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作为镜像_李宏伟.pdf
下载文档

ID:2281828

大小:1.83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科幻 作为 宏伟
据 中华读书报:今年 3 月,美国 士绅杂志(Esquire)评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50 部科幻小说。除了 弗兰肯斯坦 沙丘 火星纪事 三体 这样被视为标准意义上的科幻作品外,奥威尔的 一九八四、伯吉斯的 发条橙、赫胥黎的 美丽新世界 等通常被当作寓言的作品同样在列,榜单上更有所谓“传统文学界”作家石黑一雄(别让我走)、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村上春树(1Q84)等人的身影。这或许可以作为例证,说明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科学强势影响的助推下,科幻小说早由类型文学的支流汇入文学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而科幻意识更是成为众多作家创作前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科幻及科幻意识,不同论者各有侧重,但大体上都围绕着科学、幻想这两个基本构成进行比例调配。执科学极端者,等同科幻于科普乃至产品说明书;执幻想极端者,则将具备非现实想象印数的作品统统搁进来,一视同仁。我无意在此调配出新的科幻概念,只想以部分代表性的科幻作品为例,来分享它们给予个人的滋养,并尝试大而言之这些创作及背后的科幻意识给予文学整体面貌的丰富、借鉴。以此目的,我准备这样来指认讨论的范围:科幻指这样一些作品,它们着意的内容不直接不完全存在于当前的生活,但依据科学的思想的推演,有很大可能存在未来或替换性的时空之内。换句话说,这里的科幻文学始终与现实保持着距离,而主要作为已有之事的镜像存在。一、作为历史的镜像博尔赫斯指认了“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一意象,弗洛斯特慨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每个人经受的时间都具有单一性,我们不能在同一件事情上同时拥有两个过程、两种体验。因此,以已发生的过程、已获得的结果为参照,揣想在其中某个关键节点或平淡无奇的地方,蝴蝶扇动翅膀,事情滑上另一条轨道,一切是否都将不同这成为不少作品的核心创意或故事起点。机遇之歌(耶洛夫斯基)、罗拉快跑(汤提克威)、一个字头的诞生(韦家辉)等影视作品,即由是将个人命运进行了对照性十足的推演。菲利普迪克的长篇小说 高城堡里的人 比这些影视作品问世要早,并且充分体现出一种对人类整体状况的观照意识。小说关注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在时间小径上的拐弯,而是设想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番可能: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遇刺身亡,继任者无力使美国经济复苏,连锁反应的结果是盟军战败,德日瓜分了美国在内的世界,德国甚至在月球与火星建立起殖民地,人类生存的地方要么飘扬着万字旗,要么高悬着太阳旗。但德日两国如同真实世界里二战后的美苏一样,彼此并不信任,勉强维持着脆弱的和平。这种历史滑向另一条轨道的设定与想法并非迪克首创,它现在更常被归入“架空”这一细分类别,但迪克的奇思时至今日仍旧具备极大的启发性:他并非津津乐道于假设之后的历史细节,更不满足于参照实际为假设画像,而是由此前移,关注历史在往不同轨道滑动时,有什么是变与不变。在变与不变之上,又是否有更高更决定性的存在,如果有,那究竟是什么?因此,在这部科幻小说里出现了极其玄妙而富有象征意味的场景:田芥先生、福林克、茱莉安娜等人遭遇难题时,借助蓍草、钱币等物,求得卦象,并据此在 易经 寻找解释、寻求指引是的,他们最仰赖的“神物”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一部中国经典。经由 易经,他们逐渐得知,有一位住在高城堡里的人,同样通过 易经 推想出了盟军获胜的另一种景象与历史的实际演进相仿佛并写下一部名为 蝗虫成灾 的书记录它。易经的出现无疑让中国读者感到亲切,不过,我们在此不妨仅仅把它当成一个道具,或者说是迪克科幻意识的意象化实物,是他竖起的一面转换的镜子。需要留意的是,这面镜子并非平面而是如水般不断流动、弯折的,因而在映照现实的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自成映照,以虚构的虚构,追问真实的真身。科幻,作为镜像李宏伟史论【科幻文学研究专辑】031如此复杂的映照,得到的必然幽晦,而这种幽晦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乐见的。更常见的,还是以直接的位移,变更历史的参数,设置出居于未来的小说,比如赫伯特的 沙丘。沙丘(尤其是第一部)里历史的映照非常明朗,对一战前后中东局势有所了解的读者不难对小说产生会心感,尤其是对“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所作所为生出共情。当然,这里有一个极其值得关注的视角问题,我们跟随劳伦斯的目光观看、理解中东,据此获得有关伊斯兰世界的某种印象,也因此而难以摆脱西方中心论或殖民心态,无法进入当地人的世界,真正与他们感同身受。正如在 沙丘 里,我们主要从保罗厄崔迪这一面,理解厄拉科斯星球与弗雷曼人。二、作为人性的镜像人性的复杂、丰富,尤其是人文主义兴起以来,被照亮的那些人性褶皱,褶皱内部隐藏的欲望法则与机制,对此的观照与摹写一向被视作科幻文学的软肋。正因为这一软肋,科幻文学才在精细的划分原则下,被归入类型文学,长期被当成文学大家庭的次一阶存在。时至今日,在对人性洞察的深广度上,科幻文学仍旧无法与传统文学相抗衡,但作为一种惯于以人类整体为实际或象征性观察对象的书写方式,科幻文学已然发展出独特的路径,经由此,我们能获得此前从未有过的观察人性的角度,或者那些因为传统文学过于细碎的沉浸,而逐渐被忘却的人性图景宏大的一面。在科幻文学之前,人性很难离开“人”的范畴,无论是观察的主体,还是对象。此前的文学也进入“非人”之中,譬如动物乃至植物,譬如神仙精怪或者被信奉为唯一的造物主,但这些都是对人的拟想,无论离人远近,较之于人或高或低,在人性的角度上,他们是和人站在一边的,他们或许让人畏惧,但却不让人陌生,或感到不安,进而对“何为人”产生强烈的怀疑。科幻小说第一次让人类直接面对与其相似并极有可能取而代之的人类造物,在这种逼迫性情境中,审视自身情感与理性受到的冲击,进而打开一片此前未被照亮的人性领域。菲利普迪克的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前述疑问被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 银翼杀手 简洁化为“里克德卡德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仿生人”,并用强冲突的场景象征且丰富了人类杀戮同类、猎杀仿生人、怀疑自身是仿生人生出的“低人一等”等夹缠的人性线团。但小说里另有一层意思基本上被电影舍弃了,后来处理类似体裁的科幻小说即使对此有所涉及,也很少处理得如此令人困惑而印象深刻。德卡德、伊西多尔等人通过称之为“共鸣箱”的虚拟器,进入融合状态,跟随一个名为默瑟的老人,在拟真的场景里往上攀登。这是亦真亦幻的感受,攀登过程受到的伤害会实实在在出现在身体上,默瑟带有耶和华通过摩西注入人间的威严,可你只要松开共鸣箱的手柄,就能立刻从场景里挣脱出来。迪克的这一设定,如同因为过分放大而失真,让人看不清真实的意图,却又正因为这份含混,可以代入宗教、科学、人文的文本与思考。刘慈欣在 三体 里处理的问题与迪克不同,无论是面对是否让少数人逃出地球还是面壁者以毁坏地球为武器,人性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减少个人化后取最大公约数的共性,这里面当然有着让胃口精细的读者不适的粗暴感,但揆诸今时今日正在世界各地发生的由新闻标题浓缩的事件,又不得不让人叹服,三体 对人类整体的洞烛幽微。这一点在执剑人罗辑的遭遇上尤为明显,从被唾弃至被膜拜再至被视作恶魔,刘慈欣给予了罗辑足够的超出人类限度的寿命,让他承担了人性观察皿的任务,将人类整体上的脆弱、善变、卸责等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罗辑卸下执剑人的身份,地球不出所料被三体人攻陷时,人类面对罗辑,表现出一种克制的冷淡,这是刘慈欣同时对罗辑与人类的体谅,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对人性的包容。三、作为未来的镜像科幻事关未来,似乎是不言自明或者说题中之意。确实,科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推演。阿西莫夫写有大量的随笔,其中花了不少篇幅来谈论未来,从 交通运输与未来 未来的公司 收藏的未来 计算机化的未来 未来的个人意识 等诸如此类的题目,就可以想象他的关注点。正是这样,科幻作家经常思考,依据现有的理论发现与物质准备,在某个具体或者大致的未来,人类社会的生活、生存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很多人都会关心与想象未来,科幻作家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设想都有所依据。对科幻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未来是什么样,而是未来何以会那样。体现在科幻作品里,则可以概括为,重要的不是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而是未来的生活何以会那样,我们今天的行为需要从其中得到什么借鉴与教训。阿西莫夫的 永恒的终结 可谓有关未来的终极0322022.12思索:遥远得仿佛永远不可能到达的未来,人类拥有了穿梭时间,修正历史的能力,一切可能犯下的错误,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免影响人类的发展历程。安德鲁哈伦是这种修正任务的具体执行人之一,和所有被视为类型小说套路的发展一样,他陷入了一场爱情并对工作的意义生出怀疑。经由大量同类作品尤其是科幻电影的反复推演,今天我们对这部七十年前的作品会少一些震惊感,甚至会把小说主题往“祖父悖论”“命定悖论”这样的抽屉里一塞了之。事实上,就算不考虑阿西莫夫对这类思考的推动、小说赋予它们的形象化力量,单单是他对未来场景的设想,对时空技师工作流程的设定,对哈伦在穿梭中场景的描述,都足以让我们思考:自己正在处理的事务里,有什么将填充进他的工作?较之于 永恒的终结 中冥思与浪漫的混搭,克拉克的 2001 太空漫游对未来的设想要更扎实,同时又更辽阔,一如书名中当时近在眼前,现在已被甩在身后的时间标志与绝无尽头的空间行为。小说起意于同名电影的拍摄,整个创作过程都在库布里克的注视与协助之下,因此在切实可行上,有着与电影共振的一致性。克拉克关于未来的种种推定,都建立在已有的科学认知上,你甚至可以说,2001 太空漫游 是相关方面人类行为的先导片,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科幻小说在映照现实方面,的确是独此一家的。好在,克拉克最爱的那个问题又把这一切兜了回来,照顾到了我们普通人的兴致与自尊心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吗?四、作为思想的镜像这里是“思想”而不是“智慧”的原因在于,相较于化身为箴言之类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智慧,科幻文学中思想固然也可以总结,但它同时会展现过程,让我们知道这总结是如何得来的,这思想是与什么人有关,在什么样的历程中加以展现。另外,类似于证伪原则,科幻文学的思想有着隐含的排斥与拒绝性,它对一部分人敞开,对一部分人关闭。有的读者进入了作家讲述的故事,与小说中人物共情,与由人物经历展现的思想共鸣。另一部分读者对此则会无感甚或厌恶,自然也不相信其中的思想。社交媒体时代放大了这种排斥与拒绝,让我们忽略了科幻文学拆除人类相互隔离的藩篱的能量。一眼看去,特德姜 你一生的故事 的思想并不新鲜:如何接受亲人的离开,尤其是白发人如何承受送黑发人。语言学家接受了一个任务,与猝然来临的外星人交流,搞清楚他们的意图。这些被称为七肢桶的外星人,在教会她一种语言的同时,让她获得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乃至宇宙观念,能同时看到事情的各个环节,懂得事情不是单纯的由因及果,而是因果同生同在同长,亦如人生不是由生到死,而是生死同在的。语言学家由此看尽了尚未出生的女儿的一生,知道她将在二十五岁去世,但仍满怀感激地来到受孕的那个夜晚我的转述陈旧而笨拙,这篇小说有关人类观看世界、从世界所得与语言或者说思维的关系,美妙到让人不舍看完。戈德温的 冷酷方程式经常用来论述科幻小说的思想特点,应急快递飞船驾驶员巴顿面临着一个类似电车难题的抉择,必须将偷乘的年轻姑娘抛出飞船她预备前去看望哥哥,这样飞船才能及时到达目的地,送上救助物资。姑娘年轻、开朗,充满活力,可以说具备人类所珍视的一切品质,可越是这样,她的遭遇越让人心碎,进而也越证明了,在宇宙尺度上,在科幻作家的视野里,方程式是如此冷酷,必须得到平衡。这种思想是浸润在人文主义环境里的我们所陌生,但又必须知道的。重要的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思考这类问题,懂得这类思想的必要性。一如刘慈欣在与江晓原的对话中,讨论的那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历史、人性、未来、思想,是我体会科幻文学魅力时进入的四个角度。和人类所有的精神成果一样,科幻文学同样以人类能够观察、体验、把握、思考的现实为根基,它的一切呈现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线索或投影。因此,回到本文开始,有关科幻文学定义的问题,或许可以把科学与幻想的比例调配得更加疯狂一些。毕竟,被视为科幻文学最高奖项的雨果奖,早已褒奖了 冰与火之歌 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