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_许泽浩.pdf
下载文档

ID:2256962

大小:1.05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系统 思维 高校 劳动教育 人才培养 路径 探索 许泽浩
年第 期高 教 探 索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许泽浩刁衍斌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许泽浩,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副研究员;刁衍斌,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广州)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德育专项)研究项目“基于 的理工科高校劳动教育路径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数字化视角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以及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建研究专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社区社工服务站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摘 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高质量劳动人才要求的提高,许多高校着力培养劳动教育人才,然而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仍存在较多问题。劳动教育人才具有与传统实践型人才不同的特质,他们是具有系统思维、独立自主、实践创新、灵活多变的个体。立足系统思维,深入研究劳动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而发现环境、理念、理论、师资、课程等问题,从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教育理论、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总结经验,提出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要全方位地从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思考,探索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关键词:系统思维;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定下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大学生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具备积极的劳动观念与扎实的劳动本领。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新时代劳动育人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断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高质量人才,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对青年学生群体开展劳动教育越发重视,推进劳动教育时,更加注重内容、方式、资源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但就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立足于整体看问题,总结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并对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深化对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探索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一、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内涵人才培养是一项涉及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教育本身的内涵来看,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包含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协调的系统。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辩证统一,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其他方面的教育的有效补充。劳动教育人才立足于劳动教育理论,获益于劳动教学,强调劳动实践,四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人才是指在劳动学习与实践中,学习者通过系统性学习与全局性思考来提升综合素质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个人经验的总结与反思,能认清劳动的本质,并且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全面型人才。系统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把认知对象作为系统,重视全局思考,同时注重在系统的前提下研究解决局部问题,从系统的概念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层次大学生发展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性出发,通过与不同方面的思维交流,吸取最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灵活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避免进入理解的误区,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方法。系统思维与劳动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劳动教育人才的培养是渗透到各传统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问题,同时劳动实践平台建设需要考虑政府、学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系统思维的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存在必然的耦合。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必须立足整体,着眼全局,要把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性问题,关注其中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也需要构建多维度的劳动实践平台,实现“知行合一”,弥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断裂,通过动态的师资安排和具有层次性、体现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提供专业化的校内劳动教育服务和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因此,坚持系统思维的构建原则和统筹策略为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着力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为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丰富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二、关于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反思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环境营造的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向具有系统思维、独立自主、实践创新、灵活多变的个体,需要的是一个系统的教学环境。这样的人才培养,需要劳动教学理念、方法、过程联合发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教育阵地形成合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影响边界,从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环境,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然而,从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来看,多数高校在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上强调“功利性”,过于注重实践成果的产出,忽略了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过程、方法以及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各劳动教育阵地联系不够,缺乏有效沟通,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沟通不畅、合作不强,难以凝聚教育合力,无法拓展教育阵地新边界,加上各阵地间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衔接不够,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持续性,如此便造成了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低效。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强调“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探索”相融合。从系统结构来看,当前,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顶层设计较为缺失,大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能从根本上形成正确认识,并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融合。高校对劳动教育价值理解片面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理解不足,导致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划缺乏劳动教育的安排和培养的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大多数强调德智体美“四位一体”的体系结构,缺乏劳动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落后,与社会发展现状和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训实践中,也未能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内涵与理念进行理解与实践,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设计方案内容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趋势,缺乏系统运用环境。由于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环境缺乏系统的资源整合,造成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顶层设计发生转变时无法指导底层系统作出相应变化,使得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与真实社会环境系统的融合,难以形成规范的劳动价值观,进而演变出“知行不一”的现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只有在系统环境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推动劳动教育环境的优化实践。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教学缺关联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劳动教育教学内容仍处于欠缺和分散状态,未构建起针对大学生劳动现状的劳动教育体系,内容之间缺少关联。主要表现在劳动教育理论教学缺少一个基于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优势特色而设计的整体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导致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课程规范缺失,课程内容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根据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的明确要求,需要在高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占一定比例。但大部分高校对于劳动教育实施并未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劳动教育课程依然停留在选修课阶段,并未计入必修课学分,这就导致了学校不能对全体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的管理和督促。此外,部分高校对于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内容的认知仍停留在相对简单的政策执行层面,或者出现劳动教育理论“边界模糊”的问题现象,比如将一般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等同起来,造成劳动教育的阵地范围不够明确,劳动理论知识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碎片化的劳动体验占比很大,由此导致劳动教育未能与其他四个领域(德、智、体、美)的教育相结合,也未能与其他传统学科进行互动,实大学生发展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现有机组合,提高劳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劳动教育理论教学结构的规范合理。高校的劳动教育停留在部分教学内容独立化阶段,缺少整体性思维,使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受到制约,劳动教育理论教学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劳动实践和联系社会现实需要的能力。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缺创新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劳动素质与能力的强调和重视高于以往任何阶段,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高校长期固守的体制机制内容中对这一方面内容的强调很少,亟待在这方面有所革新和突破。就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高校教育教学内容中专门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很少,在课程设置中,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专业课还是公共课,很少有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即使有也是一知半解,仍存在着片面性、功利性,缺乏创新,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空间受到限制。当前大部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过于注重形式,授课方式单一。从课程内容来看,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受专业课程特点、教学设施条件、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制约,课堂教学多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劳动意识、价值观念等的培养,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劳动教育课程并未完全列入综合实践课之中,而劳动教育特别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校教师主要以劳动理论课方式进行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这就使得劳动教育在课堂实践这一环节上有所欠缺,未能有效推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导致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未能让课堂“活”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三、探索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环境系统性建设由于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环境缺乏系统的资源整合,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在教学理念、方法、过程上是系统化、长期化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优化劳动教育教学环境对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有直接有效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上需要明确整体目标并加强整体谋划,加强各要素的系统性研究。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劳动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系统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有效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与劳动教育实践特性的结合,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最优化,既要满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的要求,又要符合个人层面的发展要求。首先,需要系统的教学理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具备创新创造性和强实践互动性的教学理念。师资的安排需要专兼职教师和高校行政人员的全员参与,根据自然班实际情况进行教师的动态教学安排,课程设置要从体力劳动向智力劳动进行优化,增设创新创业劳动实践课程的系统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且考虑学生层次和学生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运用系统思维模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需要系统的教学方法,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重构劳动教学内容体系,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各环节、各要素融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人文经济和人工智能、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一套具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论,实现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目标。再次,需要系统的教学过程,劳动教育基础概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须通过练习、实践获得,教学过程应该注重探究实践和创新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反思后再实践,不断总结提升,获得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以此建立“认知 实践 反思 再实践”的教学模式。总之,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与优化过程要注重系统性,紧密结合“创新型经济、数字化发展、知识结构优化”等时代特色,与社会形成紧密联系,实现教学理念从“零散”向“系统”的转变,教师资源配置从“静止”向“动态”的转变,教学方法从“单一”向“多样”的转变,联动劳动教育的实践空间,积极探究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形式,与时俱进,以弥补教学过程中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断裂,推动劳动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新时代的劳动人才。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整体性思维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的关键任务是加强理论的“顶层设计”,其理论设计要从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着眼,使劳动实践理论从教学过程的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