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幡愚童训》“元日战争”叙事及其国家意识_赵季玉.pdf
下载文档

ID:2236300

大小:2.36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八幡愚童训 战争 叙事 及其 国家 意识 赵季玉
十三世纪初忽必烈建立元朝不久即分别于1274年、1281年东征日本。现代日本历史教科书一般按照年号称之为“文永之役”“弘安之役”或合称“文永弘安之役”。实际上,古代文献并非如此,随着对华意识的变化,各个时期对这次战争的称谓有所不同。中世(1192-1603)史料中多称为“异国合战”“蒙古人袭来”“文永十一年蒙古合战 弘安四年蒙古合战”等,江户时代(1603-1868)开始被民族主义者称为“元寇”。虽然元军未获成功,但这次战争给中世带去了重大影响。政治方面,镰仓幕府表面上获胜,实际上却因战后厚寺社薄武士的封赏不均等问题失去权威而迅速灭亡。文学方面,“元日战争”成为日本人的深刻记忆,被中世时期的和歌、日记、史书、绘卷、说话文学、历史物语、军记物语与幸若舞等不同文艺体裁反复书写、想象与重构,出现在 元日战争绘词(1293)、增镜(1338-1376)、神皇正统记(1339-1343)、太平记(1368-1379)、百合若大臣(1551)等作品之中。就中,八幡愚童训 甲本(1308-1318)作为最早将“元日战争”场面纳入视野的叙事文学作品,如实描写了双方的作战方法,对日本武士的活动、日期记载也相对准确,且是现今留存了“文永之役”对马、壹岐岛作战过程的唯一资料,具备极高的史料价值1。另一方面,文中穿插了许多传说故事,具有一定的文艺性。整体而言,作品比较接近军记物语或历史物语,可以说是“元日战争”具象化的文学遗产。有关该书的研究成果,除了成书时间、甲乙两种传本之间的关系与分类等基础性研究之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八幡愚童训 甲本的性质定位。川添昭二(1973)联系“元日战争”以后武士向幕府祈请军功赏赐的历史事实将该书定义为寺院神社讨要军功的“异国降伏祈祷军功状”,铃木彰(2017)指出该书为呼吁世人信仰八幡神的佛教唱导书。川添说被后世学者纷纷沿用。第二,吉原健雄(1997)、桑野潮美(2004)分析了深受镰仓时期朝野敬仰的高僧睿尊(1201-1290)在八幡愚童训 甲本构建中的作用。第三,八幡愚八幡愚童训“元日战争”叙事及其国家意识北方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赵季玉摘要作为最早描述“元日战争”的叙事文学作品,八幡愚童训 甲本为神国思想的麇集蜂萃之地,其将忽必烈两度征日撤军的原因赋予了神祇色彩,以镌空妄实的“万民皆神孙”“神佛加护”为基调,以“神火”“神风”“神战”为支撑,构建了荒谬绝伦的“神国”日本,并凭借该书广泛的传播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将神国思想的共享范畴由统治阶级延伸到民众阶层,使之具备了普世价值。书中的“神国”认识兼具狂妄自大与自卑双重属性,一方面表现出颠覆“三国史观”、视蒙元为夷狄的本国至上主义,另一方面基于佛教世界观流露出自我否定意识。这个时期空前高涨的神国思想助长了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意识。至近代,神国思想升级为皇国史观,成为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主脉,为日本带去了一系列的“罪”与“罚”。关键词八幡愚童训元日战争神国思想NIHONGO NOGAKUSHU TO KENKYU文 学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54DOI:10.13508/ki.jsr.2023.01.001文 学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童训 甲本结尾部分关于八幡神的佛教属性(不杀生)与神威(杀生)之间的矛盾性解说(桑野潮美,2007)。上述研究或是在“元日战争”的庞大叙事体系中将 八幡愚童训 甲本作为论证史料的一部分,或是执拗于睿尊或八幡神个体,对文本的微观细读与分析比较匮乏,且对伴随着“元日战争”空前高涨的神国思想与该书之间的联动关系鲜少关注。实际上,八幡愚童训 甲本全篇充斥着“神国”“神军”等词,是神国思想的麇集蜂萃之地。首先,这是由八幡神的“国家神”属性所决定的。自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石清水八幡宫成为位列伊势神宫之后的“国家第二宗庙”。镰仓幕府自源赖信(968-1048)时开始与石清水产生关系,其子源赖义(988-1075)在“前九年之役”中曾向八幡神祈祷,并于战后还愿,其孙源义家(1039-1106)于石清水佛前举行成人仪式“元服”,镰仓幕府的开创者源赖朝(1147-1199)两次去京都时都曾参拜石清水,赐予神社领地,后来,鹤岗八幡宫建成,因这里更近,赖朝每年到此参拜2。所以,镰仓幕府时期八幡神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神”。作为国家神宫,走在时代思想潮流前端,充当国家宣传喉舌是八幡神宫的政治使命,而“元日战争”时期幕府最迫切宣扬的便是神国思想。其次,八幡愚童训甲本成书于花园天皇时期即延庆元年(1308)至文保二年(1318)之间。虽然现今提到的“元日战争”仅指“文永 弘安之役”两次交战,但蒙元征日次数远不止如此。史书中载有弘安七年(1284)与正和三年(1314)的两次“神战”报告,正安三年(1301)一艘元船驶入萨摩国甑岛,被传为二百艘漂浮在海上,日本朝野再次感受到危机,吉田经长(1239-1309)日记 吉续记 当年十二月十日条写道:“国家重事何有如此事者”3。所以,八幡愚童训 甲本成书时民众仍然处于蒙元再度征伐的恐惧之中,以神国思想稳定民心仍然是幕府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学、文史互证等方法,从“神火”“神风”“神战”等维度对 八幡愚童训 甲本中的神国思想进行剖析与解读,对“元日战争”叙述及其背后呈现出来的国家意识进行系统阐释。1万民皆“神孙”与“神佛加护”的神国思想神国思想自古以来便是日本处理内外关系的重要思想武器。其最初只是一种神国意识、单纯的宗教信仰,导向人们寻求荣华富贵和官位向神祇祈求,后来演变为一种政治思想。升格为政治思想的神国思想有两条主线,一是宣称天照大神子孙天皇是日本的统治者,即“神孙君临”的神国思想,二是主张日本民众受到天神地祇的加护,即“神意加护”的神国思想4。历史上,日本神国思想高涨有四个时期:869年新罗袭击博多的“新罗袭来”、院政期、镰仓初期与“元日战争”5。由此可知,虽然现今提到神国思想首先会联想到“元日战争”,但实际上这次战争并非神国思想的起点,每值国内动乱或对外关系紧张等政局不稳时神国思想均会被激活。具体而言,国内政局动荡时期,如院政期至镰仓初期,南朝北岭寺社势力之间的“强诉”与纷争动摇了国家统治的根基,在这种危机之下,朝廷利用日本为神祇加护的神国之神国理论维护国家的太平,而在“新罗来袭”等与异国交战之际,神国思想则成为了日本朝廷对外维护国体的有效工具。“元日战争”时期的神国思想表现为“神孙君临”与“神意加护”两层内涵并重。自日蒙交涉以来,朝廷与幕府一方面宣称日本为天照大神创国、天孙历代天皇君临的神意政治国家,以期实现与元朝平等外交,如1270年(文永七年)菅原长成起草的回复蒙古的返牒曰:“凡自天照皇大神耀天统,至日本今皇帝受日嗣故以皇土永号神国”6,提出中国为德化的圣人,日本则为天皇统治的神国,以“天孙”抗衡“圣人”。另一方面提出日本为神明加护之国,用于鼓舞士气,如神道五部书之一的 倭姬命世记 曰:“大日本国神国也,依神明之加被、得国家之安全”7,1293年(正应六年)伏见天皇敬白“本朝三千余座、大小天神地祇”曰:“外亦振神风之赫威焉,再拂奸雾于晋羊之凶器,我国为神国有盟”8等都是“神意加护”的神国思想的体现。八幡愚童训 甲本中的神国思想亦兼具两重55文 学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内涵,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在开篇短短的百余字之内便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体现。夫秋津岛五畿七道悉为行云行雨社坛,(1)一人万民皆为天神地神之御子孙也。不受大梵天王统御,不与中华异域相接。虽三韩归本土,吾朝未属他国。三千余座神祇,并开百王守护之权扉(笔者注:垂迹神所在的社殿门扉);大小乘佛法,传播众生与乐之教迹。(2)神明拥护不怠,佛陀冥助无止。如何可倾神国、谁人可亡佛家。9(笔者译)首先,历来神国思想中的“神孙”仅指万世一系的天皇系谱,该思想只是凝聚统治阶层各个权门的向心力(佐藤弘夫,1998:336)。但是,如划线(1)部分所示,该书称“万民”亦为“神孙”,将普通民众纳入到了神国思想体系中,表现出强大的民众号召力。这种演变为 八幡愚童训 甲本的成书初衷使然。“愚童训”意为训教无知的庶民孩童。从书名便可看出该书的目标是将思想影响扩大到庶民阶层。这层目的在现实中也确实达到了。甲本成书之后得到迅速传播,如爱媛县八幡滨市八幡神社藏有 八幡愚童训,证明该书当时不仅停留于都城,甚至传播到了地方神社10。日本当时有以说唱形式讲说诸神社缘起的“说唱文艺”,说唱人多为下层宗教者,以巡游各地为日常,各类缘起故事随着他们的足迹被传播至全国。该书作为八幡宫起缘故事,自然也流传到了民间。此外,石清水灵验太平记百合若大臣 等作品中的“元日战争”叙事皆以 八幡愚童训 甲本为基石,足见其对同时代及后世作品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神国思想的渗透范围被发挥到最大程度,由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延伸至民众阶层,“神国”观念得到普及。其次,从划线(2)可知,甲本中的“神国”概念不仅仅包含神祇,亦有佛法。关于神国思想中开始包含佛教要素的时间,佐藤弘夫指出虽然奈良时代开始已经出现神佛融合现象,但是,中世之前的神国思想仅包含以伊势神宫为中心的日本传统概念上的诸神祇,“神国”与“佛国”是相互排斥的(佐藤弘夫,1998:321)。这一点值得商榷。虽然笔者无法确定最早的文献,但可以肯定至少在院政期(1086-1192)文献中已经存在受本地垂迹说影响的神国思想。面对兴福寺与延历寺纷乱,鸟羽天皇1113年(天永四年)进奉给石清水八幡宫的宣命曰:“夫神明以保护朝廷、镇护教行为垂迹之本誓。就中我朝神道佑基之国,释家留趾之地,神威依皇威施威,神明引皇明增明,(大菩萨)护幸赐,天下大平,环中安稳。”11八幡神宫于七世纪末在神社内建造寺社完成佛教习合,821年(弘仁十二年)被冠以“菩萨”的称号完成了“本地垂迹”。八幡愚童训 甲本成书时,神宫早已完成神佛融合数世纪,神国思想自然相应带上了烙印。其文开篇处处将神佛并举,“三千余座神祇”对“百王守护之权扉”、“神明拥护”对“佛陀冥助”、“神国”对“佛家”,均为“本地垂迹”思想的典型体现。并且,如第四小节所述,神国思想中的神佛观深刻影响了该书对日本“神国”的定位。2“文永之役”中的“神火”虚构在开篇基调的统摄之下,八幡愚童训 甲本以神国思想贯穿始终,极力构建了“神国”日本。全书整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元日战争”前史、“文永 弘安之役”、对八幡神的佛教属性(不杀生)与神威(杀生)之间的矛盾之解说,前两部分与神国思想的关系最为密切。第一部分回顾了神功皇后征伐三韩的故事。仲哀天皇征伐朝鲜半岛半途而废,受到神祇责罚身亡,其妻神功皇后身怀应神天皇,在诸神、沙竭罗龙王的帮助下成功征服新罗。这段故事并非八幡愚童训 甲本首创,在日本最早的正史书 日本书纪(720)中已有记载。由于“神国”一词的最早用例12见于 日本书纪,而且为日本取胜事例,因此,后世对该神话进行了各种演绎和加工,特别是中世时期,该神话成为了神国思想的有力依据。八幡愚童训 甲本在“元日战争”叙事之前提到神功皇后传说有两个用意,一是唤起人们对征56文 学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服新罗的辉煌过去的回忆,二是证明日本自古便是神祇加护的“神国”。为此,作者在该部分以大量篇幅描写了跟随神功皇后出征的神祇的活动,详尽列举了全国各地神祇名字河上、志贺岛、鹿岛、春日、宝满、诹访、热田、三岛、宗像、严岛、住吉、高良等。并且,在第一、二部分过渡处再次强调了神祇在护国方面的强大功能,“若不蒙佛陀冥眷、神明拥护,遇异贼来袭,日本仅为小国也,实难取胜”(桜井徳太郎等,1975:181)。第二部分“元日战争”叙事为全文核心。作品从蒙古送往日本的牒状写起,对两次交战的背景、两军作战情况、元军兵器与阵容、日军胜利原因等进行了详细描述,还原两次战争情况的同时亦为其赋予了神祇色彩,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本小节首先探讨“文永之役”叙事。据 八幡愚童训 甲本记载,元军于1274年(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登陆对马以后,负责管理当地“庄园”及“公领”事务的“地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