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_郑慧娟.pdf
下载文档

ID:226654

大小:1.29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带 一路 背景 中国艺术 德国 专业 声乐 领域 传播 研究 郑慧娟
164音乐论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郑慧娟摘 要: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德两国在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建立了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与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文尝试对中德声乐艺术领域首次大碰撞的时代产物“中国艺术歌曲”在其体裁起源地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进行具体研究。中国艺术歌曲历经百年嬗变,目前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及传播之势蓬勃发展,因此是时候尝试让中国艺术歌曲“走出去”,回到艺术歌曲的起源地德国进行反向传播,让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传播双向奔赴,从而实现中德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与认同,提升中国艺术歌曲在海外的传唱度,用中国艺术歌曲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用艺术歌曲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艺术歌曲;德国音乐学院;留学生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郑慧娟(1990-),女,博士研究生,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在站博士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化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歌曲在欧洲中部地区的传播研究研究成果。一、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艺术歌曲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是集“诗歌,音乐,钢琴”三位一体的艺术样式。作为新文化运动和新音乐思潮的实践性成果,艺术歌曲于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兴起。1920 年,我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就是由青主先生早期在德国学习先进的作曲技法后创作而成。另外还有萧友梅,黄自等我国最早一批去德国深造的音乐家回国后创作出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流传至今,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二、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交流现状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的“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和“打造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的指示精神,我国在音乐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深化与世界各国音乐学院的交流与合作,2017 年 5 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同年年 9 月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发起在北京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在音乐联盟组织中,德国多所音乐学院也在合作交流之列,对于中国学生在选择欧洲国家留学而言,德国多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开展学术交流和留学的首选国,在“一带一路”和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平台搭建下,去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在逐年增加。中德专业声乐领域的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2020 年是中国艺术歌曲诞生百年之际,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发起并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海内外的重要学术成果。其中,上海音乐学院与著名音乐出版商德国大熊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16 首以英德法意四种语言在欧出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16 首以高、中、低音三个版本,国际标准注音并配合标准朗读音频方式发行。这是以国际标准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乐谱,便于不同音域、不用母语国的演唱者学习。廖昌永院长一直致DOI:10.19340/ki.hhzs.2022.24.009165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4力于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艺术歌曲,2018 年和 2020 年上海音乐学院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号召全世界人来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研究中国艺术歌曲。此外,2021 年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风雅歌”中国艺术歌曲倡导人范竞马发起首届“国风雅歌之星”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大赛。近些年来,作为国内业界的引领者,对中国艺术歌曲比赛的举办也逐渐吸引到世界各国的目光,这也正是艺术歌曲大赛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希望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学术研究、国际推广、新作创作、老作挖掘,推动全世界来了解中国诗词和中国人文精神的美。由于全球疫情影响,笔者不能前往德国进行实地考察,因此本文在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传播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访谈法,访谈的问题主要涵盖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是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在德时长;第二部分是针对受访者所在专业领域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现象进行采访,具体问题会让受访者举出一些中德艺术歌曲交流音乐会的例子,谈谈德国人欣赏中国艺术歌曲的感受,接受度和喜爱度,具体地对中德艺术歌曲创作技巧与风格方面的见解等;第三部分是德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及推广有没有突破性进展,并让受访者以他们自身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内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看法和理解,为之后的传播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主体以中国留学生或者在德国歌剧院工作的中国籍专业歌手为主,传播对象以德国本地音乐学院学生以及歌剧院专业歌手为主,因此本文在联系采访对象时,主要以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采访为主。通过笔者朋友推荐和国外社交主流媒体平台搜索,联系到了 12 名在专业声乐领域内学习或者工作的受访者自愿接受采访,每位受访者以电话采访,视频采访和文字采访的方式进行了 6090 分钟的采访。本采访采取半结构式访谈,这种采访方式可以让研究者通过倾听被访者的讲述,并适时地追问,在自然的语境中获得关于研究问题精细的洞察和理解。具体采访对象见表 1 和表 2:表 1:传播主体1、德国音乐学院中国留学生姓名国籍学历留学院校留学时长程世超中国双硕士、博士在读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8 年陈艺宝中国艺术家文凭在读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4 年陈郁中国硕士德国杜赛尔多夫音乐学院9 年2、在德国歌剧院工作的中国籍专业歌手姓名国籍学历工作歌剧院工作时长杨迪中国硕士德国科隆歌剧院6 年邓超中国博士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等11 年李佳祺中国硕士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5 年表 2:传播对象3、德国本地音乐学院师生姓名国籍学历学习院校Sophie Bareis德国歌剧与艺术歌曲双硕士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Anna Moog德国艺术歌曲硕士在读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Caroline Bruker德国艺术歌曲硕士德国李斯特音乐学院166音乐论坛通过对部分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采访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德国首都柏林、汉堡等主要城市传播相对广泛,传播对象以及社会观众接受度和喜爱度较高。具体表现为传播平台相对较高,传播面相对较广,例如其中一个采访对象邓超,他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因为他的学习和工作的脚步几乎走遍了整个德国。他从2011 年留学德国,在德国维尔茨堡音乐学院,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先后获得本硕连读艺术家文凭,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工作方面先后在魏玛德意志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工作,现在作为驻院歌唱家工作于汉堡国家歌剧院。他在采访中告诉我目前中国文化在德国的传播主要以中国歌者,乐器演奏者介绍推广,举办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或者在音乐会中添加中国元素。他作为德国汉堡中国新生代艺术家基金会成员,会定期在汉堡举行中德音乐交流音乐会,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例如北德歌唱比赛,中国人唱德国歌曲,外国人唱中国歌。并且他还在德国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等世界顶级的歌剧院的舞台上都演唱过中国艺术歌曲。在这些歌剧院,不仅会有德国的观众,其中更多的是从世界各地来的乐迷。他认为,这是作为中国歌者的责任,唱好中国歌,利用这种机会把中国艺术歌曲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他在歌剧院的音乐会尽地能地添加中国艺术歌曲或者民歌。德国观众对中国歌曲接受度很高,对中文歌词含义很感兴趣,被优美的韵律陶醉,也会一起哼唱。邓超先生致力于加强中德文化交流,让更多中国歌者在德国唱好中国歌,与外国友人同唱中国艺术歌曲,希望将来可以在德国举行中国艺术歌曲国际歌唱比赛。虽然从邓超先生的个人角度出发,他能活跃在德国主流歌剧舞台上,并且愿意以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来传播中国艺术歌曲,传播中国文化,但是从中国走向德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歌唱家还是极少数,他们的力量相对单薄。因此,经过对德国本地专业声乐领域传播对象的采访调查了解到,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内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整体认知度不高,最大的原因是很难有机会听到中国艺术歌曲,具体传播遇到的问题表现为:1、中国留学生缺乏主动传播艺术歌曲的意识一般情况下在去德国音乐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主要目的是想要学习德国更加专业的知识,而不是以专门的传播主体去传播中国文化,因此缺乏主动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甚至有许多中国留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自信。2、中国艺术歌曲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定义不明确,界限模糊,各个时期,各个作曲家风格并没有统一。传播主体尚未对中国艺术歌曲有系统的了解,因此无法向传播对象进行正确且有质量地传唱。3、中国艺术歌曲教材的匮乏2020 年廖昌永院长联合德国当地的大熊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16 首,里面详细地用德语音标标注了汉字读音,以及诗歌歌词含义。这套教材的出版对于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开端,但是截至目前仅此一部中国艺术歌曲的教材在德国出版。4、有限的传播途径笔者目前了解到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途径仅以中国人在音乐会中演唱个别艺术歌曲,以及在个别区域有中国主题节日时演唱一些红色主题歌曲为主。5、诗词与音乐无法同时产生共鸣德国本地人对中国艺术歌曲中诗歌的喜爱度更高,有许多中国古典诗词被翻译成德语后由德国作曲家谱曲,例如马勒的大地之歌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但若是由中国作曲家用西洋调式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他们不容易理解作曲家的意图,或者说旋律的表达与他们想象的诗歌含义相差甚远。相反,若是中国作曲家用五声调式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他们更容易接受,因为中国文化在德国属于异文化,对于本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中国民族风格浓厚的歌曲,这对于他们来说有一种好奇的东方色彩,会更加享受异国旋律。4、德国本地歌剧院专业歌手 姓名国籍学历工作剧院 Shahram Yazdani 伊朗硕士、艺术家文凭德国德雷斯特歌剧院Agnieszka Hauzer 波兰硕士德国莱茵杜塞尔多夫歌剧院Jenela Stefanic克罗地亚硕士德国埃尔福歌剧院167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4除了上述情况之外,笔者在采访中也有意外收获。很有意思的是,也有非常小众曾经来过中国的德国人,真实地看到过、感受过中国文化,因为喜欢而去学中文,并且去学习艺术歌曲。例如在我的受访者中有位来自德国的学生 Sophie Bareis,她告诉我她曾经在 2010 到2011 年在上海当过一年交换生,那个时候她在读高中。她在中国一年时间的学习之后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回国后也一直坚持学习汉语,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学习了许多中国艺术歌曲,因为她特别喜欢中国诗词,她告诉我学习中国艺术歌曲不仅仅只是学个表面,一定要学习更深层次的内涵。她认为德国艺术歌曲是经典的,但传统的艺术歌曲已经走到尽头,而中国艺术歌曲刚开始,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性值得探索。三、拓展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传播的建议笔者针对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中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意识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交流的深化,音乐联盟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依托国家的平台去德国学习和深造。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论身处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方向。并且要对中国文化有足够的自信,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所处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虽然出去学习西方文化,但同时也要肩负传播和分享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就体现在是否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专业范围内去努力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二)完善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系统知识构建中国艺术歌曲在百年的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一是歌词要富有文学性的诗化语言。二是作曲创作技法洋为中用。三是曲调典雅、旋律优美。四是精心编配器乐伴奏,伴奏以钢琴为主。五是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以美声唱法为主。国内学界已经初步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定义达成共识,并且在专业声乐赛事中也对中国艺术歌曲有详细要求。声乐专业的留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主动完善对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