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融合
视域
高校
体育
教学改革
路径
研究
张国浩
收稿日期:2022417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2400440002)。作者简介:张国浩(1963),男,河南开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产业。基于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张国浩,谢玮(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并提出体教融合的教学理念。但由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素质有待提升、教学资源保障不足的问题,大大削弱体育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应通过“提升认知高度,转变体育观念”“明确改革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提升教师素养,实现专业发展”“体育观念落地,推进教学实践”“完善体育设施,提供资源保障”等路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为高校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关键词 体教融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20167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6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体教融合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是高校培育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多次教育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学累积丰富经验,但现有的教学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将体教融合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让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继而构建新型体育教育模式,提升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综合素质。一、体教融合概述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要性(一)体教融合概念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 2020 年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有助于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对锻炼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健全完善人格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助力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此可见,推进体教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教育与体育工作做出的新的部署和战略规划,其本质是将青少年体育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特别是针对高校大学生而言,相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而言,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育基础和体育能力,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意义深远。(二)教学改革重要性体教融合教育座谈会中,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曾表示,体育模拟了一个有约束、有规则的环境,使人们在这个环境下锻炼身体、陶冶身心、公平竞争,并发挥自己的天赋。伴随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升级,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使命,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体育需求体现出不适应性。在此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逐渐从高素质、高技能的文化型人才,转化为综合型人才,并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新要求,需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并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均衡发展。而体教融合教育理念与这一需求高度契合,以此为依托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高校培育有知识、有文化、有专业素养的高质量体育人才,使其能够参与各类体育赛事,提升高校知名度。体教融合理念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引明确方向,体育教学不再是单一理论和体育技能教学,而是融合学生专业知识的多元化教学体系,在丰富多样体育实践活动和赛事中,能够从思想和精神层面,激励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使高校大学生成长为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综合型人才。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观念存在偏差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不仅要依托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亦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大学生养成熬夜、暴饮暴食、打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严重损害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根据相关统计,大学生近视率高达83%,因体质健康水平较差而产生的晕倒、猝死情况时有发生。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及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发展滞后,缺乏重视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知。(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设置是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者,结合国家体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所设定的课程安排与课程标准。只有保证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设置要求相契合,才能为课程教学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现出诸多问题,不仅课程相对陈旧,且存在严重同质化问题,大多集中于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多样化体育学习的需求。且由于课程设置长时间未得到更新,学生学习兴趣匮乏,造成学生虽有体育需求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教学现状。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之内,缺少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的过程中,仅能够依赖有限的课内教学时间,无法发展学生多样化的运动技能,并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三)教师素质有待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教学能力不仅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成效,对大学生的体育理解和认知起到影响作用。高校体育教师761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GenNo336)2023 年 1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Jan(last half)2023入职前均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在确保其具备从事体育教学相关能力后,方可进入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岗位。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入职后需不定期参与进修和学习,提高自身教育创新与改革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但由于当代社会发展速度极快,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伴随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其专业能力大多局限于自身所教科目,精通单一的体育项目,而无法达到“一专多强”的教学要求。绝大部分体育教师精通篮球、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针对新颖的体育舞蹈、攀岩、搏击等项目了解甚少,无法胜任专业教学要求。另外,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对体教融合的深入认知,并未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足,无法发挥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和习惯的作用。(四)教学资源保障不足完善的教学场地和设施是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前提,亦是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物质条件。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已开设篮球、足球、田径、排球等专门运动场地,这些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组织和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但针对学生有其他体育项目的锻炼需求,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却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且室外体育场地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学生无法实现全天候的体育锻炼。除此之外,当前高校虽引进一定量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但难以与高校师生数量成正比,现有的场地和设施数量明显不足,人均占比相对较少,多次无法参与体育运动后,必然会削弱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和积极性。三、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一)提升认知高度,转变体育观念体教融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制度、资源、人员多元整合,为实现体教融合在高校有序开展和稳定运行,提升广大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体教融合的思想认知高度是基础前提。对此,高校领导者和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可组织关于体教融合的学习研讨会、教学改革探讨会,组织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及负责人,积极参与会议学习与研讨,领悟体教融合内在含义、精神与意义,明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除此之外,定期组织高校体育教师,展开体教融合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基于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为背景,共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结合当前高校在体育方面的强势项目、场地优势,打造符合高校体育发展实际情况,满足大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教学改革框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高校体育专业及非体育专业学生特点以及对体育素养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科学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致力于依托高校体育教学的体教融合改革,助力高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二)明确改革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基于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活动,需做好提前教育准备,制定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由于高校包含诸多专业及学科体系,专业性质的差异性使大学生对体育需求存在较大差别。对此,在设定教学改革目标过程中,需立足于本校大学生体育基础和差异情况,结合专业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在选择体教融合的教学内容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及负责人,需结合专业所需素质,融合体育教学思想,设置既有利于大学生体能锻炼,亦能培育良好品德修养的体育课程。并以个体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设置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和内容。例如,高校可以开设网球运动项目,以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改善学生精神面貌。再如,针对高校中医学专业,体教融合过程中可以选择传统武术、太极拳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掌握传统医学运动康复理论,并基于中医学角度,选择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实现体育教学与医学理论有机结合,增强体教融合教学改革有效性。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选择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如高校航空专业体教融合过程中,可引入搏击健美操、瑜伽等运动项目,以帮助大学生塑造形体,提升体育教学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提升教师素养,实现专业发展体教融合教学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同样是一次新的挑战,为适应体教融合改革趋势,树立体教融合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师应着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首先,高校体育教师需革新教育理念,利用教学之余积极从多途径学习体教融合相关理念,突破自身体育教学方面的思维局限,更好地掌握体教融合教育理念内涵,继而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其次,体育教师需具备多学科知识基础。体教融合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扎实体育知识和技能,亦要掌握多学科基础知识,注重体育教学与文化的关联性。对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各学科知识学习,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体教融合教学实践能力。最后,体育教师需具备勇于创新意识和魄力。由于当前体教融合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体教融合运用存在差异性,需体育教师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打造契合本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的体教融合教学模式。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了解本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资源优势以及学生体育特长优势,不断革新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体教融合理念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价值。(四)体育观念落地,推进教学实践在体教融合研究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理论学习,提出体育教学改革可行性实践策略是关键,亦是使体教融合观念落地的重要举措。对此,我国高校可积极借鉴西方高校的体育教学经验,在基础性体育课程教学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特色选修课程。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可以与周边高校,组织体育赛事联盟活动,以学生节假日、体育纪念活动为载体,组织院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体育竞赛肩负着为校争光的使命,学生热情和积极性高涨,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凝聚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品牌。与此同时,若高校自身具有较大影响力,即可参与国际性体育竞赛活动,如中,中美大学生篮球友谊赛等,实现与西方高校的文化联谊与互动交流,使学生感悟不同国家体育文化,开拓学生思维与视野。除此之外,针对高校特长体育项目,与国家体育组织或单位,构建合作关系,利用体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升级,为高校体育特长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促进理念落地工作,以体教融合增强大学生专业素养与体育能力。(五)完善体育设施,提供资源保障体育设置与资源作为体教融合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增强对体育设施建设重视度。第一,引进体育场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