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文
写作
经典
素材
过渡
公文写作经典素材之过渡句
公文写作经典素材之过渡句
改革篇
(一)
1.改革要有新开拓,改革是第二次觉醒,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掷地有声的语言,传递了斩钉截铁的决心。
2.我们的党和国家进入了深化改革、与民更始的历史新时期。
3.这是深化改革的难得契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步入不改不行的窗口期,中国的改革迈入不进则退的关键期。
4.当“要不要改”在认识层面的疑惑逐渐消散,“为谁改革”的追问再度强劲,“怎么改革”的考验随之而来,“改革什么”的选择迫在眉睫。
5.“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xxx的坚定表达,鲜明地阐述了这样的理念: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唯一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愿,这是改革的唯一立场。
6.何谓回应群众呼声?……如何读懂人民期待?……
7.回首30多年改革,来路明确,去路鲜明。
(二)
1.变者,天下之公理,正如xxxxxx一再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三十几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凝心聚力?靠什么来激发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
3.十八届三中全会可为明证。从公报的5000多字,到《决定》的16项60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4.“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未来”,有网友这样评价全会内容。
5.人心齐,泰山移。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代的张居正变法、晚清的洋务运动,其得失成败,留下了“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的深沉之思;国际上,各方龃龉、博弈,让不少国家的改革陷入僵局。
(三)
1.“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当xxxxxx以坚定的语气,向世界重申中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改革决心,并非所有人都能想象,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和盘根错节的难题。
2.共识也许就是这样在困境中渐渐缔结。
3.我们常说,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但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4.改革,非改不可、不革不行,这已成为中国上上下下的基本共识。改革是发展的总开关,是解决一切民生难题的总钥匙。
5.不过,想一夜解决老问题、一天跨入新阶段,也不可能。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循着由易而难、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的顺序展开。
6.的确,改革发展没有速成班。追求速成,最终还得补课。
7.更何况,我们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也决定了,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那么轻易的事。
8.但是,需要“时间窗口”,并不意味着可以坐着等果子掉下来。
9.也正因为需要“时间窗口”,改革才更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精确的末端治理。
10.“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今天变一点,明天再变一点,持续地进步,中国就有希望。
(四)
1.“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xxxxxx的判断,正是对这一规律的有力阐述。
2.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政府市场界限的厘定,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今天改革所面对的,既有“摸着石头过河”时的老问题,也有“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
3.与以往相比,今天的改革还面临着更为严苛的审视,承载着更加厚重的期盼。
4.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民众诉求水涨船高,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将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的挑战日益增多、难度日益加大
5.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改革,要跟得上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要与转型期的风险赛跑,与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赛跑。
6.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无不源自迎难而上、锐意攻坚所形成的“改革红利”,这往往又构成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机遇。
7.“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无论推进未竟的改革大业,还是把握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党的领导都是根本保证。
(五)
1.正如百川东去,历史的潮流总是大势所趋。在当今中国,改革无疑是能获得最多掌声、凝聚最多共识的大潮流、大趋势。
2.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是对既定格局的挑战。
3.今天,推动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改革之初。
4.的确,如今的改革,已经不可能胜败皆服,更不可能皆大欢喜。
5.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
6.所谓私心,是指一些人面对改革大业,有个人利益的盘算,也有私誉损毁的计较,有进退得失的斟酌,也有瞻前顾后的疑惧。
7.所谓公义,则在一事当前要先问问: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六)
1.仔细探寻这些改革探索背后的成功奥妙,无处不体现着创新的强烈冲动,蕴含着创新的无畏勇气,闪烁着创新的思想火花。
2.在现代汉语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搭配。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以创新把握机遇的历史。
3.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凭经验翻老黄历,不是循旧例找教科书,而是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并且掌握了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诀窍,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创新思维。
4.爱因斯坦说,“常识就是人在十八岁之前形成的各种偏见”。这里所说的“常识”和“偏见”,指的是那些在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所谓“规矩”和“惯例”。
5.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不做墨守成规的太平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6.如果说勇气是“创新情商”,能力则是“创新智商”。创新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决非无规律可循。
(七)
1.翻开政府工作报告,一幅稳中有进、进中有忧的图景,尽显今日中国错综复杂的发展局面;审视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令人既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期待,也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焦灼。
2.这确乎是观察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窗口。今日中国大地,既浮现出新一轮改革浪潮的磅礴之势,也存在种种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
3.“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4.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改革,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千头万绪,需要提纲挈领;千军万马,需定主攻方向。
5.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央一再强调,改革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6.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7.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时代的“本领恐慌”,首先就是“哲学的贫困”。
8.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共和国60多年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奇迹,诠释了“照辩证法办事”的历史伟力。
(八)
1.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望今夕两幅镜像,促人深省。xxxxxx关于现代中国的战略阐发:“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
3.“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这正是新一届政府秉持的简政放权的改革理念。
4.然而,犹如怀胎之分娩、凤凰之涅槃,改革总要付出成本。
5.市场的信心,说到底是企业家的信心。
精神篇
(一)
1.“心累”或许是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有时是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更多时候则是这样的自我诘问:“天天这么忙碌是为什么呢?
2.应当说,在30多年中国人重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精神家园的观照自始相随,只不过始终未成主调。
3.王国维曾把人的能力分为“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同样,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
4.在时代的快速变迁中,如何寻回完整心灵那“丢失的一角”?如何重绘精神世界的和谐图景?哲学家赫勒曾经把“家”视作我们在文化和心理上由之开始,并经常向之回归的“坚实的位置”。
(二)
1.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2.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
3.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量也从未衰减。
4.否定一个时代是容易的,在一个既有卢安克清澈的眼神也有郭美美空虚的手袋、既有吴萍以双手托举“最美”也有彭宇因撞人引发迷思的时代,能找出太多例子证明精神荒芜、信仰萎谢、价值凋零。
5.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
6.诗人写道:“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是的,不是一切。
(三)
1.这个时代没有战火硝烟,英雄仿佛已然随风而去,但当这些英雄再现眼帘,我们眼里满是泪水。这些铸剑者透射出来的忠诚、奉献、专注、踏实,如同穿破层层迷雾的光芒,给人们带去温暖和力量。
2.然而,当这样的理念渐成“明智选择”,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行其道,难免会让人忧患价值危机的迷雾,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仍然践行坚守、报效国家的那些精神高峰。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当年于国家危难之时发出的呐喊,今日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3.时代不同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雷锋、张华的作为可能并不那么好理解,焦裕禄、杨善洲的追求也许看来如同圣人:为什么他们想也不想就以身犯险、救人于危难?还会有人不为家庭考虑、甘做奉献吗?然而,那些活生生的精神高峰,就是对时代疑问的最好回答。
4.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先贤们的理想,在民族精魂的圣火中传承至今。每个时代都需要感动,每个时代都呼唤英雄。
5.向生生不息的民族魂致敬,在价值灯塔的光明下前进,不仅是我们这代人的情感,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有位网友说得好,“我们要告诉世界的是,甘于奉献、坚守价值的绝不仅限于他们,我们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和践行者,接过他们的价值接力棒。”
(四)
1.我们不需要“英雄史观”,但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需要在历史的镜鉴中,校准时代的心灵坐标、引领社会的价值航向。
2.“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要点亮历史的火炬,说到底,还需要我们自己从历史中去总结教训、发现规律。
3.我们不讳言利益,相反,利益是历史的重要动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不过,如果把利益视为少数人对权力和财富的攫取,就难免戴上“个人利益”的有色眼镜分析一切。
4.如果站在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基上,仍然只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