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诗经
物质文化
研究
综述
向阳
83诗经物质文化研究综述庄向阳 刘蔚 李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172)文化长廊南方论刊2 0 2 3年第 3期【摘要】传统的诗经研究不外乎礼乐研究、经学研究、文学研究,而文化研究则是进入 20 世纪之后才有的。在文化研究中,则是先有精神文化研究,而物质文化研究则是进入 21 世纪之后才渐趋增多。就研究场域而言,最受关注的有服饰文化研究、食文化研究及酒文化研究、玉文化研究、建筑空间研究等。具体而言,诗经中书写了260 多种物象及意象,最受关注的动物类有鱼等,木类有桑、桃李、松柏、杨柳等,花草类有蒹葭、荷花、蒲等。【关键词】诗经;物质文化;物象;意象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开启了中国抒情文学的传统,使得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诗歌追求戏剧性的叙事传统迥然有异1。就文学作品而言,物质文化顶多是其中的次要内容和次要信息;不过,诗经又好比是一幅包罗万千的风俗画、历史画,其中无疑蕴藏着大量的物质文化内容和信息。随着 诗经 研究的多样化,以及学术疆域的拓展、学术热点的转变,诗经的物质文化研究近年来备受重视,本文试图梳理近年来的诗经物质文化研究,作简要综述。一、诗经文化研究的进路20 世纪初,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文化也随之转变。在此背景下,诗经研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闻一多提出,诗经以往有三种读法,即经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而他的读书是区别于以往的第四种读法,“社会学的”读法。2闻一多所谓的“读法”,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研究视角,后人把 诗经的研究视角或类型概括为以下四种:礼乐研究、经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闻一多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是文化研究,20 世纪 40 年代,他运用心理学、民俗学、原型理论等完成了诗经的性欲观 说鱼 姜嫄履大人迹考等成果。3可惜,由闻一多、郑振铎等人初探的诗经文化研究一度中断,直到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得以重启,出现了民俗学、宗教学等视角的研究。1989 年,李家欣从民族文化心理的视角来研究 诗经 即是一例,他以 诗经为媒介来剖析中华民族性格,提出天地六合背景下的自得心理、祭祀文化下的守旧心理、向心型文化下的臣民性格,以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伦理观念等。4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研究已成为诗经研究的重要研究模式。王长华等认为,代表性研究包括周蒙 诗经民俗文化论、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王洲明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廖群诗经与中国文化等。5这些研究大体包括史诗研究、民俗研究、宗教研究及原型研究等,与闻一多等半个多世纪前开创的研究格局仍有较高的重合度。诗经不仅是文学读本,也是文化读本;作为文化读本,精神文化当然是首要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入 21 世纪之后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的关注,物质文化也进入了诗经研究视野。由于物质及物质文化的外在性,早期的诗经研究者以往很少关注到物质文化的相关内容,但诗经毕竟提供了一幅内容丰富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物质及物质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被摄入进来,使得今天的人们可以凭借诗经增进对古代社会物质生活的认识和了解。二、诗经中的物质文化场域物质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至为密切,依照人们生活场域的不同,物质文化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英国文化史家彼得伯克把物质文化划分为食物、服饰、住宅,住宅包括居所及家具等。6学者们在进行诗经物质文化研究时有着不同的取向,关注什么既与相关物质文化范畴在生活中的重要度有关,也与相关事物在诗经文本中出现的频率有关,具体而言,学者们最为关注的有服饰文化研究、食文化研究及酒文化研究、玉文化研究、建筑空间研究等。(一)服饰文化研究正如人们常说的衣食住行,尽管服装的重要度次于食物,但是在 诗经 中提及服装的情形十分普遍,诗经305 篇作品中涉及服饰描写的共有逾 70 首,其中篇名里包含服饰名的就有 20 首,如郑风缁衣 邶风绿衣等,因此,诗经中的服饰文化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关注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饰名物研究。名物研究来自于传统的训诂学,但是近年来的 诗经 名物研究超出了传统训诂学的范畴,学者们引入了新的观念和视角,使得诗经名物研究更为深入,受到好评的比如扬之水的诗经名物研究。扬之水明确地意识到,名物研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项专长,但她也不仅仅是回到传统,而是引入考古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的成果,来考释诗经中的服装、宫室、84草木等诸多名物,解决了诗经研究领域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并纠正了一些由来已久的误会。从根本上说,扬之水将“名物之学明确定位为手段,强调名物研究回归诗学本位”。7在服饰名物研究方面,李艳坡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细致的梳理,将服饰名物分为皮毛类、纺织类、饰物类,皮毛类又分为羔裘、狐裘、熊裘及粗毛织物“褐”等,纺织类分为麻织品、葛织品、丝织品,饰物类又分为头饰、耳饰及佩玉等,对每一细类都进行了考释。8二是服饰色彩、外观研究。对于当今人们而言,诗经 时代的人们如何穿着当然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蒋玉秋、邹华等更为关注 诗经 中的女性服装之美。蒋玉秋指出,通过诗经的诗篇我们能感受到的是“野性质朴”的女性美,而非受周礼约束的循规蹈矩的女子形象。9邹华认为,诗经中的女性服饰描写不仅展示了当时女性的美,能提供一种视觉上的愉悦与美感,刻画人物形象,也是诗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10李菁认为,在周代社会男性服装更为艳丽繁杂,周代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李菁逐一分析了白色、黄色、青色、黑色、红色五种正色的文化内涵。11可以说,礼首先是对上层社会男性成员的要求,对于女性的要求还在其次,对于民间女子的要求则更为宽松了。三是服饰礼仪研究。礼乐社会是周代社会的特点,这一特点也透过诗经中关于服饰的书写表露无遗,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视角,但是最后都会回到礼乐文化上。魏思玲认为,周代服饰是其典章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着复杂的礼仪文化内容,反映在服装上,首先服饰材料的精美与粗劣,是衡量等级贵贱的重要标志。此外,礼制也体现在服饰的纹饰上,体现在服装的色彩上。最终,服饰反映了周代的审美文化,人们重视服饰不仅仅因为服装有遮蔽身体的实用功能,还与人们的德行密切相关。12乔丽敏把诗经服装寄寓的社会理想归纳为四个字“文质彬彬”。13(二)食文化研究食文化研究同样从对食物材料的分类和认识开始。诗经中涉及饮食的计有 46 篇,提及的饮食原料种类十分丰富,包括谷物、肉类、果蔬等。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将粮食作为主食,诗经中虽然还未出现“五谷”的统称,但“稻、黍、稷、麦、菽”在诗经中均有出现。诗经还提到了鼎、笾、豆、莒、筐等饮食器具,以鼎的使用最为普遍。对诗经食文化的研究,以李曼曼的中的食物及烹饪研究较为系统。李曼曼对诗经中的主食食材、副食食材、调味品和烹饪方法进行考释,把诗经提及的主食分为六类,包括黍、稷类,麦类,禾、粟、稻类,菽类,麻类,梁类;把副食食材分为五类,包括栽培蔬菜、采集野菜、饲养牲畜、野生动物及水产品;把调味品分为基础类、酿造类、辛香类共三类;把烹饪方法分为炙类、烹类、烝类、脯类共四类 12 种。14通过这番梳理,诗经时代人们的饮食生活图景得以展现。(三)酒文化研究诗经时代,也是酒及酒文化盛行的时代,从写酒及酒文化的诗篇数量大体可知。诗经中写到酒及酒文化的诗篇达 50 多篇,占诗经篇幅的六分之一,涉及酒的种类、酒的美味、酒的社会功能,以及酒器、酒礼等。潘城指出,诗经中写到的酒多达十种,包括旨酒、清酒、醴酒、清酤、浆等,比如“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出自凫鹥)说的就是旨酒的甘美。酒器种类繁多,包括盛酒器、舀酒器、温酒器、饮酒器等。在周代,不论国宴还是家宴,酒都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酒承担着祭祀、社交、消愁等功能。诗经写到的礼仪规范包括举止彬彬、谦让有序、三爵为限、娱宾笃情、酒食宜丰等。15(四)玉文化研究玉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诗经中描写玉或玉饰的诗篇有 40 首,描写的玉有璧、璋、珩、瓒、琼瑶、介圭、白圭、瑞玉等,玉器的种类繁多间接说明了玉的重要性。玉何以受到古代中国人的钟爱?除了原初的祭祀功能,于雪棠用“吉美贵善的综合载体”来概括玉的特征。16穆朝娜根据玉的不同功用,将 诗经中的玉分为装饰物、祭祀用器、指代美好事物、身份的象征、社会交往功能、赏赐品等六类,认为这些代表了周人的用玉观念。17在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石头,不仅能质地坚硬,而且色泽温润细腻,所谓“石之美者”,称之为玉,玉早期主要作为祭祀物来使用,但到了 诗经 时代,玉器走出了单一的“神玉时代”,进入“人玉时代”,其间伴随着玉的审美化过程,在诗经中有很多诗篇写到玉饰之美,玉饰成了人们的赏玩对象,进而成为审美对象。此外,周代的礼乐文化强调道德伦理规范,提倡理想的道德人格标准,所谓君子人格,人的行为有着规范的模式,这种理想化的道德标准需要一种现实的物品予以比附,质地温润光洁,细腻精美的玉器就再合适也不过了,玉成了美好品德的象征。18(五)建筑空间研究中国古代很少专门书写建筑的文献,先秦时期除了考工记匠人之外,其余有关建筑的记载都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诗经就是研究先秦时期城市与建筑的重要文献之一。刘雨亭对诗经中的建筑进行了分类梳理,认为诗经主要写到的建筑包括西周王都、诸侯国都城以及大夫采邑城市、民居等。19书写西周历代王城及建筑情况,主要的诗篇都收集在“雅”中,如 大雅公刘大雅绵大雅思齐大雅灵台小雅巧言小雅斯干等篇目。公刘表现的是周人最早的王城豳地的京,包括选址、设筵告慰祖先、测方位确定城市的规划分区及建造的过程。周王城以外,诗经描写最细致的诸侯都城是鲁城(见鲁颂)及商的都城朝歌(见商颂殷武)。其他诸侯国都及公、卿、大夫采邑及其建筑情况,主要见于国风,包括江汉流域的诸侯国(见 召南采蘩)、卫都(见 鄘风墙有茨)、郑国都城(见 郑风)、陈国都城(见 陈风 东门之池)等。提到民居的诗篇比较分散,如 秦风 小85戎 陈风衡门等。由于周代还处于低矮型家具阶段,家具器型少,只有筵、席、几、俎等少数几种,诗经对家具只是偶尔提及。晏青把诗经建筑类型分为贵族建筑与民间建筑两大类,贵族建筑分新台、楚宫、馆、凌阴、宗庙与寝宫、灵台及辟雍等六类,民间建筑包括埘、里居、板屋、穹窒、仓及庾等五类,不同的建筑也就意味不同的空间与世界。20高艳艳把诗经中的空间分为礼制建筑空间、日常家居空间、公共休闲空间及灰空间四类:礼制建筑空间又包括祭祀空间、朝会空间、宴饮空间等;日常家居空间追求的是平和安乐的空间精神;而城隅、墙隅则是灰空间。21三、诗经中的物象及意象诗经生动地展现了周代社会的诸多方面,这种展现来自于书写的260多种物象及意象,束有春将 诗经中的物象分为九类,包括花草、树木、果蔬稻谷、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乐器、武器、建筑、天体星象等22,这一分类似乎明显漏掉了鸟兽鱼虫。这些物象大多也构成诗歌创作者经营的意象,提升了诗歌的主题与意境,而值得关注的物象或意象比如鱼、木、花草等类别。(一)鱼在诗经中鱼出现的频率较高。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统计,诗经中提到“鱼”的诗歌有 30多首,涉及鲂、鳣、鲔、鲤、鳟、鲿、鲨等 12 种鱼类,其中鲂、鲤、鳣、鲔最为常见。诗经时代,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渔猎与农耕并重,“鱼”既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尤其是肉类蛋白的重要来源,那些书写鱼的诗篇也融入了社会礼俗、精神文化。向立芬认为,鱼在诗经中已被寄予了多重的文化内涵,一是两性关系的象征,鱼成为男女关系的隐晦表达;二是祥瑞、丰收、和谐的象征,鱼代表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三是在家国政治上,鱼成为颂扬讽谏的独特方式。23(二)木诗经写到的树木类物象有数十种,比如桃、李、甘棠、唐棣、梧桐,以及柏、栗、椅、梓、漆、桑、桧、松、杞、檀、扶苏、桥松、柳、枢、榆、杻、栩、防(枋)、杨、棘、栎、檖、枌、椒、樗、常棣、楰、柞、桋、栵、棫、枸树、樊树等。其中写到较多并且成为重要意象的比如桑、桃李、松柏、杨柳等。桑树是诗经中出现最多的树木之一,这既体现周代社会养蚕的需要,桑树也成为人们乐见的一种树木,桑树与美好、高洁的事物相伴出现,还成为展现男女爱情的媒介。松柏是受中国人推崇的一种树木,这缘于松柏不惧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