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_董小林.pdf
下载文档

ID:226757

大小:2.0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科 背景 植物保护 人才培养 模式 改革 探索 董小林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以国家和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21 世纪以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农业也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我国对农业发展有着更高、更快的发展要求。2018 年 11 月 13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时代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1。而教育部推动“新农科”的建设,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对原本的农业课程进行再创新、再融合。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传统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以长江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为例,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以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通过多学科融合建设新农科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度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精深专业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应用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1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形式对 4 届 310 名植物保护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仅 38.71%的学生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了解,3.22%的学生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不了解;多数学生认为本专业教学内容虽安排合理,但知识过于陈旧。8.06%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教学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大多数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科研与时俱进地选择实践教学教材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但近 40%的实践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任课教师虽然会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新的知识点,仍有产地和经费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时代脱节严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所有学生的培养模式都是等同的,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本专业长期采取“1+3”培养模式:一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再进行专业培养。这种模式提升了本校的大学生英语 4、6 级通过率,同时对某些公共课的成绩提升明显。但学生进校后专业思想教育严重缺失,同时一年级不开设相关基础课,导致课程负担前轻后重,课程教学体系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此外,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本专业在安排实践教学项目与现代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实践等方面的融合度也存在不足,都需要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及时调整。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31.40“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董小林方正武(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摘要】随 着 信息 化、智能 化 在农 业 领 域的不断 推 广 应 用,“新 农科”对传统 植 物保 护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提 出 了 新的 要 求与 挑 战。针 对目 前植物 保护专 业人 才 培养 过 程中 存 在的 诸 多 问 题,本 文以 长 江大 学 农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专 业 为 例,从 实 践教 学 目标 设 置、教学内 容 改 革、教 学 方 式 创 新 等 方 面 进 行 探 讨,旨 在 构 建 新 农 科“三 化、三 早、三 融 合”本 科 专 业拔 尖 创 新型人 才培养模 式,促 进新 型 农业 人 才培 育。【关键词】新 农 科;植 物保护 专 业;人才 培 养模 式;实践科学课堂141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2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专业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为契机,对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度改革,构建新农科“三化、三早、三融合”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两基三段式”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1)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学生进校后,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结合面试,综合考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对一指派专业导师和德育老师,增强对学生思想引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大学学习习惯,着眼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在这种个性化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以导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纽带,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和早进试验田,全面开展对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的综合训练指导,拓实学生农科实践知识基础,实现研教融合,从而克服课堂教学内容滞后于现代农业生产实践的现状。同时建立校企、校所协同育人机制,尽早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全面的修订,对于专业基础课,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对于专业课,完全实施小班化及个人辅导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专业课程讨论式教学比例达20%以上。同时利用网络教学优质资源积极,选择几门核心专业课,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改革。定期开设学术报告、专题课,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设选修课。以 微生物与农业、农业昆虫学 慕课课程为引领,积极构建农科主干专业课程的网络课程资源体系,全面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开展讨论式教学与辩论式教学改革,实现讨论式教学或辩论式教学试点,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增加学生信息处理、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和写作表达能力。(3)进一步完善“两基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完善校内校外两类实践教育基地,明确校内外导师,明确实践教学三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课程综合实习(专业认知)阶段、专业综合实习(科研训练)阶段和毕业见习(就业实训)阶段。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实习互相衔接构成具有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新时期农科行业发展特点,在实验实习内容设置、考评制度、过程管理、校外教学基地的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在校内、外师资融合上培养创新人才上取得突破。突出创新教育和科研训练,增设农科实践技能、农科科研技能等能力培养,尤其强化学生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认知和综合技能训练。(4)优化课程体系,适应时代需求。以粮食安全、智能化和信息化为导向,为新农科专业新增现代农业装备、物联网、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智慧农业等课程,构建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植物生产+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农业”的课程体系。为新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的专业技能元素,全面提高适应现代农业变革。(5)优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环节,统筹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成绩评定体系、思想引领体系等环节,依托植物保护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办学优势,打通本-硕人才培养环节,实行“3+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本科阶段的前 3 学年按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第 4 学年可进入硕士课程学习阶段的“3+3”(本、硕)培养模式。(6)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指挥棒”,建立考试、课程论文、知识竞赛与辩论赛等综合型的成绩评价模式,避免“一考定成绩”的弊端。同时,在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和研究生推荐等方面,均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创新的要求,加大激励作用和政策导向。改革实验、实践课程的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建立学校、实习基地、用人单位及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机制。除教师对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外,注重合作教育单位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3改革过程中所取得成果通过全体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植物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多,改革探索的 3 年多时间里,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由不到1%到占植物保护总论文数量的 10%以上。(2)研究生科学课堂142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升学率逐年上升,近三年,本学科的研究生录取率由以前的不到 20%到 2022 年的 46.83%。(3)本-硕人才培养环节得到学生的认可,本专业现在平均每年有15%的学生获批进入“3+3”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比例和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4)学校领导层更加重视“新农科”的建设,学校已为学院建设 2200 亩实验基地,并购置植保无人机等植保器械 50 多台套,以配套“两基三段式”实践教学。(4)大学生创新创业、英语竞赛等项目成果丰硕,改革近三年间,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奖项 10 项的丰硕成果,部分成果已申请专利并成功转化3。4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具体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性的问题,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对农业的偏见。由于中国农业的现状仍呈现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等现状。农业研究领域投资大、周期长。所以有些学生仍出现“学农不爱农”的现象4。经过我们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仍有少数学生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2)地方高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虽然校、院两级领导对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视程度逐年加强,但仍有 40%左右的学生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考研的首选学校为省会城市的高校。(3)办学成本高,校、院两级经济压力大,现有的“两基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经济压力较大、人员分散引起的费用压力等问题,使运行的效率大大降低。5新举措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今后可能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呼吁教师科研团队研究课题要“接地气”,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科研选题,使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加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去。(2)呼吁教师科研团队研究课题要更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传统的“农业支持工业”的时代已经结束,现阶段应该多考虑利用农业产业的延伸来提高农业收入,彻底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使学生看到农业发展的希望。(2)校、院协助科研团队进行科技转化,增加学院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投入更多的经费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得到锻炼。6结语“新农科”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主要体现在生产实践中能否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物技术等知识交叉融合并应用于生产5,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方向,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调整,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活动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和综合型人才,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http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