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空间
视域
下县域
城乡
融合
发展
试验区
莱西市
马光川
第 卷 第 期 年 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社会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保障体系整合的山东实践及其演进路径研究”()作者简介:马光川,男,潍坊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林聚任,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县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专题】空间视域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莱西市为例马光川,林聚任(潍坊学院 政法学院,潍坊;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摘要:我国县域空间单元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得到了极大关注。从空间视角通过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青岛莱西市县域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与经验。研究发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需把城乡空间整合置于更大的空间尺度和层面才会得到更深入认识和理解;在抽离化和再嵌入两种重要的空间整合机制及“空间冲撞”作用下,莱西市县域城乡空间格局正在发生重构。其城乡空间重构表现出的基本变化趋势是:由空间分隔走向整合,由空间分散化走向集中化,由空间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关键词:县域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空间冲撞;抽离化机制;再嵌入机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高度,对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做出的新论述和新定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不仅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为弥补农村发展的短板弱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如 年首先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在全国设立了 个试验区进行深入探索、先行先试。此方案明确提出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把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作为关键方面,开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改革与试点,在全国各地探索不同的实践内容和任务,通过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改革措施。由于受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城乡二元发展体制和各地城乡之间差异显著等因素的影响,要改变城乡发展差距的现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何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因此,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突DOI:10.19714/ki.1671-7465.2023.0011破口和切入点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一些重要举措,其中专门指出要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县城作为城乡连接的区域中心,应充分发挥衔接城乡的功能。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强县城与邻近城市发展的衔接。当前阶段,我国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既符合城乡发展的现实状况,又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一方面,符合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近几十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迅速,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随着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城区快速扩张,我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阶段。但是相较而言,农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弱项。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弥补乡村发展的不足。另一方面,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极为必要。我国目前仍有 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县域内的乡村,相当多的人不可能离开农村进入大中城市,而是长期生活在县域之内,需要就近就业或实现就近转移。目前,多数县域内村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承载力等方面相对落后,跟城市居民在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故通过加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将有助于改善农村落后状况,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县城虽是城乡衔接的重要空间节点,但现阶段其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目前我国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的数量约为,县域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 左右。对于地域广泛、农村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农业转移人口选择就近城镇化,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和综合承载力,发挥好县城的城乡衔接功能,带动乡村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道路,这是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选择。二、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力量(一)县域作为重要空间载体的定位和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发展政策的不断调整,县域城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县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单元,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主要空间单元。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实施和最终实现的主战场。县城成为农村人口落户定居的重要空间选择,“城乡双栖”“工农兼业”“城乡通勤”成为县域城镇化的新模式。因此,县域城镇化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不同于大都市发展模式的一个新增长极。我国县域城镇化具有巨大潜力,是未来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中国县域城乡发展问题,早在 世纪 年代初,费孝通倡导的小城镇研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改革开放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大量农村人口开始从事非农产业,并向小城镇集中转移,小城镇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费孝通当时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把小城镇看作是连接城与乡的纽带或城乡网络的一环,可解决发展农村经济和人口出路问题。这种农业人口转移的模式即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即部分劳动力与土地脱离了关系,转向非农产业,而户口、家庭等仍在乡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分散化布局的小城镇发展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自 世纪 年代中期之后,大量农民工开始向大中城市流动,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功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也日益体现出来,不仅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而且非农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相脱节,使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分化与差距不断扩大。进入 世纪,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大改变。人们关注的问题不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对以往的城镇化第 期马光川,林聚任空间视域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道路也开始进行反思,深入分析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市化”、“半城市化”等问题,如城镇化过程中忽视了我国独特国情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未能从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状况出发,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就业环境和生存条件。因此,近年来我国对城镇化发展政策做出了新调整,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总结了我国城镇化成就,同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民化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分布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还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更加重视以城带乡,重视提升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进一步强调,城镇的公共服务要向乡村覆盖,城镇的基础设施要向乡村延伸。可见,随着我国对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重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县(市)域作为联系城乡的关键中间支点,作为覆盖广大乡村地域的区域型行政单元,对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空间的生产与城乡空间结构特性随着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社会空间分析视角为我们研究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概念工具,为剖析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实践提供了新视角。“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还是一个空间重组和整合过程。从社会空间观点来看,城乡发展不平等可以说是城乡空间结构与要素作用的结果。”用亨利列斐伏尔的观点来说,空间生产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性的,每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都生产出一个空间 自身独特的空间,“假定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空间,所以从一种方式转变为另一种方式就必然要求有一种新的空间产生”。换言之,每一个社会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空间实践。反过来说,通过特定空间的研究,分析其属性、结构、功能,我们也可以再现空间产生的社会机制与结构。本文运用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观,以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的莱西市为案例,剖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和经验。他非常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及其再生产过程,“空间是由社会关系所充斥的;它不但由社会关系所支撑,而且由社会关系所生产与被生产”。他所说的空间生产的逻辑,就是社会空间怎样形成与变化的逻辑。在他那里,空间获得了实践和历史的意涵与规定性,是社会关系生产的后果与再生产之所,其观点以辩证的方式突破了地理、位置等及其附着物的一般思维,提升了其理论的解释力和灵活性。亨利列斐伏尔以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性空间为概念工具建构了一个三位一体的社会空间理论框架。空间实践意指日常现实在感知空间内的紧密联系,偏重于社会空间的主体实践本身。文中主要指涉行动者历史的、现实的社会实践本身及其空间意义。空间表征是被概念化的空间,是规划师、技术专家等把感知的空间与构想的空间等同起来的空间。与城乡空间表征相对应的有城乡规划、城乡布局等。表征性空间则是象征性地使用它的对象物的空间,是已经摆脱了对空间实践和空间表征的感知与认知直接经历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比如已经有品牌效益的小镇、广场,成为其中的部分或对它的接近都会有“与有荣焉”活生生的体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亨利列斐伏尔所谓的“空间的生产”,指涉了对社会空间在三个维度上的建构与更新。从社会空间观点来看,城乡空间构成了一个关系体。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城与乡之间存在着空间结构上的分化和矛盾。长期以来城市优先的发展趋势使城市具有显著的空间优势,导致各类空间发展资源向城市聚集,而农村空间发展处于明显的空间劣势地位。这种空间分化与矛盾就集中表现在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县域层面。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空间视角去深入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特性和过程,解释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空间力量。从空间分析的尺度而言,县域空间实际上构成了我们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到 世纪早期,尺度问题已成为城市理论与研究中主流趋势的一个主导性概念和方法论参照点,遍及各个不同的研究领域。”这种分析视角强调关注不同尺度的社会空间过程。由此来看,城与乡不再是静态的区域分布或聚落,而是可以看作一定尺度范围的由各种关系构成的空间实践领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此视角分析城乡空间关系及其重构与融合。三、城乡融合发展的县域空间实践(一)莱西作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验空间莱西市是 年首批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济青片区中青岛市的县级市之一,它与另外一个入选的县级市平度市同处于青岛辖区的最北部。年 月 日,原烟台地区所属莱西县与原潍坊地区所属平度县并入青岛市。从地理位置看,莱西市东临烟台莱阳市,西以小沽河为界与平度市相邻,南沿五沽河同即墨区交错接壤。自莱西市到青岛市中心和烟台市中心的直线距离分别是 公里和 公里。随着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年)、青岛市特色镇和美丽乡村规划技术导则(试行)(年)、山东济青局部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方案(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