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分析
社交
网络
环境
信息
规避
行为
影响
因素
研究
刘俊晓
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1月第44卷第1期1引言社交网络源于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用户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社交活动,通过虚拟技术与现实生活的不断碰撞,从而对用户的信息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维系社会关系等的重要手段,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次,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4296万,尤其自基于元分析的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刘俊晓李爽解崟崟(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济南250014)摘要:目的/意义文章对现有研究中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和证实,为开展社交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以及信息规避行为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 文章运用元分析方法,从30篇实证研究中,提取53个效应值进行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验、整体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分析等相关分析。结果/结论 心理因素和信息因素中包含的8个影响因素与用户信息规避行为有相关关系,其中信息杂乱因素的相关性最强,情绪因素的相关性最弱。同时,感知目标障碍受性别、隐私担忧、信息质量和学科差异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隐私担忧受情绪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关键词:社交网络信息规避元分析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inSocial Network Environment Based on Meta-analysisLiu JunxiaoLi ShuangXieYinyin(Library,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 nan,250014)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 To examine and confirm the variabilit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xisting studie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ur.Method/process Using meta-analysis methods,53 effect values were extracted from 30empirical studies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such as heterogeneity test,publication bias test,overall effect test and moderating effect analysis.Result/conclusion Eight influential factors included in the psych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factors were correlated with users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ur,with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clutter factor and the weakest correlation for the emotional factor.Meanwhile,perceived goal impairment was more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by gender,privacy concerns,information quality and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privacy concerns weremore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by emotions.Keywords:social networkinformation avoidancemeta-analysisinfluencing factorsempirical researchDOI:10.12154/j.qbzlgz.2023.01.009*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学跨学科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021JXY016)、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XM60)的研究成果。信息服务92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1月第44卷第1期“新冠疫情”以来,人们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在线办公、在线交易、在线医疗、网上购物等进行的线上活动日益增多。在面对不断涌现的海量信息时,人们真正需要的信息却屈指可数,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在社交网络平台中对自己不需要的或者无效的信息进行挑选和规避。纵观信息行为的各项研究,信息规避行为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研究分支,在早期的研究中,心理学、传播学大多以“选择性揭示”“选择性暴露”“选择性接触”等词语来表示信息规避这一概念。Case等2在2005年以癌症信息和基因检测为例,首次阐述了信息规避与信息搜寻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信息规避的概念在早期与选择性暴露、减少不确定性等相关;姜婷婷等3-4针对二者概念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二者在概念上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同义词。对于信息规避行为的定义,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如Sweeny等5将信息规避定义为任何旨在阻止或延迟获取可用但可能不需要的信息的行为;文金书等6对其定义为用户由于时间、经历、知识背景及个人的兴趣与偏好等原因有意识地对某些信息进行忽视、回避,以达到提高信息活动效率、增强自我效能感目的的一种信息行为;Emanuel等7认为信息规避现象是当人们受到无法控制的威胁时,会避免使用这些信息;Barbour等8认为信息规避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反应,可以作为影响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虽然研究者对信息规避行为的定义说法不同,但主旨趋于一致,即信息规避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避免或推迟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信息的行为。目前,针对信息规避行为这一领域,心理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在社交网络环境下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由于在学科、研究方法以及所研究的信息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研究结论中各影响因素及对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为此,本文选择使用元分析方法,梳理现有主要研究中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各影响因素与信息规避行为的关系强度,并选取部分调节因素来解释造成现有研究中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得出更为科学合理和客观的结论。2信息规避行为研究现状2.1基于不同理论框架的研究国内外关于社交网络环境下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借助了已有的理论框架来进行相关研究,主要的理论框架有社会交换理论、创新传播理论和民族文化类型学、负关系理论、社交网络广告回避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认知-影响-控制”(C-A-C)框架、“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框架等。这些理论的使用有助于研究人员对社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规避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也为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拓宽了理论依据,其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环境变化、用户心理变化等因素,理论模型也在创新并出现适应发展的新研究框架。在使用这些理论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信息过载、负面情绪、信息质量、自我效能感、隐私担忧等几方面。除此之外,在社交网络环境下,人们更容易感知到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安全,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和感知到的信息相关性也会导致用户增加隐私问题的担忧,导致出现规避行为9-11。2.2面向不同信息类型的研究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增长和发展,人们所面对的信息资源也随之激增,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的信息类型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社交网络中不同信息类型的规避行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有:针对健康信息的研究。对健康信息的规避行为研究贯穿整个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历史,其中针对癌症信息的相关研究最为广泛。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关于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依然不在少数,如慢性病相关信息、HPV疫苗接种信息、癌症信息、COVID-19信息等。针对广告信息的研究。广告信息的来源广泛,除了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会为用户推送广告信息,社交网络媒体也会有针对性的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广告。关于广告信息回避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主要围绕传统媒体展开,90年代开始作为独立概念被研究人员关注12,目前多围绕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微信、其他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广告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新闻或政治信息的研究。新闻或政治信息是公众了解国家、社会要闻以及时事政治等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回避新闻或政治信息的现象普遍增加,据2022年路透社新闻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对六大洲和46个国家或地区的调查中几乎一半的国家对新闻的信息服务93情报资料工作 2023年1月第44卷第1期信任度有所下降,各国之间表示他们经常或有时回避新闻的新闻消费者急剧增加,许多受访者表示新闻对他们的情绪有负面影响13。已有文献对新闻或政治信息回避的影响因素、政治动荡或总统大选期间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和政治动机的选择性规避行为进行探讨,并指出新闻过载、对新闻的可靠性存疑或者认为新闻信息影响自己的心情、新闻的质量不高等因素会造成新闻或政治信息规避9-11,14-16。目前,对新闻或政治信息的信息规避行为研究开展时间较晚,可参考的文献相对较少。在对信息规避行为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时发现,除了针对以上三类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还有关于气候信息、学术信息等领域的研究。2.3面向不同人群的研究信息行为的研究都离不开“人”这一主体,在社交网络环境下,不同特性的人类群体仍然是研究主体。通过文献检索可以看到,老年人、孕妇、青年人、大学生、少年儿童等群体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于健康信息规避、新闻或政治信息回避、广告信息规避、社交媒体如Facebook、微信、Twitter等社交信息规避等。综上所述,在社交网络上关于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大多在影响因素、动机机理等方面,而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划归为以下几类:(1)个体和社会差异,如个人年龄或生活方式、国家或地区差异等;(2)认知因素,如自我效能感、信息风险感知等;(3)情感因素,如焦虑、恐惧、失望、等情绪;(4)信息因素,如信息过载、信息质量、信息成本和信息隐私等。这些文献中提到的人们规避的信息种类包含了健康信息、政治信息、广告信息等几大类,由于不同研究中规避策略、理论方法模型、研究情境和研究对象等的差异,导致在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弱及相互作用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使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对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进行重新划分和总结梳理,对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与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规避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3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3.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对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Glass在1976年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的发言致辞中提出,也被称为荟萃分析、整合分析。Glass认为,元分析是一种对分析结果的分析,即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对已有的统计结果进行再一次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目的在于整合分析结果,以解决研究结果中依然存疑的问题17。元分析的实质是定量分析,效应量的计算可以将分散的研究结论整合到一起;元回归分析、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