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可持续发展
理念
城市
更新
实践
周琦
002文周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潘梦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DOI:10.19875/ki.jzywh.2023.02.002前言中国的城市更新已经持续了许多年,基于过往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与教训,城市更新中最重要的,是贯彻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为城市更新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国内的城市更新模式基本为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共同参与,但城市更新这个问题本身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值得深思。站在经济学角度上,投资者、投资方式、投资周期、投资回报都应是关注的重点,需得寻找一种市场表现运行良好的城市更新模式,保持经济可持续。从生态学领域出发,城市更新完成后,生态环境应变得更加优良,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度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生态更加节能,环境发展可持续性更高。从方法论层面考虑,如果一种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理论,在未来形成某种特定模式,逐步推广扩散,并不断修复更正,将会形成一个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方法体系。所以我们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讨论城市更新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解决各类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更新涉及以下五方面内容:(1)历史与文化。城市更新的对象一定是旧的,“旧”意味着历史感与文化积淀。城市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每一秒都是历史。每个城市的历史沉淀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千百年。在此期间,城市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历史文化积淀。所以在城市更新中,首要考虑的是城市本体的历史与文化。(2)政治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服务于经济,政治是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负责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中的指导作用,平衡协调各社会关系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科学与技术。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技术水平发展迅猛。需提出科学的城市更新理念,保护历史与文化要素,展示每个城市的个性,运用与科学发展观相适配的技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生活品质。(4)艺术与生活。城市更新设计应围绕人的需求展开,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持续动力,以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为最终目标。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再现,渗透于城市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城市更新中,应关注艺术、创作、生活的融合。(5)操作与经营。王阳明的心学理论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城市更新中应做到知行合一。落实城市更新中的上述四方面理论,还需依靠实际操作与经营。实际操作时应遵循:前期调查研究,出台策划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实施工程建设,坚持团队运营的步骤。关注ATTENTION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更新实践Urban Renew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关 注227|2023|02003在处理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矛盾时,应做到“极思想,道中庸”。思想是无边界的,可以恣意放飞,需深入研究、思考透彻,考虑极端情况。在实践时,强调可操作性,寻找合适的手段与方法,遵循“道中庸”。城市更新中存在以下几对矛盾:(1)新与旧。城市更新中会融入新事物、创造新生命、赋予新功能、带来新生活,城市的基础是“旧”的事物,应扬弃: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合理的因素,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因素,完成新与旧的统一。(2)快与慢。以往城市更新实践总提倡“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但盲目追求更新速度,易适得其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实践中应快速达成既定建设目标,放缓更新整体节奏,坚持长线运营理念,保持良好心态。(3)长与短。更新实践中,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间存在矛盾,若将两者并重考虑,极难实施,需进行权衡与取舍。(4)雅与俗。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并非打乱居民的原始生活场景。以往的更新实践中,设计者用全新的、高端的、优雅的场景简单粗暴地取代地摊、外摆、集市这类朴实的、充满烟火气息的、“俗世”场景,破坏了历史文化业态,阻碍了周边居民的集聚行为。虽打造了“一尘不染”的效果,却也失了人气。雅与俗是两种生活方式,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判断的不同标准,都应得到尊重。(5)美与丑。与雅与俗相似,美与丑是人类对不同事物的价值判断。一些看似不够美观的场景,由历史拼贴、积淀而成,保存着当地居民美好记忆,成为他们的情感寄托。所以“美与丑”需置入历史环境、生活场景、特定状态中进行思考。(6)公与私。实践中需权衡公(公众利益)与私(个人、集团利益)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平衡、可持续运营状态。(7)大与小。城市更新尺度多样,小至单栋建筑、邻里单元、一条街坊,大至地块、片区、城市,尺度对象不同,城市更新方式也不同。“小”的积累、串联、叠加、推广,造就“大”的效果,更新实践应着眼于“大”,着手于“小”,大与小相辅相成。(8)高与低。在实践中,更新思想应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操作落实时,需放低设计者身段,将“新建筑”以低姿态、谦虚的方式融入原来的城市历史环境中。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有一处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人群在此集聚。这里紧邻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南线河道遗址,石质桥梁遗址和部分运河河床,见证了这里作为运河岸边城镇的荣光,但如今仅剩老人居住。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向城市转移,“空巢老人”“空心村”的现象逐年严重,人口老龄化、乡村凋敝现象逐步显现。图 1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民居(图片来源:周琦建筑工作室摄)004在上位规划中,此地拟作国家运河遗址文化公园,国家和地方政府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作为隋唐运河遗址的重要节点,拟新建一座运河文化遗址博物馆,并在周边建设配套酒店、娱乐设施、休闲广场、景观绿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在以往的实践中,仅简单粗暴地迁走当地居民,收回房屋产权,统一管理运营,不仅侵害了周边居民的利益,还破坏了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更新设计应进行历史与文化、政治与经济、科学与技术、艺术与生活、操作与经营这五个方面的理论思考,处理新与旧、公与私、农村与城市、村镇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并以现有的居民环境为基础,新建的遗址公园应融入周边居民的生活,改造村落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保护村民的个人利益,维持日常生活场景,满足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更新实践中,应记录当下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村民家中的摆设、仓库内堆放的果实、烧饭的火炉、自发搭建的院落,这些场景是住在这里的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院落虽不算精致、美观,但这是真实的、世俗的生活场景,弥足珍贵,若被铲平便永远无法复制重现。夕阳西下,画面瞬间定格,朴实的生活场景如一幅图画展开,充满历史沧桑与文化积淀,仿佛可以透视穿越至从前。从历史与文化角度出发,这一片段虽仅是一个即刻的场景,但背后的底蕴是久远的,可以一直传承延续下去,这种记忆让人动容。图 4濉溪县民居生活场景(图片来源:周琦建筑工作室摄)图 3濉溪县民居家中院落(图片来源:周琦建筑工作室摄)图 2濉溪县民居粮食仓储(图片来源:周琦建筑工作室摄)关 注227|2023|02005在设计图中,左侧新建一座现代、地标性建筑遗址博物馆;右侧改造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出新,提升了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道路肌理、房屋位置基本维持原貌,完整地保留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遗址文化公园与美丽乡村建设并行,共同打造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未来的运营中,政府与市场将会不断介入,整个区域获得极大发展机遇,右侧板块也会被带动。本案涉及大与小、新与旧、雅与俗、长与远等理论(极端)思考,是在实践中对现实场景的一种体会,也应将工作、学习、研究中领悟的理论方法,再次反馈到城市更新改造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真理与案例结合,逐步提炼、深化思维方式,为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虽然村子里大部分房屋平时无人居住,但逢年过节时,外出打工的青年人都会回归故里,在获得一定财力后,兴建房屋、回报家乡,他们的根在这里。村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时,这片土地依然可以养活一方居民。村镇的承载力巨大,应思考农民、农村、乡镇、城市、超大城市这一社会学链条背后的问题。下面就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更新五方面,展开讨论:1 历史与文化1.1 关注历史的全过程,不可简单地截取历史片段城市的发展集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记忆,每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历史不同,更新实践中应尊重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关注历史的整个过程,并非简单地截取片段,以偏概全。南京中山路就代表着一种历史的集合。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在运送至中山陵时,需拓宽原始道路,中山路得以修建。其建设基于明、清时期的道路骨架,并开拓了新的线路,中山路表面上仅有百年的历史,但路面下存续千年的积淀。建筑亦是如此,纵使矗立百年,周边的街道、肌理、环境、痕迹更加久远。在组织、策划、设计、建造者的视野里,更新实践中应进行全要素分析,调查对象应为城市历史记忆的集合,并非即刻的二维图景,更新实践应反映整个历史进程,展示完整的历史信息,保护各个时期的遗存,维护城市的深度与广度、文化与历史。1.2 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形成,与人的行为活动息息相关文化是人类的一切活动的呈现,物质场所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城市文化的形成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受人和场所的互动影响。街心花园、硬质铺地、小型广场,日常为人群集聚、休憩场所,傍晚则成为广场舞场地,人类的不同时段的活动差异,烘托了场所中的各类文化氛围。一个历经百年的广场,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源于人类不同的活动需求,这些需求改变了广场的环境,这就是人和物质场所间的互动。互动对场所环境的改变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当夏季来临,广场西晒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的活动,这一时段的场所空间是消极的,冬季充足的阳光吸引人群集聚,空间又变得积极了。图 5濉溪县更新改造设计图(图片来源:周琦建筑工作室绘制)0061.3 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与文化的“扬弃”没有否定,便没有发展,应基于科学地分析、细致地调查,进行价值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对新街口第四象限的研究与周边街区的更新规划,从 20092019 年年底,前后已持续了十年时间,该区域的城市更新正按照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设计前期,我们调研各方要素,对地块历史、街道肌理、城市环境、场地 GIS 等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更新策略,规划地块未来发展,最终形成设计成果。与考古学中的历史断面相似,城市在不断建设中,历史痕迹逐步叠加,地面标高累积提升,集合形成该区域的文化层。在地块历史与文化研究方面,收集了该区域建设以来,各时期的发展图片,并挖掘“隐藏的”历史,翻阅古籍资料,拼合历史文化层,叠加分析各个时期的广场建设、道路开拓、建筑生长情况。规划设计中,设置下沉式广场,联通地下空间,完善地面步行体系、广场体系,增设空中连廊,串联高层建筑,形成丰富的城市空间。城市更新应根据人的活动需求不断修订,在保持原则不变的基础上,调整某些要素,不断完善,充满弹性。2 政治与经济2.1 政治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政治与经济是密切联系着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负责协调城市更新各种社会关系间的矛盾,经济手段辅助政治协调矛盾。各个国家、各种体制面临不同的政治与经济问题,需进行思考。2.2 计划与市场城市更新实践中,政府发布投资年度计划(基本建设、公用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建设等),市场不断参与,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以市场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各要素配合的最佳方式,投资有回报,这样的经济手段是可持续的。若拆迁安置、开发运营均由政府一力承包,地方背负巨额投资债务,回报遥遥无期,虽也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政治样板,但这种不健康的模式不可持续。政府主持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则,由市场完成实际工作,平衡政府职能与市场角色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发展模式。图 6南京新街口第四象限城市设计总图前期调研成果(图片来源:周琦建筑工作室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