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教研
三元
融合
园林植物
人才培养
模式
创新
实践
陈凌艳
2023 年 3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基于产教研三元融合的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陈凌艳,彭东辉,闫淑君,翟俊文(福建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福州 350000)园林植物类人才指的是专门从事与园林植物生产、栽培、育种、造景和养护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人才,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一类主要人才。园林植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旨在传授园林植物资源与育种、园林植物与人居生态环境的关系、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和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在城市规划、园林工程等领域综合应用园林植物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恢复等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园林植物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元素也不断得到重视。除了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各相关专业(如城乡规划、环境设计和园艺等)也陆续开设了园林植物类的课程(如园林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生态学、生态景观修复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同时,在城乡环境建设中,植物选择、植物环境营建、生态效益提升和植物养护管理等实际问题越来越需要有专业人才解决。因此,开展园林植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需求。1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发现,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在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1园林植物类课程受众广,课程体系针对性弱园林植物类课程在农林院校受众面广,除了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城乡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和园艺等专业往往也开设了园林植物类相关课程。但由于各专业学科归属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不同,若采用同一套课程体系,往往不能满足该专业人才毕业培养要求。1.2高阶性专业培养薄弱,创新能力发展不足传统培养注重知识单向传输,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但因课时有限,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性提升,导致学生发展后劲不足,不利于高层次学生的培养。如何拓展课外时间,项目基金: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FBJG20200251)第一作者简介:陈凌艳(1986-),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摘要: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面临针对不同受众的课程体系存在针对性弱、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和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对此,提出产教研“三元融合”的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完善、深化科教融合机制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全面推进园林植物类人才的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路径图。并以福建农林大学园林专业 20202022 年人才培养方式为例,总结教育教学创新点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关键词:产教研;三元融合;园林植物;人才培养;创新点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9902(2023)03-0110-04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plant talents is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such as weak pertinence of curriculumsystem for different audiences,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weak and so on.In view ofth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andscape plant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ree-way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research,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plant talents by means of perfe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and innovating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s andenterprises.The talent training path map is constructed.Tak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in Fujian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as an example,the innovation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education andteaching are summarized.Keywords:produc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ternary integration;landscape plants;talent training;innovationDOI:10.20028/j.zhnydk.2023.03.027110-2023 年 3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激发学生课余自主拓展学习和科研的意识,对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影响重大。1.3社会服务意识淡薄,对行业认知不足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农科、工科和文科的学生,其中工科、文科的学生对本类课程的认可度较低,缺乏学习兴趣。加之传统教学过程弱化与社会服务的衔接,导致课堂所学往往不能学以致用,且因没有及早与社会对接,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缺失。因此,在课堂和实践环节中让学生提早接触行业,有利于培养职业感知和职业认同。1.4“新农科”要求提升,课程思政覆盖不足吴岩司长在 2022 年 1 月 13 日“重庆普通本科高校四新 建设推进会”上指出“四新”建设是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和培养方式等对高等教育进行的全方位改革。新时期,新农科建设的培养目标是培育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扎实理论基础,还有广博国际视野,更有卓越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课程思政环节需要大力提升。2“三元融合”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以上问题,培养高水平园林植物类专业人才,福建农林大学(以下简称“本校”)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园林系于2016 年组建了园林植物类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紧密贴近新工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要求,服务行业需求,保障科研产出,培育行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与科研后备人才。依托该教学团队,园林植物类人才的培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围绕高等教育阶段培养模式,提出“三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教学、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3个方面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图 1),创新产教研融合机制,实现园林植物类创新型人才的全过程培养。2.1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多层次教学模型,优化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园林植物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主要通过理论课程+实验实习课程来完成系统教学。所开设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服务于福建农林大学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环境艺术 4 个专业,分属于农科、工科和文科。结合学科特点精准定位课程建设目标,做到使用相同的优质课程资源而采取具有学科适应性的教学方法,由浅及深,分别满足 4 个专业的培养要求。在理论课程教学层面,第一层次为通识学习,第二层次为应用学习,第三层次为创新学习(图 2)。以园林植物课程为例,第一层次以园林植物基本识别特征学习为主,学生掌握常见园林植物 100 种;第二层次在园林植物识别特征的基础上,需要掌握园林植物分类依据,能够识别常见园林植物 300种并熟悉基本应用模式;第三层次在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识别 500 种园林植物,并能够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开展园林植物的具体应用设计。在实验实习课程上,对于认知要求较低的环境艺术专业,侧重演示型、验证型的实验设计(第一层次);对于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侧重园林植物知识与园林工程、市政工程的结合,设计应用型、综合型的实验(第二层次);对于园林专业,则紧密结合本校科研优势,注重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探索提升,在第二层次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研究型、创新型实验(第三层次)。图1园林植物类人才“三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2.2深化科教融合机制,突出区域性园林植物特色充分利用专业课任教师的专业效应,从课上过渡到课下,建立本科专业导师制,从大一年级开始为每一位学生安排“学业导师”,主要开展专业研究的引领,让本科生“及早进入实验室、及早接触科研、及早发表论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省教育厅风景园林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开放性功能,鼓励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园林植物应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创新、森林生态和区域特色观赏植物良种选育等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研究。鼓励教师凝练科研成果,结合授课对象所在专业和人才培养要求,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以研促教,培养创新性人才;总结的案例分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型、园林植物景观应用型、园林生态修复型和城乡植物景观提升型等。关注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打造“双碳”背景下,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新增长点。如关注“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在城市林业建设议题、城乡生态环境修复议题等方面更新教学内容。2.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教学产出服务园林业积极推动与地方、企业的联培共建,实现校企协同科技创新基础教学社会服务乡村振兴花卉产业产教基地导师制地域特色科教平台建材建设一流课程教学研究三元融合111-2023 年 3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育人。依托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的建设,提升实习实践环节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学生们在实战中能够感受专业的社会价值,提升社会责任感;依托校园林植物服务团队,带领本科生围绕福建省和宁夏固原市特色花卉(兰花、百合)、水生花卉和观赏花木(富贵籽、月季)等创新提升特色品牌,针对现代种业中关键技术环节,包括种质创新、高效繁殖、精准栽培和市场推广等进行重点研发;共建 13 个校外科教实践基地,邀请实践基地内资深工程师结合生产为学生授课,指导实习和项目观摩,使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大幅提升;邀请一线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促使培养方案满足行业需求。图2多层次教学模型2.4深挖“新农科”要求,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新农科建设,是高等农林教育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的系统性变革,事关高等农林教育是否能够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乃至全球农业的重大转型和快速发展。园林植物类课程隶属于林学一级学科,首先要服务于林学学科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耕读教育,强化农科教协同育人等举措,全面推进园林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在课程设计中,将农科文化、先进人物事迹、中国智造、植物智慧和生态治国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点,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心国情,将自我成长与国家发展命脉相维系。在课程设计中,强调园林植物与种质资源保育创新的关系,强调园林植物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强调园林植物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本类课程的认同感。3教学改革创新点1)教育理念创新:提出了通过“产教研三元融合”实现园林植物类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始终强调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教研三元融合”,实现园林植物类专业能力在基础教学、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3 方面多渠道、全方位水平的提升。立足农科专业要求,结合新工科、新文科学科背景,服务不同专业,强调园林植物知识与不同专业融合的灵活性,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多层次教学模型”,提升教学环节中的综合性、应用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培养模式创新:创建由导师领航的“课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