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文言文
专题
04
欲也真题
训练
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
一、(2023年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答案】
(1)①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④于是,就。
(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②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
(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 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注意本题中“被”是通假字,这里同“披”;“于”是一词多义,这里解释为“比”。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优美流畅。翻译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必须准确翻译出来。本题中注意①句是双重否定句,“是”“勿”“耳”的正确翻译;②句是被动句,注意“是以”的翻译。
(3)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点提出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论点提出的一般方法,有时题目直接是论点,有时在开头首句提出,有时先叙述事例,然后在在第一段的末尾句提出,有时在文中的结尾提出,还有时需要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出论点。【甲】文开头先写“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进而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所以【甲】文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论据的补充能力。补写论据,首先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本题要求补写一个事例,补写的事例一定要围绕“舍生取义”的论点来补充,历史是不乏这样的人物事例,如文天祥抗元宁死不屈、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牧羊气节等事例都是能佐证论点的事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补写的事例论据一定要有典型性。有了事例论据,结合事例,再来谈自己对论点“舍生取义”的理解即可。
【甲】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参考译文: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二、(2023年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
(4)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 行道之人弗受/为宫室之美
D. 吾既已言之王矣/是亦不可以已乎
18. 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9.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答案】
16. (1).想要的 (2).祸患,灾难 (3).通“向”,从前 (4).天性,天良
17. C
18. (1)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对于优厚的俸禄(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9. 参考答案;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是“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糊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教济粮。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词义的掌握情况,平时要牢记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基于课本的文言文考查,一般难度都不太大。如“乡”:通“向”,从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患”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祸患,灾难”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的知识点,平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考试自然不慌。A中的第一个“得”是“得到”之意,第二个“得”通“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B中的前一个“而”却转折,意为“却”,后一个“而”表顺承;C中的两个“之”都是“的”之意;D中的前一个“已”是“已经”之意,后一个是“停止”的意思。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翻译时,这些重点词义必须体现准确,整体句意可以意译。注意“独”“是”“耳”“万钟”“加”等词语的翻译。
【19题详解】
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义”的含义(如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等),然后能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并简单叙述其事迹作答即可。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