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加强
服务
人才队伍
建设
路径
研究
刘昊琛
1 1 6社会发展环渤海经济瞭望 2 0 2 2.1 0加强康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刘昊琛一、前言康养是保健与养老的综合,包括对人的整个寿命中各个时期的保健护理。康养服务业务主要涉及健康护理、养老照料、家庭服务、婴幼儿护理等方面,其目标是全龄化养老。受新兴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养老与健康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全面开放三孩政策,以及我国民众保健意识不断提高等叠加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预示着“康养产业”将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康养服务业作为老年康养业的核心领域,现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员是最核心的产出要素,康养服务行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岗位品质,直接关系着康养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与人民群众生存质量的改善。培育建设优秀康养服务行业人才队伍是实现健康护理服务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0 年 10 月,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出台了一整套“组合拳”,并组织实施。旨在突破康养服务行业人员瓶颈,整体提高康养服务技术工作者职业技能水平。二、我国康养服务人才现状“十四五”时期,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三亿,并由轻度老龄化步入中度老龄化,预计到 2050 年,我国将有近五亿多中老年人口,届时我国将不只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比例最大的大国之一,更是世界上人口衰老速率最高的大国之一。随着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中高龄,人们也将迎接一拨养老照护的大潮,但在这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老人都身患至少一项慢性疾病,使得老人对健康养护服务、健康管理水平等的要求逐渐提高。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康养服务面临人才短缺。技术人员短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准不高、技能素质缺乏、设施和床位短缺是影响当前康养服务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随着我国康养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康养服务工作者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护理者和心理护理工作者,他们还必须掌握更加全面的康养服务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利用现代科技为亚健康老年、重疾病老人、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患者等实施生理与心理方面的保健护理与健康照料。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全国老年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到了四千多万人,因此特别需要掌握专门的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护理、照料专门技能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老年康养行业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面临近千万人次的短缺。因此强化康养服务从业者技术提高、职业发展保障与激励,从多渠道加速培育康养服务业务高技术人才,进而培育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层次分明、构成丰富多元的康养服务高技能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康养服务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康养服务人员队伍逐步发展,并具有一定规模,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一)人才培养结构有待优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部分地区康养服务工作者来源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社会再就业人士,工作年龄段在 40 岁55 岁左右,且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向明显,现有的康养服务工作者多数出生在 60、70 年代,而 80、90 年代出生的人员相对较少。个别地区采用边培训边上岗的方式,甚至未经培训即上岗,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偏低。一些地区康养服务行业被认为是伺候人的苦活累活,又脏又累,收入也不高,所以很少有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相应的开办康养护理专业的职业院校也很少,这就造成了年轻化专业化的服务人员市场供给不足。由DOI:10.16457/ki.hbhjjlw.2022.10.0421 1 7社会发展环渤海经济瞭望 2 0 2 2.1 0于社会从业意愿低,所以入职门槛相对较低。部分康养服务企业为了能招到工,降低对应聘者的技能培训经历要求,甚至是未经培训的人员也可以先入职,后期再进行简单培训。(二)人员流失率较高近几年,康养服务行业不需持证上岗,门槛降低,需求量大,工资收入尚可,驱使很大一批社会劳动力涌向了康养服务行业。部分地区康养服务人员的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并不高,还面临着业务不规范、诚信意识不够强等问题。部分家政服务员尤其是家庭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为了生活才不得已踏入这个行业,但他们感觉不到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而是抱着“临时岗位”“过渡工作”的心理从事,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足够的敬畏感和服务意识。近年来尽管市场供不应求,但康养服务业却一直面临着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住的情况。同时,由于从业者的待遇质量、福利待遇均不尽如人意,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认同感,人才流动也较为活跃。部分养老院、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比例每年人才流失达 30%以上,在个别地方甚至超过了 50%。(三)培训体系有待健全随着 2015 年多个家庭康养管理专业职位退出了国家职业资格名录。改革成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后,由人社部门颁发了办学许可证、在行政审批局注册了登记证的职业学校开展培训,由人社部门认定的具有等级评价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发证。让不少从业者因担心证书的含金量降低、无法领取职业技能补贴、无法享受其他人才优惠政策等原因放弃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考证的计划。我国近几年不断推进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推进康养服务人员技能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上培训发证的主体较多,所以出现了标准不一、规范性不强、从业者选择盲目等情况。目前,社会上的康养服务对外培训机构,有一部分并不具备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学校办学许可证。各自课时设置也不同,但都是对国家相应的标准课时进行了缩减。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课时为:初级应具备90课时,中级应具备 120 课时,高级应具备 300 课时。但一些对外培训机构都为了速成,而进行了相应课时的压缩。另外,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第三方机构众多,标准不统一,规范性不强。不管是职业技能培训,还是等级评价,都不够规范。教师队伍的培养素质也参差不齐,不利于专业化团队的培养。(四)行业管理有待规范近年来,我国家庭服务业迅速成长,具备形成万亿级行业的能力,发展趋势向好。但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服务业还面临有效供给缺失、产业服务不完善、民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一些低端养老企业,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普遍没有和养老人员签署劳动合同等服务约定,特别在他们有熟人介绍的前提下,以口头约定为主。针对家庭服务来说,家政人员被定义为灵活上岗,无从业人员的家庭服务机构由于作业时间的限制,无法进行劳动合同,可以履行不明确的服务约定。由此带来的劳动用工不够规范,不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及劳动保护问题凸显。四、加快我国康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面对当前康养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实施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亟待采取相应举措进行克服与改善,促进并加速健康护理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尽快适应健康护理服务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一)健全康养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康养服务培训基地的建立,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依靠专业的实习场所和良好的师资队伍,积极建设老人康复照料人才的培训基地,各地定期选派老年康养医院护理人员进入培养基地受训,民营养老企业的培养名额也要相应的扩大。尽可能拓展培训领域,扩大培养规模和时间,以争取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针对高、中、低级别的健康管理环节,提出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把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活动相结合,训练的重点集中在健康管理、卫生保健、预防缓解、营养配合、心理健康指导等领域。二是着力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开放高校和本科高等院校的功能,实施持续培养的学历教育。提倡康养服务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并进一步攻读大学学历,以提高学历,丰富自我知识结构。可针对康养业务人才的培养需要,设置周末培训班、网上视频培训班、教师集中班、精品课程培训班等,并大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试验。三是进一步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机制。针对康养技术专业的在校生,学校实行“双证书”政策,职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和学校专门的知识认证部门协商,积极引导他们在业余时间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让他们在毕业时就可以同时拿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二)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人才权益制度保障为了更有效处理上述问题,地方政府部门一方面应当切实加强法律执行力度,以保障康养产业服务人员的1 1 8社会发展环渤海经济瞭望 2 0 2 2.1 0合法权益。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应当及时出台专门关于保护康养服务人才与发展环境的法规,在法规层次上进一步规范对康养服务人员所承担的权力和义务,特别是要反映出对康养服务人员的经济保护以及社会工作地位认定等方面内容,以保障康养服务行业人才环境向着法制化、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应切实地将康养服务人员融入社会保险系统中。当康养服务人员录用之后,企业就应当及时地为其办好社会保险等有关事宜。同时政府还应当积极制定有关政策,引导企业为康养服务人员构建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如设立补偿赡养、医疗,以及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切实增加康养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力量。(三)继续健全培养体系,发挥人才潜能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因素能够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调动康养服务人员的从业激情。根据双因素理论分析,在保障因素领域方面,保证服务从业人员的基础薪酬待遇不低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并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现代化器械,改变健康护理业务中工作环境“脏、累、差”的弊端,有效降低从业者的工作劳动强度,改善从业者的工作舒适度等。在激励机制原因领域方面,构建健全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考评范围主要涵盖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素养等主要方面,将考评结果直接反映到员工薪酬待遇上,利用物质的奖励激活员工创造力。构建完善的提升途径,提供完善的职业发展空间。针对康养服务员工的知识和服务质量,设定不同的级别,并定期进行晋升职称考评,以及给各个层次的员工制订职业发展计划,以鼓励员工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知识。(四)健全多元参与格局,扩大人才供给康养服务人才供给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共同实现康养服务人才供给主体多元化。政策的发展主导作用,而对社会力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社会力量应借助教育、科技等力量,积极参与培训教育、科技、开发、经营、服务等各个层次的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人员。一方面,可募集社会资本建立专门培训硬件设备齐全、教学管理能力严格和培训成绩优秀的康养服务人员培训基地,也可通过聘请社会职业学校管理人员为老年康养服务单位的管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应从不同老年人的实际状况入手,根据不同生活自理水平、不同社会经营条件下的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要,广泛吸纳社会工作领域中专门的康养服务人员。另外,可利用时间储备体系培养更多可以兼职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人群,利用“时间储蓄卡”记录社会义工公益服务项目的时间,本人或直系亲属退休也能获得同样时间的服务,也可适合于如已退休但仍身心健康和有技能的低龄老人、专职家庭主妇,并引导义工积极参与康养服务事业。利用多方资源的聚合,可以尽快壮大我国康养服务人才队伍。(五)增强社会关注程度,提高人才社会地位要做好引领社会舆论,着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康养服务从业者、推动康养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的良好氛围。影响了健康护理服务行业内人才规模的增长。但康养服务事业从实质上来说还是带有社会公益性,政府部门和社区都是最主要的投入主体,政府部门应积极培养主导地位,以提升康养服务人员的行业归属感。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运用各类公众媒介和社区活动,结合我国的敬老和传统节日进行康养服务业务推广宣传,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环境,并借此机会大力推广康养服务技术人才的正面作用,转变民众对康养服务行业的偏见,重新树立康养服务从业者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及时设立康养服务人员奖励机制,对有优秀品质和重要作用的杰出康养服务技术人员予以物质奖励,同时颁发个人荣誉,并做好适当的宣传与报导,提高康养服务人员的社会作用。三是提高康养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赛事,包括开展职业知识比拼、职业比赛、开展技能交流等,鼓励康养服务技术人员提高专业知识,提高康养服务水平。引用1 张小林,吴彬,黎剑云,等.基于我国养老护理员特征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