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财政
项目
绩效评价
存在
问题
完善
建议
成丽敏
Finance&Accounting财务与会计2022 2380 评价。综合绩效评价显示,项目的实施为学校16门课程提供了实验实训环境,受益学生数量超过3万人次。同时,2019年项目服务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 106篇、大学生创新项目30项。通过项目实验室建设,极大提高了G高校教育培训质量和精度,学生和老师对实验室满意度较高。在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下,G高校2019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多项,科研资金逾2 000万元。综上,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按照财政部绩效自评得分表,项目的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可以提高10分以上,总的绩效评价得分达到95分以上。(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周期设置不够合理。结合G高校绩效管理实际经验来看,其向财政部提交的绩效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这主要是由于财政部门要求的绩效评价周期与高校项目实施产出的绩效评价周期存在差异,在财政部门要求的绩效评价周期内,无法完全反映项目产生的实际绩效。按照目前要求,项目从申报到评价,流程跨度三年:第一年申报,第二年执行,第三年绩效评价。对绩效评价来说,这样的流程管理缺少了项目运行环节,即项目尚未投入运行使用,就需要评价项目产出效果,这种管理模式和项目实际实施周期存在冲突,易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从各高校实际情况高校财政项目资金是促进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对高校财政项目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意义重大。本文以G高校为例,对其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一、G 高校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G高校项目全过程管理概况G高校申报了2018年度实验室建设专项,通过“一上”预算上报财政部。2018年财政部“一下控制数”下达后,该项目开始进行需求论证并于同年3月预算批复后正式实施。2018年10月项目完成设备购置,12月月底完成设备安装,并完成了80%的项目资金支付。2019年3月完成设备运行调试,实验室可以投入使用,同时支付了剩余的20%尾款,该实验室建设项目完成结项。按照财政部要求,2019年年初,该项目应上报绩效自评情况。由于该项目2018年尚未建成投入使用,未取得预期的教学、科研效益产出,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得分较低,绩效自评总分为85分。2019年3月起该项目正式投入教学、科研使用。2019年年底,为评价项目取得的实际效果,学校对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项目组织落实情况、项目绩效情况、项目实施经验做法及下一步改进措施、项目档案建设情况等进行了综合绩效成丽敏G高校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看,大部分项目无法在当年完成结项,如果项目在当年尚未投入运行,也就无法客观评价项目产生的效益。以G高校的项目为例,2018年年底项目初步建成后还未投入使用,但是根据财政部绩效评价工作要求,2019年年初需要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导致与产出效益相关的指标分值较低。二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和目标设置不够匹配。目前财政绩效自评表实行的是百分制,在财政项目申报时,需要按照财政部要求的申报格式填写绩效指标和目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由财政部决定,各项目实施单位自行决定三级指标和目标。绩效评价考核实行百分制,预算执行占10分、产出指标占 50 分、效益指标占 3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占 10 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财政部门和项目实施部门“博弈”而出现绩效评价指标与具体目标设置不够匹配的情况。财政部门希望项目投入产出更高,也希望通过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加强对项目单位的考核。而项目实施单位则倾向于填写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或者填写较少的目标,以顺利通过财政考核。比如G高校在填写绩效指标和目标时,选取了“购置系统数量”“验收合格率”“采购成本”等比较容易实现的指标,出于对实验室建设效果不确定性的担心,对于体现实验室建设效果的指标数量选择较少。同时,受限于项目实施单位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专业性水平,项目单位填报的绩效指标分享空间Finance&Accounting2022 23财务与会计81和目标会存在设定不明确、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在分值设置上,由各单位自行设置比重,项目实施单位出于通过绩效评价考核的目的,一般会将未完成的指标分值设低,已完成的指标分值设高,容易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三是忽视了对中长期规划开展绩效评价。中长期规划是各高校事业发展的指挥棒,但由于实际落地的项目都是具体子项目,其绩效和目标由校属各单位负责,而大项目的中长期绩效和目标由学校财务部门填报,就产生了中长期大项目和年度子项目绩效脱节的情况。同时,财政部在绩效评价工作中,也未要求对大项目的中长期绩效指标和目标进行中期监控及年度考评,易导致高校弱化对项目中长期规划的管理,相应指标和目标设置流于形式。以G高校为例,未开展实质性的中长期规划项目管理工作,仅由学校财务部门按照财政部门要求的形式填报绩效目标,导致中长期规划绩效目标过于笼统。而子项目的绩效目标由项目实施单位编制,目标设置较为具体,导致中长期规划绩效和子项目绩效之间未能实现有机融合。四是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未真正落实。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主要体现在绩效结果公开、结果问责以及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下年度预算资金分配等方面。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难以有效落实,主要原因包括:(1)部分项目存在政策刚性,比如G高校的实验室专项关系到G高校的主责主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因此下一年度的实验室建设预算资金安排一般不会受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2)实践中实施绩效问责并不容易。项目管理涉及立项、评审、预算分配、实施、采购、验收使用等多个环节,仅就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很难追责。同时,在绩效指标和具体目标设置不够匹配的情况下,预算绩效指标的设立和构建并不能全面和完整地概括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影响,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的设置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导致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开展问责难以实现。(3)绩效评价倾向于评价支出的合理合规性,而忽视评价决策过程,忽视评价是否成本最优、效益最佳,影响了评价结果运用于资源分配的权威性。二、完善高校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建议一是合理确定绩效评价周期。现行的财政绩效评价方式是在项目结束后立即进行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关注预算执行率,但预算执行率高并不等于项目产生的效益高。建议结合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产出绩效周期,延长高校项目绩效评价周期。例如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增加一年项目运行期限,根据项目运行情况评价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满意度情况。二是优化绩效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统筹考虑指标的内在联系和重要程度,建立逻辑清晰、导向明确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设置上,要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构建适应性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容易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在指标赋权上,突出项目产生效益的重要性,为反映项目建设目标、项目产生效益的指标设置相当的权重,确保绩效评价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项目建设效果。同时在绩效指标审核工作中要突出决策审核,树立“立项错误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确保项目立项正确。在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在重视支出合规合矩合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成本效益绩效评价。三是完善中长期规划绩效管理。中长期规划是发展导向,高校各项工作均应围绕中长期发展目标开展,年度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等都应该在中长期规划的指引下开展。高校要将年度预算绩效指标纳入中期预算绩效指标之中,防止中长期规划绩效和子项目绩效脱节,实现年度预算和中长期规划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要开展中长期预算项目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工作,对中长期绩效指标的偏离进行及时纠偏,确保年度绩效目标沿着中长期规划目标运行。四是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1)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公开范围,让高校师生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参与评价项目运行效果,促进项目运行更好地接受各方监督。(2)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资源分配挂钩的机制。执行效果好的项目可以得到更多的预算支持,而没达到绩效目标的项目或者执行较差的项目,不再安排预算资金支持或者核减预算。(3)对未达到绩效目标或者执行较差的项目建立问责制度。问责范围包括决策失误、支出不规范、预算执行率低、资产管理不规范、绩效目标发生明显偏离、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绩效评价工作组织不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责任编辑 李斐然 穆雍韬主要参考文献1韩开军.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8,(8):11-13.分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