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口语
美学
视角
纪录片
配音
分析
康家硕
2022.12研学思辨配音属于口语传播形式的一种,同时也是语言创作的实践活动,是配音员借助声音表现力,运用语音及语调等配音技巧,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文化内涵对语言文字进行二度创作。口语,从字面理解即口头上使用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它是人和人之间进行情感表达及传递的载体,有着多样性等特点,比较容易理解。其发音存在鲜明的韵律感,各种音色及音质能够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声音高低及节奏快慢的变化,还有主体的情绪特征,都会使口语美学具有独特的意蕴,给人以美的体验。一、口语中美学的体现1.口语美学的概念美学,其最初被定义为感官体验,较偏向于感性,但其与口语结合之后,更多地表现在听觉方面,即口语表达融入某种态度和感情色彩,它发之于声、付之于听觉,进而引起人的精神性反应,表现出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的变化,使口语表述更具美感。无论对于听者而言,还是表述者而言,均是一场听觉盛宴。口语传播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中的交流语言,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如话剧、朗诵、配音等,都具有美的意蕴。对口语美学的研究来说,语音是前提,口语的语势及语气等都同口语的审美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语美学从对美的规律的探索发展而来。2.口语美学研究目标语言现象。口语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汉语口语。它有着十分鲜明的声韵特色,能够体现富有美感的音乐律动,通过声调变化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旋律。如播音主持在进行声调训练时,口语表达一般都有较强的节奏律动,十分悦耳;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叹词及拟声词也有一定的美感,比如“噫吁嚱”,或一度盛行的网络语言“Duang”,都有着独特的美感。在进行播音创作时,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语流音变,可以充分显示口语的音韵美,比如语气词“啊”就有很多种音变现象。在日常进行口语交流时,很少有人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一现象不但符合常规的语音流变规律,还蕴含着十足的美感。口语审美活动。口语美学研究的关键对象为口语审美活动,这是因为从口语交流来看,它同人的内在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都是将感官当作媒介而开展的感性活动。连续的乐音声波会使人耳出现鼓膜振动现象,从而变成神经信号,进一步发送给大脑,产生信息反射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把各个反射点有机连接起来,就构建了审美关系的连接点。如果人使用发声器官,或是通过听觉器官了解语音,就会借助“由物及我”发展成“物我同一”,让所谈论的事物有了生命及情趣。就口语审美来说,事实上它是口语进行表达时的信息传递及情感交流等活动,基于语音的传递,体现美学的意蕴。比如话剧表演中,演员不但能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演绎,还能利用专业口语传递内心感受,当观众接收信息后,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不同程度的感受。同书面语言对比,口语美学更强调人和人的互动,具有生动性及开放性强的特点。3.纪录片配音意义把握语言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对信息进行传递的方式逐渐增多,尤其是新媒体出现后发生新的变化,部分新词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因而人们口语交流中也开始运用网络用语。不管是在语音、词汇方面,还是语法方面,口头语言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部分新词及新语一般都源于口语,同时在人们口头上进行传播,很多备受关注的流行语大多是青少基于口语美学视角的纪录片配音分析康家硕【摘要】纪录片配音的艺术性、技巧性及表达语态形式,相比电视新闻片的配音更加灵活和富于变化,对于语言处理的技巧性要求更强,属于艺术的二次创造,具有特定的研究价值及美学意蕴。基于此,文章基于口语美学,首先分析了口语中美学的体现,其次讨论了纪录片配音的意义,最后就纪录片配音、配音界定、创作及基调提出建议,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关键词】口语美学纪录片配音口语审美632022.12研学思辨年创造出来的,在口语交流中,可通过类推的方式进行新词的创造。如“点赞”及“给力”等流行语的产生,不但体现了口语的发展趋势,还反映出各个年龄段人们在进行口语选取及表达时的心理特点及思维方式。重塑汉民族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的能体现口语美学的表达方式,如朗读及吟诵等。古代文学作品比较注重韵律美,因而极富音乐美,能歌唱、吟诵等。优秀文学作品必定会存在音韵美,非常适合吟诵。比如曹操作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进行古文学习时,大多需要放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会理解内容,如果只是单纯地看,那么可能读再久都无法充分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口语美学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及传播,至今已经发展了上千年。通过口语美学,可以全面感受我国汉民族文化。现阶段的口语传播者有着重塑口语美感的社会责任。二、纪录片配音分析配音、配乐与画面是纪录片的组成因素,其中配乐可以快速带领人们沉浸在画面中,而配音促进了纪录片主题思想的表达。虽然定义中并没有特意强调,但是这里指的声音应该主要是指配音以及烘托气氛的音乐。口语传播是配音的主要方式,配音员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文案,也需要对表达语言进行创作,将自身理解与情感融入文字中,使观众可以通过配音对纪录片画面产生全面认知。在对解说词基调加以了解之后,不但能够实现慷慨激昂的解说,还能实现客观分析,能够对作品的情绪及态度进行传递,对纪录片画面进行补充说明。优秀的纪录片配音员不但要掌握情感调动的方式,还应灵活运用表现手法,这将反映出配音员的基本素养和审美情趣。1.纪录片配音界定纪录片配音主要是把解说词由汉字形式变成有声语言。它并非单纯的见字发声,应由专业的配音员来完成。这就要求配音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及文化修养。在电视语言中,配音也可以看成语言艺术,将其同字幕及动画特效等结合在一起,构成有机整体,为观众提供完整的作品和丰富的视听体验,进而引起观众的思考,使其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明白创作者的意图。在口语美学视角下,可以将纪录片配音视作一种考验配音演员的实践活动。当其进行实践时,不仅可以展现出声音的韵味,同时也可以将音乐的美感充分展现出来。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发表的文章中可以得知,徐世荣先生对语言的音乐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从音素、音节、声调三方面入手来研究语言与语音之间的关系。当一些人听到带有美感的词句时,就会逐字仔细推敲,研究其平仄及对仗等形式。配音员的二度创作,会增强口语美感,使人们听到抑扬顿挫的像“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美妙声音,如同听到美妙的音乐。2.纪录片配音创作认真备稿。在进行纪录片创作时,首先需做好备稿工作,这是有声语言进行二次创作的基础。纪录片配音需遵循“备稿六步”的原则。从纪录片的解说词中能看出撰稿人的风格,对此,要求配音员应认真推敲文稿中的词句,加深对文稿的理解程度,有效落实准备工作。艺术创作起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多进行观察,并做好积累工作,这样在开展备稿工作时,就能全面发挥想象力,将自身的生活理解及感悟体现在创作中,充分挖掘自身的知识储备,结合纪录片的背景,对解说词进行准确的二次创作。把握风格。配音员在实际配音的过程中会遇到音画不同步的情况,这就需要配音员结合实际情况,使自己的声音契合纪录片风格。解说词应具备一定的写作风格,纪录片拍摄应构建统一的风格,配音员也应有自己的解说风格,唯有实现这三种风格的统一协调,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对此,要求配音员开展创作前,需了解该作品的创作目的,以确定自己的解说风格,并充分掌握团队的拍摄进程,仔细分析拍摄素材,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做到了然于心。情感掌控。纪录片配音员想要更好地传递感情,需对解说词及画面有深入的理解,确保作品的整体性,使声音与画面完美结合起来,并对配音节奏进行科学掌控,从心理上掌控好情感,做到自然亲切,收放自如。技巧运用。纪录片配音员对外部技巧的使用,能够充分显示出配音员对声音的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声音的停连及语气等的处理。通常情况下,重音应“少而精”,对解说词中的重点音调进行强调,做到恰到好处;在声音的停连处理上,应全面结合解说词及画面,构建与之相适宜的氛围,发挥声音“留白”的作用;在语气的处理方面,应结合画面实际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做到真实、自然。3.特点分析642022.12研学思辨配音主要是将文字转变为有声语言,对其进行二次创作,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或见字发声,其包含诸多艺术性、技巧性与情感,具有较高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可以反映出配音员的语言基础、技术储备、文化知识储备、临场发挥能力等。从配音语言的角度而言,一般情况下,情感丰沛的环节对语言的要求较高。要求配音员能够通过多变的方式、高超的技巧,呈现多元化的表达。配音员应具备比较强的画面感,还应掌握一定的情境再现能力,能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将声音同画面有机融合,引发人们的共鸣,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4.纪录片配音基调纪录片有很多类型,人们常见的有叙事型纪录片。纪录片配音对配音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不但应有丰厚的语言功底,还应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及知识储备等,唯有科学掌控文本基调,才能成功完成配音创作。基调通常有两部分,一部分为用声,另一部分为用情,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缺少任何一部分。例如优秀历史类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一集有5分钟,在这5分钟内会讲述一件文物国宝的来历与其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与价值观。配音员需具备铿锵有力的声音、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就需要配音员掌握好声和情的基调,对文字的咬读需扎实,还应强调节奏的平稳性,在运用声音的过程中,需保持气息充沛;在融入情感时,需投入深情,以发挥鼓舞人心的作用;不但需要确保讲述内容的真实性,而且要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文物的魅力。纪录片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在配音时需要确保音调平稳、情感基调浓厚,同时也需要注意声音的虚实结合,充分在语言中融入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在进行配音时,部分配音员会按照自身的主观意识来控制基调,同时内心会出现相应的心理感受,将备稿内化于心。在这一过程中,配音员往往会根据主观理解进行基调创作,但有的人却无法一步到位,总是觉得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他们掌控了基调,但是很难实现外化于形,如内容上需进行赞扬,在配音时却音调下滑了,导致语势降低。虽然他们的内心是想要表达赞扬的,但实际配音让人感到不舒服,无法很好地进行情感表达。在进行配音时,对抒情意境的构建是极其关键的,它能够让解说词上升一个档次。要想对纪录片的基调进行准确定位,要求配音员不但应全面掌握片子的主题及创作背景等,还应具备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有效发挥想象力,把文本内化于心,将“用声”及“用情”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运用外部技巧,促进配音工作的有效开展。5.美学意蕴纪录片配音并非单纯地让声音同画面相结合。与配音相比,画面属于形象化艺术,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且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但有时也存在表意不明的问题,因此需通过配音进行补充说明。第一,配音属于留白艺术。要求配音不能太多,应将画面放在首位,配音要少而精。若画面已经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说再多的语言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 舌尖上的中国 为观众呈现了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体现了烹饪的魅力,配音讲解体现了“留白”。我们可以发现,仅通过著名配音员李立宏老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在脑海中构建起相应景象。李立宏老师独特的嗓音、清晰的发音与配乐相互结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当讲解完一道菜以及人物故事后,观众会切实地感受美食带来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配音员适当地停顿,为观众留出回味空间。第二,应注重气息的合理运用。对于播音主持来说,良好的气息是吐字发声的前提。在朗读及配音中,气息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开展一系列朗读及配音的基础,尤其是声音虚实及高低音控制很重要,要求高音能上去,低音能下来,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气势如虹或婉转优美。气息的强弱还会让声带产生不同的颤动,让声音产生一定的弹性,使吐字更加清晰。三、结语综上所述,口语美学视角下,配音是纪录片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精心处理好配音,有助于情绪的表达和氛围的营造,有利于纪录片情感的充分表达,极大地增强纪录片的表现力。(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参考文献】1温彬鑫.纪录片配音阐述及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22):2.2陈连龙.浅析历史文化纪录片 麦积山石窟 的配音特点J.新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