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建党
题材
影视剧
上海
叙事
城市
意象
53海河传媒2022年12月海河传媒视听传播建党题材影视剧的上海叙事及城市意象 计月摘要影视剧作为一种视觉媒介对于城市传播、城市意象的构建具有独特的作用。上海是一座红色革命城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个不断被影视剧映现的城市。从城市传播学理论视角出发,对觉醒年代建党伟业中国 1921开天辟地等建党影视作品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对街道、弄堂与石库门、码头、租界、十里洋场等城市元素的分析,探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红色背景下的上海叙事及其城市意象。关键词建党题材影视剧;上海叙事;革命者;城市意象城市浩繁的人际交往是故事产生的无限源泉。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指出:“人类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由城市所产生的。”【1】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空间给人物及其故事提供场景与载体。风云际会的城市更是影视剧追逐的叙事对象。近代史上的上海,在中国所有城市里现代性是最为强的。这里华洋杂处,码头林立,政客、洋人、军阀、帮派,当然也包括革命者,都会选择这片沃土进行角逐。各派势力在这里相互纠葛,纵横捭阖,此消彼长。由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大会地址,建党题材影视剧对于上海的表现与叙述是其他任何城市无可比拟的。同时,当我党把革命的主战场转入农村以后,上海依然是地下革命者战斗的堡垒。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为建党题材影视剧提供了一个宏阔的叙事空间与背景。建党题【1】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96 页。【2】美阿兰B雅各布斯著:伟大的街道,王又佳、金秋野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版,第 7-8 页。【3】美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9 年版,第 64 页。材影视剧通过大街、弄堂、石库门、码头、租界、十里洋场等城市元素,构建了一个具有独特意蕴的城市意象。一、街道:陌生的公共空间与流动的隐匿“街道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器官”。【2】在城市传播学看来,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街道具有非常关键的意象构建作用。著名城市传播学者凯文林奇认为,“在许多个体的意象中,道路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成为人们在大都市范围进行意象组织的主要手段。”【3】建党题材影视剧通过街道展现了上海城市的风貌,也建构了革命叙事的空间背景。上海大街的气派建筑在建党题材影视剧中都有呈现。电视剧开天辟地中共产国际代表第一次来上海时,就看到大街上有高大、漂亮的房子。第6期 总第018期54海河传媒视听传播觉醒年代中陈独秀送陈延年和陈乔年赴法留学时,背景是一辆辆黄包车和气派的西式建筑。克拉考尔在 电影的本性 一书中曾强调,“街道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街道特别是城市街道本身,而且还包括它的各个延伸部分如火车站、舞场、会堂、酒馆、旅馆过厅、飞机场,等等。”【4】电影建党伟业中一共出现四次电轨车景观。第一次出现是全国各地共产主义组织代表陆续抵达上海就出现了电轨车。当然,其余三次电轨车出现时,伴随着街道上面的黄包车、报刊亭等。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在震旦学院门口卖新青年书刊时,有一位有钱人家的管家,坐着黄包车来买杂志。电影建党伟业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坐着黄包车回旅店。电轨车的机械力与黄包车的人力并行,表现上海街道景观的杂糅性与混融性。报刊亭和图书馆也会作为上海城市大街的一种景观出现。建党伟业中出现过两次报亭。一次是租界当局搜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时,出现一个洋人倚靠报亭的镜头。第二次是法租界巡捕房发现一大会议地址后,各方代表被迫从上海转到嘉兴南湖一艘船上时,在火车站旁边出现一个报亭。开天辟地中出现上海商务印书馆这类空间。周恩来和中共党员领导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指挥部就在一个全是报纸和书籍的图书馆里。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多次表现亚东图书馆这一空间场所,陈独秀和汪孟邹等人在亚东图书馆讨论思想启蒙问题,决定办青年杂志改造中国青年,改造中国社会。城市街道叙事出现报亭和图书馆,表现了上海是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之城。多雨、阴天,也会附着于建党题材影视剧的上海叙事之上。觉醒年代中出现的【4】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邵牧君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第 87 页。【5】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 页。【6】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明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刘云舟译,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 107 页。【7】美詹姆斯费伦等: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09 页。上海城市,多是下着雨的街道。这不仅表明上海作为南方城市的地域特征,也由此而形成某种叙事象征,以多雨、阴天来隐喻当时风雨飘摇的国内国际形势。这是一座流动而繁华的城市。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街头充斥着洋行洋货,街道上、商店里都是拥挤的、流动的、衣着光鲜的人们,其中也包括那些革命者,他们是陌生的行旅者,匆匆来去。陌生的公共空间,给予这些革命者以优质的流动的隐匿空间。“城市空间是由其内部各种可识别的符码组成,人们可以通过对符码的观察与解构,来体验城市的空间环境,这些可读性的文化符码在城市影像中主要是以影视意象的形式来展现”。【5】在这座陌生、繁华、流动的上海城市大街上,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革命者深入街头发表演讲,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唤醒民众,启迪人民,拯救中国。二、弄堂与石库门:生活与革命的功能切换弄堂与石库门是上海城市独具特色的民居场景。“在影片的叙事中,空间其实始终在场,始终被表现。结果是,有关空间坐标的叙事信息被大量地提供出来,无论选择何种取景方式”。【6】在建党题材影视剧中,弄堂和石库门是一直在场的空间场所。许多发生在弄堂与石库门的叙事情节往往是通过生活与革命之间不断切换而实施的。(一)弄堂与石库门的模样上海的弄堂不是西式洋房,也不同于传统的江南居所,它过道窄小,由连排的老房子构成。“空间不是被动的、静止的或空洞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充实的。”【7】弄堂体现了上海城市的烟火气。开天辟地中,55海河传媒2022年12月海河传媒视听传播毛泽东和其他进步青年第一次来上海进行政治活动时就在弄堂里居住。第二次毛泽东来上海开展党组织工作时,与妻子儿子生活的空间场所也是弄堂,一家人简朴的、上下楼的生活空间场所还原了早期上海市民的民居形式。建党伟业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从望志路106 号出来的时候,弄堂里面女人们在择菜,老人在下棋,儿童嬉笑玩耍,生活气息浓郁。开天辟地里也有差不多的弄堂景观。上海石库门的得名,据悉起因于房屋的木门周围箍以石条,作为门框,称为“石箍门”,后又传为“石库门”。这类建筑起源于 19 世纪,兴盛于 20 世纪初,大多是外国商人设计建成,是中西合璧的居所,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民居特点的建筑。“往日景观的形成与意义,反映了人们工作与生活于其中并加以创造、经历与表现的社会。但就其留存至今而言,往日景观作为文化记忆与特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延续的意义”。【8】弄堂和石库门作为上海的往日景观,反映了上海居民工作与生活的文化记忆。德国电影理论家鲁道夫爱因汉姆描述艺术作品时说:“艺术作品中的主题物及其特点是通过感觉资料以一种轮廓鲜明含义丰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我们对现实世界里的形象则通常不要求这种形式上的精确性。”【9】石库门在建党题材影视剧则以一种轮廓鲜明的景观被表现出来。电视剧开天辟地说到中共二大时毛泽东来上海参加会议,写着会议地址的纸条被雨水打湿,毛泽东在充满石库门建筑风格的弄堂街道里寻找二大会议地址。(二)弄堂与石库门:生活,也是革命 弄堂和石库门,首先是住所,是生活、交友的空间。人际关系接触较大街更多,有可能成为半熟人社会圈。上海市民在弄堂和石库门这个空间场所里居住与生活,邻里关【8】英阿兰R.H.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阙维民译,商务印书馆,2008 年版,第 150 页。【9】德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64 页。【10】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顾爱彬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 年版,第 29 页。系、人际交流也都在这个圈子里面进行。建党题材影视剧作为城市传播的媒介,大量表现早期上海市民的弄堂生活,并作为革命者的叙事背景。其次,弄堂与石库门又不是完全的熟人社会圈,住户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因此可以成为革命者的隐蔽所。革命者在这里生活,同时也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建党题材影视剧都离不开对望志路 106 号的弄堂展开叙事,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最初的开会地址。开天辟地中多次在陈独秀的居所和毛泽东的弄堂之间做空间转换。陈独秀与毛泽东的弄堂住所,布置简朴,与青帮头子黄金荣的豪华公馆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出革命者的清苦生活与革命意志。最后,弄堂和石库门的生活,毕竟充满了熟人社会的气息,陌生人的频繁聚集或者反常行为,也会引起区域里熟人人际圈的注意。建党伟业中出席一大会议的各方代表被人发现了异样,租界当局派巡捕来搜查。同时,开会方也是通过弄堂里出现不少陌生面孔的线索,知道会议地址已经暴露,果断中断会议,转到嘉兴的一条红船上面继续开会,避免了革命的损失。三、码头:现代性的交流及其阶级叙事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现代性的城市。马泰卡林内斯库提到:“现代性广义地意味着成为现代(being modern),也就是适应现时及其无可置疑的新颖性(new-ness)。”【10】其无可置疑的“新颖性”,还可以体现为上海的码头及其码头文化。建党题材影视剧中有不少的码头情景,表现的意旨在于现代性与阶级叙事。(一)码头及码头情景 第6期 总第018期56海河传媒视听传播城市是一种语言,它通过城市外观和城市内涵自我表达。“整个上海城市化进程中,尽管受到了国际贸易、权力与战争等各种因素影响,浦江两岸近代码头始终在不断发展,而且促进了上海整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1】码头是上海这座可沟通城市的典型的空间表征,它是东西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重要空间场所,它促进了上海现代性的发展进程。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上海拥有长江这条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并处于我国南北海运的中心点,如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所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的土地的一半(而且是较富裕的一半)的贸易,经由内陆水道和海上航线在这个城市汇集,而这些水道和航线就以它为凝聚的焦点。”【12】老上海人一直怀有码头情节。码头是轮渡、摆渡、南来北往人潮流动的地方。外地人到上海来讨生活,冒险者来上海打拼天下,革命者来上海开展活动,或者洋人前来上海,中国人出洋考察、学习等,都得从码头出入。建党题材影视剧关于上海叙事有很多码头情景的描绘。建党伟业旅日代表周佛海这个人出现在码头,以全景镜头描述码头外貌。中国 1921中一共有过三次有关码头的情节。第一次出现是毛泽东在码头送别蔡和森赴法留学,镜头中出现了黄浦江的欧式建筑,交待了早期上海的历史风貌。第二次出现码头这一室外空间时,描绘了码头周围不同国家的人群。第三次出现码头这一空间,是在影片的结尾,毛泽东伫立在夕阳下的外滩,此时的码头风和日暄,安静美好,凸显一个革命者的心中憧憬。开天辟地中多次出现码头空间。其中有一次是描绘了周恩来到上海十六铺码头坐船赴法留学,码头空间背景里面人流如潮,人们行色匆匆。【11】马小奇等: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年版,第 247 页。【12】美墨菲(R.Murphey):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 4 页。【13】英罗吉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 172 页。最后一次出现码头,也是故事快到结尾之处,周恩来到码头坐货轮从上海出发去武汉,镜头表现了搬运货物的码头外部空间。建党题材影视剧的这些码头情景,向观众构建了上海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及中外交流的城市意象,形成了革命叙事背景。(二)码头的城市功能除城市大街之外,上海的城市现代性另一个空间表征就是码头。码头是上海具有高度代表性和广泛认同的地点,内陆水道和海上航线在上海汇集。码头是贸易往来的中心,码头的配备非常先进,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