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虎通疏证》校补札记_邵红艳.pdf
下载文档

ID:2236313

大小:675.20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白虎通疏证 白虎 通疏证 札记 红艳
37 白虎通疏证校补札记白虎通疏证校补札记 邵红艳 摘 要:白虎通比较早的版本是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而精校善本是清代卢文弨校订本。陈立据卢本撰白虎通疏证,成为诠释白虎通的最好著作。白虎通疏证校理选取了白虎通的重要版本与疏证的全部版本,揭示了所校版本的优劣与源流关系。关键词:白虎通;疏证;版本;校正 中图分类号:G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23)02-0037-07 东汉章帝举行白虎观会议,由班固(公元 32-92)总结纂成白虎通。白虎通元刊本有两部:元大德九年(1305)无锡州学刻本与元刻本(因出版年不详,暂定“元刻本”)。后明嘉靖元年(1522)傅钥刻本影响较大,吴琯本、程荣本、何允中本等多据傅本。庄述祖(1750-1816)辑阙文七篇,并撰白虎通义考一卷。卢文弨(1717-1795)集众家说成抱经堂丛书本白虎通四卷(每一卷皆分上、下),目录与阙文皆本庄述祖所定,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刊版。后卢文弨又得白虎通元大德本与小字本,校其同异,作 白虎通校勘补遗。然其校不详,多有遗漏。陈立(1809-1869)于道光十二年(1832)以卢文弨本白虎通为底本撰白虎通疏证十二卷,江苏淮南书局于光绪元年(1875)刊版(简称“淮南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王先谦(1842-1917)奏请,仿阮元皇清经解体例,辑刊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于光绪十四年刊成。陈立白虎通疏证十二卷是其中的一种(简称“南菁本”),文本质量有很大提升。南菁本不仅在体例上沿袭了最早版本淮南本,而且是精校善本。笔者以南菁本为底本,以校勘白虎通疏证传世版本为主,以白虎通早期的或具有承前启后影响力的版本为辅,撰成 白虎通疏证校补。白虎通疏证校补所校之本八种:白虎通元大德九年无锡州学刻本(简称“元大德本”)、元刻本、卢文弨校注抱经堂丛书本(简称“卢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宁武南氏刘申叔先生遗书本 白虎通义定本三卷等四种(简称“刘定本”,择要选取入校记);白虎通疏证稿本、清抄本、清光绪元年淮南书局刻本(简称“淮南本”)、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校刊皇清经解续编本(简称“南菁本”)等四种。又汇集五位前贤的校勘成果: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白虎通注(简称“卢文弨注”)与 白虎通校勘补遗(简称“卢文弨补遗”)、陈立白虎通疏证(简称“陈立疏证”)、孙诒让孙诒让全集本白虎通德论(简称“孙诒让校记”)、孙星华 白虎通义校勘记(简称“孙星华校记”)、刘师培 白虎通义定本注(简称“刘师培注”)和 白虎通义斠补(简称“刘师培斠补”)以及 白虎通德论补释(简称“刘师培补释”)。笔者就白虎通疏证所校版本的各种情况,迻录部分案例,以显示其优劣。现依上海书店 1988 年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校刊皇清经解续编本白虎通疏证举例分析如下。一、校理班固白虎通文一、校理班固白虎通文 邵红艳:白虎通疏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4 年。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白虎通汇校考证”(22BZW059)。作者简介:邵红艳(1983-),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文献。2023 年 3 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Mar.2023 第 2 期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No.2 38(一)元刻本之可贵(一)元刻本之可贵 1.南菁本卷四封公侯论昆弟相继第五百一十九页中栏第三十一行正文:“推亲之序也。”“推”,元大德本、卢本、疏证本同(“疏证本”指陈立疏证的全部版本,即稿本、清抄本、淮南本、南菁本等四种版本,下同),元刻本作“惟”。今按:“推”当作“惟”。傅钥本、吴琯本、程荣本、郎壁金本皆作“推”,亦误。尚书伊训云:“立爱惟亲。”又晦庵集杂著孝经刊误云:“况先之以博爱,亦非立爱惟亲之序,若之何而能使民不遗其亲耶?”与此文似。(二)元刻本讹字(二)元刻本讹字 2.南菁本卷六致仕总论致仕义第五百三十四页中栏第二十五行正文:“车、马、衣服如之何?”“车”,元大德本、卢本、疏证本同,元刻本作“毕”。今按:“车”字是。元刻本误。形近而讹。3.南菁本卷六巡狩总论巡狩之礼第五百三十九页中栏第二十一行正文:“见诸侯,问百年,太师陈诗。”“诗”,元大德本、卢本、疏证本同,元刻本作“时”。今按:“诗”字是。元刻本误。音近而讹。(三)元刻本脱文(三)元刻本脱文 4.南菁本卷三 礼乐 论五声八音 第五百一十五页上栏第四行正文:“月令 曰:盛德在木。”“盛”字,元大德本、卢本、疏证本皆有,元刻本无。今按:元刻本脱“盛”字。礼记月令之“孟春之月”有“盛”字。(四)元刻本衍文(四)元刻本衍文 5.南菁本卷三礼乐论四夷之乐第五百一十三页中栏第二十四行正文:“南之为言任也,任养万物。”元大德本、卢本、疏证本同,“养”下元刻本重一“养”字。今按:“养”字不重文是。元刻本衍一“养”字。(五)元大德本讹字(五)元大德本讹字 6.南菁本卷四封公侯论周公不之鲁第五百二十页中栏第六行正文:“诗云: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元”,元刻本、卢本、疏证本同,元大德本作“无”。今按:“元”字是。元大德本误。毛诗鲁颂閟宫云:“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7.南菁本卷七王者不臣论子为父臣异说第五百四十四页中栏第二十八行正文:“诗云:文武受命,召公维翰。”“维”,元刻本、卢本、疏证本同,元大德本作“虽”。今按:“维”字是。元大德本误。毛诗江汉作“维”。8.南菁本卷十一崩薨论三代殡礼第五百七十七页中栏第十三行正文:“殷人教以敬,曰死者将去故置之两楹之间,宾主共夹而敬之。”“宾主”,元刻本、卢本、疏证本同,元大德本作“周人”。今按:“宾主”二字是。此言殷,未及周。元大德本误。(六)元大德本脱文(六)元大德本脱文 9.南菁本卷十一丧服论倚庐第五百七十二页下栏第二行正文:“寝苫枕块。”“枕”字,元刻本、卢本、疏证本有,元大德本无。今按:元大德本脱“枕”字。仪礼既夕礼云:“寝苫枕块。”郑玄注:“苫,编藁。块,堛也。”(汉)孔安国注,(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卷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163页上栏。(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六,(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 23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3207 页。(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一四,(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1355页下栏。(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二二,(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615 页下栏。(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一八四,第 573 页下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四一,(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1161页下栏。39(七)元大德本衍文(七)元大德本衍文 10.南菁本卷十一崩薨论赠襚赙赗第五百七十七页上栏第二十六行正文:“襚之为言遗也。衣被曰襚。”元刻本、卢本、疏证本同,“曰”下元大德本重一“曰”字。今按:“曰”字不重文是。元大德本衍一“曰”字。(八)元大德本既脱文又讹字(八)元大德本既脱文又讹字 11.南菁本卷十一丧服论三不吊第五百七十三页下栏第二十六行正文:“礼曾子记曰:大辱加于身祭不得为昭穆之尸死不得葬昭穆之域也。”元刻本、卢本、疏证本同。“曾”,元大德本作“鲁”。“昭穆之域”,元大德本作“穆之城”。今按:“曾”字是,“昭穆之域”四字是。元大德本脱“昭”字,“域”误“城”。(九)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讹字(九)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讹字 12.南菁本卷五诛伐总论诛讨征伐之义第五百二十九页下栏第二十二行正文:“春秋曰:楚子虔诱蔡侯班煞之于申。”“虔”,卢本、疏证本同,元大德本、元刻本作“虎”。今按:“虔”字是。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误。春秋昭公十一年作“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春秋三传同。(十)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脱文(十)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脱文 13.南菁本卷十嫁娶论同姓外属不娶第五百六十六页下栏第九行正文:“曲礼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其”字,卢本、疏证本有,元大德本、元刻本无。今按:有“其”字是。元大德本、元刻本脱文。礼记曲礼上有“其”字。(十(十一一)元大德本与元刻本之可贵)元大德本与元刻本之可贵 14.南菁本卷四封公侯论昆弟相继第五百一十九页中栏第三十一行正文:“以僖公得继闵公也。”此八字,卢本、疏证本有,元大德本、元刻本无。卢文弨注:“此句即旧本误句,案其文义订补于此。”今按:“以僖公得继闵公也”八字衍文。傅钥本、吴琯本、程荣本、郎壁金本皆无此八字。此八字从上文“惟亲之序也”而言,盖后人所加之语,卢文弨误识而误入正文。陈立疏证本沿袭其误。陈立疏证亦暗袭卢文弨注。15.南菁本卷四灾变论灾异妖孽异名第五百三十六页下栏第二十七行疏证:“尧遭洪水,汤遭大旱,亦有谴告乎?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命运时然。”“亦”,卢本、疏证 本同,元大德本、元刻本作“示”。今按:“亦”当作“示”。形近而误。(十(十二二)卢校之可贵)卢校之可贵 16.南菁本卷六致仕总论致仕义第五百三十四页中栏第十四行正文:“王度记曰:臣致仕于君者,养之以其禄之半。”“度”,卢本、疏证本有,元大德本、元刻本无。今按:“度”,傅钥本、吴琯本、程荣本、郎壁金本皆无。自卢本始有“度”字。可知卢校之可贵。17.南菁本卷十一丧服论变礼第五百七十三页上栏第二十二行正文:“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六十不毁”四字,卢本、疏证本有,元大德本、元刻本无。卢文弨注:“四字旧脱。”今按:卢补“六十不毁”四字义长。礼记杂记下云:“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盖卢所据。(十(十三三)卢本讹字而陈立校之)卢本讹字而陈立校之 18.南菁本卷五三军论告天告祖之义第五百二十七页上栏第二十三行正文:“言子辞面之礼,尊亲之义也。”“面”,元大德本、元刻本、疏证本同,卢本作“而”。今按:傅钥本、吴琯本、程荣本、郎壁金本皆作“面”,是。卢本误。(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卷四五,(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2059 页下栏;(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二,(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2319 页中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卷一七,(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2435 页下栏。(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二,第 1241 页上栏。(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四二,第 1563 页中栏。40(十(十四四)卢文弨校补是但其校语所指不明)卢文弨校补是但其校语所指不明 卢文弨根据旧本校订白虎通,其所校注仅言“旧本”云云,因其未见全部的白虎通传世版本,其所指旧本不明确,注释不严谨。19.南菁本卷十一丧服论私丧公事重轻第五百七十四页上栏第十四行:“曾子问曰:君薨既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居于家,有殷事则之君所,朝夕否。曰:君既启,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哭,而反送君。曰: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殡,反于君所,有殷事则归,朝夕否。大夫室老行事,士则子孙行事。大夫内子,有殷事亦之君所,朝夕否。”“既启”,卢本、疏证本同,元大德本、元刻本作“既敛”。“孔子曰:归哭,而反送君。曰: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二十四字,卢本、疏证本有,元大德本、元刻本无。“归殡,反于君所,有殷事则归”,卢本、疏证本同,元大德本作“归殡哭而反于君,殷事则归”十一字,元刻本作“归殡哭而反于君所,有殷事则归”十三字。“大夫内子”之“大”字,卢本、疏证本有,元大德本、元刻本无。“亦之君所”,卢本、疏证本同,元大德本、元刻本作“则亦如之君所”六字。卢文弨注:“此段旧本既启误作既敛,脱二十五字,衍四字,今悉依本书订正。”今按:礼记曾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