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课程
融入
化工
专业
实验教学
探索
实践
年月 第 卷 第期 作者简介靳强(),男,副教授,博士。通信作者靳强,:。基金项目: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融入核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靳强,牛智伟,王寅,严则义,陈宗元,郭治军,(兰州大学 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摘要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兰州大学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团队立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课程团队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大量优秀的思政案例通过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促进了核专业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关键词 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改革 ,(.,.,):,:;为解决“教书”与“育人”、“求知”与“立德”相分离的问题,教育部提出应大力倡导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年月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中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价值取向和工作成就,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在培养专业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撑方面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充分认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核化工与核燃料(以下简称“核化工”)专业是我国为适应发展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而开设的具有国防特色背景的新兴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进入 世纪以来,随着核能和核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核科学与技术在国家安全、科学前沿、核能发展、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社会对核领域从业人员的需求也逐步增大,这对高素质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高校核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注重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近 年来,我国设有核化工(放射化学)专业的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还有一些高校新建了核化工专业,该专业基本的教学体系已经建立,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不够。核化工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专业实验课是核化工专业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核化工实验的发展经历了特殊的历史过程,如何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内涵,发挥专业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之为人才培养服务,是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师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培养核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多年来坚持弘扬“两弹一艇”精神,秉承“铸剑强国,核以道和”的院训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核学科的目标,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顺应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新形势,学院的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在统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提炼实验项目中蕴含的思政内容,并将其融入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新一代核事业的传承者。本文针对近年来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的实践,从不同层面阐述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以期为涉核高校专业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视角。一、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简介核化工专业实验以放化基础、核燃料后处理过程、核化学工程等课程为基础,主要教授学生核化学化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研究核化工相关实验现象与规律的能力。作为大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核化工专业实验是学生联系核化学理论知识与核化工实际操作的重要纽带,但长期以来,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为核化学基础实验,工科相关的实验项目较少涉及。为了使实验教学内容与核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从 年起,课程组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设计,在保留经典核化学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删减重复、陈旧的实验,并增加了核化工萃取实验专题。优化后的实验课程体系内含数个既兼顾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科特色、又凸显新工科特色的实验项目。例如,核化学基础实验专题靳强,等 课程思政融入核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的实验项目旨在普及核化学实验的操作常识,要求学生不仅了解核化学实验室的一般行为准则,认识实验常用仪器及设备,而且能初步领悟研究方法及其相关应用,为将来从事与核化学相关的工作打好基础。而核化工萃取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乏燃料后处理工艺过程中普遍采用的“脉冲萃取柱”及“混合澄清槽”两类萃取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增强实验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进而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二、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途径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团队结合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特色与课程内容特点,沿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传承核化工学科历史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构筑全程育人模式优化三全育人评价体系”的思路,从历史回顾、身边榜样、大国担当等角度出发,开展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一)提升任课教师思政教学水平任课教师是实施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是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的基础。核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建立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联合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专业优势,开阔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路,促使其深入挖掘实验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用好思政的“盐”,讲出育人的“味”。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课程组组织教师学习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等文件,使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结合起来,组织教师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使其深入认识“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当好“四个引路人”。三是鼓励任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四是将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形成“党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在党小组日常学习活动中将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和课程思政联系起来,多途径丰富教师的思政教学经验。(二)传承学科历史,厚植家国情怀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学科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核化工学科的发展历程,学习核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了解科学知识与科技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富强服务的具体事迹。核化学(放射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对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妇于 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这一发现奠定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发展的基础。由于在放射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居里夫人成为至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年)和化学奖(年)两个奖项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她有敏锐的科学直觉,也得益于她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于科研工作的热爱与专注。居里夫人所遇到的困难在整个实验科学的发展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通过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著名科学家锲而不舍地开展科研工作的故事,学生可以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慎细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的动力。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中,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投身核工业研究事业的先驱们,他们人生中的许多故事已经成为经典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师介绍为报效祖国甘愿隐姓埋名的“氢弹之父”于敏、原子弹能源领域的奠基者钱三强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个人事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核科学家们在艰苦岁月中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牺牲个人报效祖国、以满腔热情投身民族振兴事业的伟大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除课堂讲述外,课程组教师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纪实新闻、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爆炸、“两弹一艇”“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国际热核聚变 项目等具体事例,进而深入了解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与核化学学科发展史本身也可以成为生动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兰州大学靳强,等 课程思政融入核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放射化学学科与我国核事业同时起步,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千余名放射化学与核化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的毕业生大多扎根在我国核工业最前沿、最艰苦的地方,就职于我国主要核科学与技术科研院所和涉核企事业单位,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我国涉核单位的中坚力量。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开展的核废物处置化学研究、放射性核素分析技术研究以及典型放射性核素分离技术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世界上也有广泛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所讲席教授柴之芳院士和海外留学归来的侯小琳教授师生二人由于在放射化学和核分析方法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国际放射分析和核化学领域最高奖 赫维西奖。兰州大学放射化学学科史的引入,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前辈们的奋斗精神,从而坚定学习信念、树立报国志向。(三)深挖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核化工专业实验作为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包含丰富的教学案例,还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天然沃土”。教师将蕴含家国情怀、牺牲奉献、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等思政元素的核工业精神、“两弹一艇”精神与实验教学相融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引入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对我国核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形成总体的认识,并产生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面向世界前沿问题开展研究,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进一步深造,树立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安全教育和放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练习时,教师应突出强调,我国在核工业发展之初就把核安全看作核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并在核工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期让学生领悟我国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人类历史上三次重大核安全事故,让学生认识到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重要性,警示学生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例(见图),年月 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级特大地震并诱发强烈海啸,核电厂的设计极限无法达到应对地震和海啸这一极端双重自然灾害的要求,而工作人员也未能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和采取果断的行动,最终导致核燃料熔融并发生氢气爆炸,放射性物质向外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并让公众受到核辐射的危害。课程团队通过分析该事故,引导学生思考人为因素、核安全文化和核电工程伦理,使学生明白细节处理的重要性,并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环境样品中腐殖酸含量的测定”实验讲解过程中,授课老师通过介绍腐殖酸对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吸附迁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通过研究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可以掌握放射性核素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并验证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法的可靠性。我国现已选定甘肃北山地区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重点预选区,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也已于 年月开工建设,这为加快我国高放废物安全处置进程提供了重要科研平台。为找到甘肃北山这个理想的高放废物处置场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团队已整整奋斗了三十余年,形成了“扎根戈壁,团结奉献,争创一流,永久安全”的“北山精神”。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的部分科研团队也参与了相关课题研究。通过该思政案例的引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投身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的动力也得到了提升。核化工萃取实验专题旨在通过四个具体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乏燃料后处理工艺过程中普遍采用的“脉冲萃取柱”“混合澄清槽”两类萃取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从具体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思考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讲述我国在核燃料后处理萃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