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加强
教育
价值
意蕴
路径
赵晓芳
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97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并从治国理政和培育青年一代的高度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开展“四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通过展现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革命,建设、改革路径,论证近现代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选择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可以说与“四史”教育在内容上高度契合,在教育目标上高度统一,因此“纲要”课“是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主阵地”2。而以“四史”教育引领纲要课教学,在“纲要”课教学中有效融入“四史”教育,将会更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强化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以及培养青年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情怀和历史自信。一、“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术研究中值得商榷的新观点和微观史发掘,经由互联网的传播,成为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历史探秘。文艺作品中对“四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夸张演义在商业资本的助推下,成为迎合人们娱乐心理的历史戏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对正统历史的歪曲和改编,都影响了人们对“四史”的认知和判断,这些内容在社会上的回潮和扩散,不仅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也将威胁到社会对执政党的合法性认同甚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青年学生处在吸收新知识和心理逆反的关键期,他们是最容易被这些歪曲的历史事实和错误的历史观所俘获的群体。对这些歪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事实和错误的历史观的操作和炒作,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影响到青年学生对革命、建设、改革和道路选择的评价,影响到青年学生对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认同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认同。而“四史”教育与纲要课教学的有效融合正是对这些歪曲的历史事实和错误的历史观的正本清源和拨乱反正,是对当下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精准把脉。1.纲要课与“四史”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青年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评价,可以说“三观”构成人们精神世界的主要内容,主导人们政治社会观点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也将持续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实践导向。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型的关建阶段,更需要解决好“三观”教育的总开关问题。作为互联网新生代,青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手段接触到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知识和信息,在这些信息中难免会有一些与前期生活、学习经验中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信息,如果不及时加以有效引导,那些扭曲真实、歪曲客观的历史信息加上青年人特有的逆反心理,就会使青年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从大学生三观教育的现实情况调研来看,部分青年学生确实存在理想信念混乱,奋斗意志薄弱,品德修养不高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会阻碍青年学生收稿日期:2022-12-30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以四个自信引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2020jyxm07);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安徽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研究”(2019szjy034)作者简介:赵晓芳(1988),女,安徽蚌埠人,讲师,安徽大学访问学者,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卓玥(1989),女,安徽蚌埠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2.02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赵晓芳卓玥(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摘 要:加强“四史”教育是新形势下应对青年学生历史概念不强,历史立场偏差的精准施策,是增强青年学生历史认知、培育历史认同,强化历史担当的重要举措。“四史”教育应以三观教育为着力点,以认同教育为关键点,以使命担当为落脚点对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问题进行精准把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相比单一的“四史”教育活动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贯通性和理论性的优势特征,推动“四史”教育与纲要课教学的有效融合,不断深化、强化、升华和内化“四史”教育。通过专题化教学,引导讨论的方式和体验式教学,讲清楚“四史”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启示,可以有效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助推青年学生坚守初心,力行担当。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史”教育;思政教育;历史认同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3)02-0097-04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98教育教学研究正确“三观”的形成。而“三观的扭曲、思想认识的混乱,必将导致大学生走上歪路邪路”2,因此,有必要通过纲要课教学提升“四史”教育对青年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纲要课在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通过讲解“四史”中的先进事例、英雄人物等,增强历史人物的榜样性和感召性,为青年学生提供精神滋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讲好“四史”中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必然性,增强历史实践的奋斗号召力和理论感召力,使青年学生能够在认清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纲要课与“四史”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青年学生端正历史立场历史立场是指人们在评价历史过程中以什么立场、从什么定位出发对相关史实作出价值判断,其中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进程等的价值评判会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历史立场,可以说端正历史立场是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关键性问题。习近平强调:“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来评价历史”,这为思政课中的历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方向,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内涵和要求。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追求富强民主和现代化中国的奋斗史和光荣史。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评价不仅关乎党的历史地位和人民的历史作用,也关系到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巨大奉献者的荣誉,特别是那些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付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和英雄们,他们的贡献不容遗忘,他们的荣誉不容亵渎。青年学生身处和平年代,很难想象革命时期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人民群众的民不聊生,同时他们对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想象也是单纯而理想的,当他们面对一些歪曲的历史事实和错误的历史观信息时,就可能分不清历史的主流与主线,对社会性质、革命主题、历史任务的认识上形成错误的判断和立场。“四史”教育是对近现代史的主题化和体系化建构,具有鲜明的历史立场和历史态度。通过纲要课教学加强“四史”教育,一方面可以借助翔实的客观史实,使青年学生信服“四史”中的历史评价和历史结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入的学理分析,深度阐释“四史”中的发展道路和历史规律,使青年学生信服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端正其历史立场。3.纲要课与“四史”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历史认同在文化全球化和制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认同与政治的关系愈发密切,特别是对政治系统的合法性认同与共同体认同一直是思政教育的基础内涵和鲜明导向。而对政治系统的合法性认同与共同体认同又深藏在历史的脉络和逻辑之中。因此,培养青年学生的合法性认同与共同体认同也必然要依托于历史教育,特别是包含“四史”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经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考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对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认同,不仅是对党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功绩的尊重,也是凝聚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力量的重要依托。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认同直接决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一些歪曲的历史言说放大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只讲问题不讲成绩,青年学生如果不加分析辨别,偏听偏信,就会弱化对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认同。与此同时,网络上还存在部分抹黑中国人民的道德精神和传统文化习俗的错误言行和矮化民族形象的问题,这些错误信息会“促使青年历史认知断裂引发心灵冲突,进而阻碍青年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引发群体认同危机,最后瓦解动摇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延续的心灵根基”3,侵蚀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认同。“四史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4,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牺牲和奋斗,是以历史认同构建合法性认同和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基础。通过纲要课教学加强“四史”教育在讲述中国现代国家和民族的形成发展历程,解释党领导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必然性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历史认同,达到知史爱国、知史爱党的教育目的。二、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的四个着力点纲要课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它既展现史实,又探究规律,以理服人,以史化人,可以说纲要课的系统性、整体性、贯通性和理论性具有对青年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独特优势。特别是纲要课中对“四个选择”“三大知识面”“三大规律”的阐述具有针对性提升“四史”教育效果的重要功能。1.纲要课紧紧抓住“四个选择”以深化“四史”教育错误的历史观惯用的伎俩就是通过假设想象另一种可能,以完美虚无的蓝图来对比付出代价的现实选择,进而论证改良或许更好的观点,且不说中国不是没有进行过多次改良,而正是多次改良失败才选择了革命,即使再改良依然会付出巨大代价而不是忽略了就没有代价。纲要课程教学目标就是“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同中国近现代史的四个选择5,因此,纲要要讲深讲透“四个选择”,让大学生真正明白和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以充分的史实和完整的逻辑来辩驳错误的历史观的假设说,认识到历史发展进程不容假设,以纲要课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深化“四史”教育。2.纲要课使学生全面通晓“三大知识面”以强化“四史”教育错误的历史观的另一个操作手法就是以偏概全,通过放大一些历史事件中的失误和历史人物身上的错误,进而抹黑或者否定整个历史进程或者整个革命群体,同时还通过某些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99教育教学研究特定个体的遭遇来代替整体的国家记忆,片面论证国家某些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而通过纲要课的学习,可以使青年学生通晓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问题、重要历史人物的整体面貌,学会用大历史观的视野从长时段和整体性的角度理解重大问题,事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的历史贡献,以此应对错误的历史观的偏颇误导之处,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贯通性和连续性。在理解重大事件的发展可能性和具体人物的选择勇气的同时,可以加强大学生对革命和革命者的理解和敬仰,培育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信念,达到强化“四史”教育的效果。3.纲要课使学生深刻认知“三大规律”以升华“四史”教育错误的历史观还热衷于以唯心主义看待历史发展,否认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而是认为历史发展进程充满随机性,以此质疑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6。纲要课要紧紧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三条主线,使青年学生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内在规律性,重点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建立坚定的唯物史观,以消解错误的历史观标榜的历史随机性,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升华“四史”教育。4.纲要课使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内化“四史”教育一些错误历史观点以“理性思考”“重新评价”为名,在某种程度上歪曲甚至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通过解构的方式不断消解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的培育。“四个自信”的源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