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
裴务齐
正字
补缺
释义
举例
玄亚男
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 释义疏证举例陆法言的 切韵 在唐代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让很多人为之作注,王仁昫的 刊谬补缺切韵 便是其一。唐兰先生考证该书作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 年),现有 王一王二王三三个版本。以 切韵 为代表的早期韵书成书目标主要在注音和归韵,释义简单,而后来的 唐韵 广韵 不仅收字更多,释义也更全面丰富。王仁昫 刊谬补缺切韵 处于从 切韵 到 广韵 的过渡,虽然比早期的韵书释义更丰富,但是也存在讹误、脱漏、衍文等现象,释义不明,造成阅读阻碍。本文拟以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王二)为基础,对比 王一 王三 等其他切韵系韵书,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对存在疑义的条目进行疏证分析,使其易于理解。一、释义用字或字头讹误,使释义难明,需要辨析疏证韵书在人为传抄过程中,可能因为字形相似等原因,造成文字讹误,使释义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辨析字形,梳理释义关系。(一)东韵德红反:冻,水也。又多贡反。1 537本条 王二“冻”释为“水”,“水”当“氷”字讹误。切韵 系韵书中东韵平声德红反“冻”字,王三:“冻,凌水。從冫,音冰。”1 436P.2017:“冻,氷。又东送反。”1 228王二:“冻,水也。又多贡反。”唯 王二 以“水”释“冻”,其他二书均释为“冰”。此小韵另有一“氵东”字,与“冻”字形极近,S.2055:“冻,水名。”1 150P.2017:“氵东,水名。又泷氵东,沾也。”1 228王二:“氵东,泷氵东。水名。”1 537P.2016:“氵东,水,出发鸠山,又去又上。”1 739“氵东”有“水名”“泷氵东”二义。玄亚男,蔡梦麒(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摘要:王仁昫 刊谬补缺切韵 处于 切韵 向 广韵 的过渡时期,释义渐趋成熟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释义不明的情况,需要辨析疏证:一是释义用字或字头讹误,二是文字脱漏,三是联绵词字形多变。对比 切韵 系各残卷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疏证分析,可以让释义更合理、更明确可信。关键词:刊谬补缺切韵;讹误;脱漏;释义;训诂中图分类号:H1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8X(2023)02-0079-07收稿日期:2022-06-2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刊谬补缺切韵 校释及唐五代韵书整理与研究”(18AYY014)作者简介:玄亚男(1996-),女,山东潍坊人,湖南师范大学 2020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通讯作者:蔡梦麒(1963-),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第 41 卷 第 2 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2 Vol.412 0 2 3 年 3 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Mar.2 0 2 3DOI:10.13797/ki.jfosu.1008-018x.2023.002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说文 仌部:“冻,仌也。从仌东声”2 240段玉裁注:“冻,仌也。初凝曰仌,仌壮曰冻,又于水曰冰。于他物曰冻。”3 992说文 水部:“氵东,水。出发鸠山,入于河。从水车声。”2 224此水在 水经注 浊漳水篇 有记载,与 说文 相合:“漳水又东,氵东水注之。水西出发鸠山,东径余吾县,故城南汉光武建武六年封景丹子尚为侯国。氵东水又东径屯留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史记 赵肃侯夺晋君端氏而徙居之此矣。其水又东流注于漳,故许慎曰:水出发鸠山入漳,从水东声也。”4 115-116宋本玉篇 仌部:“冻,都洞切。孟冬,地始冻。”又水部:“氵东,都聋切。露皃(貌)。又水名。”5 360广韵 东韵德红切:“冻,凌。又都贡切。”6 3同小韵:“氵东,泷氵东,沾渍。说文 曰:水,出发鸠山,入于河。”6 3前面P.2017 和 王二 亦出现“泷氵东,沾也”义。说文 雨部:“沾,雨染也。”2 241同雨部字:“染,濡也。”篆隶万象名义 雨部:“沾,濡。”7 1026新撰字镜:“冻。沾,滑溺也,濡也,润也,湿也,须也。”8 宋本玉篇 雨部:“沾,濡也,渍也。”5 365广韵 盐韵:“沾,沾湿也,又濡也,渍也。张廉切。”6 207说文 水部:“渍,沤也。”2 234段玉裁注:“谓浸渍也。”3 971广韵 置韵:“渍,浸润,又沤也。”6 328可见“泷氵东”即“沾渍”,为沾湿、浸湿之义。所以 王二 的“氵东”字一个义项为沾湿浸湿,一个义项为水名。又有 春秋繁露 五行五事:“夏失政,则冬不冻冰,五谷不藏,大寒不解。”9 210凌曙注引 风俗通 曰:“冰壮曰冻。”9 210广雅疏证 释诂:“沧、氵靓、冷、泂、凊、冻、冫卒,寒也。”10 113由此,“冰(氷)”为“冻”的义项,“水名”“泷氵东”为“氵东”的义项则十分明晰了。王二 此处“冻,水也。”应是“氷”字漏一点而讹为“水”。(二)东韵徒红反:革童,皷具。1 537“革童”字之训,王二 释为“皷具”。P.2017 释为“革安具饰”1 228,王三:“革童,被具饰。”1 436二书“革童”均作动词,意为用“革安具”“被具”装饰。P.2016:“革童,装束”1 739原卷有残损。王二 释为“皷具”,此为名词,与其他韵书有出入。“皷”,正字通 皮部:“皷,俗鼓字。”11 723篆隶万象名义“鼓部”写作“皷部”。广韵 模韵 公户切:“说文 曰: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皷。周礼 六皷:雷皷、灵皷、路皷、鼖皷、鼛皷、晋皷。亦作皷。”6 245说文 原书写作“鼓”,这说明“鼓”“皷”在当时存在混写。又有 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下:“楼头才打三更皷,寺里初声半夜钟。”12 339再如 五灯会元:“潼川罗氏子,居讲聚时,偶以扇勒窗棂有声,忽忆教中道:十方俱击皷,十处一时闻。因大悟。”13 1116可见文献中“鼓”作“皷”亦不少见。纵观 王二 全书,将“鼓”写作“皷”的情况也有很多,比如“鼓隆”写作“皷隆”等,由此看来,“鼓”与“皷”实为一字,王二 本条“革童”之释“皷具”即为“鼓具”。但是以“皷具”释“革童”除 王二 外不见他书有此义,恐有讹误。说文 无“革童”字。篆隶万象名义 革部:“革童,徒东反,被具饰。”7 1347宋本玉篇 革部:“革童,徒东切。靫具饰。”5 485广韵 东韵:“革童,鞁具饰也。”6 4集韵 东韵:“革童,车被具饰。”14 10诸书出现“被具饰”“靫具饰”“鞁具饰”三种释义。“靫”,广雅疏证 释器:“掤、医、皮卖皮丸、鞴靫,矢藏也。”10 263宋本玉篇 革部:“靫,箭室也。”5 485广韵 麻韵:“靫鞴,弓箭室也。”6 147广韵 佳韵:“鞴靫,盛箭室。鞴音步。”6 73“靫”均释为盛箭的器皿,“靫具饰”语义不通,可见“靫”字应当是讹文。“鞁”,说文 革部:“鞁,车驾具也。”2 56段玉裁注曰:“封禅书 言:驾被具。被即鞁字也。”3 196将“鞁”释为名词,即鞍辔等马具的统称。广韵 置韵:“鞁,装束鞁马。”6 327释为动词,指将驾具安装到马上。集韵 置韵 披义切:“鞁,车驾具也。”14 969平义切:“说文:车驾具。”14 970与 说文 同。可见,“鞁”有两个意义,当作名词时指鞍辔等马具,当作动词时指将驾具安装到马上。至此,宋本玉篇 广韵“革童”字释义的“靫”字应当是“鞁”因“叉”与“皮”形近而讹。而 王二“革童”字后释文的“皷”字,应是“革”讹作了“壴”,当作“鞁”。(三)东韵莫红反:濛,水名。又濛记,日入处。又小雨密云之皃。1 538本条 王三 释义简短:“濛,小雨。”1 437其他残卷不见相关释义。说文 水部:“濛,微雨也。从水蒙声。”2 233篆隶万象名义 水部:“濛,莫公反,微雨也。”7 989宋本玉篇 水部:“濛,微雨皃(貌)。”5 347广韵 东韵:“濛,涳濛细雨。”6 9集韵 东韵:“濛,微雨。一曰蒙鸿,大水。一曰小沟。”14 13以上释义与 王80第 2 期二“小雨”义一脉相承。山海经 海内东经:“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9 1325这应是本条“水名”的来源。尔雅 释地:“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桐。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蒙。”郭璞注曰:“即濛汜也。”15 2642清邵晋涵 尔雅正义 曰:“上文由四极之国外薄四海,此又由中国以推言四方所至也。太平御览 引舍人云:自中州以南,日光所照,故曰丹穴。庄子 让王篇:逃乎丹穴。高诱 淮南 注云:丹穴,南方当日下之地,空桐,戴斗极下之地。太蒙,西方日所入处也。韩非子 十过篇:尧有天下,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者,莫不宾服。太平、太蒙,日月所出入之地也。”15 2644高诱的 淮南子 和韩非子的 十过篇 将日所入处称为“太蒙”。玉篇残卷 水部:“尔雅:四极于太濛。郭璞曰:即濛汜也。野王案,濛汜,日所入也。”16 413由此看来,王二“记”字应为“汜”之讹误字。又有 文选 张衡 西京赋 :“日月于是乎出入,像扶桑与濛汜。”9 1325吕向注:“濛汜,日入处。”文选 江淹 游仙诗 :“永得安期术,岂愁濛汜迫。”9 1325吕延济注:“濛汜,日入之处。”文选 左思(蜀都赋):“汨若汤谷之扬涛,沛若濛汜之涌波。”刘逵注:“濛汜,日所入也。”9 1325更早有 楚辞 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17 40文学作品中也常见“濛汜”一词,可见,“濛汜”有“日落处”之义,“记”确为“汜”讹误字,王二 本条应写作“濛,水名。又濛汜,日入处。又小雨密云之皃(貌)。”(四)东韵仓红反:車忩,扌监车载冂。1 539王二 本条释义不明。切韵 残卷东韵仓红反,S.2055:“车忩,车监,载冈。”1 151王三:“车忩,槛车,载冈。”1 437P.2014:“车忩,车监车,载囚。”1 744字汇:“车忩,同车悤。”18 482“车悤,仓红切,音聪。载囚车。”18 483广韵 东韵:“车悤,仓红反,车监车载囚。”6 11正字通 车部:“车忩,旧注同车悤。不知车悤亦俗字,改从忩,尤非。”11 1136从各文献资料看,王二 的“扌监”有作“槛”字的,有作“车监”字的,“冂”字有作“囚”字的,有作“冈”字的。王二本条的“扌监”“冂”应是讹误。释名 释车:“槛车,上施槛栏,以格猛兽,亦囚禁罪人之车也。”9 1160集韵 槛韵:“车监,车声。通作槛。”14 940又“,载囚车。通作槛。”14 940五经文字:“车监,音槛。大车声。诗 风 亦借槛字为之。”19 又有 说文解字系传:“槛,古谓槛车。”9 1160慧琳音义 卷八十八:“车监,载囚车也。”9 2264这里表明“车监”“槛”“”三个字形在表示“槛车”义时存在混用情况。所以,切韵 残卷 P.2014 中的“车监车”即“槛车”,指装载囚犯的车辆,王二 的“冂”字、王三 的“冈”字应是“囚”字的讹误字。诗经 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9 1160文选 左思(吴都赋):“出车。”吕向注曰:“,车声。”9 12264证明“车监车监”可写作“”也可写作“槛槛”。可以看出,王二 此条的“扌监”字当是“槛”讹误。将偏旁“木”写作“扌”的现象,本书不止此处,如“横”作“撗”,“杭”作“抗”等。综上所述,王二 本条应改作“车忩,槛车载囚。”有时韵书字头有误,与释义不匹配,使释义难明,需要辨析疏证。(五)东韵薄功反:禾夅,草名,见 尔雅。1 539尔雅 无“禾夅”字,切韵 残卷亦唯有 王二 有“禾夅”字头。集韵 江韵“禾夅”字注音古巷反,释为“禾垂”14 956。类篇 禾部:“禾夅,古巷切。禾垂。”20 246字汇:“禾夅,古巷切,音绛。禾垂。”18 332王二 字头“禾夅”与其所载读音和释义均不符,字头应是讹误字。尔雅 释草:“困衱袶。”郭璞注:“未详。”15 3328字汇:“袶,古巷切,音绛。尔雅:困衱袶 注“未详”。后人讹作礻 逢,音蓬。”15 437集韵 江韵:“袶,古巷切,草名。尔雅:困衱袶。”14 956按照 字汇 和 集韵 的标音,“袶”字应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