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2262348

大小:13.91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政工 交流 材料
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这不仅是引领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还直接关乎高校能否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一、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基于对客观形势的深刻认识,对青年群体成长成才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化发展所作出的科学决断。 1.培养堪当时代使命的中国青年的必然选择。“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交平台的迭代更新,影响青年理想信念的各种因素更加隐性化、深层化、普遍化,这使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群体易不自觉、潜意识地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受害者”或“代理人”。另一方面,当前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现实矛盾,即社会发展对青年理想信念提出的较高要求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在抢占青年意识形态阵地时缺位的可能性,从而出现青年群体理想信念弱化甚至被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的现象。归结起来,这一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认知上的滞后和缺陷,实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时序、空间、过程上的常态化的意识不足,保障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因此,持续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妥善应对严峻复杂的客观形势、引领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为新时代伟大征程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青年的必然之举。 2.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在意识形态阵地中承担对青年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责任。常态化制度化是高校在解决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实现科学化、高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一,以常态化制度化解决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层次性问题。理想信念有高低层次之分,过于注重高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会忽视低层次理想信念的基础性、前提性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发挥高层次理想信念的宏观指引和长远导向作用。为此,要健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统筹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提高教育实效。第二,以常态化制度化解决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问题。不同个体会因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的不同形成迥异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而传统大班制“一刀切”“大锅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妥善应对。为此,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及反馈机制,在了解和把握个体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形成针对某些个体特殊需求的教育策略,实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二、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探索一系列科学、系统的基本原则,实现对教育活动的事前预设谋划、事中检验印证、事后评价发展的全覆盖,确保整体教育效果。 1.在教育理念方面,坚持日常性与规范性并重。从内涵来看,日常性意味着常抓常管、长管长严,旨在将某种教育活动上升为常规性、必要性的必备工作,要求在时间序列、空间维度、过程环节上均做到全覆盖;规范性意味着规章健全、制度完备,体现为赋予某种教育活动以高度规范的特征,要求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依章办事、有制必依。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真正将理想信念教育由“点缀式”“糊弄式”的形式活动转变为主客体自觉参与的日常活动,如通过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社会宣传,渗透进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实现日用而不觉;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系统完备、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体系,如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等,从教育活动、日常规范、效果检验等多个方面实现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支撑和巩固,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合力效应。 2.在教育过程方面,坚持合理性与有序性并举。教育过程逻辑展开的合理性与环节设置的有序性构成了常态化制度化教育的关键要素。一方面,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青年理想信念形成规律等,并结合具体教育实际,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恰当的教育内容、有效的教育方法应用于教育活动中,确保教育过程具备契合规律、观照实际的逻辑合理性。另一方面,任何教育活动在过程上都是由诸多相互联结、更迭推进的具体教育环节构成,是否做到有序衔接直接牵涉教育活动的整体效果。具体而言,就是要整体统筹各个环节,稳扎稳打、有序进行。在“理论回响”环节,要根据青年对理想信念教育所持有的态度以及理论学习的自觉程度设计针对性的教育机制,增进青年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在“思想内化”环节,要设置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养成机制与考察机制,推动并不断检验青年将理想信念由理论知识内化为价值认知的进程与成效。在“实践升华”环节,要立足认知与实践的双向共进特点,形成实践教育活动机制,实现青年理想信念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在“信仰塑造”环节,应综合运用各项体制机制,持续巩固教育成效,特别要注重发挥政治引导和道德浸润作用,真正将青年的理想信念塑造为稳定的信仰形态。 3.在教育评价方面,坚持可持续性与可推广性并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立足青年教育实际与时代发展变革需要作出的长远性、战略性教育决策,内蕴可持续性与可推广性的评价指向。一方面,在教育评价中体现可持续性,既要注重应对当前,又要做好长期谋划。要以持续性、发展性的眼光来协调制度与时代的关系,摒弃陈规陋习、让制度活起来,不断赋予制度新的内涵,共同支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行稳致远。另一方面,在教育评价中体现可推广性,既要树好典型,又要提炼经验。要在某些教育环境良好、教育条件完备的高校和地区探索执行,塑造起一批教育效果显著、教育优势突出的典型,从中提炼普遍性、规律性的成熟经验加以推广,发挥少数带动多数的辐射效应,实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序发展。 三、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落实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不断“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这为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指明了实践理路。 1.建立完善的教育引导机制。青年理想信念的树立依赖于教育引导,通过理论传输奠定青年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基础,进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第一,加强科学理论教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想信念的基底。要统筹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通于各项课程教学之中,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理论教育体系,发挥科学理论支撑理想信念的基础作用。第二,加强历史规律教育。这是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必要路径。要持续深入地将“四史”学习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形成系统式的通史教育与阶段式的主题教育相结合、摆明历史事实与讲清历史道理相贯通、政治引导与情感陶冶相融汇的历史规律教育机制。第三,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要结合青年群体的学习习惯与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秉持情理兼济、形式丰富、内容通俗、深入浅出的基本原则,帮助青年明晰在伟大时代、伟大征程中所肩负的使命担当,激发青年对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方位、机遇挑战等基本国情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培育青年家国情怀,坚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2.建立科学的实践养成机制。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甚至理想信念,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由于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且人在实践中具有深刻的参与性和强烈的体验性,因而实践对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确立、坚定的影响,是更为深刻而有力的。”第一,发挥实践教学作用。实践教学具有观感更加强烈、印象更为深刻、更能激发共鸣等优势。通过组织实地游览红色场所,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具象化、生动化的形式呈现,形成回响对照,深化理想信念。第二,发挥生活实践作用。生活实践具有更为日常性的特点,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巩固理想信念。如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守则,从正向化、积极化的角度对青年的学习生活进行引导,同时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普及力度。第三,发挥活动实践作用。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能让青年在沉浸式、竞争式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如邀请先进模范开展理想信念专题讲座,发挥榜样对青年的激励示范作用;举办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各类知识性活动,鼓励青年在相互竞争、良性发展中增强学习主动性,加深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和感悟。 3.建立广泛的协同培育机制。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系统庞大、历时长久的整体性工程,不仅需要发挥高校这一教育责任主体的关键作用,还需要家庭、社会、政府等各方力量协同参与。第一,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年理想信念的根基是否牢固。高校要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告知和传达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则要密切关注其思想状况、及时交流引导,并以身垂范,以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第二,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具有社会性特征的实践活动,因而不能忽视各类社会主体的资源供给与教育支持功能。企事业单位可同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培训场所,帮助青年磨砺理想信念;社区要着重发挥启发、普及、宣传的公共职能,为培育青年理想信念营造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第三,强化政府职能。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者和执行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颁布政策举措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强制性保障与规范性引导。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动态实时监控、预警和应对机制,在处理好这个“最大变量”的基础上发挥“最大正能量”,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