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家校社
协同
视域
高中
生涯
教育
模式
创新
宋健平
教育管理2023 年第 1 期(总第 313 期)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清初思想家李塨在 平书订 中提出:“所学即其所用,所用即其所学。”此观点一定程度上阐明了生涯与教育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生涯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增强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和开展生涯规划的发展性教育活动。1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高中阶段生涯发展的任务为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做暂时的职业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因此,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就是要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家庭、高校、社会等多方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将自身情况与大学专业、社会职业进行对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让自己的未来更有希望、更有意义,能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教育部印发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强调,基础教育应使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自新高考制度实施以来,高中学校不再分文理科,大学各专业录取对学生选学的科目做出了明确要求,高中选科跟志愿填报、大学专业录取已实现对接。可见,高考选科基本确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体方向。新的政策希望引导高中学生能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考新政带来的变化,高中学校应积极发挥家校社协同效应,构建起科学适宜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而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涯决策和自我管理水平。*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 年度重点资助课题“高中生涯规划指导 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编号:XJK17AZXX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家校社协同视域下高中生涯教育的模式创新*宋健平摘要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考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鉴于高中选科与大学所学的专业、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环环相扣,使得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改变在生涯教育中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家长指导盲目、学校教育单一等问题,高中学校应从生命意蕴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按照学生自我认知、社会理解、生涯规划层面构建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生涯教育的新模式,从平台创设、活动创新和效能提升方面探讨家校社协同开展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提升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模式创新作者简介 宋健平,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中学生物高级教师(长沙410005)54DOI:10.13694/ki.ddjylt.20221227.002一、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生涯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省纷纷出台了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各校也探索了与新高考和大学招生相适应的学生生涯素养培育体系:开设生涯教育课程、提供学业发展辅导、组织生涯主题活动等。但就具体实践而言,仍然存在生涯教育的理念落后、顶层设计不足、系统性不强、协同性不够、针对性缺失与实效性不显著等问题,特别是在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的生涯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困境。(一)多数学生自我认知不足,难以建立学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结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往往受家庭环境、学科优势、学校教育、城乡背景、职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了解了自身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和性格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之路。一直以来,受考试文化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偏颇,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对自我的探索不足,没有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志向模糊、兴趣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生涯规划意识缺乏,甚至认为高中选科、职业规划是家长的事情。高中生作为未成年人,对不同职业的社会角色、社会分工的发展动态及不同职业的专业素养要求缺乏了解,如果学校、家长、社会不能给他们参与职业体验创造机会或搭建平台,学生在高中选科、大学志愿填报和未来职业选择时无疑就会陷入茫然与焦虑。(二)部分家长选科指导盲目,对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存在偏见很多家长指导孩子选科的理念是以成绩为主导,平时孩子哪科考试得分高就选哪科;有的家长根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来越俎代庖,替孩子选科、填志愿,并把职业薪酬作为学业规划和专业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有的家长没有主见,盲目参考别人家孩子的选科情况。这些选科指导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选择风险,可能所学非所爱,所学将非所用。家长应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结合当下的高考改革背景,指导孩子基于兴趣倾向、学科基础、学科潜力、大学专业要求、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综合考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三)学校生涯教育内容与形式单一,家校社协同的合力未能充分发挥据调查,学校生涯教育开展方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学生反馈仅听了几次专家讲座、生涯教育未能常态开课。部分老师在进行生涯教育时内容单一,忽视引导学生在学科选择、志愿填报、职业选择时将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少数学校甚至以选科、填志愿有助于提高升学率为重;有的学校过度依赖市面上的学生自我测评系统,以此代替自身应该做出的生涯教育行动;学校作为育人主体单位,未能充分发挥联动家庭、社会、高校等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合力。3二、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模式构建基于上述生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学校在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学科融合、个别辅导外,有必要厘清影响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要素并进而分析这些要素,探索符合学生共同需求与个性需求的生涯教育内容,建立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运行机制。长沙市第一中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视域下高中生涯教育模式(见图 1)。(一)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生涯教育的要素分析学生是一个自然人,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人,影响其生涯规划的有个人、老师、学校、家庭及他所生活的社区环境、经历的事情等多重因素。4基于学生视角,学校应创设通过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管理、生涯决策等学习步骤,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驱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合理规划升学与职业方向,努力实现兴趣、职业与理想的协调统一。那么,学生到底期待得到哪些方面的生涯规划指导呢?某市一份针对高中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在长期个人发展指55导、真实企业体验、职业详细分类信息、个人性格与心理特质分析、就业行业的选择指导、学业发展指导、大学选择的指导等方面的指导需求均在50%82%之间,因此学校在开展生涯教育时要突出上述重点。5对于学校而言,应把生涯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制订高中三年生涯教育计划,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中心负责选用或开发生涯规划课程资源等,分阶段、分类型、多渠道组织开展生涯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可结合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以及校情,建立健全生涯导师制,加强生涯规划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使其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心理疏导经验和生涯规划的基本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成为生涯教育的主要参与者,班主任应成为生涯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学科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生涯发展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与资格审核,也可以成为生涯教育的参与者。学校或年级组可采取五步流程:师生相互了解学生自主选择年级组统筹学生发展中心协调举行拜师仪式(学生递拜师帖),确保每一位学生有一位生涯导师,为学生在学习、选科、心理、交友、亲子关系、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或建议,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二)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单一的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生涯教育的,需要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家庭、社区、机构、企业、院校等的优质资源,助力生涯教育。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社会理解和生涯规划三个方面。6自我认知是前提,高中生大多处于角色模糊、似懂非懂、尝试脱离家长管束、有想法又不一定成熟的阶段。要帮助高中生完成自我认知,我们可以运用诸如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生涯教育研究中心的生涯指导平台中的自我测评方面的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五力测评和基础 测评(见图 2),以帮助学生 进一步深化自我认识。其中,基础测评包括对兴趣、性格、多元智能、学习适应性、生涯发展水平等的测评,五力测评是指对学习力、批判式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沟通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测评。以性格测试为例,会从注意力分配、获得信息方式、决策方式、生活风格等四个维度对学生的性格类型进行分类,并生成测评结果与分析:主要包括性格基本特点、学习与思考模式、个人优势、潜在不足、发展建议、理想工作状态、适合工作领域、适合职业等。诚然,系统测评结果也不能绝对化,学生可以在家长、生涯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在不断成长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信念。社会理解是核心,社会理解是高中生从识别事物,到揭示事物内涵,再到系统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社会理解可以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联结,最终达到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尊重与理解。生涯规划是生涯教育的图 2生涯测评的内容图 1家校社协同视域下高中生涯教育模式56途径,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充分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主要方法,初步设计合理的职业和人生发展路径。7生涯教育的内容应分年级各有侧重。高一阶段的重点是进行个性化评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明确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目标,制定近期与长远的成长规划,并根据自己目标初步确定新高考中想报考的专业或大学所需要的选修课程,系统地学习与生活。在高一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在目标专业、目标大学、目标职业等关键问题上有一个初步的定位。高二阶段的重点是,根据高一规划实施的进展与反馈,进一步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品质,增强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学会体验、感悟、反思,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创新意识等。高三阶段的重点是,针对升学集中强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富有理性地选择对自己来说合适的大学与合适的专业,帮助学生提高接受高等教育和进入工作领域的能力。8(三)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运行机制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的生涯教育,可以通过家长进校园职业分享会、与新型职业人面对面、影子职业人、亲子选科指导与咨询、亲子志愿填报指导与咨询、高校专业宣讲、学长进校园、菜单式研学等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瓶颈常在于协同不畅。因此,有必要打通学校和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三种协同关系,建立起“前沿调研方案规划多方配合有序实施”的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运行机制。9以家长进校园职业分享会为例,活动前,学校生涯发展中心制作调查问卷,发放给家长和学生,以获取家长资源情况和学生最感兴趣的职业情况。与此同时,心理中心和年级组共同制定几项优选条件,比如该家长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或者该家长所从事的工作有哪些前沿或新型的鲜为人知的领域等,据此确定分享嘉宾,年级组制定分享会具体方案。接着,分享嘉宾按照年级组所给的提纲,结合自己的职业确定分享内容,精心制作分享课件,提前发给学校生涯发展中心的老师或孩子班主任审核后,再到会分享,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其所从事职业的真实面貌。分享嘉宾的个人宣传海报由他们的孩子自主设计,提前录入分享教室门前的电子班牌中,以供学生阅览。三、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为落实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幸福人生导航”的办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长沙市第一中学在运用家校社协同视域下高中生涯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探索了平台创设、活动创新和效能提升等实施策略。10(一)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平台创设为助力学生对职业、行业的深度了解,学校整合了家长和社会的多方资源,创设了多类别职业体验基地、多层面亲子生涯沙龙、模拟职业招聘现场会、院校联盟假期生涯共育夏令营、行业精英线上咨询会等多种生涯教育的平台。以家校社共育平台家长进校园职业分享会为例,长沙市第一中学利用召开家长会的契机,向家长们宣传家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