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_袁菊华.pdf
下载文档

ID:2258764

大小:467.86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认知 理论 初中 记叙文 写作 教学策略 袁菊华
第 25 卷 第 1 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ol.25 No.1 2023 年 2 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eb.2023 收稿日期:2022-04-0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立项课题“全写作:叶圣陶生活化作文教学思想的实践研究”(D/2021/02/790)作者简介:袁菊华(1978-),女,江苏苏州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袁菊华(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体现在写作上是指对包括写作前中后的计划、转化和修改各阶段的监控和调节功用。借助反向思维、图解构思、标准评价、口述作文、提供支架、强化展评等教学策略进行写作过程中的调控,以写出符合心中预期的作文。关键词:元认知;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23)01-0126-05 长期以来,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往往只是写作知识的教学。教师要么变着花样地传授记叙文写作知识,要么借助所谓的样文提炼记叙文写作知识。从学生写作的现状来看,缺乏对写作意图的评估、写作心理的调节与调适和对作品的基本认知和判断。因此,学生习作呈现出选材老套,立意不明,结构松散,语言苍白等现象。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在写作活动中能否恰当运用元认知调控策略是衡量其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借助海斯弗劳尔写作模式图,写作经历的心理过程包含计划、转换和修改等三个过程。计划指写作者对写作任务的认识和内心产生的文章的框架;转化指依据写作计划将头脑中的思想转化成书面文字;修改是将写作结果与写作意图相比较,并对不理想的地方加以修改。在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上述写作过程,不断地对写作过程进行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计划阶段的自我监控策略 从马斯洛心理学角度讲,写作是表现自我、抒发自我感情的需要。写作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充分地把主体的内在情感表达出来,把内心世界披露出来。在计划阶段,笔者指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一是从题目着手,把所有关联到的内容采用关键词方式写在草稿纸上。二是思考自己要表达的主旨,把与之无关的内容去掉。三是寻找线索把剩下来的内容串起来,串的时候思考先后顺序。然而学生的生活毕竟有限,能够关联到的素材也往往千篇一律。由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构思文章。(一)逆向思维策略 学生写文章,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思维,固定地关联某些写作素材,或者形成某种固定的写作套路,造成思维定式。作者在感知、感受乃至“再造”生活时也可能先入为主,以习惯和个人的某种观念替代对感性客观的复杂性的思考,导致对感性客观的认识流于自我的感觉和概念化的影响。比如写DOI:10.13970/ki.nbjyxyxb.2023.01.018第 1 期 袁菊华: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27“我的老师”,思维定式影响下的选材基本锁定在教过自己的老师范围,贾平凹却以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老师,写出完全不同于流俗的新意。这就突破了思维定式的束缚。写“我的志愿”,大多数人会从职业角度入手,但有学生写志愿成为一个好爸爸,就别开生面,引人注目。以上是一种选材上的“逆向思维”,即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或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去研究、解决问题。这就是写作上的自我监控过程。比如,2021 年苏州中考作文题在出示了几条相关历史人物的精神表现之后,提炼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一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就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笔者安排以下任务:(1)正向思考:“精神”意指什么?罗列出你所能想到的内容,用关键词写下来。(2)逆向思考:人如果没有精神会怎样?同样列出你能想到的,用关键词写下来。从正面思考,学生思维局限,但从反面思考,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萎靡不振、消极颓唐、沮丧落魄等词语,由此,反过来逆推,学生对“精神”内涵的领会就会明朗很多:爱国、牺牲、追求、信念、骨气,进而联想到李白、陆游、李清照,岳飞、文天祥、毛泽东、陈毅、袁隆平等等。整个思维过程,学生必须清楚自己的变换角度思考与题目的关联,自始至终紧扣题目进行。“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识别问题的能力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具有多元视角;重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129 表现在写作方面即从不同于常态思维的逆向思维出发,有意识调控思考过程。(二)图解法构思策略 构思包括从记忆中搜索知识,并根据目标设置组织内容,在写作冲动支配下,以情感、思维和意志活动为基本心理支柱,完成内在孕育作品的过程,体现着作者元认知推动、控制、把握和约束的效应。学生的写作习惯一般是边想边写。边想边写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写乱,前后不统一,或结构不严谨,文章内在逻辑性不强,前写后忘,写到一半发现写岔了。这是写前没有构思或只是关键词式大框架式构思的原因。图解法构思可以有效化解以上问题。“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常常会把文章的关键词抽出来,然后按文章原本次序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就能得到一个简洁而形象的结构。我们把这个结构称为图。用这样的 图 来 解 析 原 有 的 文 章 就 称 为 图解。”2 学生在写作前先将自己的思路用图展示出来,写出的文章相对完整,也不会前写后忘。图解的图代表的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文章结构图,较之一般的构思,能体现作者内在思维的逻辑性。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教师上课伊始,就做了一个手指向自己的脸的动作,学生从老师的动作充分发挥,联想到“玩指鼻子的游戏”“脸和面的区别”“哑语”“认识自我”等等。有同学采用小说文体,把老师的脸想象成一个老编辑的脸,通过对老编辑的脸的细致观察,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是同样的沧桑而又成熟,由此引发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这就是一个“从脸到恋”的过程,作者始终清楚自己的写作思路走向(图1)。先通过图解法,下好整盘棋,然后一步一步具体实施,这就能从容有致地实现自己的写作构想。图 1 从脸到恋(王诗雨)(环形构思)二、转化阶段的自我调控策略 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写作呈现“假、大、空”现象,一方面源自评判标准的单一128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在这一标准的诱导下违背内在声音,欠缺一个自我调控的过程。(一)标准内化 下面以 2022 年江苏省苏州市期末卷中的作文任务一为例:阅读下面材料,从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他撞到门上,牙掉了,然后哭了。你说:“你笑起来像钢琴了。”任务一:口语交际课上,语文老师请你用以上材料扩写成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从命题者的解析来看,该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写作应该要符合口语交际的情境;可以扩写成一个故事,可以虚构,因为是讲述故事,需要有故事性和画面感。之后从基础等级(主要包括立意、思想、中心、内容、逻辑性、细节、感情、文体、结构、语言、语体、叙述视角、书写等方面)和发展等级(深刻性、丰富性、文采和创新等)两个层面给出了具体评分标准。先给出题目,评改时命题者给出评卷标准,阅卷者根据现场写作情况,结合经验打分。判完卷命题者根据学生写作实绩给出解析。这是当下写作测评较为常见的流程,我们也经常会在答案区发现作文题的答案是“根据中考评分标准”或“略”。“在测评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隐性问题:如何保证质量。”111 希尔伦斯、格拉斯等人提出“适切性、可行性与透明性”原则,其中“透明性”指的是学生应该提前知道测验的考查范围及其内容来源、项目类型、计分方法和适用规则、通过测验所需要的能力水平。由此,我们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可以在题目后明确评判标准和层级分值,以便学生始终能够围绕质量标准调控写作过程。如以上作文测评即可将评分标准放在题目之后便于学生在写作中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质量的调控。此外,设计监控提示单,可以有效提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不偏不倚。以上面的写作为例:写作计划自我提问单 1.扩写哪些内容?构成一个怎样的故事?2.借助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3.如何恰如其分地将题干中的内容放在故事当中?4.故事的详略如何安排?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学生在编写故事及细节描写、主题思想的表达上问题不大,但在逻辑性方面存在比较大的误区。在学生的作品中,不管“他”在哪个场所发生磕碰,都把磕掉牙比作钢琴,罔顾故事逻辑性,和联想比喻的自然性。反观题目语境,为什么题目中的“她”会把磕掉门牙的“他”比作钢琴,而不是围棋或其他?也许“他”是一个琴童,也许家里有一台钢琴,也许是琴房中发生的一幕从这个思维逻辑扩展开去写,或许更为恰当。通过多次提问引导,学生逐渐学会主动描述自身的问题,此时教师给予策略即可起到“不愤不启”的作用,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意识,促进学生作文元认知调控能力的提升。(二)口述表述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写作前很少进行构思,缺乏仔细审题的习惯,也不认真安排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往往信马由缰,把能想到的与写作任务有关的内容简单列举完事。尤其是考试过程中,出于时间分配、心理紧张等因素,部分学生到最后写作文时间有限,不及思考,提笔就写,结果文不对题,甚至南辕北辙,文章质量可想而知。由此,笔者在日常写作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口头表述构思,从写作意图到谋篇布局,到详略安排,教师在过程中加以指导并调整,学生大大增强了写作心理调控能力。比如:一位学生写作四面八方奔向我这个题目,下面是她口述的写作应对策略:第一步是审题。显然,正常来说的语序是我奔向四面八方,我占据主动地位。而此题说是四面八方奔向我,省略了“四面八方”后面的一个名词,而这个名词占第 1 期 袁菊华: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29 据了主动地位,或者说是一种循序渐进而不刻意追求反倒可以达成的东西。第二步是构思。带着这样的思路,我想到了费孝通老先生。为费先生设定一个场景,安排一位引导的人(也就是江村的村长),从而让姑苏的风土人情自然而然地从“四面八方奔向他”。由于标题是四面八方奔向我,所以我设计了两个人称,以你和我展开叙事。这应该算是小说与散文的一种结合吧,我在其中努力地安排了三条线,一条是姑苏乡土奔向费孝通,一条是外来的进步思想奔向村长乃至整个村子,一条是古典但又紧随潮流的姑苏乡村文化奔向世界,中间串连起来的是以一段段对话、独白展开的具有乡村“色彩”的故事。第三步是下笔,我列出了提纲,写起来会觉得更有条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写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写作是一个将内部语言进行加工、梳理,变流动为固定,变纠缠、颠倒、混乱、含糊不清为清晰明确、井然有序的外部语言的过程。在思维向语言转化过程中会出现的诸如“超词思维”现象,即思维大于语言,这是内部语言无限丰富的个性和外部语言约定俗成的局限之间的矛盾。人的心理活动往往扑朔迷离,飘忽不定,直接将其转化为“规整”的书面语言系统,存在一定风险,口述作文将内在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同时,可以理顺飘忽不定的思维,并将计划阶段的构思重新审视和通盘考虑,使最后落在笔下的写作更加富有成效,表达更清晰,语言更流畅,也就较少出现“墨涂涂”现象。口述作文相当于写作前对内在语言的复盘,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对写作的各种监督和掌控。学生经过一定目标性的口头作文训练,思维会更加敏捷灵活,选材会快而准,表达会通而明。三、修改阶段的自我调控策略 许多学生在完成作文后,没有修改的习惯,即使修改,也只是停留在错别字、病句等浅层次的修改,学生很难就文章的内容、结构等进行深层次的修改。主要因为:他们不能明确写作目的,把修改只看成寻找错误,很难从读者角度出发评价作品。由此,笔者提出修改阶段的如下自我监控策略。(一)设置评改情境,多维提供评改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示范评改等方式建立多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