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扩展
现代
职业性
德国
职业教育
一体化
发展
新理念
探究
谢莉花
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73 摘要近年来,在德国经济社会、劳动世界和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需借由普职关系的重新定位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扩展的现代职业性”为两者关系架构的调整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实践方向,作为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导理念,它超越传统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相互分隔的对立视角,赋予“职业性”更宽广的内涵,并彰显教育独特的个体与社会价值。该理念以全面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为引领,旨在构建横向上职业宽基础、纵向上专业深发展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同时,确立职业学习质量标准、结合经验和科学导向形成新学习模式、塑造职业学术型教育新类型,推动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优势互补与协同创新。关键词扩展的现代职业性;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23)01-0073-11DOI:10.20013/ki.ICE.2023.01.08扩展的现代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新理念探究 谢莉花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上海 201804)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德国教育体系内出现了资格上移的趋势,对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亟须对此作出回应。其中,教育主导理念的更新和拓展居于首要地位。德国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指职业(教育)路径上的完整体系,根据职业教育法,其包含职业准备教育、职业(初始)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改行职业教育。但在与其他类型教育相互作用及高等学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德国相继出现了结合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特点的应用科学大学、职业学院、双元制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形式,这些形式可视为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融合路径上的有效载体。21世纪博洛尼亚进程实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谱系图研究”(项目编号:20JZD055)。作者简介:谢莉花,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德国哲学博士。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一般指的是经典意义的职业教育概念,即中等职业教育。施后,德国传统的本硕一贯制转变为“学士+硕士”的两阶段形式,其中学士阶段教育更加偏向职业资格化,即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Beschftigungsfhigkeit)的培养。因而,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延展性,针对高中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尤其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德国学术界和实践界提出了“扩展的现代职业性”(erweiterte moderne Beruflichkeit)理念。梳理该理念的产生背景与现实诉求,分析其独特的内涵、价值与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德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做出的调适策略,对于其他国家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也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74 一、德国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与诉求(一)发展背景:职业教育面临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当前,劳动世界工作形态的变化以及数字化、学术化趋势对就业人员的资格与能力需求产生冲击,进而影响教育领域的目标定位。欧洲一体化政策理念的推广与实施对德国独特的能力观和“职业性”形成挑战。此外,教育体系内部的变化也要求自身的持续变革。为有效应对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国家传统教育支柱的职业教育亟须作出回应。1.德国劳动世界的变化及挑战首先,就业工作形态变迁易导致去资格化和去教育化。近年来,就业系统趋于去管制化(Deregulierung)、降级就业(Prekarisierung)和泰勒制化(Taylorisierung)。其中,横跨所有资格等级、面向社会工作的去管制化是一个持续的挑战,诸如代理和合同工作的非典型就业关系逐渐得到强化。经济发展虽然依赖于就业系统及其长期固定员工的稳定性,但当前正在经历一个矛盾的过程。一方面,经济界试图招募更多技术工人,而另一方面教育企业及其提供的培训岗位数量正在持续减少。另外,降级就业的工作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整体化工作通常被划分为小块的工作活动。无论来源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还是大学教育系统,越来越多的员工在接受职业或专业教育后都面临低价值工作和资格丧失的威胁。1从长远来看,建立在降级就业和分散雇佣关系基础上的经济体,不仅容易失去通过职业教育建立的资格基础,而且还会失去对有序和结构化职业教育的兴趣。但劳动力、劳动市场和就业资格政策相互关联,就业瓦解之后是资格的瓦解,如缩短学习时间、将学习过程拆分为小规模的学习单元、将教育降级为“适应性资格化”(Anpassungsqualifizierung)、在企业中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均、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后的劳动力“贬值”使用等,这都对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的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其次,劳动数字化需加强学科联系及结合知识与经验。同时,劳动世界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转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经济和社会利益,因而这不仅是技术过程,而且更是社会化过程。数字化发展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两种思维模式,一是试图优先考虑机器的独立控制,以便在技术工人不具备掌握“知道怎么做”(know-how)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运行;二是技术工人的后资格化和再资格化,即使技术与劳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他们也可以充当合作伙伴。2从中可以看出,前者更多是面向资格要求的两极分化,车间与过程监督之间的工作组织呈现层次化发展;而后者追求合作式的工作关系,表现为扁平的层级关系及技术工人与工程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劳动世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也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学科内部之间需要加强关联。网络物理系统的发展促使各种工程学科及其所对应就业领域的更大融合,工程技术人员是以合作式还是等级式为工作形式,取决于人才专业规格及其教育培训。3另一方面,知识与经验之间也要求进行统合。在制造、装配和维护、生产控制和过程监控的一体化系统中,除日益增加的信息技术能力需求外,过程能力、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计算机应用程序处理以及与复杂工作流程相关的系统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将来,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加工方法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生产过程的经验。根据彼得 伊特曼(Peter Ittermann)和乔纳森 尼豪斯(Jonathan Niehaus)的说法,有一种趋势是“合格的知识工作与传统的生产工作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由此可见,基于纯粹知识的教育只能满足现实世界的部分需求,更多的是需要将知识导向和经验导向相结合,这也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学习形式。2.欧洲一体化的需求与影响首先,资格化的不同理解,“就业适应能力”还是“综合职业能力”。尽管欧洲教育政策为欧洲范围内的就业人员提供了更高的机会平等性、更强的流动性和资格可比性,但应注意到,政策的起源是为了提高欧洲经济区的竞争力,虽然其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尤其学士阶段)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75 的职业资格侧重于提高就业能力,但该就业能力最终仅与短期劳动市场需求有关,因而欧洲就业能力概念其实与德国基于“职业性”的就业能力概念是相矛盾的。在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中,就业能力概念的出发点是将风险转移给雇员个人,并且受教育经济化理念的影响,与欧洲劳动市场放松管制暗合。而德国基于“职业性”的就业能力在承认教育与经济、就业系统密切关联的同时,强调综合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促进。例如,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基于经济需求,通过建立国家规范的“教育职业”及其最低标准,强调基于职业生涯的和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其教育理念远远超出了可直接利用的职业资格范围。也就是说,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体系强调的就业适应能力,德国的“职业性”在横向上考虑到广泛的职业行动能力发展,在纵向上为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在范畴上追求较宽的职业范围5,两种模式对就业能力的理解有着极大的不同。其次,欧洲教育政策对职业理念的威胁,“模块化”还是“职业性”。欧洲教育政策,如针对高校教育领域的“博洛尼亚进程”或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哥本哈根进程”,促进了教育等值性和社会渗透性。然而,当前仍然面临着一大困境,尽管当下世界十分重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经验,但欧洲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主要依赖于学校和学术主导的盎格鲁-撒克逊教育体系。在该教育模式下,既增加了单方面确定学习成果的风险,也容易忽略学习过程的条件及设计,存在将教育分解为小规模或模块化的结构化学习片段的趋势,以及引发教育解放性被剥夺的危险。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和欧洲机构内部,成为欧洲教育领域发展原型的盎格鲁-撒克逊式教育正在逐渐普及,借由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在全日制学校和大学教育中更多地体现为面向学习成果和面向能力。而德国尤为关键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则更多建立在职业理念(Berufskonzept)的基础之上,遵循培养全人的“职业性”整体原则,尤为重视学习过程的条件与设计。如此一来,欧洲一系列教育政策的推广对传统莱茵模式提出了挑战。3.德国教育体系自身的发展需求首先,现有教育路径仍然存在局限,需优化教育体系。就德国整体来看,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的道路仍然存在较多的障碍。例如,提供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岗位的企业数量正在下降;太多的年轻人在未获得职业或学历毕业证书的情况下就离开了学校;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些教育职业和大学若干专业中,存在太多的辍学者;职业教育学习的质量受到学习地点设备不足的困扰;获取的资格在职业生活中通常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传统分隔依然存在;就业困难也危害着职业性等。6虽然这些障碍也归咎于教育体系外部的某些因素,但就教育体系自身来说,内部的调适性优化发展与改善已刻不容缓。其次,生源数量变化带来挑战,职业教育需作出新的适应。依照德国教育传统,文理中学享有进入大学的特权,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从以往来看,只要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够获得足够大的申请者储备,并且私营部门可以提供传统形式的学徒培训,这种竞争优势或劣势几乎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但自2013年以来,这种情况已然发生改变。2013年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转折之年,从数量上看,这一年参加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生不足50万人,首次低于大学新生数量,而且合格的新申请者呈减少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需升级理念以应对自身愈趋明显的学术劣势,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诸如系统化、有目的地扩展职业教育道路,又或是提供与大学入学资格相当的职业资格来动员新的申请者群体,这些都是助力其发展的创新之举。在上述劳动世界、欧洲区域、教育体系的领域变化中,均存在着“去职业化”(Entberuflichung)的风险,但也孕育着“职业性”的新机会和新视角。7处于这种矛盾斗争中的德国职业教育领域,以更新“职业性”理解来回应上述领域提出的挑战。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76(二)发展诉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需确立统一的主导理念如前所述,劳动世界的工作形态变化、数字化挑战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盎格鲁-撒克逊教育模式的就业能力、模块化思想,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规格、过程、结果产生了外部影响,而教育体系自身的问题和变化又为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发展提供了内部动力。由于社会、劳动和教育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简单工作逐渐减少,对工作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