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_顾卉.pdf
下载文档

ID:2253330

大小:1.2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技能 大赛 高职 学生 工匠 精神 培养 研究 顾卉
第 35 卷 第 11 期2022 年 1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5 No.11Nov.2022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顾 卉(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摘 要: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更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基于课堂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普遍存在动力不足、理念认同感低等问题。而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专注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此,阐述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基于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以期培养出新型工匠精神人才。关键词: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2)11-0076-020 引言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高阶技术型人才,实现职业技术多样化、创新化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顶层技术发展固然重要,但基层的技术是否能够稳定高质也同样重要。对此,国家始终重视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的风向标,是职业教育对高职学生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通过理论教育实现,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夯实。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考验大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媒介,其强调职业技术技能的实践,大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竞赛,检验在校所学知识。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性,使大学生在职业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强化自身的工匠精神意识。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1.1 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代表,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专注、精益、创新。而这四种积极元素需要职业技术人员树立良好的自我提升意识。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不间断地学习相关先进技术,既能够判断自身的能力状态,又能有效判断当前职业技术领域的发展高度。在校园环境中,大学生要想判断自身和了解职业领域发展高度,可以借助学校和教师实现。但当学生步入社会独立开展工作时,其是否还具备这种能力,将取决于学生的个人意识。而工匠精神强调创新、敬业等能力,学生必须在独立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定期学习专业知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创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1。1.2 提高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制造行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稳定前行,依靠的是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还有技术人员坚持不懈、用户至上的价值追求。国内技术领域需要有服务于大众的精神,既要保证产品创造的质量,又要保证创造的数量。这是中国制造在世界领域内取胜的关键,更是国内职业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人才是职业技术领域发展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关键的内容构成。人才的意识是否符合整个职业的宏观要求,人才的能力是否达到职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都会影响职业技术发展的高度和稳定程度。深入研究可知,职业技术人员之所以能够发挥出绝对的优势作用,其关键在于技术人员充分认可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价值,愿意在工作中投入身心、不断创新。工匠精神就是无数个投入工作的“匠人”的思想意识产物。高职院校开展行之有效的工匠精神培养后,学生可充分认可职业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切实地投身基层职业技术工作。由此,职业领域内的综合性人才质量也会得到提高。1.3 实现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立足于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而产生。通过学校与企业在教学方面达成合作,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校企合作既可以满足社会所需,又可以与市场接轨,是职业院校普遍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企业与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这都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符合其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换言之,如果高职院校无法培养出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人才,那么校企合作便无法得到持续开展。而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使学生正确认知职业技术领域、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未来进入企业工作,学生不仅可以胜任企业的基础性工作,还是企业的新生力量,能为企业提供极具价值的创新思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收稿日期:2022-07-10作者简介:顾卉(1986),女,江苏南通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9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9SJA1523);江苏省教育科学2016 年“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传承与创新: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研究”(课题编号:C-a/2016/03/13)的阶段性成果。第 11 期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772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积极作用2.1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技能大赛一般由教育部、地方职业院校学部牵头开展,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全国性的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技能大赛的开展目标是充分展示职业教育的丰硕成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提供发展舞台,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相互了解并达成合作,从而让学校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助局面,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主要考核范围分为三个方面:职业意识、知识能力、创新思维2。虽然职业意识不是重点考核内容,但仍是考评的必选项。通过访问国内技能大赛的评审人员后发现,其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技术操作能力,还要看人才怎样看待技术,怎样看待“技术人员”的这一身份,这关系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敬业精神”。而学生是否具备敬业精神,会直接影响技术实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往往会着重考核学生的敬业精神,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生也能意识到敬业精神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觉悟。同时,职业技能大赛注重过程性考核,学生必须真正建立敬业精神,才能通过考核,其特有的考核模态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故而其应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媒介。2.2 提升学生的专注能力职业技能大赛一般分为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两个比赛类别,理论知识以笔试形式为主,而现场操作则以实操方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完成项目的时间、质量。现场实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的专注力有着特殊的考量。比赛现场通常由多个院校统一开展比赛,现场情况相对混乱,甚至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即使院校和学生提前准备,也有可能会面对突发事件。对此,学生必须保持专注的心态,将比赛的流程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稳定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3。此外,一般在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前,院校都会集中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当学生多次参与类似技能大赛的实践培训时,其会在紧张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锻炼自身的专注力。因此,当高职院校基于技能大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时,学生的专注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而工匠精神中包含专注力,故而职业技能大赛也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2.3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国内职业技能大赛的选题基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评判标准也会优先考虑学生的项目是否具有创新价值。简而言之,即使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无法提供创新思想的前提下,也无法取得优异成绩。该评判标准是基于整个职业技术领域未来发展的宏观要求而设立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成为职业技术领域的内生动力。对此,当高职院校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时,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整体效果。3 基于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3.1 立足大赛考核标准,重构教学评价体系技能大赛的育人优势在于其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规则。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人才考核标准,将其融入学校的实践教育机制,重塑专门考量学生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专注能力的评价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研究职业技能大赛的笔试和实践考核的内容,厘清新时代国家对职业技术的整体要求。其次,高职院校要基于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依据最新技术标准,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日常考核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在完成理论教授后,以技能大赛的标准重塑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例如,在每个阶段的实践考核要求学生提供创新思路,并根据创新的价值给定学分;为实践考核设定时间,根据学生完成的时间给定学分;着重观察学生的专注力,根据学生具体的完成情况给定学分等。最后,教师要着重督促学生形成自我审视机制,不应将学习视作机械性的活动,而是要明确学习是为了积累就业的实践经验,让学生能够在新的评价标准下有效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4。3.2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塑造常态竞赛模式高职院校需要着重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模式为基础,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利用竞赛的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第一,高职院校要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场所都改为竞赛模式,具体可以将校内的创新创业基地作为场地。第二,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编写一本 自我成长手册,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记录过程出现的问题、不足之处等。第三,实践教学开始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主题和操作范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完成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发现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3.3 设立专门竞赛协会,时刻增强竞赛技能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竞赛协会,负责每年开展的技能大赛。与正常的实践教学不同,参赛的学生大多数是以学校的名义参加竞赛的。而代表学校竞赛将改变学生固有的心态,促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高职院校还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调查竞赛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让学生单独与竞赛的主办方联系,进一步了解具体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驱动的手段,将有效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充分融入职业技术领域,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基层职业技术领域未来的参与者和内生动力。在竞赛期间,高职院校可将学生分成实践组和管理组,实践组负责实践竞赛,管理组负责(下转第80页)80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5 卷动方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度和专注度,缺乏外在感官的刺激,文化内涵传达的精准度就会大打折扣。育人主体要尊重大学师生群体对文化信息接触的传播学规律,所构建的环境或活动要同时兼顾形式与内涵,使师生实现外在感官刺激与情绪共振的结合,将有益于由表及里、内外兼顾“文化自信”的建构15。2.2.3 文化内容叙事方式改进育人主体在编辑传播文本方面,需要考虑传播效果,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相结合传播文本的叙事方式,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宏大叙事”倾向于以一定的“合法化”去框定丰富多变的文化样式与文化内涵。“日常生活叙事”描写原生态人群与文化,可以有效增加文化文本的可读性16。3 结束语高校育人主体在整合文化资源和创作内容时,应秉持学生文化体验感与文化精神认同两者之间相互平衡的原则,形成较好传播效果的叙事模式,提高文化育人质量。文化育人本质上是文化符号的编码和译码的过程,是意义的构建与传播,如何提高文化育人效率,需借助文化传播学的理论进行内容整合与传播,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参考文献:1 舒文琼,李梅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实现研究 J.教育观察,2019,8(27):31-33.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002).3 王林,宋晓璐.文化传承视阈下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策略研究 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2):99-101.4 黄国波,卓兴良,林宏.地方高校区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 J.中国冶金教育,2017(5):10-14.5 蒋信伟.如何发挥地方古诗文育人价值?J.人民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