天工妙笔SkyText和天工智码SkyCode,以及百度AI文心大模型等算法与模型,能在多个领域内进行智能创作。如天工乐府SkyMusic可进行AI作曲,其和弦准确率可达92.5%,且支持多语种、多曲风的音乐创作,StarX MusicX Lab音乐实验室已发布十余首完全由AI创作的歌曲,彰显了人工智能的巨大内容生产潜力。在智能语音技术方面,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促进了有声阅读产业的成熟。如播客(Podcast)、喜马拉雅等移动有声读物收听平台已为大众所熟知,后者20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28亿5。此外,图书馆有声读物馆藏建设也在快速发展。2021年中国已有32.7%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6。有声读物的出现延展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得读者可以因地制宜地调整阅读方式,将休闲阅读和其他活动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流畅的阅读7。在这一方面,声音对文学体验至关重要,尽管现在语音合成技术迅速发展,有多种合成音色可供听众选择,但听众在体验有声阅读时,仍然更倾向于选择人声讲述。人声能够使听众更加投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心理形象,并使他们产生更积极的情绪反应8。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领域,人工智能在出版全流程均有应用。对期刊投稿人来说,Clarivate与Scopus拥有能协助投稿人追踪研究热点、分析研究成果并提供智能推荐适宜投稿期刊等服务的相关工具。Springer Nature Experiments还提供智能工具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实验数据、规划实验,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避免语言障碍等问题。Elsevier于2013年收购了学术社交网络平台Mendeley,支持通过机器学习技术为用户生成相关的内容推荐,预测项目偏好,并提供与谁合作论文的建议9。对学术出版机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主要起到提供高质量信息数据,支持内部工作流程,协助编辑决策、初步审查、同行评议、智能编校,以及提高内容可见性、提供内容分发服务等多种作用10。如ScholarOne的投稿系统可实现稿件与审稿人的智能匹配11。二、区块链为构建数字版权新生态提供智能化支撑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其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共同维护12。目前,区块链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应用场景有限,集中体现在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版权保护、版权交易及数字藏书等方面,但它将对数字版权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2016年,美国Blockai公司启用区块链版权服务,大幅减少创作者版权登记成本,并为作品版权归属提供证据13。2021年,中国版权协会正式发布以长安链为基础的区块链版权服务平台中国版权链,其核心场景为版权存证、版权维权与版权交易,可为权利人提供数字作品的版权存证、侵权监测、在线取证、侵权下架、纠纷调解、诉讼维权等全流程版权保护方案14。2022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与蚂蚁集团拟共建数字版权链(DCI体系3.0),DCI标准用于“标识和描述数字网络环境下权利人与作品之间一一对应的版权权属关系”,为相关用户提供版权权752022 年第 23 期总第 425 期新 传 媒VIEW ON PUBLISHING属确认服务15。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版权生态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版权保护、版权交易体系而言,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创作生产的版权需求,尤其是能够更好地保护小体量视频、文学、图片等形式的原创内容版权及其交易,推进自出版发展。Scriptarnica平台依据自有算法对作品进行定价,完成版权登记,并签订智能合约,平台系统可依据合约自动向相关方分配收入。出版过程中的所有交易均可被追踪,保护原创作者版权交易的安全性及收益最大化,作者收入最高可达图书收入的94%。此外,区块链在数字出版生态中还被用于建立创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机制,在Scriptarnica平台上,每本书拥有一个Book Club交流社群,读者可在社群里对创作内容发表意见,与作者交流16。学术性区块链出版平台Orvium提供作者拥有的科研成果可即时发表、作者可自主选择研究数据共享、平台用户可投票选出选题、支持全球范围内的自由组稿等服务,不仅简化了学术出版流程,还有利于学术交流和期刊运营维护17。Publica、Flixxo、Steemi等基于区块链的平台还为创作者提供图书众筹服务,以数字货币或出版物股权的形式取代传统货币进行筹资18。数字藏书项目在近几年受到出版界的青睐。2022年,新华文轩旗下的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推出全国首个数字藏书项目,即将实体图书与数字资产相结合,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附加区块链资产数字凭证,使之拥有唯一、不可篡改的原作者亲笔签名的“数字身份证”。数字藏书交易权益包括图书数字内容周边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图书资产的所有权19。区块链还可为元宇宙场景提供服务,如2022年11月发布的可信数字资产区块链服务设施“新华链”,以数字文化为基础,具备完善的版权审核、内容审核、网络出版、资产评估和版权交易等资质和能力20,这对元宇宙场景构建而言不可或缺。三、虚拟现实与数字出版多业态的融合丰富了元宇宙的技术可能数字出版产业除电子图书、移动出版等常规业态外,还包括在线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新兴多元业态。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与出版业中各个业态的融合早已有许多尝试,如纽约时报的VR报道,或AR技术通过“纸质图书+移动设备+APP”的模式,应用于传统图书出版21。此前,VR硬件设备佩戴不适感、图像传输延迟等技术层面的问题,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设备的更新,已逐步得到改善。虚拟现实等将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连接的交互技术也是使元宇宙可能实现的技术基础之一。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五个部委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指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要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等,这将进一步加速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及其与各行业的融合。此类技术应用目前集中在教育和游戏两个方面。在教育方面,AR与图书的结合大多为儿童科普类或教育类书籍,这类书籍对于趣味性阅读、扩展阅读、扩展教学的需求较为强烈。例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年年在一起(AR互动 儿童立体书),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向儿童科普中国传统文化。AR全景看 国之重器丛书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换为生动的小游戏,让少年儿童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制造。在教学上,中国地图出版社推出的AR 3D地理数字资源教学系统,适用于初中及高中地理教学,能够立体、具象地展示地理知识,内容形式包括地球仪、短视频、小游戏、手绘插图等。相对而言,VR能提供更深入的沉浸式体验,在教育出版领域,教育和培训的巨大需求是国内VR消费级内容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55%的主要原因22。教育类传统图书配合简易VR眼镜的模式是该技术行业应用的初步尝试。飞象星球在2022年发布了5款智能教育科技产品,其中就有VR虚拟课堂,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VR素质教育课程,以及立体沉浸式的虚拟体验。此前,飞象星球还推出冰雪主题的VR虚拟课堂,借助体感技术,帮助上海小学生体验滑雪专业动作等,为他们呈现了现实世界中的教762022 年第 23 期总第 425 期新 传 媒VIEW ON PUBLISHING学体验23。VR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也有较多应用,如医学理论可视化、临床思维训练、虚拟实验室等。“眼视光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一类的病例可视化系统可帮助解决教学过程中真实案例缺乏、实践环境受限等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急救培训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活动,则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训练场景,提升他们的救治体验24。在线教育也被作为一种不以娱乐为目的的游戏活动,讨论严肃游戏的可行性。VR技术的引入能够使用户更加投入,增加他们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