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和优化路径——以上海市为例_周凌一.pdf
下载文档

ID:2261240

大小:2.26M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技术 智慧 养老 服务 实践 优化 路径 上海市 周凌一
43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2期(总第242期)专题研究:数字化变革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逻辑和优化路径以上海市为例*摘要:智慧养老是数字时代“银龄危机”的有效解决方式和重要服务革新。学界已关注到智慧养老的理念,并对其内涵、意义和价值进行了较多探讨,但缺乏对智慧养老前沿实践的深度案例研究。以上海市智慧养老实践为例,基于定性分析发现其实践逻辑表现为由“数据驱动”与“平台决策”,整合“养老需求”,匹配“应用场景”,基于“多元主体”协同资源供给,进而推动养老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然而,智慧养老服务仍面临着来自技术效能与服务协同的多重挑战和考验,仍需进一步提高智慧产品的适老性、便利性与准确性,在养老数据共享方面力求兼顾安全与高效,并发挥好各级各部门优势,实现有序试点、统一建设,不断在养老数字化、智慧化和精准化上做得更好,助力老年人跨越“银发鸿沟”。关键词:智慧养老;数据驱动;数字适老;银发鸿沟;多元主体DOI:10.16582/ki.dzzw.2023.02.004 周凌一*周宁祝辰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构建高质量社会领域服务体系研究”(项目号:21JZD034)。*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2-11-14一、问题的提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5%1。随着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老年人口规模愈发庞大,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代际结构的变化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持续,家庭养老负担持续加重2,老年人逐渐增长的高质量养老需求与传统养老服务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亟需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以赋能养老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系统赋能公共服务的精准、高效、智慧化成为城市治理的新方向3,而智慧养老作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结构性革新应运而生4。智慧养老是在养老服务提供中,积极引入数字技术,实现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模式优化和服务流程再造,构建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系统集成的数字化、智慧化和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体验。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智慧养老的顶层设计经历了初步规划、技术探索、示范产业、实践推广等阶段,在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应用等领域,对技术深层嵌入中国养老服务体系进行规划和布局(详见表1)。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养老事业规划,要在解决现实养老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以老为本的价值导向,深化养老理念变革和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和推广。早在2002年,智能家居技术已经应用在荷兰老年住宅中,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发展出一批智慧养老产品和项目,如美国的“老年远程医疗服务”、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智能家居交互屋”和“护理机器人”、法国的“幸福之家(Sweet-home)语音命令智慧家居”、澳大利亚的“家庭式心脏康复设备”44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2期(总第242期)周凌一周宁祝辰浪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逻辑和优化路径以上海市为例表1智慧养老政策发展阶段时间阶段政策名称相关政策内容2011初步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2013初步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2015技术探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7示范产业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建立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2017示范产业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建设一批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示范基地2019实践推广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在全国建设一批“智能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2021实践推广“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建立一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编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在全国城乡社区普遍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等。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实践,例如北京市朝阳区的“养老综合服务App”、海淀区的“智慧养老示范基地”,苏州市沧浪区“虚拟养老院”,武汉市“一键通”养老服务,西安市未央区“长乐养老”,等等。学界已关注到智慧养老的理念,并对其内涵、意义和价值进行了较多探讨,但缺乏对智慧养老前沿实践的深度案例研究与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运行逻辑总结。同时,既有研究表明智慧养老服务仍然存在着标准体系缺失、数据共享不足、产品供给偏差、场景覆盖脱节等问题,需要解决发展良莠不齐、开发产品盲目、重技术而轻实践等挑战。4-6因此,在以人为本的导向下,如今的智慧养老服务实践发展是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短板,且如何做到精准、主动对接养老供给与需求,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是否存在可推广的经验,仍有待研究发现。为此,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上海市智慧养老实践案例,主要回答以下问题:当前智慧养老的运行逻辑和框架如何?上海市智慧养老服务框架中的核心要素如何在横向、纵向进行连接和互动?当前智慧养老实践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与改善?为此,首先从理论层面考察智慧养老的缘起与发展,在总结智慧养老服务框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探索智慧养老的实践逻辑、原理与价值,并为迈向更智慧的养老服务提出优化路径,从而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供新的视角与启示。二、智慧养老的缘起与发展作为养老服务的前沿探索,智慧养老经历了技术主导、资源整合、网络体系建设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融合多元主体、分层分级覆盖的养老服务智能交互体系,在实践中逐渐向整体化、精准化发展,并打通双向互动渠道,既要“效度”,也要“温度”。(一)智慧养老的理论内涵智慧养老概念发源于家居技术领域。“老年技术学”(gerontechnology)由老年学(gerontology)与技术(technology)复合而成,旨在为老年人的独立生活和社会参与设计技术和生活空间,主要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机器人和环境控制系统等技术与住宅基础设施相结合8,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家庭环境,实现老年护理与监控9,满足老年人安全、独立、健康等生活需求10、11。2008年,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Life Trust Foundation)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利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建设配备全套电子芯片装置的“全智能化老年公寓”12,率先对“智慧养老”的未来形态提出45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2期(总第242期)构想。随着物联网技术与“平台及服务(PaaS)”理念的发展,智慧养老从最初辅助老年人的健康监护,发展为满足更高生活质量、鼓励主动参与、整合技术和服务的全新模式13。学者们认为,智慧养老能实现老人护理服务运营体系的优化14,赋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同时通过强调双方共同责任与需求方的主动沟通15,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的系统变革。与国外侧重技术应用的视角不同,国内研究对智慧养老普遍存在狭义的“技术论”和广义的“服务论”两类界定。前者强调物联网、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养老领域的实践16,如有学者指出,智慧养老是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嵌入养老服务的智慧创新17,18;后者将智慧养老视作社会网络创新,通过信息平台对接整合养老服务的多方需求、组织与资源,融合并集成传统养老服务模式19,利用智能科技整合养老信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医疗、娱乐等养老服务20。综合技术论与服务论的观点,本文认为智慧养老是依托智能平台、大数据算法、分布式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和数字技术,实现养老资源集成、数据交换、主体协同、供与需精准匹配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目的是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从而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技术运行路径与逻辑深刻影响了养老服务的理念和实践,而智慧养老的内涵演进体现出对技术进步的行动响应。最初,依托ICT通信技术,智慧养老主要通过匹配服务供需、缩短等待时长,让需求方更便捷、更高效地与养老服务提供者进行对接。随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养老专业人才、伦理资源、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网络连通和系统整合,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合力供给,但养老服务仍存在间断性强、主动性和互动性不足的缺陷,表现为接入、能力、心理和效果四方面的“银发鸿沟”。21如今,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典型技术为代表的Web3.0时代全面来临,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智慧感知终于成为现实22,服务者得以高效、精准感知服务对象的状态和需求,实现智慧养老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在此阶段,智慧养老超越了技术应用的简单逻辑,实现从粗放化向精细化、间断性向全周期性、被动接收向主动分析、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最终成为主体更加多元、层级更加纵深、覆盖更加广阔、交互更加复杂的服务体系网络。(二)智慧养老的发展演进逻辑技术环境的深刻变革驱动养老服务从技术化、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Web3.0时代的智慧养老在理论层面呈现从碎片分割到无界协同、从模糊粗放到清晰精准、从单向提供到双向互动、从技术效度到技术温度的核心属性和演进逻辑。第一,从碎片分割到无界协同。在养老服务的传统供给结构下,政府内部条线分割,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家庭间亦缺乏有效协同,服务主体分散与服务边界分割导致服务提供的碎片化。完整的养老服务链包括政策制定方、服务提供方、辅助服务方、最终客户等主体。23数字技术能够通过数据信息、平台和硬件之间及其内部的互联互通,汇聚多元主体、需求目标、供给服务等要素,整合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养老社区通过纳入企业、养老机构、市场主体,通过信息流和服务流两条通路的整合,让信息跨主体、跨界流动起来,实现无割裂、无边界的服务体验,实现养老服务链的无界协同。3以“事”为导向,以“网”为依托,通过政府上下层级和横向部门之间内部畅通、“政府-企业-社会”合理分工的无缝连接,形成了理念与价值、技术与制度、主体与对象、过程与绩效的精准对接23,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碎片分割的问题。第二,从模糊粗放到清晰精准。受限于人力物力等资源,传统养老项目设计和服务安排存在同质化、无差别、单一化的特点,难以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生活的多周凌一周宁祝辰浪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逻辑和优化路径以上海市为例46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2期(总第242期)维化、个性化需求。18依托物联网、分布式运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老年人的数据信息经多段收集、平台汇聚和算法分析,最终形成立体式的“用户画像”,其隐秘需求变得直接可观测、精准可分层,促进养老服务需求识别、用户画像、服务投递等多环节的精准化与个性化。18,24常规服务场景覆盖了独立居家、照料护理等多个需求,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在紧急场景下也能减少养老风险信号递送过程的繁琐环节。智慧养老以老年群体真实需求为导向,满足了老年群体丰富个性的养老愿景,以创新迭代的先进技术不断为老年群体养老便利度、智能化、幸福感刷新标准和高度。第三,从单向提供到实时互动。智慧养老打破了以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无差别”提供为特征的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养老新模式下的产品、设备与平台,养老服务需求方与供给方实现高效互动。例如,利用行为监测、生理监测、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健康数据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及融合应用,从服务对象“被动接受”向政策、情形、事件“主动找人”转变。政府应用技术赋能养老应用场景,开发安全防护、照护服务、情感互动、健康服务乃至全综合场景,通过人工智能、5G技术和智能设备入户,实现“时间无所不在、空间无触不及、内容无所不包”,建构点对点、面对面的即时互动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全时覆盖的养老服务。第四,从技术效度到技术温度。在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中,技术应用的出发点是效率和速度,信息技术催化了养老服务的高效投放,但加剧了技术接入鸿沟与效果鸿沟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