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空间
视角
城乡
物流
网络
内涵
构成要素
研究
框架
王钊
王钊,李涛,黄文杰.空间视角下城乡物流网络的内涵、构成要素与研究框架 J.地理科学,2023,43(1):82-91.Wang Zhao,Li Tao,Huang Wenjie.Connotation,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research framework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23,43(1):82-91.doi:10.13249/ki.sgs.2023.01.009空间视角下城乡物流网络的内涵、构成要素与研究框架王钊1,李涛2,黄文杰1(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摘要:地理学视角的物流网络研究已成为物流科学领域的热点方向。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出发,在明确城乡物流网络理论来源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城乡物流网络的内涵、构成及研究框架进行梳理。基于研究,首先给出了城乡物流网络的定义,认为城乡物流网络的本质是旧的城市物流网络和乡村物流网络在空间上的延伸、衔接和提效。其次,从空间视角将城乡物流网络分解为节点、连线和域面 3 要素,指出网络各要素均出现了功能强化和更新,如节点的管理、衔接和经济社会功能强化;连线的联结功能和平衡功能出现,域面的协同组织、动态调整功能突出。最后,遵循地理学“格局过程机理决策”的科学逻辑,提出“数据采集与融合、要素映射与解析、时空比较与分析、机理探究与优化”4 个模块的城乡物流网络分析框架,为深刻揭示城乡物流网络结构及其演化机理提供基础。进一步指出未来应探讨城乡物流节点、连线、域面及网络的地区类型、区域适宜性及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提炼适应不同区域、能有效提升要素流通效应的多尺度空间组织模式,加强对城乡要素流通系统的科学认知,科学支撑城乡地域融合发展实践。关键词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城乡物流网络;城乡融合;流空间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23)01-0082-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由城乡分割到城乡对立、再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巨大转变。随着新时期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乡关系进入城乡融合阶段。转变中的城乡关系推动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迅速整合,乡村地区资源要素的集散能力和需求急剧提升1。相较城乡分割阶段的城乡不流动,或城乡差异化阶段的城乡单向扩散流动,城乡融合阶段的要素流通向更加复杂的双向流通模式转变。物流网络成为城乡资源要素供需平衡的重要空间载体,其演化映射并影响着城乡地域系统的全局融合状态。自 2016 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5 a 要求“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推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http:/ 20 世纪 50年代。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外城市和农村物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先后出现了以完善的连锁销售网络和直销方式为主的北美城乡物流服务模式、以公益性批发市场与一体化直销结合为特点的欧洲城乡物流服务模式、以批发市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21-07-05;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21-12-23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20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YJCZH17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40273)资助。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2101205),Youth Fund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he Ministry ofEducation(20YJCZH174),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2022JJ4027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钊(1991),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旅游规划研究。E-mail:wangzhao_ 第 43 卷第 1 期地理科学Vol.43 No.12023 年 01 月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Jan.,2023场与拍卖手段为特色的高效规范的日韩城乡物流服务模式3。伴随现代物流组织模式不断革新,国际地理学界对于物流网络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实物配送体系的构建,而是从供应链的视角,探讨现代物流网络的全局组织模式、影响因素和外部效应4-5。空间视角成为分析这类问题的重要视角,在系统研究整个物流过程、揭示现代物流活动与地理空间的互动规律、或探讨区域适宜性物流网络模式中发挥了学科优势,丰富了物流活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6-8。有关城乡物流网络的研究成果见诸于“区域物流”“城市物流”“农产品物流”等相关研究中,重点关注物流网络整体结构演化9、物流网络中节点或连线要素的服务范围和规划问题10-11;区域物流网络分工与集群问题12等。以上研究阐明了城乡物流网络的重要性和优化路径,但由于国别经济体制的不同,西方基于单一市场机制下的网络结构要素演变、作用、地位和机制探讨难以完全解释中国城乡物流网络演化的现实。在中国,针对空间视角下的物流网络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地理的范式和框架下展开。早期主要关注客货流与交通运输的联系,并对区域间运输联系的产生、格局及演化规律开展探究。如金凤君、张务栋、张文尝等对中国省际、区域间铁路货流联系、交通运输网络进行深入分析13-15。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对现代物流基本问题的探讨成为国内的学术热点,以航空网络16、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17、物流企业网络18为研究对象,物流活动地理空间研究快速推进,物流空间网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19-20。随着物流网络这一流动空间的塑造能力增强,物流网络还成为理解区域生产消费格局、刻画城市体系与网络特征、组织区域贸易联系和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依据21-24。但是,受宏观政策导向和区域实践背景影响,已有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宏观区域或城市范围内的物流网络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物流网络结构实证揭示或面向实践应用的路径优化25。针对城乡物流网络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缺乏,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各物流网络要素与地理空间的映射关系尚未明确,结构演化规律及研究分析框架尚未完善。事实上,随着物流网络在广大农村地域的拓展,城乡互动作用加强,城乡物流网络成为城乡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载体。传统的以城市或宏观区域为研究对象的物流网络分析框架不能完全适用城乡物流网络复杂性解释,相应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框架亟需进行适应性创新与变革。因此,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空间视角下城乡物流网络的科学内涵,进而借鉴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框架,解析了城乡物流网络的要素构成,并对各要素相应的功能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解释城乡物流网络演化机理的研究框架,以期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为深入剖析城乡物流网络演化机理提供理论支撑。1 基本内涵“网络”(Network)是一个具有地理、信息、数学等多重含义的概念。“网络”一词最初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二版)中,指电的系统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这种电路的部分26;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在数学中,“网络”通常被称为“图”(Graphs),一个图 G=(V,E)是一种包含“节点”集合 V 与“边”集合 E 的数学结构网络;在地理学中,网络主要是一种反映空间位置关系和空间相关关系的地理映射,其实质是“空间网络”。“物流网络”随现代物流业发展而出现,各学科也有各自的关注焦点。其中,管理学者关注物流综合网络,包括组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27;经济学家侧重物流产业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技术研究28;交通运输学者则主要集中于传统物流运输网络中的货物流通和交通运输研究29。在国家物流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物流网络”被定义为“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30。该概念强调了联系的重要性,也强调组织与设施是物流网络的主体要素,但缺失了物流系统在空间维度的内涵释义。在 2021 年最新版物流术语(GB/T 18354-2021)中,物流网络概念调整为“通过交通运输线路连接分布在一定区域的不同物流节点所形成的系统”,开始强调网络的空间性和差异性31。从空间视角出发,地理学者侧重研究物流设施的布局问题及区域间运输联系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结构21。虽然学者从空间特征上对物流网络进行了初步定义,明确了物流设施之间的运输联系是物流网络组织的关键载体,但并未进一步对物流网络概念进行更深入的阐述。以城乡地域空间划分为基础,物流地理学中衍1 期王钊等:空间视角下城乡物流网络的内涵、构成要素与研究框架83 生出了城市物流网络、乡村物流网络等概念。其中,城市物流网络强调物流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组织结构,包括城市外部物流网络和城市内部物流网络 2种空间层级。乡村物流网络则是不同乡村物流内容(农产品物流、生产资料物流、生活用品物流)所形成的差异化的网络格局和模式32。城市物流网络和乡村物流网络都只对单一地域范围的物流空间组织进行了解释,忽视了两者之间要素组织密不可分的关联。伴随城乡“去边界化”发展,城乡地域边界消失和社会经济融合加快,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33-35。近年来,各大物流组织纷纷布局农村,如阿里集团的菜鸟网络、京东集团的“先锋站”计划、苏宁集团的“乡村服务站”、中国邮政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村邮站”、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工程等。已有部分研究开始强调物流在强化城乡地域系统极化扩散效应中的作用36、追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意义37、实证县域城乡物流网络结构演化38等等,但空间视角的城乡物流网络内涵和定义尚未取得普遍共识。城乡物流网络是城乡融合阶段物流组织的新形态。它将城市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通道联结成一个系统,形成了城市网络与乡村网络相互融合、城市需求和农村需求相互平衡的双向物流网络系统(图 1)。因此,立足城乡物流网络在空间上的基础特征和属性,本文将城乡物流网络定义为:在城乡融合进程中,以多向连接通道及多层级物流节点为基础载体,促进要素在城乡地域范围内高效流动的一体化空间网络。城乡物流网络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其本质是旧的城市物流网络和乡村物流网络在空间上的延伸、衔接和提效,是两者有机整合后形成的全新一体化物流网络(表 1),具有以下特征:从空间层级看,城乡物流网络连接的地区是城市与农村,属于中观层面的概念;从分工协作看,城市和乡村在城乡物流网络中均扮演着起点和终点、货源地和目的地的角色,不同时期城乡物流网络中可能存在单向、双向或者多向的流动现象;从地方效应看,城乡物流网络打破城市、乡村物流的瓶颈,城乡之间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流动得以高效流转,城乡物流网络成为城市与乡村间相互作用的基础载体,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2 空间视角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特征解析空间结构理论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它通过将地理要素进行简化,从而识别区域发展状态,反映区域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及其结合类型的空间位置关系、集聚程度和疏密关系39。该理论为从空间视角解析社会经济要素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基础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区位、服务业布局、城市空间等研究内容中。具体来说,空间结构理论以区域 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农资、医药、日用品)(鲜活农产品、农副产品)供需 匹配需求满足需求满足支持生产城乡双向物流网络城乡不流动城乡单向流动城乡双向流动城乡多向流动要素流动模式转变城乡关系转变城乡物流空间演化城乡分割城乡融合城乡对立城乡统筹农产品生产城市需求工业品生产农村需求支持生产图 1 城乡物流网络的认知框架Fig.1 Cognitive framework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