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史记
赤帝子
故事
中心
尉雯琪
史记的疏误与义例 以“赤帝子”斩蛇故事为中心尉雯琪摘 要 史记载有刘邦斩蛇故事,号称“赤帝子”杀“白帝子”。这则材料自“古史辨”时代以来就颇受关注。研究者通常在“五德终始”或“五方色帝”的框架下对此进行解读,但二者均有矛盾不合之处。至于刘邦为“赤帝子”的原因,也并非他起兵方位在南,乃是据楚称赤。“赤帝子”传说应出现在刘邦具备称楚的正当性之后,必非沛地举兵时已有之事。史记称刘邦起兵即立赤帜是“赤帝子”传说之故,这重因果逻辑是不能成立的。史记正文中的议论并不都是司马迁父子看法的体现,更未必符合历史的真实。将时人具有广泛影响的观点照直载录、不加申明,是值得关注的一重史记义例。关键词 赤帝子;五方色帝;五德终始;古史辨;史记;义例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 尉雯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后 史记高祖本纪中载录了一则汉高祖醉斩白蛇的故事,并借一位神秘老妪之口,将此称为“赤帝子”斩“白帝子”: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这则带有神异色彩的小故事,曾引发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在“五德终始”的框架下造作出来的,有些学者则认为这受到了“五方色帝”观念的影响。而“五德终始”“五方色帝”之说的涉入,也使这则小故事成了研究汉代历史政治诸多大问题时的常用材料。那么,斩蛇故事是否适合在“五德终始”“五方色帝”的框架下解读?刘邦何以称“赤帝子”?“赤帝子”之说出现于何时?以史记所说,刘邦起事旗帜尚赤,即是“赤帝子”传说之故,史记的叙述逻辑是可以信从的吗?如史记所说与史实不符,又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顾颉刚在他颇具影响力的长文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中,曾将刘邦斩蛇故事作为证据链中的一环,用来论证刘歆等人对古书的造伪,以说明“五德终始”观念在莽新篡汉中的影响。顾文认为,这则故事反映的是“五德终始”的观念,斩蛇神话中“赤帝子”象征火德,“白帝子”象征金德,意为汉朝的火德以克胜秦朝的金德而成立。但汉初承秦未改,仍尚水德,其色黑;武帝改德为史记卷 高祖本纪,中华书局 年标点本,第 页。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五册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土,其色黄。斩蛇故事中不称刘邦为“黑帝子”或“黄帝子”,反称“赤帝子”,于理不合。因此“赤帝子”只能“待刘向父子发明了汉为火德的主张之后而才出现”。可见“赤帝子”斩蛇,史记本无,乃是刘歆等人窜入。顾文的解释若要成立,需解决两个问题:其一,秦始皇已定秦朝为水德,为何斩蛇故事称秦为金德之“白帝子”,而非水德之“黑帝子”?其二,在刘向父子的“汉为火德”之说中,五德必须以相生之序流转,正是以火能生土之故,王莽新朝的土德才能接续汉朝的火德。为何斩蛇故事中是赤帝子克胜白帝子,火德胜金德,以相胜而论?对于这两个疑问,顾文都表示:“这个缘故很不易解释”;“对于这个驳诘,实在无法解答”。文中只能提出猜测:斩蛇故事中秦为金德是“因为秦为汉灭,火胜金,汉既为火德,秦自当为金德了”;至于斩蛇故事中的相胜,“或者那时曾有一个参用相胜和相生说的系统,看其得国以禅让则用相生的系统次之,若其得国以征伐则用相胜的系统次之”。在这篇长文发表之后,钱穆提出了几点质疑。钱文认为“赤帝子”斩蛇故事并非后人窜入,史记淮阴侯列传即有“拔赵帜立汉赤帜”一句,若说是刘歆造伪细密,在“拔赵帜立汉帜”上特增了一个“赤”字以对应神话,实在牵强。此外,钱文也提供了解读斩蛇故事的另一思路:秦居西方为白,楚在南方为赤,民间仓促起事,并不知秦朝尚水德,故以赤、白为号召,使用的乃是“方位配五行颜色”之说。顾、钱二文的影响广泛而持久,此后学者在谈及斩蛇故事时,采用的基本便是这两种思路。在多数学者已不接受“窜入”之说的今天,如继续在“五德终始”的框架下解读斩蛇故事,便需另有新论。如高明士提出,故事所用是“父生子的相生说”,“赤帝子”实即“黄帝”,而“白帝子”为“黑帝”。斩蛇神话乃是“黄帝”斩“黑帝”之意,它不仅为史记所载,更为史记所创,是“司马迁主张汉为土德的巧妙布局”。“赤帝子”为“黄帝”的说法,亦见于宋书:汉若为火,则当云赤帝,不宜云赤帝子也。白帝子又何义况乎?盖由汉是土德,土生乎火,秦是水德,水生乎金,斯则汉汉以以土土为为赤赤帝帝子子,秦秦以以水水德德为为白白帝帝子子也也。但是,以汉代文献来看,宋书的说法恐怕只是后人悬想,不能成立:周文王为西伯乃拜稽首受,取曰:“姬姬昌昌苍苍帝帝子子,亡殷者纣也。”夏,白白帝帝之之子子。殷,黑黑帝帝之之子子。周周,仓仓帝帝之之子子。汉人既称周王为“苍帝子”,又称他为“苍帝之子”,可见“某帝子”与“某帝之子”是混用无别的。若依宋书之说,夏既为“白帝子”,便是白帝所生的水德黑帝了,商则是木德苍帝,而周是火德赤帝。但宋书同时又以斩蛇故事中的秦为水德黑帝、汉为土德黄帝,其王朝德属的排序就变成“水木火水土”,这样的“帝德谱”与汉时曾经通行过的两种都不相同。如表 所示:表 汉代两种“帝德谱”与宋书的对比夏商周秦汉汉武帝所用木金火水土世经所载金水木闰水火宋书之说水木火水土 不止如此,高祖本纪在斩蛇故事后又叙刘邦起兵、旗帜尚赤曰:“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若斩蛇故事是将刘邦安排为“黄帝”的,色应尚黄,这是宋书之说最大的矛盾。既史记的疏误与义例钱穆,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五册下编,第 页。参见高明士: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第一章第一节之“刘邦的斩蛇起义与土德关系”,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年版,第 页;类似的说法又见李祖德:刘邦祭祖考 兼论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国史研究 年第 期。宋书卷 律历志中,中华书局 年标点本,第 页。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河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中),第 页。史记卷 高祖本纪,第 页。然斩蛇故事是为土德造作符瑞,那么将此事叙为刘邦斩黑蛇,老妪哭曰“黄帝斩黑帝”,岂不一步到位,何必如此迂曲?正因“五德终始”不易自圆其说,更多的学者便沿着钱穆的思路寻求答案。钱文的论述其实颇简,只说斩蛇故事是用了“方位配五行颜色之说”。杨向奎更进一步,提出斩蛇故事是受了“五方帝”或“五色帝”观念的影响,故使“赤帝子来降服白帝子”。此后杨权发现,文献所见“五方帝”或“五色帝”都以相生之序排列,这与斩蛇故事中的相胜不符。故修正称:斩蛇故事“只是采用了五方帝或五色帝说中的方位或颜色,而没有采用五方帝或五色帝说中的关系(如果采用了关系,秦就应该是青帝子而不是白帝子)”。但是,在“五方色帝”之间真的存在相生或相胜的关系吗?用“五方色帝”解读斩蛇故事,是恰当的吗?一 概念的厘清:“五方色帝”杨权在讨论“五方色帝”的相生关系时,提到他的依据是吕氏春秋十二纪,并作有表格示意:表 杨权所制“五方色帝”表格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不过,吕氏春秋并未谈及“五方色帝”间的相生或相胜关系,只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每季又分孟、仲、季,合为“十二纪”构成整体,叙述一年中天子的以时行政之法。如春季之德在木,天子要迎春于东郊,服色以青,祈谷劝农,同时施行禁止伐木、无置城郭一类的德政。若在春季行夏、秋、冬之政,则将各有灾殃。这些论述的线索都是季节,是季节与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相配合,指导天子布德行惠。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与吕氏春秋所载也大略相同。杨著未考虑季节的因素,若将季节加入,可以制成表:表 “五方色帝”配以四季四季孟 仲 季春孟 仲夏季夏孟 仲 季秋孟 仲 季冬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在吕氏春秋中,季节是纲领,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的排序是与季节搭配完成的,五行的次序取决于季节的轮替。虽然五行因此而合于相生的次序,但并不意味着五方、五色、五帝之间也具备着相生的关系。在它们之上,统帅人间、主导行政的,乃是天子,五帝职掌季节,受天子祭祀、为天子所用,它们随季节轮转、依次用事。有学者将此称为“月令方帝”,相较于“五方色帝”,这或许是更加名实相符、能够减少歧义的命名。不止先秦古籍所载如此,西汉魏相也是以季节搭配五帝的。魏相是宣帝朝的丞相,他以“易阴阳及明堂月令”之法上奏云:史林杨向奎:西汉经学与政治,独立出版社 年版,第、页。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 “尧后火德”说考论,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见陈泳超:世经帝德谱的形成过程及相关问题 再析“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文史哲 年第 期。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以日为纪。日冬夏至,则八风之序立,万物之性成,各各有有常常职职,不不得得相相干干。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兹兹五五帝帝所所司司,各各有有时时也也。东东方方之之卦卦不不可可以以治治西西方方,南南方方之之卦卦不不可可以以治治北北方方。这奏陈显然与上述“月令方帝”渊源颇深,如表 所示:表 魏相奏疏中的“五方帝”系统四季司春司夏司秋司冬司下土五方东南西北中央五帝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八卦震离兑坎坤、艮而“五帝所司,各有时也。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的说法,与前文的论点也正相同:在配合季节成立的“月令方帝”系统中,五帝互不相干,它们是各有其时、依次流转的,并不具有相生或相胜的关系。在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月令方帝”之外,还有一些与“五方帝”“五色帝”有联系的材料。墨子中有帝杀四色龙于四方的说法: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帝”杀四龙,色为青、赤、白、黑,其中独缺黄龙。童书业认为,此处四方色之龙或即四方色之帝,这故事与孙子中“黄帝胜四帝”的传说同源,四帝与黄帝合在一起便是五方帝,这应是最早的五帝说。这是很合理的解释,依照此说,在墨子孙子的故事中,五帝间虽有克胜关系,但与五行相克无关,木能胜土,青帝却依然死于黄帝之手,这样的故事乃是独尊黄帝的。墨子孙子所独尊的黄帝介于神人之间,关于他的征伐克胜,有战蚩尤、战炎帝等传说可作依凭。当五帝的形象变得更加抽象时,黄帝的地位往往是与其他四帝齐平的。晏子春秋载有楚巫见齐景公之事:楚巫曰:“公,神明之主,帝王之君也。公即位十有七年矣,事未大济者,神神明明未未至至也也。请请致致五五帝帝,以明君德。”景公再拜稽首。楚巫曰:“请巡国郊,以观帝位。”楚巫谏齐景公礼祀“神明”之法是五帝并致,合祀五帝即是礼祀至上的“神明”。此处的五帝或许与“月令方帝”系统有些渊源,可以看出,即使去掉了季节的因素,五帝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平行的,它们不存在生胜的关系。只是“月令方帝”系统突出的是五帝以时流转的次序性,此处则是强调它们可以合而为一的整体性。汉高祖立黑帝之祠,与故秦所立四祠合而为五,与楚巫之谏相同,他也是将五帝合祀视为上帝之祀的: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今上上帝帝之之祭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文帝亦下诏书曰: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西畤畤史记的疏误与义例汉书卷 魏相丙吉传,中华书局 年标点本,第 页。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转引自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