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双碳
背景
高职
用电
复合型
人才培养
探索
实践
王月爱
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双碳”背景下高职供用电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王月爱【内容摘要】高职供用电专业是以能源电力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本文从电企绿色转型后的人才需求情况入手,提出支撑电力企业“双碳”目标实质性落地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新型电力运维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内容重构,以及打造“一平台、两环境、三融入、四结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施,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专业化人才。【关键词】“双碳”人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基金项目】本文为 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碳背景下高职供用电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编号:)、年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直流电机可控整流电源装置的设计”(编号:)、年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校主导下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机制研究”(编号:)成果。【作者简介】王月爱(),女,陕西临潼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力技术与自动化教学 年,在第 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采取强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力争于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年前实现碳中和。年,我国首次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未来,我国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侧节能增效等措施,实现“碳达峰”,构建低碳、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和安全、灵活的新能源 抽水储能的柔性电力系统;通过“负碳”手段,实现碳中和,加快促进能源转型向清洁主导、电为中心转变,推动源网荷储友好协同互动。随着电力企业转型升级,电力技术与智能化、自动化应用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将出现井喷。因此,供用电专业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方略,调整专业建设目标,制定多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应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改革与试点运行,实现对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精准培养迫在眉睫。一、“双碳”背景下电企绿色转型后的人才需求情况电力企业坚持低碳、清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顶层战略层面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能源转型主要依靠扩大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和零碳能源的比重,推动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生产及消费方式的实现,积极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其物理基础、控制调节基础和技术发生深刻变化。截至 年 月底,我国发电装机规模为 左右,比 年增长 。其中,风电装机规模约 ,比 年增长 ;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约 ,比 年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力生产和消费量不断提高,预计到 年,国内电力节能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亿元。电力供应能力大幅提升,电力供应结构持续优化,正在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不断优化电网主网架,有序推进配电网升级改造。今后,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中和、碳达峰”能源战略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体系,我国将加快促进能源转型向清洁主导、电为中心转变,推动源网荷储友好协同互动,为此,急需培养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懂科技、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跨学科紧缺专业人才。此外,电力作为民生产业,各工矿企事业单位、民营发电企业、电力设备公司、电力施工和建筑领域也需要大量高层次复合型电力工程技术人才。“十四五”期间,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突破口和主要“责任人”。以构建“新能源 泛储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研究电企绿色转型后的人才需求情况,调整供用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非常重要。二、“双碳”背景下高职供用电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确立电力企业是集知识性和技术专业性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企业,随着我国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风、光、储、智能输电工程、综合能源互联网五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工程的建设,使得电力企业的转型发展刻不容缓,企业对电力人才的需求由单一从业型向复合创新型转化,需要更多具备能源互联网思维和节能管控意识,掌握新型电力系统运维模式的“高精尖”人才。高职院校供用电专业隶属能源与动力大类学科,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电力“双碳”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快构建双碳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责无旁贷。根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战略,制定高职院校供用电专业在双碳背景下人才培养策略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能源电力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线,弘扬工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匠精神,坚持育训结合、德技并修,深化产教专创融合,优化并创新“一主线(以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三结合(高校、企业、电力行业相结合)、四衔接(教学内容与电力领域的岗位任务相衔接、教学要求与电力企业生产现场要求相衔接、培养目标与电力企业岗位标准相衔接,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新型电力运维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涵育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强基础重实践为特色,校企合作开发基于职业岗位的教学项目;发挥专业群共享型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等教育、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电力产业转型发展及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三、高职供用电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一)优化“五化一体”的电力双碳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双碳”目标,推动低碳发展,是新时代高校面向新征程、承担新使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高职供用电专业作为能源电力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本专业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优化培养目标复合化、育人主体双元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评价综合化、学习过程终生化的新“五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图 新“五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复合化。针对国家战略和电力领域发展形势,本专业以互联网思维和低碳理念培养复合型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将多种职业能力融合为一体,对标电力职业岗位(群)需求。育人主体双元化。依托地方电厂和电力企业,按照“企业主导、学校主体”原则,开展合作育人,把电力“双碳”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责任使命同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相统一,校企共同确定具体培养任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时间、考核标准,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准职业人。课程体系模块化。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依据,将电力领域(如各种类型的发电企业、用电企业、电力施工企业、建筑电气、变配电所等)的供配电生产与运维核心技术与岗位标准相对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面向各种类型的发电企业、用电企业、电力施工企业、建筑电气、变配电所等的供配电生产与运维核心技术,对接岗位标准,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划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领域四个学习领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新型电力运维模式。教学评价综合化。建立“三维三阶三元”评价体系。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课堂教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每个阶段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过程由学生、教师、企业导师三元参与,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角度评价,构建了全程全角度、覆盖全员的考评体系,还引入了定期考核鉴定技能培训质量的第三方考评体系。学习过程终生化。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学习者为本,搭建信息化的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基于用户特征提供面向在校生、毕业生、军工企业职工、“三辅”人员和社会大众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学员可通过平台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持续提升,实现学习过程终生化。(二)构建适应“新能源 泛储能”的新型电力运维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在高职供用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对接岗位需求,通过课程内容重构,教学内容对接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相关内容(如微电网规划设计赛项、变电站运行及故障处理赛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装调赛项等),实现课程模块与证书技能点等有效对应。教学设计与电力企业关键岗位技术和典型工作过程相对接,融入电力行业“四新”内容(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内容等方面有效融合用户侧微电网工程应用“”证书和电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核点,构建适应电力“双碳”人才的课程体系,做好课、岗、证衔接与融通,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同步完成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模块的学习,将碳排放、碳交易等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设计重视思政育人,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深挖思政元素,针对电力企业岗位特点,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行业竞赛,以大赛作为高端培养的“指挥棒”,充分检验专业的教学成果。(三)重构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对接新能源发电企业项目施工员、设备安装调试员、维修员等岗位需求,依据供用电专业标准、电力“双碳”人才培养方案及新课程标准,融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用户侧微电网工程应用)、融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内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等),根据电力电子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对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岗位技术,引进芯片智能化改造等新技术,融入工匠精神,将教学内容重构为 个项目(风力发电变流器、电力机车调速系统、自动生产线的调压及变频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个任务,共计 学时。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对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等岗位要求,以项目为主线,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供用电综合实训基地、职教云精品资源课程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利用虚拟仿真、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实施项目教学,将劳动教育、双创教育、工匠精神、电力安全、节能管控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四)打造“一平台、两环境、三融入、四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平台。积极推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如学习通平台),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研究谭敏尧 蔚泽峰 严寒冰 巨 辉 秦东兴 王志宏 姚 兰 伍瑾斐 胡茶根【内容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传统上注重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较少探讨思政元素的发掘。而课程教学既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实现人才德育的过程。本文以工程制图为例,将教学与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分析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点,以知识能力思政的系统理念划分课程思政教育的层次。从制图与制造强国关系、制图与科技创新关系、制图与工匠精神树立等层面,分析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关键词】应用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谭敏尧(),女,四川成都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箱梁结构蔚泽峰(),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专业、工业机器人、精密压力传感器严寒冰,巨辉,秦东兴,王志宏,姚兰,伍瑾斐,胡茶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方应用型高校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较少发掘思政元素。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年 月教育部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下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要求全国高校结合各专业课程,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用科学技术来报效祖国、完成历史使命。在应用型高校中,工程制图是工科专业一门具有较强理论系统性和实践应用性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为工程图样绘制和阅读的原理和方法。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