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课堂”助力义务教育优...值意蕴、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_彭敏.pdf
下载文档

ID:226671

大小:1.76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个 课堂 助力 义务教育 意蕴 逻辑 理路 实践 路径 彭敏
2023年2月第36卷 第1期Feb.2023Vol.36 No.1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三个课堂”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彭敏,杜尚荣(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三个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载体,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动力。“三个课堂”在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具有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稳定教师队伍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三个课堂”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间具有关联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保障“三个课堂”基础动能;以教师教研和培训为支撑,激发“三个课堂”核心潜能;以常态化按需应用为目标,增强“三个课堂”应用效能。关键词:三个课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现代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23)01008007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指出,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标志着“三个课堂”应用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新阶段。“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融合发展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其扎根于中国本土,积极回应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公平和质量问题,对于弥合区域、城乡、校际间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三个课堂”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效能较低、信息化融合程度不高、校际联盟协作性弱等诸多问题。为了化解这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三个课堂”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价值意蕴,理清其逻辑思路并探索更优的实践路径。一、“三个课堂”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意蕴“三个课堂”以“互联网+教育”为载体,以教师协同发展为抓手,以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为保障,构建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教育系统,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三个课堂”是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的重要载体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在2035年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目标,从共享机制、分配机制、教育服务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着力,逐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三个课堂”为“三通两平台”深化发展和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战略支撑,是“互联网+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一,“三个课堂”是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收稿日期:2022-12-13作者简介:彭敏(2000),女,重庆开州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杜尚荣(1980),男,贵州沿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和小学教育研究。郑旭东、周子荷、贾洋洋:“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挑战与出路,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第2期。胡小勇、曹宇星、宋宇:“三个课堂”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发展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第10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2月23日),http:/ 2021年第6期。Doi:10.16061/46-1076/c.2023.01.01080彭敏等:“三个课堂”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应有之义。“三个课堂”融合发展是重塑育人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变革课堂教学和构建教育新生态的重要载体。“三个课堂”以“互联网+教育”的形式突破时空限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变革,改变以往片面追求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跨越。其二,“三个课堂”是推动构建教育信息化2.0新生态的实践。在“双减”政策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立是“专递课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名师课堂”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和“名校网络课堂”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享的重要一环。“三个课堂”所建立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现代化的监管服务体系,发挥着推进教育治理变革,实现教育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的作用。其三,“三个课堂”是促使义务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构建教育新生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又是促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三个课堂”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及其体制机制建立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城乡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满足个体和社会对教育的诉求。(二)“三个课堂”是促进教师发展和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抓手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指出,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质师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三个课堂”融合发展与统筹管理有利于实现物质、信息和人力资源跨时空流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三个课堂”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和共治,为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科学信息素养提供平台。首先,以“专递课堂”为支撑,缩小办学差距。采用专门开课或同步开课保障乡村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合城乡间办学差距和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对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以“三个课堂”为代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制度为教师重塑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其次,以“名师课堂”为平台,实现网络研修。“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名师课堂”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组建由优秀教师、教研团队和高校学科教学专家等多方联动的“研训”团队,有助于培养优质师资和促进在职教师持续学习,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最后,以“名校网络课堂”为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名校网络课堂”以优质校为主体,采取“整校推进”的方式对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培训,有助于扭转集中培训忽视教育教学应用情境、缺乏可持续性和针对性的局面。同时还可以帮助优质校立足学校和教师愿景,更新教育者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增强“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的管理服务意识。(三)“三个课堂”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平台“从粗放帮助走向精准帮扶、标准化供给到多样化优质供给”是信息技术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是使义务教育从标准化、平均化走向多样化、均衡化和优质化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三个课堂”强调针对性和适切性。“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是开好国家基础课程,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基础均衡的保底工程。在面对受教育群体差异性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专递课堂”在普惠性建设的基础上兼顾薄弱学校发展困境,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现优质师资跨区域共享的核心工程。“名师课堂”加强优质师资在线流转,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多持续性、可选择性的个性化优质师资,有利于缓和优质师资分配不均的矛盾。“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是缩小教育质量差异、实现优质资源按需分配的主官工程。“三个课堂”融合发展具有集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在补足短板的同时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2022年4月2日),http:/ 2020年第9期。81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第 1 期2023 年也推动义务教育从普及化、均衡化转向优质化发展。另一方面,“三个课堂”强调常态化和个性化。各区域结合“三个课堂”应用指导意见,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区域内资源共享和跨区域共享机制,并在充分发挥区域内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体系,为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提供了机制保障。中国教育未来的前进方向是发展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三个课堂”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优质资源的按需分配,拓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满足民众对教育的差异化需求,促进义务教育从配齐资源到规模化发展个性化教育的转变。二、“三个课堂”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逻辑理路从关联逻辑上来看,“三个课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从历史逻辑来看,“三个课堂”根植于中国本土,在基层实践中应运而生,能够满足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的需求;从现实逻辑上看,“三个课堂”是解决现实问题、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的新动力。(一)关联逻辑:推动信息技术与义务教育的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三个课堂”在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的同时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从“三个课堂”应用任务来看,“常态化”和“按需应用”是衡量其实际效用的两个关键性指标。其中,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是基础指标,即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同时,推动“三个课堂”在教育全域实现常态化应用。实现“三个课堂”按需应用是核心指标,即在“互联网+教育”基础上实现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革新,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的现实需求。前者强调基础性,后者注重创新性,两个指标的落脚点都指向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三个课堂”适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新阶段,义务教育开启了优质均衡的新征程。从义务教育发展阶段来看,义务教育实现了从非均衡化向普及化和初步均衡的转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优质”作为本质诉求,指向的是教育质量;“均衡”作为规范性诉求,指向的是教育的运行样态。从“三个课堂”应用的进程来看,“三个课堂”经历了从单向辅助到双向互促再到双师协同的阶段。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从一种教学手段到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变革的转变。“三个课堂”在保障基础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更优的育人方式以及探寻更多的教育发展模式,是义务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举措。(二)历史逻辑:实现基层实践与政策更新的良性循环历史逻辑是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辩证统一。“三个课堂”的应用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上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践逻辑上看,“三个课堂”的发展历程与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契合。一方面,前期教育政策为“三个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专递课堂”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培计划”为“名师课堂”培养优质师资提供了经验;“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名校网络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增添了动力;“三个课堂”的融合发展又为义务教育公平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基层实践问题为“三个课堂”提供应用导向,贯彻了“互联网+在地化”理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逐步被应用到一线教学中,各区域建立了有效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机制。“三个课堂”以问题为导向,为了实现义务教育从简单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变,其在应用模式进行了创新,逐渐将基层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向政策转化。基层实践成果推动政策完善,政策的完善又为基层实践提供保障,二者构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从价值逻辑上来看,“三个课堂”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一度拉大城乡发展差距,阻碍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虹吸效应”影响下,大量优质资源涌入城市,农村地区内生发展资源匮乏,使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三个课堂”是各种要素交换的利益共享平台,为不同杨清溪、柳海民:优质均衡:中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向,东北师大学报 2020年第6期。冯建华、王建峰:辩证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当代传播 2021年第1期。82彭敏等:“三个课堂”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区域、不同层次学校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资源、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让城乡儿童拥有平等使用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