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荣誉军人
安置工作
历史
考察
盛开
The New OrientNo.1,2023General No.2602023 年第 1 期总第 260 期收稿日期:2022-12-15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工匠精神与科学精神协同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22GDZY0212)。作者简介:盛开放,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社科部助理研究员;何斌,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社科部副教授。摘要:抗战时期,做好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安置工作既关系到边区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边区政府不断完善荣军优抚制度和安置措施,采取休养、学习、劳动三者相结合的“教养模式”,改善了荣军们的生活条件,减轻了边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了边区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边区荣誉军人始终坚定革命信仰以及发扬团结互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安置工作中图分类号:E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0X(2023)01-0039-06盛开放何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安置工作的历史考察荣誉军人(简称“荣军”)是对残废军人的尊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荣誉军人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受伤致残而被安置到边区的伤残军人。陕甘宁边区荣军安置工作既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军民中的政治威信,也直接关系到边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抗战动员等方面工作。考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荣军安置工作,深入分析其主要做法以及历史作用,可为当前开展荣军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荣军安置机构的历史演变1935 年 10 月,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为解决红军伤残战士的医疗问题,指派中央军委卫生部先后建立了 5 个“红军荣誉军人残废医院”,共有伤残战士 3000 多人。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医院条件艰苦以及地方政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伤残军人安置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937 年底,边区内务部科长王群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报告时曾提到,“(残废医院)管理不好,39新东方 2023 年第 1 期中共湖南省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研究处:峥嵘岁月(第6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10页。何丽: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79页。刘益涛: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第51页。政治工作薄弱,生活条件很差,每天每人五分钱伙食不够开支,连煮饭的锅都是借老百姓的”。也正因如此,延长、宜川的两所残废医院 200 多名伤病员于 1938 年 2 月到延安“请愿”。其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派两延河防司令员何长工负责解决伤残军人的生活、治疗、学习等问题,并明确指出“以后不能再叫残废医院了,这个名称对伤病员的人格不尊重,任何人到那里去,都会对这个名词反感,很不好”。1938 年 2 月,何长工召开荣院军人教导员工作会议,正式将残废医院改名为“荣誉军人教导院”(地址在延安西南的军委留守处旁),由中央军委后勤部领导。此外,泾阳县安吴堡残废军人医院升为荣誉军人教导总院,共有伤残人员 1700 多人,何长工任院长兼政治科科长,王群任政委兼供给科科长,归驻守云阳的八路军 115 师留守处领导。1938 年 12 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听取了王群同志关于残废军人工作的汇报后,提出成立“荣誉军人学校”,决定王群任校长兼政委,并于次年初将荣军教导总院改名为“荣誉军人学校”(简称“荣校”)。会上,毛泽东指示今后物资发放次序为:(一)前方;(二)伤病员;(三)残废同志;(四)后方部队和机关等。残废同志的伙食标准与伤病员相同(中灶标准,每人每天 7 分钱)。荣校成立后,有学员 2000 多人,分为 2 个大队,10 个中队,校内组织有教务处、校务处、政治部、卫生所、警卫连、通讯排等。党中央十分重视荣校的建设,指示“要按学校办”和“积极地当作训练干部去办好”。在国民党积极反共的形势下,党中央为保证荣誉军人的人身安全,多次转移荣校。1938 年底至 1939 年初,荣校从泾阳县云阳镇迁到旬邑县土桥镇时,遭到国民政府旬邑当局百般阻拦,并发生了殴打侮辱荣誉军人的“土桥事件”。1939 年 5 月至 6 月间,国民政府旬邑县当局和保安队又制造了枪杀荣校学员的“旬邑事件”。1940 年 2 月,中央军委决定把荣校从新正县看花宫迁往延安地区甘泉县的下寺湾,同年 4 月下旬,大批荣誉军人顺利抵达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在保证医治伤残疾病和充足休养的前提下,荣校积极组织荣誉军人开展政治文化学习以及参加劳动生产和边区的各项社会活动。1942 年 6 月,中央军委后勤部所属荣誉军人学校改由边区政府领导,改名“荣誉军人休养院”,原有的 4 个队及农训班编缩为 3 个所,取消政治处,院内的休养员大部分为重伤残军人。直到 1947 年初,胡宗南调集大军进攻延安,荣院被迫在陕甘宁边区抚恤委员会主任何长工的带领下,转战陕北、山西等地,后于 1948年 4 月迁回延安七里铺。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荣军安置工作的主要内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荣军安置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亲切关怀,逐步探索和不断完善战时荣军的优抚制度和安置政策,确保荣军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更好照顾,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一)建立和完善边区荣军优抚制度陕甘宁边区荣军安置工作继承了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优待政策,并逐步完善了相关优抚和安置政策。党中央到达陕北后,曾在中央内务部成立抚恤委员会,并于 1937 年 2 月颁布 关于残废牺牲老病等抚恤的规定,明确规定给伤残军人发放残疾证,并按不同的伤残等级发放抚恤金。抗战全面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于 1937年 12 月颁布 抗日军人优待条例,对抗战伤残40胡民新,忠全,阎树声: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22页。八路军军政杂志(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9页。梁星亮,杨洪,姚文琦:陕甘宁边区史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0-401页。储南君:从放牛娃到公安总队政策,北京:群众出版社,2014年,第162页。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426页。军人的休养和安置以及发放抚恤费等作出明确规定。1938 年 3 月,边区民政厅成立抚恤委员会,随后颁布了 关于残废牺牲老病等抚恤的规定 和 各级抚恤委员会暂行组织章程,明确按等级标准发放荣誉将士优待证和抚恤金,并规定各级抚恤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职权和编制等。为进一步完善边区荣军优抚制度,边区政府先后颁布陕甘宁边区抚恤暂行办法(1940 年)、陕甘宁边区抗日军人退伍及安置暂行办法(1942 年)和 陕甘宁边区抚恤优待条例(草案)(1944 年),其中对伤残等级认定、抚恤金发放、安置办法等作了更加详细规定。总之,在边区的各项优抚政策的指导下,边区民政厅专门负责抚恤工作,确保按标准发放抚恤金,使得荣军在休养、生活等方面得到了适当安置。(二)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安置措施抗日军人优待条例 规定“抗战受伤的残废可入残废院休养,一切生活费用由国家供给;不愿入院者,由边区政府按年发给终身抚恤费”。随着抗战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八路军伤残人员的不断增加,边区政府对荣军安置政策作出相应调整。比如,1937 年 9 月到 1940 年 5 月,“八路军作战三年中,负伤者达 57838 人,而荣校学员最高额不过 1500 人,因其余那些巨大数目的伤员,大都散布在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以及陕甘宁边区各医院中。今天荣校的学员,则全是需要较长期休养的荣誉残废战士”。针对这种情况,边区政府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安置荣誉军人:“一方面,对那些失掉全部劳动能力或大部分劳动能力的严重残废军人及部分中等残废军人,送入荣誉军人教养院长期休养,有些根据本人自愿安置在农村,由当地政府予以照顾,保障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对那些负过伤经过治疗已大体恢复的残废军人,则根据他们的意愿,或继续在部队服务,或转入后方机关、学校进行工作、学习。”由此可见,边区大部分的荣誉军人被安置在边区农村以及各机关、学校、生产部门等单位从事轻便的工作,只有少数重伤残军人被集中安置在荣校中。(三)采取休养、学习、劳动相结合的教养模式在党中央的指导下,荣校被建成为集休养、学习、劳动生产为一体的安置机构。一是将政治理论与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荣校成立初期,从陕北公学抽调了 30 名有经验的教员负责教学工作。当时荣校有学员 2000 余人,分为两个大队,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学习文化课,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学习政治课。1942 年后,荣校“组织每周一小时的政治课、一两小时的时事报告和政治专题报告会;党日,过党的组织生活,上党课;举办军人晚会、青年晚会、军人联欢大会、军民联欢大会等”。1944 年 11 月,边区文教大会通过 关于加强荣誉军人教育及娱乐活动的决议,明确要求加强荣校的教育工作,规定“对于分散在各机关学校部队农村中的荣誉军人的教育工作,各有关负责部门亦应注意加强”。通过学校政治文化教育,荣军们逐渐摆脱了悲观失望和居功自傲的情绪,提高了政治思想意识,增强了革命意志。二是组织劳动生产,改善物质生活。在不妨碍荣军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荣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号召,组织荣誉军人进行适当的生产劳动,以分队和大队为单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安置工作的历史考察41新东方 2023 年第 1 期荣院今年生产千九百石,残废军人生活大改善,平均每人有两万元以上的存款,解放日报1944年12月12日。本市定“七七”慰劳荣誉军人抗属,解放日报1942年6月29日。八路军军政杂志(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90页。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426页。位,组成生产班,从事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养羊放牧等生产活动。1940 年底,荣校成立了手工业管理委员会,号召学员普遍进行手工业生产。广大学员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加生产活动,如制鞋、织羊毛织品、纺纱、织布、采药、制挂面、制纸烟等,争取做到自给自足。1944 年 12 月 12 日的 解放日报 相关报道指出,“今年荣院全部现金支出 5100 余万元,生活上,粮食、被服、伙食等,除百分之百的供给外,自己在生产上调剂,也改善不少”。综上可知,在荣校,荣军们在学习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通过劳动生产改善了物质生活,同时也促进了荣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四)坚持物质待遇与精神安慰并重的安置原则在财政拮据和物资匮乏的抗战时期特殊情况下,边区政府根据荣军的不同伤残情况发放相应等级的抚恤金,想方设法保障边区荣军的物质生活。比如,帮助在乡伤残军人处理家务和生产生活、妥善安置轻伤残军人从事轻便工作以及经常慰问荣校的重伤残军人等。在文化娱乐生活方面,边区经常举办各种纪念仪式和文艺晚会,并邀请荣军们参加活动。比如,1942 年6 月 27 日,延安市政府举办纪念“七七”活动,“慰劳荣誉军人及抗属,请民众剧团杂技团表演,市商会举行慰劳晚会,招待由各乡介绍来市之抗属及荣誉军人”。再如,1943 年 2 月 5 日晚,延安市政府举行招待晚会,邀请延安市抗属及荣誉军人 200 余人参加。此外,荣校组建了俱乐部和文艺工作队(雪花剧团),为学员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每月可以看到本队俱乐部组织的娱乐晚会与自己排演的简短趣剧,隔两个月可以看到校俱乐部剧团公演秦腔,并且不断有延安党政军首长与前线来的首长作报告,由延安剧团的慰问出演。为了使边区荣誉军人得到更多的精神安慰和参加娱乐活动的机会,边区政府于 1944 年 11 月发出 关于加强荣誉军人教育及娱乐活动的决议,要求“各文化团体、机关、学校、部队于举行娱乐和晚会时,应该注意请当地荣员参加,对新由前方回来的荣誉军人,应尽可能由主管机关组织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