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寻津录
编写
特点
文化
接受
启示
刘巍
第 39 卷 第 2 期贵州师范学院学报Vol 39 No 22023 年 2 月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Feb202325寻津录 的编写特点、文化接受与启示刘巍,刘易春(沈阳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110044)摘要:寻津录 是英国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威妥玛编写的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出版于 1859 年。其编写动机一是填补晚清时期北京官话教材的空白,二是满足英国来华译员学习汉语的需求,三是威妥玛自身的语言天赋和对语言的热爱。其编写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重视中国文化,结构有序又变通,语料儿化,对象具有针对性,编写多样化。寻津录 中蕴含了多个方面的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心态文化和物态文化,从编写体例和编写内容都可窥见威妥玛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考察该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文化接受,可对当今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启示。关键词:寻津录;编写特点;文化接受;启示中图分类号:H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7798(2023)02 0025 07The Compiling Characteristics,Cultural Acceptanceand Inspiration of The Hsin Ching LuLIU Wei,LIU Yi-chun(School of Grammar,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44)Abstract:The Hsin Ching Lu,the first textbook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mpiled by Thomas FrancisWade,a British diplomat and famous sinologist,was published in 1859 The motivation for its compilation is to fillthe gap in Beijing Mandarin textbook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British interpreters inChina to learn Chinese,and Wades own language talent and love of language The compilation of this document ischaracterized by the emphasis on Chinese culture,orderly and flexible structure,the retroflexion in the corpus,thetargeted object,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mpilation The Hsin Ching Lu contains many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both mentality and material culture Wades accep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can beseen from the writing style and conten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i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acceptanceof the textbook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odays textbook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Key words:The Hsin Ching Lu;Compiling Characteristics;Cultural Acceptance;Inspiration*收稿日期:2022 10 01基金项目:2022 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晚清汉语教材中他塑国家形象分析与影响研究”(L22AYY008)。作者简介:1 刘巍(1983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2 刘易春(1998 ),女,辽宁东港人,沈阳大学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DOI:10.13391/ki.issn.1674-7798.2023.02.002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第 2 期26引言寻津录(The Hsin Ching Lu)是晚清时期出版的一本对外汉语教材,作者是英国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他曾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可以说,威妥玛是上个世纪汉语演变和汉语教学与研究发展的权威见证人。”1 寻津录 是威妥玛所编写的第一部北京话口语教材2,它对威妥玛拼音的形成和另一部北京话口语教材语言自迩集 的编写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自迩集 相关内容的 试验本”3。而且作为一部学习北京话口语的教材,寻津录 还反映了晚清时期北京话口语的情况,对于研究晚清时期北京话口语具有很大的价值4。同时,寻津录 是西方人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有利于从他者的角度探索西方人在学习汉语时的思维模式,对当今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有所启示。一、寻津录 成书背景与动因威妥玛编写寻津录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动因:第一,北京官话教材稀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南京条约(1842)和天津条约(1858)中被迫开放了 15 个通商口岸。更多外国官员、传教士、商人等来到中国,出于外交、传教、获取经济利益等目的,这些来华外国人汉语学习的需求增大,因此出现了几部对外汉语教材。但这些教材的语料大都是已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方语言,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潮州、宁波、厦门。譬如 1842 年出版的拾级大成(EasyLessons in Chinese)以学习广东方言为主,1846 年出版的英华仙尼华宁波方言四杂字文(An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以学习宁波方言为主。威妥玛来华后,“他发现,用南京官话并不能顺利地与人沟通,各地官员使用更多的是京腔的北京官话。”5 并且在 天津条约 中,许多国家都获得公使驻京的权利,威妥玛敏锐地意识到北京话的特殊地位。同时他也受到密迪乐的影响。“密迪乐对北京官话有所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威妥玛“感谢他为我汉语起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6。因此威妥玛也更加重视北京话的学习,很快“发现最大问题是缺乏北京官话的初级教材”7,于是决定编写语料为北京官话的教材。第二,满足英国来华译员的需求。英国是晚清时期西方列强中在中国最大利益的获得者之一。随着在华利益扩大,时常不定期派遣译员来中国,进行汉语学习与工作。由于威妥玛出色的语言和外交能力,被指派负责培训这些译员。他发现许多译员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汉语而产生了一些交际问题,并且没有一本汉语教材适合这些译员学习,因此他决定为这些译员编写寻津录。序言中就证实了这一点,“The idea of ventu-ring on such a piece of authorship was suggested bythe wants of the Student Interpreters in the service ofthe British Government”(出于满足为英国政府效力的学生译员的需求,于是有了鼓起勇气尝试编写这本教材的想法)。第三,自身的语言天赋和对语言的热爱。威妥玛出生于英国军官家庭,家庭环境优越,受到良好的教育。威妥玛特别喜欢学习外国语言,学习过拉丁语、意大利语、现代希腊语、汉语,极具语言天赋。因为始终热爱语言学习与研究,他从军人转变为译员,并且为了专心研究汉语,甚至辞去了上海海关税务司的工作。威妥玛自身的语言天赋使其有能力编写 寻津录,而对语言的热爱给了他巨大的动力去编写 寻津录。二、寻津录 编写特点寻津录 共两册,一册是课本,一册是北京话音节表。第一册共 170 页,分英文和中文的课本,英文有 86 页,包括天类 圣谕广训 第一章 练习 三部分的翻译注释;中文有 84 页,包括 天类 圣谕广训 第一章 练习 三部寻津录 的编写特点、文化接受与启示27分的内容。其中天类 是与“天”相关的带有北京话口语色彩的句子。圣谕广训 第一章是在清代王又朴的圣谕广训衍 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练习 是针对北京话发音和声调的练习选取的句子。第二册有 84 页,是根据四声编写的配套 北京话音节表。“在排版上,遵循了当时两种语言的排版习惯 汉语部分从右至左繁体直排,英语部分从左至右横排。英文有页码标注,汉语无码。”8 通过对 寻津录 全书的考察,可发现该教材编写主要有以下 5 个特点:(一)内容重视中国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9 寻津录 不仅涵盖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还介绍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文化。学习者不仅可以从中学习汉语,还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满足其了解中国的需求,反过来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寻津录 里中国文化内容涉及的方面较多。我们按照何晓明10 的观点将其分为物态文化、历史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4 个大方面。每个大方面下又可细分。其中物态文化包括 7 个小方面,历史与制度文化包括 2 个小方面,行为文化包括 3 个小方面,心态文化包括 4 个小方面。寻津录 的中国文化内容数量较多。例如天类 中第 321 到第 362 句话,探讨的是“神”“天”等,体现出中国独特的宗教信仰。天类 中有114 处包含中国文化的内容;圣谕广训 第一章 有 14 处包含中国文化的内容;练习 中共包含 40 处中国文化的内容。从 寻津录 中多样且大量的中国文化内容,可见威妥玛对中国文化的重视11。(二)结构井然有序又灵活变通寻津录 将 天类 作为教材第一部分,首先让学习者学习一些基础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知识,对中国文化先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圣谕广训 第一章 后,继续学习汉语知识,并从思想层面以及政治层面加深对中国的认识。然后再学习 练习,加强对发音和声调的训练。最后列一份 北京话音节表,方便学习者查找与学习语音。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体现了井然有序的特点。同时,威妥玛不拘泥于形式,教材编写灵活变通。天类 的英文文本是对其中文文本中 362句话的解释。在每一句话后面主要是运用意译或者字面直译以及分析重点词汇的用法或文化知识的方式进行注释。圣谕广训 第一章 的英文文本首先是引言,然后对雍正广训 的序言进行翻译,再对 广训 中的 44 句话意译,然后针对这 44 句话的重难点部分进行注释,最后更加详细地逐字翻译每句话。练习 首先对这部分中的139 个句子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然后围绕这 139个句子展开发音和声调练习,最后从理论上对发音、声调、韵律进行讲解。这三部分的结构都不同,是因为学习内容的不同。天类 是学习与“天”相关的 300 多个句子及其包含的词汇、语法、文化知识;圣谕广训 第一章 侧重学习句子所蕴涵的思想和政治意识;练习 侧重学习北京话发音和声调。寻津录 的编写结构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条理清晰,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同时考虑到学习者的使用感受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三)语料儿化威妥玛编写寻津录 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学会北京话口语,因此选取了北京话口语为语料,其中有大量的儿化现象。天类 中有 469 个,圣谕广训 第一章 中有 58 个,练习 中有64 个,共 591 个二化现象。寻津录 中共有 545个句子,每个句子至少都有一个儿化现象,甚至一个句子最多有9 个儿化现象。如 天类 第207 句话:“阴阴的天儿,濛濛的雨儿,有钱的人家儿邀两对劲儿的朋友,在小楼儿上,下个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