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X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关于2022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XX 人大常委会 环境 资源 保护 工作 委员会 关于 2022 上半年 全市 状况 环境保护 目标 完成 情况 调研 报告
XX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关于2022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关于2022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4月24日至X月X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同志带领调研组赴XX、XX、XX县和XX市、XX区,查看部分企业、建设工地和污染整治现场,与市、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对2022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状况 (一)环境空气状况。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X.7X,低于全省平均值4.1X,同比下降4.1%。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X2X天,占比达到X9%,其中:优X1天,良244天,轻度污染2X天,中度污染X天,重度污染X天,严重污染4天,优良天气较上年度减少14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上年度增加7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X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X%;细颗粒物(PM2.X)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自然降尘量为X.X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X4.X%。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X)、二氧化氮和臭氧。 (二)水环境状况。城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CWQI1-12月)为6.X620,同比下降2.XX%,排全省第12位,改善率位居全省第X。全市14个国控河流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2个,占XX.7%,同比上升2.4%;Ⅳ~Ⅴ类水质断面2个,占14.X%,同比下降2.4%;无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云岩河水质优,延河、北洛河、仕望河水质良好,清涧河水质轻度污染。XX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为王瑶水库,水质良好,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全年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 (三)声环境状况。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噪声均值为64.XdB(A),同比下降X.XdB(A),机动车平均流量每小时X69辆,质量等级为“一级”,同比提升一个等级。XX城区共布设10X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XX.4dB(A),同比下降2.1dB(A),昼间平均等效声级总体水平为“三级”,评价为“一般”。 (四)土壤环境状况。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二、全市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面完成国考省考目标任务。2022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细颗粒物(PM2.X)平均浓度均位居全省第三,大气环境改善率全省第三,再次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在国控断面由6个增加到14个的情况下,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CWQI1-12月)在全国排名提升12个位次;省上下达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为X42.67吨、X.02吨、X7X.14吨、229.X1吨,实际减排量分别为1466吨、201吨、11X2吨、2X0吨;省上下达我市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任务较2020年下降X.X9%,实际下降4.41%;中省下达的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完成。 (二)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编制XX市2019-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查2020年度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完成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清缴和履约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科技创新、优煤、稳油、扩气的发展思路,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提升能化产业,统筹推进新能源基地和保障性并网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风电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一批重大能源转化和非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能源本地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夏季臭氧联防联控和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加大热源并网、燃煤锅炉拆改推进力度,强化工地扬尘、移动污染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管控,持续开展餐饮企业油烟治理,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编制完成全市11条河流专项治理方案,启动王瑶水库清库拉沙工程,完成延长XX沟、XX、XX河口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现场踏勘工作,申报77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方案,积极抓好入河排污口监管,实施流域上下游水污染补偿制度,市域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印发《XX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名录,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农膜清理回收等工作,不断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四是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开展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全面推进油煤气企业“三公开一上传”工作;系统管理涉固体废物产运处置企业,废水废渣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产废企业关键点位安装联网摄像头,闭环监管产运污环节;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转运和处置工作。 (四)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组织开展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和“案件质量提升年”工作,强化督导帮扶,紧盯案卷评查,综合运用交叉执法、联合执法、集中驻点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双随机”执法,健全“生态环境+公检法”司法衔接制度,完善联动执法、信息共享、移送配合机制,侦办审理了一批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攻坚阶段,特别是雨污分流工程里程长、实施难度大、投入大,需要我们直面困难、靶向发力、补短强弱、破解制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市县财力困难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信心不足,根治重点难点环境问题的措施不硬,系统治本工作推进不快。 (二)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空气质量改善空间逐渐缩小,优良天数结构不优,城区优的天数仅占22.19%;大气污染由单一煤烟污染逐步转变为复合型污染,治理难度增大,科技治污支撑不足。市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还不稳定,枯水期极易出现超标;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滞后,油气开采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缺乏深入研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还需深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排查、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底数不清,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石油天然气开采、管输、炼化还存在一定程度环境污染风险,企业监管职责需要进一步落实。固废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少,城市垃圾分类后有效利用率低,影响推进效果。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彻底,还有4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未完成;乡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收集能力不足,处理率低;乡村垃圾转运车辆少,无专项资金保障,“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要求落实还不到位;建筑垃圾填埋场规划建设滞后,乱倒、偷倒建筑垃圾现象普遍,固体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行缓慢。 (四)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线路带宽不足,实时数据传输慢,运行还不够稳定,分析研判、预警预测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监测数据的统筹整合、分析应用水平亟待提高。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存在信息壁垒,尚未形成科学治理大数据共享、大平台指挥、大体系支撑。 四、几点建议 (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振信心、迎难而上,强化措施、压实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刚性治标、系统治本,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围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重点工作,明确落实保卫战目标、任务、时限、责任“四张清单”任务。按照“十四五”大气环境治理目标任务要求,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治污减排,推进PM2.X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不断巩固国家达标城市成果。加快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及主要河流水体达标治理项目,狠抓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及入黄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严格水域岸线管控,确保全市流域断面水质持续改善;高度重视地下水局部超采和污染治理,尽快开展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切实搞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排查土壤污染状况,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严格规范危废医废垃圾处理和监管,常态化维修检测老旧输油管线,切实消除土壤污染风险隐患。 (三)加快补足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抢抓国家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机遇,深入研究中省生态环保领域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积极梳理、申报、争取中省支持项目。进一步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券资金,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增强运营效能,加快建设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审批程序,通过市场化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四)提升环境治理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构建“互联网+”综合监管体系,提高对大气、水、土壤、生态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努力做到精准溯源、科学治污。加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城市执法管理、行政审批等部门的信息数据交流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智慧环保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