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深化路径_王亮.pdf
下载文档

ID:2237530

大小:509.48KB

页数:1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拔尖 创新 人才 早期 培养 实践 探索 深化 路径 王亮
46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深化路径*王亮熊建辉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和非政府主导两种,均以选拔方式、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等要素作为支撑。作为一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面临选拔方式有待完善、课程教学导向仍存偏差、师资力量适切性不足、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因此,要从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方式、优化支撑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等多方面深化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关键词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关键要素;路径构建作者简介王亮/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青岛266109)熊建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处研究员(北京100816)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逐渐被视为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日益引起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部署了“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任务,1 为我国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围绕这一时代任务,教育部等六部门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 0 的意见,明确提出“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2 尽管这一计划面向高等教育阶段,但也引起了为其输送后备力量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高等教育阶段直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同,基础教育阶段更多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筑牢基础,属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在高等教育语境下探讨人才培*本文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与决策研究服务专项 2022 年度委托课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比较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MOE-CIEM-2022019),以及 2021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VFA210002)的研究成果。47养,缺乏对基础教育阶段早期培养的探索。肩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重任的基础教育阶段可以何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国外研究多使用“天才儿童”(giftedness)、“英才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天才学生”(giftedand talented students)等概念,强调天才学生在一个或多个领域有更高水平的表现。如伦祖利(enzulli)认为,天才学生通常会在智力、创造力、艺术性、领导才能、组织技能或人际关系、特殊学术领域表现出卓越潜能。3 国内研究者围绕创新型人才或拔尖创新人才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创新型人才的特质由人格、思维、心理、能力等要素构成。4 5 如有研究者构建了科学人文的知识与能力、发明创造的思维品质、良好心理素质的三要素模型。6 林崇德教授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五个阶段,即自我探索期、集中训练期、才华展露和领域定向期、创造期、创造后期。7 国外对天才学生的培养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如在美国 41448 所设有天才项目的学校中,有 89%的学生参加天才教育项目;8 澳大利亚的公立学校中有 10%的天才学生就读。9 国内有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特色探索,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10 学校通常会使用现有测试工具或开发智力和成就标准化测试量表的方式识别有潜能的学生,也常使用教师提名和教师评级的筛选方式。11 在具体培养方面,研究者多围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有研究者提出了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过程的“充实三元模型”,该模型由探索体验类课程、团体训练类活动课程、个体和小组调查类课程三类课程构成。12 有研究者呈现了满足具有不同天赋学习者需求的多元化服务框架,该框架根据对象的多少分为面向所有学生、面向许多学生、面向一些学生和面向少数学生四个层级,每个层级提供不同的课程和指导服务。13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针对天才学生的课程规定则有所不同,其课程分为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补充性课程和可选择性课程三种,在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和补充性课程中,将丰富、拓展和加速作为适应天才学生发展的差异化课程类型。14 有研究者对美国马萨诸塞州电子磁石学校的培养项目进行了介绍,该项目将磁石模式与电子网络资源系统相结合,开设暑期学院和学习与研究体验项目,引入企业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导师,协助学生设计和开展研究项目,过程中也融入父母参与。15 有研究者将国外培养模式总结为学科渗透模式、技能训练模式、英才教育模式和联合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活动课程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创新模式、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模式三种模式;16 也有研究者针对科研院所参与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17 就组织管理而言,有研究者从实行分层管理、重视教学和学生管理、加强48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创新管理制度。18 为支持天才教育计划,美国成立了天才儿童协会、天才教育委员会、特殊儿童委员会等各级各类组织机构。19 为加强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美国还开展天才教育领域研究生计划,20 从事天才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且每学年要参与一定课时的专业发展活动。21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则有天才教育和高阶思维的在线专业发展计划,该计划由针对教师培训的九个单元构成。22 从质量评估来看,研究者发现天才项目对机构、教育、社会和个体层面有不同的潜在效果,23 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技能、时间管理、自尊等方面存在影响,24 部分中学将学生成绩数据作为课程教学调整和专业发展机会的依据。25 有研究者认为,评价时除采集考试成绩这类阶段性数据外,还需采集学生课堂表现、课后课外活动等实时产生的过程性数据,且应结合心理测量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形成多元化评价方式。26 有研究者将考核评估及去向称之为“出口”,提出缩短学制、延后分流、设计“绿色通道”等建议来优化出口设计。27 现有国内研究以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天才儿童教育政策的介绍居多,也有对某地或某校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经验总结,如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28、北京四中案例分析29 等。但总体而言,国内对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以动态发展视角进行的系统研究,对多元化培养实践的探索较少,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所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将对国内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现阶段有哪些培养实践,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存在何种问题,如何构建培养路径?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省市建立了少年宫或少年之家,通过提供课外活动的形式,培养少年儿童的特长和才能。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青少年业余体校逐渐发端。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少年班”,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以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为标志的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30 进入 21 世纪,国内各地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新时代以来,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导向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进入繁荣和创新期。本研究选择四大直辖市及深圳、成都、青岛等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的政策文本、新闻报道等进行了梳理,重点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后的典型案例,并进行了一定调查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政府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主导力量的不同,本文将当前的培养探索分为政府主导和非政府主导两种类型,其中非政府主导的实践探索又包含多种模式。49(一)政府主导的多方合力政府具有统筹各方资源的优势,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开展的主导力量。2013 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高中阶段人才培养的“英才计划”(见表 1)。31 这是一项国家层面的统筹计划,旨在为基础学科领域输送后备力量,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在省市统筹层面,2008 年,北京市教委成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启动“翱翔计划”,开始探索高中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该计划要求在信息技术、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领域设立基地学校,由生源学校、基地学校、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共同承担优秀学员的培养任务,且每类学校都为学员配备指导教师,构建由三方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三师培养体系”。32 2010 年,北京市教委和科委联合推出面向小学和初中的“雏鹰计划”,计划中的项目实验校向学生开设科研课程,促进部分课程和博物馆、天文馆、海洋馆等科普资源基地单位及科研院所实验室的科技资源向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转化。33 重庆市教委在 2011 年同样推出“雏鹰计划”,旨在对高中生进行培养,选拔高一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进行专题课题研究,并于 2020 年将培养对象范围扩展至初中生。34 近些年,部分城市出台了高中学校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如成都市在 2018 年出台了“菁才计划”,构建了培养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创新学习中心的三位一体式创新人才培养链;35 青岛市自 2020 年起实施了学科特殊禀赋学生培养项目。36 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是区县级实践探索的典型代表,该区教育局在 2021 年成立了旨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少年院,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7 上述探索均由政府主导,既有省市层面的规划统筹,又有国家层面的凝练提升。在政府主导下,高校、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和中小学校等多方合力,共同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表 1政府主导的多方合力实践探索案例起始时间项目名称参与主体具体内容2013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38 中国 科 协、教 育部、省 级 教 育 行政部门、高校、高中学校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2022 年共有 20 个城市 39所高校参与,计划培养中学生 1200 名左右;学生相应学科成绩年级排名前10%,或者综合成绩年级排名前 15%。2008北京市“翱翔计划”39 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高校、科研院 所、区 县 教委、示范高中在信息技术、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领域,设立基地学校;选择高校重点实验室参与实施计划;在高中学校择优选择学生参加学习。2010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雏鹰计划”40 市教委、市科委、科研 院 所、科 普基地、高校、中小学校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旨在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课程。50续表起始时间项目名称参与主体具体内容2011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41 市教 委、市 青 少年创 新 学 院、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 企 业、初 高中学校在普通高中内选拔高一年级学生,进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专题课题研究,形成专题作业;2020 年扩展至初中学校。2018成都市普通高中学 校“菁 才 计划”42 市教 育 局、市 科技局、市科协、高校、高 新 科 技 企业、高中学校建立一批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教育载体,构建培养学校(27 所)、创新实践基地(20 个)、基础创新学习中心(13 个)三位一体式创新人才培养链。2020青岛市学科特殊禀 赋 学 生 培 养项目43 市教 育 局、教 科研 机 构、高 中学校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面向全市具有一定学科特殊禀赋的中学生开展培养工作;项目实行首席教练员负责制。2021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44 区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